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目标
栏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是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目标,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目标第1篇
教学目标:
诵读全文,感知文义,积累古文言词语。
学习古代少年守信知礼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学步骤:
复习引入
全体学生背诵《咏雪》引入。
老师范读《陈太丘与友期》全文,注意以下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1、字音:
尊君在不fǒu
太丘舍shě去
2、句子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时年/七岁
学生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感知文意。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责骂父亲,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入门不顾。
讲析全文:
1、注意重点字词。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学生集体诵读。
看动画,再次回顾全文内容。
学生再次诵读课文
2、合作探究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和父亲友人的性格。
友人:无信无礼,但是勇于自责。
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他的言行启发我们:以信做人 以礼待人。
3、这则故事的核心词是哪两个?你从本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核心词:信 礼;
做人要讲诚信;待人要有礼貌;
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1)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知错能 改了,应当宽容他,以礼相待。
(2)不失礼。因为元方才七岁,不应对他求全责备,况且对于友人这种无信无礼的人,也确实令人气愤。
4、学生背诵这篇文章。
5、总结全课。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两则有关诚信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班里的好朋友听,培养守信、明礼的好品质。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目标第2篇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此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文中“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学情分析】
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
4、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2.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
猜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板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文学常识检查(填空,师强调)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四、朗读、翻译
1.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3、文言文朗读一定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老师标出了这篇课文的节奏,看黑板,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4、你翻我译,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5、你争我抢,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五、你思我想(读懂了课文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原文回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4、“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六、你讨我论
1、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不失礼:①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失礼: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这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所以我觉得元方最后的举动略显失礼。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
(2)他懂得“礼”的重要。
(3)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4)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七、你收我获。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八、你背我诵
【布置作业】
课后第四题
课后第五题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明礼直率。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目标第3篇
【教学目标】
《陈太丘与友期》的教案
1. 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 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文中主要赞颂的人物是谁?(东晋才女谢道韫)赞美了她什么呢?(聪明有才学。)我们现在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单独读,读后让学生评论正误优劣。
三.学生自学课文并讨论。(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1.读懂课文并翻译。
2.讨论“研讨与练习”中一、二两题中属这课的内容。
3.学生提问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若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就由老师提问: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3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四.先让学生读无标点的原文,再叫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先背诵。
五.学生课堂做练习,如有时间就课内订正。(或留作课外作业。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下课!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chā)(nǐ)
②太丘舍去(shě)③尊君在不(fǒu)
④无奕(yì)⑤友人惭(cán)
⑥雪骤(zhu)⑦非人哉(zāi)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相比)
○2未若柳絮因风起(乘着,趁着)
○3过中不至(到)○4相委而去(丢下)
○5讲论文义(讲解)(讨论)
○6去而乃至(才)(到)
○7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大)
○8太丘舍去(放弃,即不再等候)(离开,就走了)
○9与友期行(约定)(同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儿当“子侄辈”讲)
○11下车引之(牵,拉)○12入门不顾(回头看)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真不叫人哪!和别人约
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
④无奕()⑤友人惭()⑥雪骤()⑦非人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过中不至()○4相委而去()○5讲论文义()()
○6去而乃至()()○7俄而雪骤()()
○8太丘舍去()()○9与友期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11下车引之()○12入门不顾()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目标第4篇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变换形式诵读,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1、释题:
(1)、《世说新语》的编撰人刘义庆(403~444),南北朝彭城(现在*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编出了*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题目是编者加的。陈太丘指陈实(104~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人。因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西北,长,县级长官),所以称陈太丘。他是东汉后期以*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这里记叙他任太丘长时的一个故事,表现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
(2)、题目意思: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期;约定。
2、感知理解课文:
(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在为学习文言文而发愁呢?你们是否因为文言文的难懂而失去信心呢?
其实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是很简洁、典雅的。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培养我们的语感,而且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了解历史上的许多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吧。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让我先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1.我们要学什么?
我们要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期、委、去、引、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品味本文简洁、隽永的语言;还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评论。
2.我们要注意什么?
1
请同学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老师在每个环节上布置的任务,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
(二)好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约会有关的故事。大家想一想,我们与朋友约会必须做到什么?(遵守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鲁迅先生这样有时间观念。就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迟到不说,还骂人,结果被一个小孩数落了一顿。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原文,认识一下这个小孩吧。
(三)整体感悟,品味语言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简洁传神,既有优美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语言不加任何修饰,全用白描,质朴自然,辞意隽永,平易近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议一议这篇古文,亲身感受一下《世说新语》的语言魅力吧。
1.原文品读
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代小孩读书首先就要学会句读(du),什么是句读呢?
古代人把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做句读。
请大家先别看课文,试着读一读这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原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角*扮演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们一起把文章情节用小剧本的形式表演一下?
老师旁白: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而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一学生扮客人(问):“尊君在不?”
一学生扮元方(答):“待君久不至,已去。”
一学生扮客人(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一学生扮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老师旁白: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四)理解课文(用小黑板):
太丘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友人惭(cán)、⑦非人哉(zāi)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相当于“你父亲”、家君:古代称自己的的父亲,相当于“家父、君:您。2
叫学生翻译,老师再纠正,然后归纳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用小黑板):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如陈太丘、元方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期:约定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所似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友人)过中不到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左将*王凝之妻(也)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在)门外戏
(五)思考:“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正反都可:客人过中不至是“无信”,又对子骂父是“无礼”,因此不会无礼。或:友人惭,下车引之,客人已有悔意,又下车来牵他表示谦意,又是长辈,应该给人面子和改过的机会,因此无礼。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守信的故事、成语、格言吗?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一诺千金、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出自同一个典故.楚国原项羽的将*季布,因他曾数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便被刘邦出千金赏捉。由于季布重承诺,深得人心。在楚国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后,人们冒着诛三族的危险来藏匿他,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东太宗。由此可见,诚信入山行天下。)
b、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成语蕴涵着一段凄美的故事.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尾生迁居梁地,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
c、名言(用小黑板)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七)小结:
【简析】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n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淮南子·原道训》写道:“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时间是生命的尺度。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3
命;自己浪费时间等于慢*自杀。时间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对财力物力的浪费是犯罪,对时间的浪费是不是犯罪呢?难道不正是人浮于事、公文旅行、扯皮推诿等等痼疾像绳索一样束缚着我们前进的脚步吗?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资金不足可以借贷,而时间谁能借给我们?唯有珍惜!“大禹圣人,犹惜寸*,至于凡俗,当惜分*。”(《世说新语·政事》注引《晋阳秋》)我们的事业比起大禹治水来要宏伟艰难得多,难道不该珍惜分分秒秒的光*吗?
(八)作业(用小黑板):
(1)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真不叫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
(2)
把“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整理好。
设计者:张静中学:张阳
4
篇二:陈太丘与友期-优秀课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公开课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文言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信”与“礼”观念。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文本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信”与“礼”观念。
【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主要描写了陈元方和来客的对话.交代对话背景,然后记对话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
【教学策略设计】:阅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互动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发现今天课室跟平时相比哪里不一样?.......那热情礼貌的我们应该怎样?(示意学生并带头鼓掌欢迎)
2.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机智的古代少年还
有很多,如四岁能让梨的?..孔融,还有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年仅七岁的陈元方,他是课文p129《陈太丘与友期》里的主要人物
板书:《陈太丘与友期》
3.解题: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陈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称来作为对人的称呼,相同的还有苏东坡,期是约定,综上所述,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有约定.
二.整体把握
(一)朗读感知
1.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强调不----通“否”
2.听录音,自己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出示已经划分好停顿.重音的小黑板强调停顿重音的地方
3.看着小黑板停顿重音的提示自由朗读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尤其是第二个起来朗读的同学,读的非常好,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停顿重音都把握的比较好,所以当他读完的时候,
学生竟然自发的鼓起了掌,顿时课堂气氛就活跃了,之后很多学生都很积极的想表现自己.
4.①在小黑板当场画出问句“尊君在不?”,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然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齐读这句话.
②在小黑板上画出“非人哉!”,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候要注意语调,由于这是骂人的话,所以要重读,而且要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指名读.
方法:示范----标节奏----个别朗读----评价----再读
5.齐读课文
(二).理清字句
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走近学生
指名2个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其实文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字词,还有需要理解并积累的字词出示小黑板,强调需要掌握的字词同时板书字词意思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
乃:才)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去)
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
④区分尊君(尊称)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有个学生在质疑时,提出了“相”,在文中意为“我”.
3.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同
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比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不至”是谁不至,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相同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指名翻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出示小黑板
小结:以上是我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包括朗读感知和理清字句,下面有请宋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探究文章的其他深层含义
(三)整体把握和合作探究
1.通过刚才对字句的学习,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出来了,现在我们回到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①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学生抢答并板书:客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同时引导学生如有犯错要勇于承认并改正小结: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补充板书:信礼
2.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格特点?直接指名学生回答,补充板书:聪明机智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道歉,他仍然入门不顾,是否礼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同桌或者4人小组之间交流看法
小组讨论并回答
三.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
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完成新学案熟读并背诵
六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客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信
元方:聪明机智礼
七、教学反思:
这是导学技能*练课,由我和本校的宋惠*老师共同完成这课时,同时还作为我本人的技能*练课的验收.为了上好这课时,课前我们分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由选材到构思到设计上课方案到实践,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我们2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也镇定自如的应对,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我们2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的.另外,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我确实是吃了一惊,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这让我确信,双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这次技能*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练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来,他是相当认真的听我们上课,可见在本校各位前辈的帮助指点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当然,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课题,作为教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是我们要有一桶水,经过这次磨练,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长,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还有很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学校各位前辈的关爱帮助下成长的更好,而且我也通过这次历练做好了思想心理准备,迎接新的磨练.
篇三: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一、教材学情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是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篇文言文,七年级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强调语文素养。《陈太丘与友期》也是初一学生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因而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及习惯。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对学生形成审美情*、健全人格起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初一学生求知欲强、表现欲强,但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授课时应在此方面多加指导。二、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2.分析元方的人物特点,理解其“入门不顾”的行为。
3.学习元方懂礼明义的优秀品格,学会恰当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小冲突。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元方懂礼明义的优良品格,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小冲突。2.教学难点:把握元方的人物特点,理解其“入门不顾”的行为。四、教法学法
教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探究法五、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六、教学流程
1.故事重述,导入课程
故事脉络图:
该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故事脉络图,学生通过复述《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可帮助其回顾课文,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做好积极地上课准备,更能够使其在复述中锻炼自身的口头表达、语言组织能力,是口语交际与阅读课相结合的体现。同时,学生的一次复述很多时候并不能到位,通过其他同学相互补充,逐渐加深学生对于本课文的整体感知。
此外,老师所提供的故事脉络图清晰直观地展现了《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发展概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感知课文。
2.聚焦人物,分析特点
该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该环节完成的是“分析元方人物特点,理解其入门不顾的行为”这一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学会通过元方的“言”和“行”,学习其懂礼明义的优良品格,同时,帮助其理解作者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的意图是,真实体现年仅七岁的元方直率、有个*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难点突破方面,老师对结尾进行了另类修改。针对所修改的结尾,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分角*朗读,对比两种不同的结尾,在体验中加深学生对于作者写“入门不顾”的意图理解,即真实地反映元方的人物形象。
3.联系生活,情景表演
该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本课的亮点所在,也是最精*的部分。此种精*源于学生对于文本的创造能力。首先,他们时光倒流回到7岁,想象当时面对如此场景是如何应对的,能否像元方这样机智,并还原当时场景。接着,他们又回到现在,面对同样问题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并用白话文的方式将课文演绎出来。这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更加深学生理解和体验,使其有所感悟和思考,联系了生活实际。
4.总结升华,作业布置
该教学活动评价:
该环节是全课的总结,应再次强调作者写文的意图,即让读者学习元方的懂礼明义,同时也结合了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作业布置方面,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思考。一方面考察学生的处理小冲突的应变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练笔的平台,学会将口头语转化成书面语,提高写作能力。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