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题
栏目:物理教案这是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题,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引入
“一桶水,可以由两个人提起,也可以一个人提起。”老师停顿了一下,“这两个过程相同吗?”
“不同”陈昕举手说,“第一次桶受两个拉力,第二次受一个拉力。”(问题似乎过于简单)
“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老师追问了一句。
陈昕犹豫了一下:“都是把桶从地上提起来。”
有些同学笑了,不以为然。
“对”老师大声的肯定说,“正是如此,都是把桶提起来,我们把这叫做效果相同。”
“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与一个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相同,此时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
二、问题的提出
“已知分力求合力就叫做力的合成。”
“那么如何去求合力呢?我们从最简单的二力合成研究。例如:3n和4n,合力是多少?”
“7n”大部分的同学脱口而出,表情很自信,只有一少部分同学没有回答,仍在思考着。
三、问题的深入(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
“可以等于5n吗?”回答“不可以”的同学反而成了少数,看来大部分的同学已经意识到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可以等于3n吗?可以等于1n吗?”老师连续发问,这回所有同学都没了声音,静静思考着这个看似简单,而又预感并不简单的问题。
“同桌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两分钟过去了,显然讨论并不激烈,有的同学仍然觉得一定是7n,有的则有了不同的答案,但还不成熟。
四、教师点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某种猜想、看法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本节我们就要用实验验证,合力与分力之间到底遵循着什么样的关系。”
说着,老师把演示用的`小黑板固定在铁架台上,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在另一端分别挂上钩码(3个和4个),并使橡皮条在水平方向伸长,末端定为0点。
“现在,我们用了两个力,把橡皮条末端拉到了0点,这就是这两个拉力的效果。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力去达到同样的效果,也就是用一个力把橡皮条末端拉到0点。”
“可以”所有回答都是肯定的,随后老师只在一条绳上挂上钩码,跨过定滑轮拉伸橡皮条。当钩码数为5个时,橡皮条末端再次被拉伸到0点。
“现在,一个力的效果跟两个力的效果相同了,我们看看它们究竟有什么关系?”
五、探究思考(同学们对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老师在黑板上以一个钩码的重量为一个单位力,画出三个力的图示,并且虚线连接力的端点。
同学发出疑问:“分力分别为3个单位力和4个单位力,而合力为5个单位力,而3+4并不等于5”。
显然同学们都发现了这个“重大发现”。
“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呢?”
同学们对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猜想到了正确答案,但还未得到证实。
李明举手说:“我看四边形oabc像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力f1、f2是邻边,合力f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我看也是。”……这一行的同学回答是一致的,其他同学也没有异议。
“四边形oabc到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我们下面要每一个同学用实验去验证它。”
(老师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同学们的积极思索,逐步排除了分组实验的障碍。)
(大屏幕显示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橡皮条、两个弹簧秤、细绳、图钉、刻度尺。)
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题第 2 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力的“效果”角度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合成力的基本定则,学会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意识到其合力随夹角是变化的。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体会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以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4)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中大胆猜测,严谨求证的科学思想。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等物理知识和有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知识,但是他们刚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运算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可供借鉴,他们习惯于标量的代数运算,即使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也不涉及到矢量运算,而是通过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变成了简单的加减问题,没有触及矢量运算。同时有些学生几何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往往不习惯。意识到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难,通过小组探究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切身体验,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一则,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力的合成对学生来说全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真实而深刻,其效果远非那种目标和路线都明摆着的形式化的探究活动可比。二则,学生对矢量运算是完全陌生的,放慢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规律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
3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难点:1.让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认识等效替代的重要作用;
2.要求学生能在观察自然、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
引入: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力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在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完成复习回顾的相关内容。
活动2【活动】2
一、复习回顾
1.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
A.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B.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
C.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
D.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作用效果:1 使物体发生形变
2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描述清楚一个力必须知道力的哪些方面?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即力的三要素
4.为了将力直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画力的图示
活动3【讲授】3
观察下列各组图,比较每组中两图受力情况和力的作用效果:
图一 图二
这两幅图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 等效替代
活动4【讲授】概念
(一)合力与分力
1、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跟 几个力共同作用效果 相同,则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这几个力 叫做分力。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等效替代 关系。
活动5【活动】4
思考:1、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分力)作用的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吗?
(二)力的合成:求 几个力合力 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其实就是找一个力去等效代替几个力,而不改变作用效果。设合力为F,两个分力为F1和 F2
,则:
当两个分力同向时 F= ,方向 相同
当两个分力反向时 F= ,方向 相同
思考2.一个合力与两个具有相同效果的分力,它们大小是否也满足合力为两分力的和或者差呢,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过渡:我们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当我们想要获得一个未知的理论的时候通常采用什样的物理手段?
提示学生:大家回忆一在上一章中,伽利略是如何来获知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
思考:3、用力的哪个效果容易判断“合力和分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活动6【活动】5
(三)实验探究互成角度的力求合力的方法
(参阅教材62页,根据提供的器材,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抓住合力和分力效果相同这一关键,设计实验方案) 请在方框中尝试画出实验方案图
思考与讨论:
问题1:怎样表明橡皮筋在受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问题2:力的大小、方向如何确定?
问题3:测出各力的大小和方向后,看一下两只弹簧秤的示数之和是不是等于一只弹簧秤的读数?怎样表述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大小、方向的关系?
活动7【活动】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
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 就表示合力的 大小 和 方向 .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共点力 学生自己阅读共点力这一框题
活动8【练习】7
思维训练:
如图所示为两位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F′的作用效果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则一定与实验结果不相符的结果是( BD )
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题第 3 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图甲,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
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在实际问题中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二、新课教学
(一)探讨实验方案
先用两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使它们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如把橡皮筋一端固定,拉加一端到某一点O,再用一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让它产生与第一次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也把橡皮筋拉到点O,记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画出力的图示,就能研究力之间的关系了。等效代替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演示实验: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帮忙)。
(1)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块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结点自然状态在O点,结点上系着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弹簧秤分别勾住绳索,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让学生记下O′的位置,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两条细纸的方向画线,并分别记下两只弹簧的读数F1和F2。
(4)放开弹簧秤,使结点重新回到O点,再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F1、F2和F的力的图示。
(5)用三角板以F1、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做出合力F的图示。
(6)改变F1和F2的夹角和大小,再做两次。
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合力F不能简单地用F1和F2的代数合表示。
证明:利...
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题第 4 篇1、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定义、
2、把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二力的合力、
3、了解力的合成实质上是以功效实际效果相同的视角开展力的互相取代、
全过程与方式
1、可以根据试验演试梳理出互成视角的2个共点力的合成遵照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根据做图法塑造学生解决困难的工作能力
感情、心态与价值观念
1、塑造学生的物理学思维逻辑和科研的心态。
2、塑造学生享受生活、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激起学生探寻与自主创新的观念。
课堂教学关键
1、合力与分力的关联。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了解和运用。
教学环节
引进新课
请一位同学们提到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剖析该同学们释放的打水的力为多少?随后请两同学们一起提到塑料水桶,剖析提塑料水桶的几个力?从实际效果上看跟刚刚用一个力提一样吗?
根据实践活动感受,让学生感受一个力的作用实际效果与2个或大量力的作用实际效果同样。
正确引导学生思索:日常生活还有哪些例证是表明好多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实际效果同样的?
举例说明:用两根轻绳吊住日光灯管、许多 只狗拉着雪撬前行。
根据例举日常生活的案例,进一步感受一个力能够与好多个力的作用实际效果同样。塑造学生观查日常生活的工作能力,另外激起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喜爱。
启迪正确引导同学们找到这种事例的关联性,得出合力和分力的定义。
开展新课
一、共点力的定义:
1、哪些的力是共点力?
2、你认为在把握共点力的定义时要留意些什么问题?
3、老师运用计算机网提供照片:大吊车吊起来物件;人担水;举重;比萨斜塔等。起重机吊起来物件时勾子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人担水时重担遭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举重运动员抬起的吊物遭受的力为共点力吗?比萨斜塔受好多个力功效?他们是共点力吗?
今日大家学习培训的是共点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
求好多个力的合力的全过程或合力的方式称为力的合成。
今日大家主要科学研究2个共点力的合成(己知二个分力求合力)
A、两分力同方向
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位与两分力同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了解。
B.两分力反方向
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位与两分力反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了解。
C.互成视角的两分力求合力
演试试验:先告知学生相关的器械,及其试验的目地`,明确提出以下难题:在这个试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电路的标示是啥?(橡皮擦条的伸展量相同)随后老师实际操作,下边的学生观查。在试验結果的解决时,正确引导学生先作出各力的图示,探讨合力与分力中间的关联。
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归纳总结。最终得到求合力的方式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內容
注重:两邻边中间的直线便是两分力的合力(合力分力共点)
练习题:力F1=45N,方问水准往右边。F2=60 N,方位垂直往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尺寸和方位。
1、作为图法解:
①挑选标度,用1 cm意味着15 N。
②用三角板做出2个力的图示。
③做出和2个力尺寸相同的直线,进行平行四边形。
④联接两力中间的直线,即表明合力。
⑤用标尺量出直线的长短。
⑥根据占比关联求出合力的尺寸。
⑦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分力中间的交角,获得合力的尺寸是5 N,与45 N力的交角是53°。
常见问题:1.实线、虚线要分辨。
2、合力、分力要共点
3.同一图,合力与分力用同一标度绘制
4.力的图示箭头符号不要忘记。
总结并板书设计:
一、好多个定义:
1、合力、分力界定:假如一个力的作用实际效果与此外好多个力的相互功效实际效果同样,那麼这一力与此外好多个力能够互相取代,这一力称之为此外好多个力的合力,-此外好多个力叫这一力的分力。
2、共点力 假如一个物件遭受2个或更好几个力的作用,一些状况下这种力相互功效在同一个点上,或是尽管并不是功效于同一个点上,可是她们的延伸线交于一点,那样的一组力称为共点力、
3.力的合成、力的分力界定:己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己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
二、求两分力的合力
A、两分力同方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位与两分力同方向。
B.两分力反方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位与两分力反方向。
C:互成视角的两分力求合力:(遵照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內容:以表明2个分力的直线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一平行四边形中表明两分力的直线所夹的直线表明合力的尺寸和方位。
教后感:这一章教材内容根据剖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制造中的很多具体难题,让学生基本了解并把握力的矢量素材性和处理矢量素材难题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计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新手难以超越的一个阶梯,课堂教学中应留意正确引导学生坚持实事求是来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当然、尽情、顺理成章、不生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学生的学习培训主动性和自觉性,激起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