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竹节人》课文内容

栏目: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这是《竹节人》课文内容,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竹节人》课文内容

《竹节人》课文内容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教学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图片,如木枪、弹弓、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图片,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玩具永远是孩子们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今天啊,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它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范锡林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集《辟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三百多万字。他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奖项。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豁开 疙瘩 卡住 冰棍 孙悟空 橡皮擦 雕刻 磕头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预设:本课的生字比较多,有些还比较难写,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时,要对易读错字、易写错字进行点拨。本课的四字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词典的方法解决。

  ◆需注意的字音:

  “凛”是前鼻音,“橡”是后鼻音,“筹”是翘舌音,“裁”是平舌音,“瘩”要读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混字:裁—栽—载 磕—瞌—嗑

  易错字:“疙”被包围部分是“乞”,不是“气”。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大致了解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你认为写得好或打动你的句子,想想它好在哪里、为什么能打动你,稍后举手交流。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相关语句。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预设: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去品读这句话,说课桌的“年纪”,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裂缝“像黄河长江”,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课桌破旧的特点。而这样的课桌就是竹节人“大战”的战场。

  (2)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节人比作健美的小伙子,“威风凛凛”和“叉腿张胳膊”又属于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了竹节人的神采。

  (3)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预设: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用词的丰富、语言的幽默和描写的画面感。如“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了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之强、乐趣之多,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同时趁机让学生找出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多积累,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在课后通过查词典的方法解决。(出示课件)

  词语归纳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呆头呆脑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前功尽弃

  叱咤风云 得意扬扬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津津有味 咋咋呼呼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简单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

  (2)合作与交流。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原因,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我们”喜欢玩具。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第20—29自然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我”和同桌的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过渡:其貌不扬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大家有没有心痒痒,也想动手做一做竹节人呢?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对应的玩具,我想同学们从小到大肯定玩过各种有趣的玩具,它们也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乐趣。但老师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今天的玩具太过精美,而且少了一点人情味,大家多是自己玩,而很少能体会到许多人围在一起玩某个玩具的快乐了,更何况那玩具还是自己亲手做的呢?下节课,我们就去看看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以及斗竹节人的诸多乐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还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了品读。我们这节课并没有就阅读策略进行学习,下节课,我们将接触一种新颖而有趣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竹节人》课文内容第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5个生字,理解“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课件2】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课件3】

  生字: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课件4】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鏖战沮丧 悻悻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课件5】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课件6】

  【1】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

  ①—④⑤—⑲

  ⑳—㉙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①—④制作竹节人

  ⑤—⑲斗竹节人

  ⑳—㉙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会不一样。有的同学对制作竹节人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们也想着自己动手做这种玩具呢!有的同学对斗竹节人部分印象最深,因为他们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还有的对老师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们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能激情呢!

  3.快速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读词语书写生字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同位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积累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答问题做好衔接

  1.提问:《竹节人》一课从记叙的内容上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2.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

  (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分小组探究学习

  (一)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组的学习任务如下:

  出示:【课件8】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二)小组探究,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1.每小组集中在一块儿,同学们找出与自己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2.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

  第一组:

  【课件9】竹节人制作指南:

  (1)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3)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4)把这些截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板书:制作:一截长的八截短的)

  玩法: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人的身子摆动,手挥舞。

  在竹节人的手上可以系上或安上东西当武器。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以玩对打的游戏。

  第二组:

  【课件10】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利用破课桌玩竹节人,破课桌变成了古战场。

  (2)玩出种种花样:一个竹节人独自表演;两个在一起搏斗;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呆子;制作成孙悟空;装扮成窦尔敦;佩戴偃月刀,手持蛇矛枪的武士。

  (3)课下玩,课上也玩。

  (4)老师也会玩得津津有味。

  (板书: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下课时——上课时)

  第三组

  【课件11】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1)起因:“我”课上玩竹节人。

  (2)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3)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板书:故事:没收全神贯注)

  三、抓重点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12】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学生讨论:

  (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我为什么说毛笔丢了?”

  (2)卖毛笔的为什么生意特别好?

  (3)“丢”了的毛笔和买来的毛笔都做了什么?

  (4)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含蓄而幽默)

  2.出示:【课件13】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学生独立思考:

  (1)“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3.出示:【课件14】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学生独立思考: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老师也很喜欢玩竹节人,从“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

  四、谈收获课外拓展

  1.学生说一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玩法以及在当年曾经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课下从网上搜一搜,看一看,传统玩具还有哪些?你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竹节人

  制作:一截长的 八截短的

  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 下课时——上课时

  故事:没收 全神贯注

《竹节人》课文内容第3篇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 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范锡林,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竹节人》课文内容第4篇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分组交流学习。

  2.通过品读文本,激发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思考,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感知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由于阅读目的不同而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抓住阅读重点。

  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豁开 疙瘩 卡住 冰棍 孙悟空 橡皮擦 雕刻 磕头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播放斗竹节人视频片段,导入课文。

  过渡:同学们看看,这是我找到的斗竹节人视频。竹节人玩具确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玩具,我竟然找不到太多关于它的视频资料,也很难买到实物。好在作者的描写十分生动,我们还是去文章里瞧一瞧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语和课后习题,快速浏览全文,确定阅读任务,制作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2.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任务,确定分组,小组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思考问题。

  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①找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写一份制作指南。

  预设:重点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句中的数量词“一截”“八截”“一对”“一根”和动词“锯、钻、做、穿”来整理。课文第11—13自然段也有一些关于让竹节人更威风的装饰方法,如系上冰棍棒儿、装上废钩针,等等。若学生就这几自然段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

  ②找出与竹节人的玩法相关的文字,画出重点字词。

  预设:重点阅读第8、9自然段,重点字词如“嵌入、拉紧、一松一紧、放在一起、对打”。

  ③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为什么用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来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呢?

  明确: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所以说得详细,让读者有一定的了解,若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制作和玩竹节人;二是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作者竟然还对竹节人的制作和游戏过程记得那么清楚,可见竹节人曾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在这个说明的过程中又蕴含了作者真切的情感。

  阅读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①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预设:全文随处可见竹节人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做竹节人是一件乐事,斗竹节人更是乐趣无穷。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能说出“乐趣”即可。

  生1:做竹节人看似简单,却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动手的乐趣。因为大家都迷上了做竹节人,所以“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大家都乐此不疲。

  生2:斗竹节人就更有趣了。“(两个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没头没脑”“呆头呆脑”读来就让人觉得好笑,因为斗竹节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两个竹节人对打,但简单的玩法儿折射出的却是孩子们对竹节人单纯、热烈的喜爱。

  生3:我觉得给竹节人起名字也很有意思,我读到第11—13自然段的时候都笑了。其貌不扬的竹节人被安上各种装饰,取上各种大名之后,仿佛真的很神气。比如这句话:“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得意,那种快乐与满足的情感溢于言表。

  ②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斗竹节人的有趣经历(第8—19自然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要按照斗竹节人的具体过程来写,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呢?

  预设: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下课时”来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①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哪些段落可以略看?

  明确:重点阅读第20—29自然段,即课文的第三部分,前面的内容可略看。

  ②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你觉得老师的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

  明确:老师“怒气冲冲”是因为“我们”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竹节人。这并不会影响老师形象,相反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老师形象。

  ③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

  明确:当“我们”看到老师玩竹节人的那一幕时,肯定惊奇于孩子们喜爱的竹节人竟获得了老师的青睐,原来看似严厉的老师也有那么可爱的一面,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很开心。同时,“我们”也因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给了老师一个放松、玩乐的机会而感到自豪。老师玩竹节人的一幕也成了“我”关于竹节人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了。

  (2)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方法。

  预设:三个小组有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学生分组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但学生往往会按照以往的习惯来阅读全文,这样时间必然是不够的。教师便可以在过程中相机指导:“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比如,你是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阅读,遇到文中写‘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时,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指导比较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

  3.师生共同品读精彩段落。

  (1)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

  思考:①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完成下面的填空。(课件出示填空题)

  l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

  ),就成了手握(

  )的(

  ),号称(

  )。

  l竹节人手上装上两根(

  ),就成为手握(

  )的(

  ),号称(

  )。

  l还可以用(

  )剪一把(

  ),用铁丝系一绺(

  )做一柄(

  ),给竹节人装上。

  ②“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你什么感觉?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比作古战场,从中可见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上各种名号,把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

  (2)读第17—19自然段,感受场面之热闹。

  思考:

  ①读一读第17、18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这三个词都是主谓式结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同时,这三个词常用作武术招式名,形象而生动,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强大,也就可见竹节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了。第18自然段中的一组拟声词让人联想到戏剧中渲染气氛的锣鼓。这两段用简洁的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同学们斗竹节人时的场面犹如武林高手过招,又似千军万马酣战的古战场,气氛活跃、阵势浩大。

  ②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战的“观众”也很投入?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呢?

  预设: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反映了观众很投入;“攒”的意思是“聚”,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表现出热烈的氛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会令观众“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观众会说些什么?

  明确: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一是“攒着”围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了才知道上课的事实,这些侧面烘托与精彩的细节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学生可根据自己童年的游戏经历进行补白,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三、拓展阅读,学有所获

  过渡: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是战场上的壮士,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位作家笔下的竹节人,她童年时的竹节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

  1.出示片段,学生拓展阅读。

  玩竹节人的多是男孩子,女孩子通常只是当观众。我不想当观众,要用竹节人来唱戏。大哥和二哥都有好手艺,能雕出男面相和女面相。我最骄傲的事,就是我的两个哥哥给我做了二十多个竹节人,有些竹节人的手上还安有竹片削的小斧子、小宝剑,甚至小锄头、小剪刀、小竹笛、小碗等。我把这些竹节人装在一个小竹箱里,那是我最迷恋的玩具。

  木鬼戏听多了,我能记熟情节和戏词。我常用这一班子竹节人立在一张长椅子上唱戏,全心投入进去,完全在戏中。后来,我大胆地更改一些戏的情节。再后来,我又试着把电影里看过的故事用竹节人演一演。又再后来,我把生活中好玩的事演进去,每个竹节人扮演身边的人。最初,只有我的小狗是忠诚观众。任何时候,我在用竹节人演戏,它都伏在椅子前,和我面对面,目不转睛地看得入神,一副百分百铁杆戏迷的样子。后来,多来了三条狗当观众。再后来,就有了人当观众,多的时候能达二十多个。有些人被我用竹节人演进去,他们也觉得骄傲。没有被我演进去的人来找我,希望也能被我用竹节人演一下。有人喜欢看,我就有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作家王勇英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的竹节人是打斗用的,而这里的竹节人是“戏班里的演员”,而且形象更丰富些。)

  (2)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了什么呢?

  (收获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后记》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学情分析》

《花之歌的笔记》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