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项小实验
栏目: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做一项小实验,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 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 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 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 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 幼儿自由探索。
(3)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快思.教案网!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 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 自由探索。
(3) 交流发现。
(4) 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做一项小实验第 2 篇活动目标:
1、萌发孩子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
(1)玩纸船。“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么玩。”幼儿讨论后自由选择地方玩。!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提问:A你是怎么玩纸船的?B你的纸船怎么了?C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纸的
(2)折纸杯。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提问: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B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杯不漏水。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3)发现纸杯的秘密。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
(4)延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或者说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教师请小朋友观察与亲手触摸发现了纸船不湿的秘密,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契机,请拿着蜡船的小朋友把船举起来,让周围的小朋友也看一看,摸一摸让他们能够发现不同,这样后面孩子关注实验的热情更高,活动的气氛更好。另外,我也在想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否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纸张,如,一种是普通的纸,一种是蜡光纸,这样视觉上的刺激小朋友就能分别它们的不同,在开船的过程中小朋友就会主动的关注周围小朋友的船,把教师的巡回引导的目的,转换为孩子们自己的需要。
做一项小实验第 3 篇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
2、写的时候用上“先XXXXXXXXXX接着XXXXXXXXXX然后XXXXXXXXXX最后XXXXXXXXXX”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3、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教学重难点:
1、把实验经过写清楚,并能细致生动地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
2、适当加入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发现等。
教学用具:
课件 一张纸、一把塑料尺子、一块毛面布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以发明了地动仪张衡、两弹元勋邓某某、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地质学家李某某、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专家钟南山为例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生活动
1、生介绍自己做过的小实验
2、出示视频案例,学生了解如何说清实验过程
(1)实验的名称是什么?
(2)你准备了哪些材料?
(3)实验的详细过程怎样?
(4)实验的结果如何?
(5)你做实验有什么感想?
3、看实验视频《浮起来的鸡蛋》,借助课本图表回忆实验的情景,填写图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结果: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让纸屑跳舞》,填写实验记录表并展示
实验记录表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结果:
5、怎样把实验过程写出来?
将实验过程中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换成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6、学生使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练习写实验过程
写作指导:怎样把实验过程写生动?
关注细节
如:我把鸡蛋放到水里。——我把鸡蛋轻轻地放入水中,让鸡蛋沿着杯壁,缓缓地落入水中。
使用修辞
如:鸡蛋浮起来了。——鸡蛋慢慢的冒出头来,像是一个小脑袋从水中冒出来。
表达心情
如: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实验。
我感到疑惑不解,到底是哪里不对呢?
我欣喜若狂,原来摩擦真的可以产生电啊!
好开头
好结尾
列出提纲
例文点评
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我做了个小实验
开头——点明要写什么,选择自己的实验。
准备前(略)
中间
实验中(详)——具体的先后顺序,自己的心情。
结尾—— 总结全文,解释“谜底”,表达情感。
做一项小实验第 4 篇【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一项小实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借助图记表示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是(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呢?(预设:《蜜蜂》)
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实验内容呢?
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二、借助图表回忆实验情景。
1、翻开课本第56页,借助图表说说《蜜蜂》一课的实验情景。
课件依次出示:
实验名称: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准备:蜜蜂、纸袋、白色记号笔。
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纸袋里。
第二步,在捉来的蜜蜂身上做白色的记号。
第三步,在四公里远的地方放飞。
第四步,检查蜂窝。
实验结果: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呢?向大家介绍一下。
全班交流。
3、根据图表在课本上把小实验的情景填写完整。
三、写作要求。
1、先把实验名称和实验准备介绍清楚。
2、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可以用上“先……接
着……然后……最后……”的句式。
3、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四、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评析,再修改。
1、师巡视,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交代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过程和结果交代不清的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2、重点提出修改补充要点。
(1)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和句子。
(2)一定要把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写清楚。
(3)补充内容,把实验最精彩或者最关键的部分写具体。
3、选一篇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围绕习作要点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在对别人文章“品头论足”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习作的要领。
4、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相互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5、学生自己再认真修改。
二、誊写习作,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