司马光砸缸教案
栏目: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是司马光砸缸教案,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司马光砸缸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 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案第2篇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司马光砸缸》。
2.能在沙包的帮助以及教师语言、动作的提示下,合乐地做出砸缸救人和交换舞伴的动作。
3.体验与不同伙伴舞蹈和躲藏追跑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碟片、录音机、沙包一个。
2.幼儿会玩“切西瓜”的游戏。
3.15名幼儿围坐成圆圈。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律动“司马光砸缸”。
在古代,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名叫司马光。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忽然有人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啊,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办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司马光砸缸》游戏的玩法。
1.教师示范“砸缸救人”的游戏玩法。
下面呢,我来当那个司马光,我还带来了砸缸的工具:一块大石头。待会儿,被救出来的人,谁先跑回来,搬起大石头谁就是?好,听好音乐。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反复游戏。
好,下一位司马光是谁?司马光选出来了,可以继续玩游戏了吗?缸里又没人了怎么办?
司马光砸了缸之后,缸的什么位置破了?那水流出来了,砸破的缸片到哪儿去了呢?
里面被救的小朋友要出来,他们两个要进去,如果他们四个人同时跑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那谁先跑呢?为什么?
现在谁是下一个司马光?那原来的司马光站哪儿呢?对了,站在缸的缺口处。看懂了吗?
3.幼儿尝试反复游戏。(唱谱练习——随乐练习)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不可以?我先来当第一个司马光。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学习被淹小朋友的动作。
你们觉得掉进缸里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5.幼儿完整游戏。
那我们再来玩一次,请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加上刚刚我们讨论的`这些动作,好吗?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司马光砸缸》游戏中的集体舞。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两人结伴玩游戏的方法。
下面啊,我们站起来和好朋友面对面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歌里有一个摇手的动作,现在和好朋友面对面可以怎么摇呢?我们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找朋友”的游戏经验,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
刚刚,我们只是和对面的好朋友来玩游戏的,那我怎样才能和更多的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呢?
谁来说一说,蒙眼睛、打开的动作和以前哪里不一样?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谁来说说看,刚才你一共和几个小朋友玩了游戏?
那怎样才能让我们每次换的朋友都不一样呢?
我要来考考你们了,我是把原来的哪个动作换成了“交换位置”?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3.游戏结尾增加“砸缸”——“庆祝”环节,再次游戏。
我们在哪一句歌的时候要手拉手围成一个大缸?这个时候,谁就准备要出场啦?记住哦!当游戏最后结束的时候,还是有两个小朋友没有被救出来哎,怎么办?
小朋友被救出来了,你们高不高兴啊?那等里面的小朋友跑出来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个表示胜利的手势,什么手势“耶!”
司马光砸缸教案第3篇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终”等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字,会写“司”字,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慧机智,玉石沉着冷静。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诵读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细细品味,却隐藏着很多意思在里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司马是复姓在中国古代中有还有很多名人也是复姓司马。如写《史记》的司马迁,还有三国时期有名的将军司马懿。司马光单名一个光字,是因为他出生在光州的光县。其父亲为其取名为光。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 、新授
1.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文。(出示)全文只有30个字。虽然短小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你想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吗?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来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谁来读一读。
同学们读的很通顺,但老师觉得少了一点韵味。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好听吗?(范读)
同学们,要想课文读的好听就一定要注意抑扬顿挫。我们学习现代文是如此古人的文言文也是如此。一定要处理好词语间的停顿。(出示带停顿的古文)现在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教师领读)。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指读)
那么老师把这些去掉这些你还会读吗,谁想来试一试。(齐读)
2.再读课文
同学们,文章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大家对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要想深入了解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老师这有两个锦囊来帮助大家学习,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就是看和联。(板书)
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教的方法来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如果仍有不理解的地方,老师再送你们一个锦囊,就是问。(板书)
好啦,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
3.理解古文意思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千年以前看看这个故事是怎样开始的。(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故事先交代了什么?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出;群儿戏于庭)这句话写的是谁?(指读突出群儿)从哪知道的?孩子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哪玩耍?(指读 突出地点)
这句话说了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可是原文中写的是这样的(指黑板)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是啊,他在组词的时候词语的顺序发生了改变,有时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文,我们可以适当调整词语的顺序。谁来读读这句话。(指读 齐读)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什么意外?(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谁来读。这句话说的是谁?他做了什么?结果呢?(板书:一儿登 跌 )
是啊,现在情况多么危险啊,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来齐读。
同学们,这就是故事的开始,古人用寥寥数语就把故事起因写了出来,语言多么简洁,让我们再来读读故事的起因吧。
接下来后面发生了什么呢?
是啊,交代了故事的经过和结果,我们先来看看先写了什么?(出示:众皆弃去)谁来读。这句话说的是谁?从哪知道的?看来这联系上下文真的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这里的众字和前文的哪个字意思相近?(出示:群儿戏于庭)对呀,意思相近,但两者却略有不同,这就是文言文写作过程中用词的准确性。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除了司马光和那个掉进缸中的孩子其他小朋友都做了什么?
弃和去有着不同的意思,却都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当时十分慌乱,一时不知所措。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就在这时是谁挺身而出?司马光做了什么?找出他的动作?(板书:持 击)谁来模仿一下他的动作。(指读)司马光举起了大石头使劲地向缸砸去,然后呢?(指读 齐读)
司马光击瓮使这个大缸破了,所以这里的破之的之指代的是什么?(缸)
让我们模仿着司马光的动作再来读读这句话。
幸好司马光急中生智在危机时刻击瓮破之,所以(水迸,儿得活)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4.对比发现文言文的特点
同学们,司马光破瓮救友的行为与前文众皆弃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短短的三十个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司马光救友的故事,故事内容完整而又不失精彩,那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小故事吧。
其实这个小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把它译成白话文,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出示)全文141字,我们的故事却只有三十个字,这就是文言文最大的特点,语言简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再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吧。(齐读)
同学们,这个故事当中哪一句话写得最为精彩呢?(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每当妈妈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她总是这样说:孩子,你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破瓮救友的吗?(指读)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也时常提起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下自己的伙伴的吗?(指读)
年轻的书生在一起讨论学问时,也会提起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他是这样就下自己的朋友的。(指读)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无不为司马光的行为拍手叫好,让我们再来齐读这句话。(齐读)
5.图文结合 试着背诵
同学们,人们把司马光的故事画成了三幅画,(出示)分别记录了孩童落水 司马光击瓮和孩童获救。你能不能用上今天我们学的文言文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现在让我们看着这些画面讲一讲这个故事,老师来讲画面中没有描述的内容,你们来讲画面中的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同学们这个故事从宋代流传到元代,从元代流传到明清以至于流传到现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人们用雕刻、水线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来纪念司马光和他的故事(出示),刚才我们看的三幅画,其实是2004年6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的一套邮票,题目就是司马光砸缸。可见,这个故事已经深入人心,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画面再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6.出示司马光的资料
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够做出这样聪明的举动并非偶然,在《宋史.司马光传》中有这样的一份记载,记录了他是如何学习的,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他这种爱学习的精神多值得我们学习啊。
7.指导书写生字
长大后的司马光不仅成为了一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自成一格,刚柔并进。老师,从他《天圣帖》中找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司”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它的占格情况?
请同学们拿出笔在练习本上写一个。写好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
好啦,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个字送回到课文中,再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三、 总结
同学们读的真好,读出了古文的韵味,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我们今天学习古文的方法来学习更多的古文经典,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像课文中的司马光一样,做一个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文言文)
读 看 联 问
群儿 戏 庭
一儿 登 跌
光 持 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