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教案一等奖
栏目: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是论教养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论教养教案一等奖第1篇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论教养》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论教养教学设计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理解教养的真正内涵。
3.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4.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
播放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视频。(画面: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地乱扔垃圾,影院里看电影把脚跷到前排的座椅上,从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
在播放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皱起了眉头。视频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你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过。这些现象比较令人反感,而做出这些行为的人也会让人觉得缺乏教养。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呢?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通过今天的这堂课,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文雅的样子。
涵养:本文中指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3.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文学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2-17):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论题。
第三部分(18):再次强调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交流点拨】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二)深层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并归纳讨论结果。
1.作者认为教养应首先体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2.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有无教养的具体事例做对比,更能突出有教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教养”和“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交流点拨】优雅的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4.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的风度?在论述优雅的风度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
5.如何理解“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句话?
【交流点拨】修养能够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一切的行为举止都是自我修养的表现,修养的本质是尊重,有教养的人都会慎重对待世间万物。
6.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①对比论证。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②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有教养的表现,哪些是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作者通过一系列身边小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教养”。亲爱的同学们,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增强自我修养呢?
【交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提高审美追求。经典文学作品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随着经验的不断增长,阅读的逐渐深入,人们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2.文中作者举了大量的有教养的例子,请你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看看哪些事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交流】①认真接过路上兼职人员发的传单。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接受,也报以微笑,表示感谢。②上菜时对服务员,或付款时对收银员说谢谢。③进出公寓和公共场合的大门,帮别人扶住门,方便他们进出,尤其是带小孩的和手里拿着东西的路人。④挂电话时,等对方先挂断。⑤公共场合洗完手不随意甩手,防止水甩到别人身上。⑥递剪刀、刀子等物品时,把尖锐的一边朝向自己。⑦上下楼梯脚步要轻;敲门一次敲2—3下,停10秒再敲第二次。
论教养教案一等奖第2篇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3)请你结合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4.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目标导学三: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三、板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1—2)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
(3—1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13—17)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18)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
可取之处
1.这篇议论文文字浅近,说理透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重视学法的指导,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特点。
3.注重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品读的时间有些少,有些问题,老师代替了学生思考。
2.关注文本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少,对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渗透较少。
论教养教案一等奖第3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谈话导入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生难字词
四、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从题目中你能猜出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吗?
“论”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 题目隐含着文章的论点,即“有教养”等。
2.找出本文论证的论题。
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3.理清论证思路:
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对论题进行论证的?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五、研读文本,深层探究
(一)论教养
1.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对此你怎么看?
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却不拘小节,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2.课文中没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
@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
@动不动就对妻子儿女大发雷霆;
@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
@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
@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 或者电视机,并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
@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3.一个有教养的人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无论何时何地,言行举止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4.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5.第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有利于突出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二)论优雅风度
1.在谈完“教养”后,作者的笔尖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由“教养”转向“风度”,速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作者论述“风度”的思路是怎样的?与“论教养”的论证方式一样吗?
不一样。
“论教养”是先提出论题,然后再围绕这个论题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论风度”则是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引出一个错误观点,然后再批驳这个错误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2.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我”认为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他们或许认为个性、随意便是自我,为什么我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呢?随着本性不是更好吗?于是有了上面的错误观点。)
3.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①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都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②并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加以阐释,如吃饭穿衣等。论述如何关照他人—— 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
③再进一步指出:“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自此,作者不仅将“风度”与“教养”联系起来,而且将自己的论述深化,从对与人相处的态度、行为的论述提升到对整个世界。
④最后一段水到渠成,重申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并进一步指出:“尊重+智慧=风度”(外在表现)
4.作者由“论教养”过渡到谈论“优雅风度”并没有偏离主题,那么你能说说 “风度”和“有教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
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教养”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优雅风度”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风度的基础,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三)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证。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地教养和优雅风度。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课文先谈“无教养”的表现,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六、深层探究
思考: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你能说说你对作者第一段中提出的“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一句话的理解吗?
明确: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养成。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才能拥有教养。
七、拓展延伸
1.一个讲礼貌的人,是不是就是个“有教养”的人?
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一个人表面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但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好,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
2.关于教养的名言
(1)当众窃窃私语是没有教养的表现。(秘鲁)
(2)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3)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英国 洛克)
(4)宽广的河流平静,有教养的人谦逊。——赫尔岑
(5)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德漠克利特
(6)凡是有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爱默生
(7)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养。——洛克
(8)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鄙和愚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9)读书对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种高尚的享受;我珍视书籍,它是我热爱的癖好。——高尔基
3.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4. 课堂小结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已经步入智能时代,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对文明的表现和“有教养”的要求会更高,希望我们从作者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1.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
论教养 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3.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4.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论述有关一个人的修养品德方面的议论文。教读此文,我采用了由浅入深、由文本到体验的思路进行,首先组织学生梳理文本的论证思路,让学生在理解本文观点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对“有教养”和“无教养”的认知。探后组织谈论,谈感受。这样学生的认知就深刻了。
论教养教案一等奖第4篇
一、情景导入
经常听见有人在骂:“你真是没教养!”那么,教养是什么呢?教养来自哪里?体现在哪里?教养,离我们 有多远呢?教养和礼貌、教养和风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今天,我们 就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去一探究竟。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 在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生难字词
(1)字音
彬彬有礼(bīn)
贸然(mào)
涵养(hán)
恪守(kè)
矫揉造作(jiǎo) 箴言(zhēn) 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
(2)词义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 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贤达】有才能、德 行和声望的人。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课文中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明确: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2.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明确: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 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3.课文中没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1)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对 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家里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放得很响,或高声说话。(2)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3)进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 关爱和帮助。(4)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步骤四 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
1.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试着列举出来。
明确:(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3)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5) 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2.作者谈论“教养”又转向谈论什么?
明确:谈论“风度”。
3.“教养”和“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明确:它们是一脉相承的,风度主要体现在外表,它是教养的一个方面。风度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
4.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简述作者的论证过程。
明确: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 本文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 息,亲切而生动。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