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原文

栏目: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这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原文,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原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二)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

  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

  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三)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二)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三)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

  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四)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1.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

  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2.白银盘里一青螺: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

  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

  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

  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

  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原文第2篇

【教材阅读】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湖面无风,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全诗构想新奇,化大为小,*调淡雅。

【教学理念】

1、把握好两点:

⑴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标》)

2、诗歌教学从三方面抓:

⑴抓字眼:旨在明确诗的意思。

⑵抓想象:旨在领悟诗的意境。

⑶抓吟诵: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1、以学过的古诗导入。

2、组织教学,每一首诗大体步骤:

了解诗人,理解诗题;抓住字眼,明白诗意;想象意境,领悟诗情;积累内化,拓展迁移。

3、大致分二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课前背诵一些古诗,最后背《望洞庭》:

1、解题,了解诗人:

⑴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⑵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结合看*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之美!

⑵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⑶遥望洞庭山水*,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⑴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⑵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⑶课后5: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上说课后写)

【作业设计】

抄写第3题词语,并抄古诗;写写《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原文第3篇

教学目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文。(2)理解诗文内容。(3)体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过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对作者简介有一定的了解。(2)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文朗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2.体会作者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文。(2)理解诗文内容。(3)体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2.体会作者感情。

  三、教学方法

  1.问题疏导法。2.合作探究法。3.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八年级上册学过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那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生:孟浩然。师:那么我们能不能再背诵一下呢?生:能。师:《过故人庄》孟浩然,背。生:《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师:大家背的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孟浩然的诗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板书课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25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主要著作有《孟浩然诗集》。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的一首干谒诗。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诗的前半部分写“望洞庭湖”,后半部分写“赠张丞相”,“赠”因“望”起,为感兴之作。

  (三)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即诗题中张丞相)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王维在他手下任事,三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了这首诗寄给张九龄。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四)诗文朗读

  1.听录音读课文,并指导朗读方法。

  2.学生朗读课文:抽读、男女生读、齐读等。

  (五)内容理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秋水涨满,与岸齐平。水天相接,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波涛汹涌,撼动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欲渡湖去,却无船桨。想要隐居,愧对圣上。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坐观别人,钓到了鱼。我只空有,羡慕之情。

  (六)合作探究

  1.这首诗内容紧扣诗题中的那两个字展开?这两个字分别统领哪几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出了什么内容?

  首联

  望比喻描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

  颔联

  颈联

  赠典故抒情——诗人渴望出仕,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主题)

  尾联

  2.反复朗读首联颔联,想像一下,这几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仲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登上岳阳城楼,观赏洞庭湖。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

  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天空白白茫茫一片,吞没了云、梦二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

  3.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后两联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得到张丞相的举荐,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4.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比喻:把“欲济无舟楫”比喻为想做官但无人引荐。把“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比喻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把“坐观”者、“垂钓者”、“羡鱼情”分别比喻为“自己”、“居官位者”与“希望引荐出仕”。

  典故:引用《淮南子·说林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动静:视觉,听觉写洞庭湖磅礴的气势。

  双关:“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委婉写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七)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结合诗文内容概况本诗的内容感情?

  通过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诗人渴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撼”两个动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原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2学情分析

色彩和谐的背景画面,曲调优美的音乐,使美的空气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

3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2、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多媒体出示] (学生齐读) 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帮你充充电:[多媒体出示] (学习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

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以上资料摘自(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明确工具书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根据方法学生赏析诗歌 :

第一步、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情):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诗歌的前言介绍,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诗意,将捕捉的重点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好记号。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疑问,感受小集体的力量。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多媒体出示] (学生默读)

1)请你品味:(诗歌的语言)

抢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它描写的对象的是洞庭湖。写出景物水气蒸腾、广阔浩大、波涛汹涌……的特点。*诗人婉转地向张丞相表白心愿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说一说:

你对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为欣赏,为什么?*朗诵——背诵——默写名句。

2)请你想象和联想:

*听“唱诗”闭目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讨论: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明确: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引导想象,加深印象;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多媒体出示] (学生齐读) 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帮你充充电:[多媒体出示] (学习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

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以上资料摘自(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明确工具书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根据方法学生赏析诗歌 :

第一步、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情):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诗歌的前言介绍,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诗意,将捕捉的重点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好记号。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疑问,感受小集体的力量。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多媒体出示] (学生默读)

1)请你品味:(诗歌的语言)

抢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它描写的对象的是洞庭湖。写出景物水气蒸腾、广阔浩大、波涛汹涌……的特点。*诗人婉转地向张丞相表白心愿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说一说:

你对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为欣赏,为什么?*朗诵——背诵——默写名句。

2)请你想象和联想:

*听“唱诗”闭目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讨论: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明确: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引导想象,加深印象;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相关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导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译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意思》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