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幼儿园教案

大班集体舞教案20篇

栏目:幼儿园教案

这是大班集体舞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集体舞教案20篇

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线条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画长竖线、短竖线和圆形。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机、拱形门、多媒体课件、电脑。
2、幼儿每人一只蜡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律动:小鸟飞。
2、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线条,引起幼儿绘画兴趣。
⑴演示课件:“今天,动画城里来了好多小动物,它们要给你们表演漂亮的线条舞,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⑵提问:小兔子跳的是什么舞?
咱们用小手来学一学吧。
这短短的小竖线像什么?
⑶演示课件:用同样的方法示范,教长竖线和圆形。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4、展评作品。
5、游戏:大雨和小雨。
⑴让幼儿模仿小动物跳舞。
⑵让幼儿感受音乐,引导幼儿用圆圈表现雷。
下小雨了,引导幼儿用短竖线表现小雨。
雨越下越大了,引导幼儿用长竖线表现大雨。
6、放《动画城》音乐,幼儿离开活动室。
论坛里有相关课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上的时候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他们不太会加粗线条;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把画面补充饱满。这两个问题都说明了我在备课时不够充分。这需要我在今后注意。不过这节课小朋友们非常活跃都能动手去画我也比较满意了。锻炼他们小肌肉的目标也达到了。

第2篇、大班表演游戏会跳舞的跳跳糖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能跟着音乐合拍地跳舞。
2、尝试自由讨论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并遵守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会找空位跳舞。
二、 活动准备:
在地上画上巨人的大嘴巴、录音机、磁带、已学会歌曲
三、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回忆上节活动内容。
以"今天我们来当跳跳糖一起来跳舞"引出课题。
(二)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并合拍地跳。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跳跳糖》把跳跳糖快乐的样子唱出来。
2、你这颗跳跳糖会怎么跳舞呀?(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有脚的动作,再加上手的动作)
3、听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可以自由做各种手和脚跳舞的动作。指导小朋友听着音乐的节拍,一拍一下地跳。门-3遍人
(三)自由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听歌曲后尾奏一句,自由想象,跳跳糖怎么了?
2、看,地上有一张巨人的大嘴巴,跳跳糖到巨人的嘴里去跳舞一定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想一想
①跳跳糖什么时候跳到巨人的嘴里去好呢?
②把刚才尾奏的音乐也加到游戏里去,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小朋友自由想出不同的玩法和规则)
3、根据小朋友自己讨论创编的游戏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玩 法和规则游戏,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体验自由创编游戏的快乐。)
4、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根据大班爱吃糖果的特点,将跳跳糖作为本节活动的题材。符合了《纲要》中所提到的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把跳跳糖代入课堂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了解跳跳糖。首先,用视觉观察跳跳糖的颜色、用听觉来聆听跳跳糖发出的声音、用味觉来品尝跳跳糖的味道,体验跳跳糖在嘴里跳动的感觉,让幼儿回顾各种感官经验用动作表现跳跳糖。
本节课让幼儿重点体验游戏的快乐,老师在活动的过程中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最后我们还利用了彩虹伞,通过彩红伞将幼儿带入更加生活化的情境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游戏带来的无限乐趣。

第3篇、大班主题果蔬化妆舞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感受绘本的趣味性;
  2.透过画面观察与绘本阅读,进一步了解蔬菜的外形特征。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绘本人手一本,背景音乐;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举行过"化装舞会",对各种蔬菜已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化装舞会"引入,出示绘本,介绍封面,激发幼儿兴趣;
二、师幼共同阅读ppt,初步感受蔬菜装扮自己的方法。
  1.出示ppt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提问:
  (1)都有哪些蔬菜们收到了化装舞会的邀请信?
  (2)它们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ppt2,提问:
  (1)这是谁的家?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胡萝卜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蔬菜?
  (3)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竹笋?
  3.出示ppt3,提问:
  (1)是谁在打扮自己?
  (2)他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蔬菜?
  (3)小白菜为什么要打扮成西兰花?
  4.小结:原来蔬菜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样子来打扮自己,打扮成和自己比较像、又方便化装的蔬菜。
三、幼儿阅读绘本至P13,感受绘本的趣味性,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阅读绘本至P13,看书时要从前往后,一页一页轻轻翻,一页一页仔细看;
  (2)边看边想一想:蔬菜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为什么这样打扮呢?书中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3.幼儿阅读绘本,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看到的画面情节。
四集体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绘本的趣味性。
  问题:
  1.这是谁在打扮自己?他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蔬菜?大蒜为什么不打扮成小白菜而打扮成洋葱?
  2.这是谁在打扮自己?他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蔬菜?地瓜为什么要打扮成马铃薯?
  3.冬瓜在做什么呢?他为什么发愁呢?
  4.化妆舞会开始了,你看到了哪些蔬菜?他们在做什么呢?
  5.你们瞧,蔬菜们都怎么了?你觉得谁的表情、动作最有趣?我们来学一学!
五、完整欣赏绘本至P13,进一步感受绘本的趣味性。
六、设置悬念问题,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这个果萼是哪种蔬菜的?青葱先生最后有没有找到小黄瓜小姐呢?他们又都是什么蔬菜装扮的呢?答案就在图书的后半部分,你们可以到图书角接着阅读。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第4篇、大班创意美术点线之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 知道粗线与细线,感受线条的流动与多变。
2. 会大胆画出不同的线条,感受线与点的对比效果。
3. 感受黑、白、红色彩搭配的简约美,体验自由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红方形、长方形的画纸若干  粗细黑色记号笔  水彩笔  每人一段毛线  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师:瞧,这是什么?这是一根细细的线,这是一根粗粗的线。线宝宝会跳好看的线条舞。
播放音乐,老师舞动手中的线,让幼儿感受线条的变化。
师:看,线宝宝会跳圆圈舞、波浪舞、横线舞、竖线舞……(创意体现:线条跳舞的形式新颖特别,能抓住幼儿注意力,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幼儿观察线。)师:线宝宝跳的舞好看吗?它会跳什么舞?(幼儿回答)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各种线条。
(二)幼儿第一次作画
1.示范新授师:线宝宝跳舞这么好看,小朋友想不想把线宝宝跳的舞留在画纸上?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线宝宝的舞留在画纸上。
教师播放操作视频。(创意体现:将演示过程制作成视频避免了线条无法在黑板上演示的弊端。)指导语:把线宝宝在调色盘里蘸上颜料,让线宝宝吸足颜料,接着就让线宝宝在画纸上随意地跳舞,跳长长的直线舞、弯弯的弧线舞、大大的圆圈舞……请细细的线宝宝跳一跳,再请粗粗的线宝宝跳一跳,跳完红色的,再个黑色的,小朋友你看清楚了吗?赶紧邀请你的线宝宝去跳舞吧。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邀请不同粗细的线宝宝,每种舞都要跳一跳,多跳几次。保持画面的整洁。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第5篇、大班打击乐活动欢乐舞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3-4岁的幼儿已经具备感受音乐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音乐的性质说出对音乐的感觉,但节奏能力还较差,要做到一拍一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难度。《欢乐舞》是一首节奏清晰、欢快的四分之二拍的曲子,通过小鸭、小兔、小熊的动作表现出来,音乐形象能使天生热爱小动物的孩子感兴趣,为此,我们设计这一教学活动,意在通过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发展幼儿的节奏感。故本活动分两次进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性质,学习看图形谱演奏。
2、学习正确使用乐器,会看指挥进行分奏、合奏。
3、体验打击乐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小鸭、小兔、小熊跟着音乐分别按顺序有节奏地一拍一拍跳舞。
2、电脑课件:节奏谱:小鸭、小兔、小熊分别按音乐节奏一拍一拍地出现。
3、打击乐器小铃、圆舞板、铃鼓各8只。幼儿已经认识过小铃、圆舞板和铃鼓,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4、录音机及录音磁带。
5、场地布置:(见图)便于幼儿分清教师的指挥。
重点难点:
通过幼儿自己对音乐的探索,感受并掌握XXX的节奏型,并能用各种动作和乐器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活动一)
(一)开始部分:听小鸟叫的音乐,录有小鸟的话:"小朋友,森林要开联欢会,请你们一起来参加。"幼儿听音乐有节奏地进教室。
(二)欣赏音乐作品《欢乐舞》
1、感受音乐电脑课件(大屏幕显示森林背景:小鸭、小兔、小熊跟着音乐分句走来了,顺序分别为小鸭、小兔、小熊、三只动物一起跳舞)
(1)师:看,谁来了?它们在干什么?
(2)教师介绍曲子的名字,并再听看一遍小动物跳舞的音乐。
(3)师:小动物跟着什么样的音乐在跳舞?(引导幼儿说出音乐的性质)
2、掌握音乐节拍,重点掌握XXX的节奏型。
(1)师:小鸭、小兔、小熊跳舞的快慢都一样吗?哪个地方不一样?你来学学看。引导幼儿说出XXX的节奏型,并用拍手的动作练习几遍。
(2)大屏幕显示节奏图谱,让幼儿学会看图谱打节奏,重点强调XXX的节奏型。
①师:老师把小动物跳舞的情景,画了一张图。(大屏幕出示图形谱)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句最后一小节和前面一小节有什么不一样。两个小动物怎么打节奏?三个小动物怎么打节奏?
②教师哼音乐幼儿看图谱,学习一拍一下地为乐曲拍手两遍。
③幼儿听音乐看图谱拍手两遍。
④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打节奏。引导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动作。(如拍腿、叉腰、跺脚等)完整练习两遍。
(3)再次观看大屏幕,小动物表演一遍,幼儿可以跟着一起做动作,感受节奏型。
(4)请几名幼儿听音乐分别扮小鸭、小兔、小熊表演动作一遍。
(评析:本次活动,我们让幼儿在听听做做、跳跳中,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让幼儿大胆的创新、积极地思维,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表现、表达音乐。)(活动二)
(一)(大屏幕显示三只小动物垂头丧气的样子)师:"咦你们怎么啦?"小动物:"这个联欢会只有我们三个太不热闹了,请小朋友帮我们用乐器伴奏,好吗?"
(二)为小动物选乐器。
教师出示铃鼓、小铃、圆舞板,请幼儿讨论:如果用这三种乐器给小鸭、小兔、小熊伴奏的话,那么它们分别用哪种乐器呢?
(三)幼儿为小动物伴奏。
1、幼儿看图谱分别空手用圆舞板、小铃、铃鼓演奏一遍。
2、幼儿分成三组,分别为小鸭、小兔、小熊进行分奏、合奏。(先徒手一遍,再那乐器演奏两遍。)
3、教师指挥演奏。
(1)请幼儿看教师的手朝哪一组就请哪一组小朋友演奏。幼儿练习看着指挥拍手。
(2)教师放慢速度哼音乐并指挥幼儿用乐器演奏两遍。
(3)幼儿听音乐看着指挥演奏两遍。
(4)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两遍。
(5)幼儿看大屏幕为小动物跳舞演奏。
(四)结束部分。小动物对幼儿说:"刚才我们表演了节目,现在请你们也表演几个节目。"幼儿自由主动地表演节目,结束。
(评析: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让幼儿自由讨论分别为小鸭、小兔、小熊选择乐器,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活动反思:
1、出示不同大小的青蛙节奏图谱,使幼儿通过青蛙的大小感受节奏的快慢,并初步掌握感受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以节奏图谱的方式帮助幼儿感受《欢乐舞》的节奏,四种乐器的出示引起幼儿对打击的兴趣,并能跟着节奏谱进行合作演奏。
3、活动中孩子的兴趣非常高,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也比较强。通过节奏图谱的出示幼儿对十六分音符掌握的比较好。幼儿的合作能力比较好,能够分组用不同的乐器根据节奏图谱进行合作演奏。
4、虽然通过幼儿对乐曲节奏的感受能力比较强,也能通过节奏图谱区别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快慢,但是幼儿在打击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时因为速度比较快,所以幼儿不能准确的打四下,在合作演奏时有些乱。在解决重点的时候老师应该强调一下打四下。
5、幼儿的合作能力进步比较大,在合作演奏时自控能力也比较的好,大多数孩子在轮到自己演奏时再打击自己的乐器,演奏的效果比较好。
6、优势: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根据幼儿的反应做出自己的回应和调整。活动的环节比较清晰,重难点的比较突出,幼儿能通过本次活动理解和感受十六分音符。
欠缺:老师可以更加的关注幼儿的行为,当幼儿在十六分音符节奏时出现混乱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强调一下。

第6篇、大班美术活动线宝宝的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用线绳蘸色印染,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初步感知对称图案。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线绳(每人一条)、调色盘、颜料(三原色)、纸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画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好看吗?那你们知道它是怎样画的吗?
2、教师做示范
"现在,请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画儿的。"先把纸对折,用毛线蘸好颜料后放在纸的一面,然后把纸对折,再压一压。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你们现在明白了吧!待会儿就请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在这之前,我还有几点儿要求(注意卫生!)在幼儿操作中,教师要随时指导。
延伸活动:
请幼儿讲述自己画的内容。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创设了线宝宝跳舞的情境,语言比较童趣,环节比较清晰,过渡也比较自然。在设计活动的目标和过程时,都能够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第一,我示范的时候,自己讲得过多,建议教师适当退位,引导幼儿一同参与,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第二,示范环节我把线条之间的规律讲得过多,导致讲评环节没有深度,没有挖掘的重点,建议引导幼儿自由参与美术活动,在活动中自己发现线条的秘密。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幼儿特别的作品,给予讲评和总结。
第三,注重情感的培养。建议最后环节,放一些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与线宝宝跳舞。
第四,建议美术活动,给幼儿提供一块小抹布,幼儿手脏了可以擦一擦。

第7篇、大班数学圣诞舞会教案反思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能发现物体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简单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且能进行操作练习。
2.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感受一起过圣诞节的欢乐气氛,体验过过圣诞节的愉快情绪。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了解物体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了解物体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1.欢快的音乐《铃儿响叮当》《小龙人》
2.圣诞舞会的场景布置(大树、小松鼠、小熊猫、小兔、圣诞树、圣诞老人,小彩旗等)。
3.幼儿操作:数字卡,瓶盖,圆形的彩纸,珠子,毛线绳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铃儿响叮当》律动,激发幼儿上课的热情。
2.谈话引入: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觉得天气怎么样?小动物们也都呆在家里不愿出门,可是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大家都出去了,我们来看看是为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1.情境引入(板面图):
(1)这是什么呀?大树中间的小洞是什么?是谁的家呢?
(2)(树洞里也好冷啊!小松树也想出去走走,走着走着他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小松树不由自主的循着音乐声走来了,啊,在它面前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小松鼠的围巾是什么颜色的?看到了什么?
2.感知数、颜色的认识。
(1)这儿的是谁呀?圣诞老人是什么样子的?手里拿了几个礼物?1像什么?(出示数字1)
(2)有几颗圣诞树?什么颜色的?圣诞树上有什么?分别是什么礼物?2像什么呢?(出示数字2)
(3)来参加舞会的小动物有几只?(点数),3像什么?它们分别围着什么颜色的围巾?(出示数字3)
(4)数字游戏:
①老师说数字,请幼儿数出相应的瓶盖。
②老师伸手指,请幼儿找相应的数字卡。
3. 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序。
(1)舞会的上空还飘着什么呀?小彩旗是怎么排列的呢?先引导幼儿看第一排,再引导幼儿看第二排。
(2)观察圣诞树上的一串项链,它又是怎么穿起来的呢?
4.教师简单介绍圣诞节。
三、结束部分:
1.延伸活动:我们的圣诞节即将来临,你们想不想参加快乐的舞会,那天你们可以收到圣诞老人送给你们的礼物,现在咱们也来做一件礼物送给你们的妈妈参加舞会好吗?
①教师简单介绍串项链的方法。
②幼儿串项链。
2.一起给妈妈送项链。
3.听音乐活动,感受圣诞节的欢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第8篇、大班音乐扭扭虫的舞蹈教案反思

 目标
  1.能参加活动,初步产生亲近老师、接纳同伴的情绪。
  2.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身体,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
  1.活泼欢快的音乐,如《健康歌》的伴奏音乐。
  2.一处较大的场地。
  3.毛毛虫毛绒玩具。
  过程
  1.扭扭抱抱。
  ——教师出示毛毛虫毛绒玩具,表演扭扭虫扭动的样子。
  ——请幼儿观看教师用肢体动作表演的扭扭虫。
  ——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表现。
  ——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全身,教师在每一乐句结束处拥抱每个幼儿。
  2.爬爬碰碰。
  ——教师伸出食指、中指,随音乐节奏“爬”到幼儿身上,如“爬”到幼儿的背上、肚子上、屁股上等。
  ——在音乐声中,引导幼儿边念“扭扭碰呀,扭扭碰呀,扭扭屁股碰一碰”,边互相碰一碰,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音乐一停,每个幼儿摆出一个动作造型。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幼儿拍下照片,作为入园留念。
  建议
  1.在活动中,幼儿能自然地接受老师的拥抱、同伴的碰触,这十分有利于幼儿产生亲近老师、接纳同伴的情绪。
  2.应关注那些不愿意参与的幼儿,如幼儿实在不愿加入,亦不必勉强,可让其自由旁观。
  3.若没有现成的毛毛虫毛绒玩具,可用自制的毛毛虫指偶代替。
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能自然地接受老师的拥抱、同伴的碰触,这十分有利于幼儿产生亲近老师、接纳同伴的情绪。
2.应关注那些不愿意参与的幼儿,如幼儿实在不愿加入,亦不必勉强,可让其自由旁观。
3.若没有现成的毛毛虫毛绒玩具,老师可用自己制作毛毛虫(袜子中放几个圆纸团,粘触角和眼睛,脚)

第9篇、大班美术圆之舞教案

 活动目标: 
  1. 认识圆形,尝试区分圆形和其他图形。 
  2. 学习三指捏抓镶嵌板,尝试将圆形的镶嵌板放进圆洞里。 
  3. 学习粘贴圆形。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色圆形图片若干(背面贴上双面胶),黑色底板一块,名画《圆之舞》,圆形镶嵌板及底板,各种形状的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活动一 问候时光(认识教师) 
  1. 教师热情接待每一位宝宝,认识宝宝,鼓励宝宝用动作向教师打招呼,并和家长一起盖印小动物签到。 
  2. 家长和宝宝一起玩小肌肉游戏活动(塞乒乓球、套塔、拔小棍等),教师观察宝宝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交流宝宝玩玩具时的状态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 
  3. 点名游戏。 
  (1)教师出示小鼓娃娃,鼓励家长根据节奏带着宝宝拍手,鼓励宝宝有节奏地向教师问好。 
  (2)教师按照顺序邀请宝宝走或爬到教师身边,在教师的帮助下用动作进行自我介绍。(大月龄宝宝尝试用动作回答的方式自我介绍。如,教师提问:“谁是妮妮?”妮妮用拍自己肚子的方式回答;教师提问:“妮妮几岁了?”妮妮用伸出一根手指的方式回答。小月龄宝宝愿意接受教师的被动自我介绍。) 
  指导家长: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宝宝。(能用动作表达或能够接纳教师。)
活动二 运动时光(《小脚操》《小手操》) 
  1. 引导家长带领宝宝做《小脚操》《小手操》,增强宝宝对自己小脚、小手的认识。 
  2. 引导家长带领宝宝模仿教师跟随音乐学做韵律操,初步培养宝宝对音乐的节奏感,加强宝宝对本体的认识。 
  指导家长: 
  1. 有节奏地在宝宝身边念儿歌,加强宝宝对儿歌的理解。 
  2. 帮助宝宝有节奏地做动作。 
  3. 鼓励宝宝自己做《小手操》《小脚操》的动作,培养宝宝主动模仿动作的意识。
活动三 温馨时光(认识圆形) 
  1. 出示圆形图片。 
  师:圆形是一种没有角的光滑的图形。小朋友们看一下,圆形像什么呢?(家长帮助宝宝一起想象、表述。) 
  指导家长:成人经常用想象的语句和宝宝交流,可以帮助宝宝学会创造、想象,为其今后的自主表达储备经验。 
  2. 出示圆形镶嵌板的底板。 
  (1)师:这个底板中间少了一个圆,我们要把这个洞洞补起来。 
  (2)教师示范镶嵌板的玩法。 
  师:1,2,3,三指捏,捏住小把手,对准洞洞放。瞧,洞洞补好了! 
  指导家长:此活动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我们选择圆形的镶嵌板,一方面便于宝宝认识圆形,另一方面,由于圆形没有方向性,相对于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操作简单得多。 
  (3)宝宝与家长共同完成镶嵌板操作游戏。 
  3. 欣赏名画《圆之舞》。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很漂亮的画,很多圆都在这幅画上跳舞呢!有的圆大,像妈妈,有的圆小,像宝宝,妈妈抱着宝宝,真温暖。有的圆形宝宝出去玩了,有的圆形宝宝靠着妈妈听故事呢! 
  指导家长:《圆之舞》是一幅世界名画,让宝宝从小欣赏高水准的画作,可以开拓宝宝的眼界,提高宝宝的审美素养。 
  4. 宝宝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圆之舞》的创作。 
  师:我们也来完成一幅《圆之舞》吧,老师这里有很多好看的圆形图片,宝宝们把它贴在这块黑色的板上,让这些圆形图片也跳出优美的舞蹈吧! 
  指导家长:家长让宝宝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圆形图片,将其贴在黑纸上。宝宝贴的时候可能是无意识的,家长要有意识地指导宝宝将图片重叠或间隔放置。 
  5. 作品展览。 
  6. 巩固认识圆形,学会区分圆形与其他形状。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图片,哪些是圆形的呢?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指导家长:此活动是让宝宝在认识记忆的基础上学习辨认,难度又加深了一层。如果宝宝指错了,不要直接说“错了”“不对”这样的话,而是要直接告诉宝宝形状的名称,然后说:“我们继续找圆形!” (作者:方芳)

第10篇、大班美术鞋印舞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鞋底印画,并大胆进行添画,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2、感受在音乐舞会情境中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鼓、卡纸、报纸、颜料、颜料盘、鞋印图片及PPT、记号笔。
场地布置:用报纸围成一个圆,颜料和纸放在外圈。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快乐印画。
1、出示鞋印图片,引出化装舞会。
师:今天鞋印宝宝们要去参加一个化装舞会,你们知道什么是化装舞会吗?
2、教师跟随音乐示范边跳舞边印画。
师:藏在我脚下的鞋印宝宝想出来参加舞会了,看看我是怎样把他请出来的!(教师示范印画。)
小结:音乐起,自由跳舞,音乐停,停在一个颜料盘前自由摆一个造型,听到第一个鼓声——踩,听到第二个鼓声——印,听到第三个鼓声——回到花地毯上。
3、幼儿跟随音乐一边自由跳舞一边快乐印画,重复4—5次。
二、拓展思维,大胆想象。
1、幼儿欣赏鞋印宝宝的形状和身上的花纹。
2、幼儿自由想象如何装扮鞋印宝宝。
你觉得鞋印宝宝像什么?可以给它化个装变成什么?怎么变?(例:给它加上轮子就变成小汽车了。)
3、小结:对,我们可以把鞋印宝宝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交通工具以及生活与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东西。
三、借形发挥,自主作画。
1、幼儿自由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演示PPT,幼儿欣赏范例作品。
请先画好的幼儿欣赏范例作品,拓宽幼儿视野同时避免消极等待的现象。
四、借助舞会,展示作品。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2、小结:今天,小朋友们把鞋印宝宝化装成了蝴蝶、飞机等各种各样的东西,真有趣!听,什么声音?(播放录音:亲爱的鞋印宝宝们,舞会马上开始,你们准备好了吗?)
3、参加舞会:播放音乐,幼儿双手拿自己的作品跟随音乐自由跳舞。
4、活动结束,幼儿在音乐声中跟随教师退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可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美术工具带来的乐趣。选材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给了幼儿无限的发展空间。

第11篇、大班美术线线点点来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粗线与细线,感受线条的流动与多变。
2. 会大胆画出不同的线条,感受线与点的对比效果。
3. 感受黑、白、红色彩搭配的简约美,体验自由作画的乐趣。
4. 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5.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白、红方形、长方形的画纸若干  粗细黑色记号笔  水彩笔  每人一段毛线  优美的音乐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师:瞧,这是什么?这是一根细细的线,这是一根粗粗的线。线宝宝会跳好看的线条舞。
播放音乐,老师舞动手中的线,让幼儿感受线条的变化。
师:看,线宝宝会跳圆圈舞、波浪舞、横线舞、竖线舞……【创意体现:线条跳舞的形式新颖特别,能抓住幼儿注意力,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幼儿观察线。】
师:线宝宝跳的舞好看吗?它会跳什么舞?(幼儿回答)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各种线条。
(二)幼儿第一次作画1.示范新授师:线宝宝跳舞这么好看,小朋友想不想把线宝宝跳的舞留在画纸上?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线宝宝的舞留在画纸上。
教师播放操作视频。【创意体现:将演示过程制作成视频避免了线条无法在黑板上演示的弊端。】
指导语:把线宝宝在调色盘里蘸上颜料,让线宝宝吸足颜料,接着就让线宝宝在画纸上随意地跳舞,跳长长的直线舞、弯弯的弧线舞、大大的圆圈舞……请细细的线宝宝跳一跳,再请粗粗的线宝宝跳一跳,跳完红色的,再个黑色的,小朋友你看清楚了吗?赶紧邀请你的线宝宝去跳舞吧。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邀请不同粗细的线宝宝,每种舞都要跳一跳,多跳几次。保持画面的整洁。
第一次讲评:教师有针对性地挑选几张作品。
指导语:谁来找一找粗粗的线宝宝?细细的线宝宝在哪呢?线宝宝跳的圆圈舞在哪?波浪舞在哪?……(三)第二次作画过渡语:点宝宝是线宝宝的好朋友,它来和线宝宝一起跳舞了。
1.讲解示范师:用瓶盖蘸上颜料,到纸上压一压,点宝宝就留在纸上了。换不同的盖子,纸上就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点宝宝了。小朋友还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画点宝宝。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用大小不同的盖子印点,保持画面整洁。印完以后用抹布擦擦手。
【创意体现:①老师提供粗细不同的线条;②大小不同的盖子;③分两次讲解、作画;④整体画面有创意。】
(四)结束部分人手一根丝带,跟着音乐挥舞丝带,充分感受线条的流动和多变。
师:线宝宝和点宝宝跳的舞好看吗?我们也来跳一跳好看的线条舞吧。【创意体现:请幼儿一起舞动丝带,以游戏的形式再次充分感受线条的流动与多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上的时候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他们不太会加粗线条;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把画面补充饱满。这两个问题都说明了我在备课时不够充分。这需要我在今后注意。不过这节课小朋友们非常活跃都能动手去画我也比较满意了。锻炼他们小肌肉的目标也达到了。

第12篇、大班画画设计水母娃娃的舞会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涂抹和勾画的方法表现水母的身体,并用曲线添画触手。
2、通过欣赏和动作模仿,尝试表现水母半圆形的身体和长长的会扭动的触手。
3、乐意大胆地用身体动作表现水母扭动的样子。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水母。
2、水母的图片,圆形拓印玩具。
3、深蓝色卡纸人手一张。
4、白色、粉色、黄色、黑色水粉颜料,水粉笔、棉签若干。
5、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1、出示水母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水母的外形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你们看看,是谁呀?
(2)教师:哪里是水母的身体?它的身体像什么?哪里是水母的触手?它触手是什么样子的?像在做什么?我们用小手学一学它扭来扭去的样子。
(3)教师总结:水母有一个大大的、像蘑菇一样的身体,还有许多长长的会扭来扭去的触手。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水母身体的不同画法。
(1)教师介绍绘画材料。
(2)请个别幼儿绘画水母的身体,教师反馈幼儿绘画的方法。
教师:谁愿意用水粉笔给大家画一个水母的身体?
3、教师创设游戏情境,示范添画水母的触手和表情。
(1)添画触手。
教师:这个水母宝宝的触手扭来扭去的像在跳舞呢,一只小手都舞到头上去了!  (教师一边说一边添画触手)
(2)添画表情和背景。
教师:水母妈妈和水母宝宝们向你们打招呼呢!你看,眯着两个小眼睛,还向你们顽皮地吐舌头!  (用棉签蘸黑颜料添画表情)这个水母宝宝的嘴巴圆圆的,它在做什么呀?(教师用圆形的玩具拓印泡泡)●在作画的过程中,幼儿会使用到水粉笔、棉签、玩具这三种作画工具。为了让幼儿能够明确每种材料的方法及步骤,教师要清晰、简要地介绍各种材料名称及使用方法。或者可以通过逐步提供材料的方法,以减轻幼儿操作的负担。
4、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表现不同造型、表情的水母。
5、展览幼儿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教师:你喜欢哪个水母宝宝?它在做什么呢?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师幼共同收集一次性的碗和软点的线、毛根,尝试用废旧的材料制作水母娃娃。
☆环境创设  将幼儿绘画的水母作品和收集的水母图片张贴在一起,引导幼儿欣赏照片、绘画作品的不同效果和情趣。
☆家园共育  ①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水母的图片,让幼儿充分了解水母的身体结构。②帮助幼儿丰富有关水母的知识,例如水母的种类、水母的生活习性等。

第13篇、大班语言公开课跳舞的精灵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四肢关节语言进行运动,并用语言进行讲述。
2、初步学习分辨左右。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歌曲:《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故事:《左脚和右脚》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讨论身体哪些部位是会动的。
(1)  教师即兴跳一段舞蹈,然后提问:老师在干什么,老师身体哪些地方在动?
(2)  请幼儿自己跟着音乐动一动,自由谈论身体有哪些部位,什么地方会动,什么地方不会动。
(3)  大家一起选出身体会动的部位(如:手、头、脚、腰……)
2、认识左、右。
(1)  教师讲故事《左脚和右脚》,并与幼儿讨论哪一只是左脚,哪一只是右脚。
(2)  提问:左脚、右脚还能做些什么?
3、把幼儿的讲述编入歌词。
教师带幼儿唱《举你的右手摆一摆》,将刚才提到会动的身体部位换入歌词中,如:抬你的左脚摇一摇。
附歌曲
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1=f  2/4
5  3 ︱1 —︱ 3  1︱ 5 —︱5  1 3 ︱ 5  3 ︱4  6 ︱5 —︱
来 来  来!  朋 友  们!  举 你的  右 手  摆 一  摆,
来 来  来!  朋 友  们!  把 你的  身 体  摆 一  摆,
5  3 ︱1 —︱ 3  1︱ 5 —︱5  1 3 ︱ 5  3 ︱4  2 ︱1 —‖
向  前  摆,  向  后  摆,  绕  一个  圆  圈  跟 我  来。
向  右  摆,  向  左  摆 ,  绕  一个  圆  圈  坐 下  来。

第14篇、大班数学森林舞会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数物匹配。
  2.通过游戏活动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1.1--5数字卡片2套;可操作的提货单人手一张。
  2.PPT森林舞会。
  3.各种玩具:如小鼓、小汽车、摇铃、机器兵等。
  三、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接到电话受邀请参加舞会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环节中安排小动物一一出现,按物点数,形成集合的概念)
  今天我们要去参加一个森林舞会,请小朋友的小眼睛都看这里,小耳朵都竖起来,你们听听看,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播放ppt)幼儿听到了电话的声音,夷,电话响了,是谁打电话给我们了呀,你们猜猜看,哦,原来是小熊邀请我们去参加森林舞会了,那我们来听听看,小熊他说什么了。(教师播放ppt)原来是小熊让我们去参加森林舞会呀,那我们再来听听小熊又说什么了(教师播放ppt)原来小熊让我们带好吃的东西,那你们带不带呀,好,我们带好多的东西去参加森林舞会好不好。那我们再来看看小熊除了邀请我们老师和小朋友之外,他还邀请了谁呢(教师播放ppt)蝴蝶,那我们数数有几只蝴蝶,让幼儿认识数字3小熊他请了3只蝴蝶来参加森林舞会,我们再来看看,他还邀请了谁也来参加森林误会了呢(教师播放ppt)小熊,那我们来数数有几只小熊,让幼儿认识数字4,小熊还邀请了谁(教师播放ppt)小猴,那我们数数有几只小猴,让幼儿认识数字5。
  森林里面来了那么多的小动物,那我们来看看小熊他准备了什么来招待这些小动物呢(教师播放ppt)
  (二)列出清单,帮忙准备舞会
  1.展现大屏幕,列出提货单,集体完成(此环节点与物对应)
2.幼儿操作
  集体操作:利用PPT再次列出提货单,请幼儿尝试说出提货单的意思(数与物的对应)
幼儿操作(去超市提玩具):验证幼儿的操作情况(从师示范放玩具--个别请孩子放--分批放的方法,让孩子将其提来的玩具送到相应数字的桌上,并把提货单以及自己的学号贴在相应的列表上)并请与自己相同数字或点数的老师来检验自己的成果。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幼儿能正确的进行点数,并能按照数去取物。

第15篇、大班美术活动小树叶的舞蹈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1.情感的体验:大班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和形象思维还处于启蒙阶段,虽然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没有能力去表现,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帮助幼儿唤起表现物体清晰的意象,从而慢慢激发幼儿想画的欲望。在这个活动中从音乐入手结合幼儿平时观察到的树叶飞舞的情景进行想象,从语言说的想象再到用动作自由表现的想象,从静到动,充分地调动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也满足了他们情感的需要,幼儿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来参与美术活动。     2.情境的创设:在这个活动中创设了给小树叶拍照的游戏情境也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游戏,对于美术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游戏。用拍照的这个游戏情境可以淡化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痕迹,让他们在动动玩玩中来得到绘画的乐趣。     3.形式的多样:在大班这个年龄段如要求孩子反复用一种工具来绘画或是涂色,那么幼儿将会失去兴趣,我们将提供不同的绘画的材料如棉签蘸了颜料来表现、彩色的蜡笔来表现等,最后展示他们作品的时候可以放在一个大的秋天树林的背景图中,这样虽然是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小树叶的动态,但丰富的色彩的渲染与音乐的烘托,让幼儿从视听的美感刺激进一步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能用简单地线条来表现树叶跳舞的各种姿态。
  2.大胆添画,感受画面的动感美。
  3.愿意用肢体语来表现树叶落下的动作,体验参与活动带来的乐趣。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背景图(大树、落叶)、ppt、背景音乐。
  2.树叶贴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树叶飘落的ppt。
  师:美丽的秋天来到了,小树叶从树上飘下来,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2.猜猜小树叶在空中可能会做什么呢?(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二、情境表演。
  1.幼儿扮演小树叶,跟着音乐来表现小树叶欢快舞蹈。
  小小落叶轻又轻,像飞舞的蝴蝶,像漂亮的蘑菇伞,像快乐的小精灵,飘在美丽的秋天里。
  2.音乐停止时请幼儿摆一个造型。
  师:请你们也来做小树叶,跟着音乐一起跳舞,想想你会怎么跳,音乐停止时请摆一个你觉得最好看的动作。
  三、给小树叶拍照。
  1.教师示范:给小树叶来拍个照。
  师:小树叶们的舞蹈真优美,我要给大家拍个照。
  2.请一幼儿摆好造型,其他幼儿仔细观察手和脚的动作。
  师:这片小树叶的手是往哪里的?脚呢?(边引导幼儿说,老师边在树叶上用笔画出手和脚相应的线条来表现树叶跳舞的姿态)照片拍好了,看看和这片小树叶跳的舞一样吗?
  3.请能力强的幼儿来给小树叶拍照。
  师:谁也想来给其他的小树叶拍个照呢?拍照的时候要仔细看好小树叶的手和脚,做的什么样的动作。
  师:我再请一片小树叶来摆造型。
  四、幼儿绘画,尝试用简单地线条来表现树叶跳舞的样子。
  师:还有很多的小树叶都想拍跳舞的照片,你们愿意去帮助它们吗?想想小树叶在跳舞的时候它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对了,笑起来拍出来的照片会漂亮哦! 鼓励幼儿大胆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欣赏作品。
  请幼儿把拍好的照片展示在大树林背景图中。
  师:你的小树叶是怎么跳舞的?你最喜欢哪片小树叶跳的舞呢? 我们一起来跟着小树叶跳一个舞吧!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一步步提问,幼儿回答问题,加深对这个活动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一步步的铺垫,幼儿能对接下来的作画有个准备,再加上相应的指导,幼儿能画出令人满意的画作。

第16篇、大班美术快乐的舞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波浪线、折线等几种线条,表现小动物行动的轨迹。
2.通过观察课件,在身体同构的基础上感受线条的不同特征。
3.乐意参与绘画活动,会主动整理绘画工具。
活动重点:
尝试用波浪线、折线等几种线条,表现小动物行动的轨迹。
活动难点:
感受线条的不同特征。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观察过螃蟹、金鱼、蜜蜂等小动物的活动,特别是他们在爬、游、飞的动态。
2.制作课件(螃蟹、金鱼、蜜蜂等的动态及其留下的痕迹并配上儿歌)。
3.幼儿人手一盒蜡笔。
4.画纸:《快乐的舞蹈》。
活动过程:  
一、 欣赏电脑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边欣赏课件边听教师念儿歌。
师:今天有几个好朋友来我们班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
小金鱼,尾巴大,摇摇尾巴游呀游。
小蜜蜂,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
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师:有哪些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朋友呢?他们是怎么来的?
2.尝试用动作表现动物形象。
师:谁会用自己的身体来做一做他们跳舞的样子?
幼儿用身体动作自由表现,教师用语言加以描述。(小金鱼是一弯一弯跳舞的,小蜜蜂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跳舞的,小螃蟹是一折一折跳舞的。)
二、引导幼儿用手描绘小动物们不同的行动轨迹。
师:想不想和小动物们一起来跳舞?我们用小手在空中画一画他们是怎么跳舞的。(重复小金鱼是一弯一弯跳舞的,小蜜蜂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跳舞的,小螃蟹是一折一折跳舞的。)
三、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幼儿观察画面并尝试画出各种线条。
师:今天每位小朋友都邀请到了三个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边念儿歌
边来画画他们是怎么跳舞的吧。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师:谁来说说这是什么小动物,他是怎么跳舞的(一弯一弯跳舞的是小金鱼,
一个圆圈一个圆圈跳舞的是小蜜蜂,一折一折跳舞的是小螃蟹。)
活动反思:
《快乐的舞蹈》是一节针对二年级学生设计的音乐、舞蹈、和美术整合课程。在40分钟的时间里包含了音乐、舞蹈和美术三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运动中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在音乐、舞蹈和美术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整堂课以表现舞蹈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在愉快、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舞蹈表演录像,感受各种门类的舞蹈,开阔学生视野。再让学生回忆并交流他们见过的最美最有趣的舞蹈,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舞蹈的形象。然后在欢快的音乐让他们尽情的欢乐、尽情的舞蹈,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最后,在木头人游戏之后,学生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画下他们记下的舞蹈。音乐、舞蹈、美术都市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得教育。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术、音乐的因素和谐的融为一体,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第17篇、大班美术活动线条宝宝来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曲折线、波浪线、弹簧线等几种常见线条的名称及绘画技巧。
  2、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积极参与活动。
  3、感受色彩的美丽,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油画棒人手一盒。
  2、各色颜料、毛笔。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出示作品让幼儿自由欣赏。
  (2)提问:“作品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你认识哪些线条宝宝?”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示范不同线条的画法。
  (4)幼儿跟教师徒手练习画不同的线条宝宝。
  2、教师示范完整作画。
  (1)用自己喜欢的蜡笔画不同颜色的线条宝宝
  (2)强调使用颜料的时候先让刷子先生喝点水,舔舔毛,从一头刷向另一头。
  3、幼儿作画,家长适当参与。
  4、评价作品
  (1)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教师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第18篇、大班语言跳舞的精灵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四肢关节语言进行运动,并用语言进行讲述。
2、初步学习分辨左右。
活动准备
歌曲:《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故事:《左脚和右脚》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讨论身体哪些部位是会动的。
(1) 教师即兴跳一段舞蹈,然后提问:老师在干什么,老师身体哪些地方在动?
(2) 请幼儿自己跟着音乐动一动,自由谈论身体有哪些部位,什么地方会动,什么地方不会动。
(3)大家一起选出身体会动的部位(如:手、头、脚、腰……)
2、认识左、右。
(1) 教师讲故事《左脚和右脚》,并与幼儿讨论哪一只是左脚,哪一只是右脚。
(2)提问:左脚、右脚还能做些什么?
3、把幼儿的讲述编入歌词。
教师带幼儿唱《举你的右手摆一摆》,将刚才提到会动的身体部位换入歌词中,如:抬你的左脚摇一摇。
附歌曲             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1=f  2/4
5          3 ︱1 —︱ 3  1︱ 5 —︱5  1 3 ︱ 5  3 ︱4  6 ︱5 —︱
来   来  来!   朋 友  们!  举 你的  右 手  摆 一  摆,
来   来  来!   朋 友  们!  把 你的  身 体  摆 一  摆,
5  3 ︱1 —︱ 3  1︱ 5 —︱5  1 3 ︱ 5  3 ︱4  2 ︱1 —‖
向  前  摆, 向  后  摆,  绕  一个   圆  圈   跟 我   来。
向  右  摆,  向  左  摆,  绕  一个   圆  圈   坐 下   来。

第19篇、大班游戏草地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从下向上画线表现小草的形象特征。
  2、学习用手指点画表现大小不同的花朵。
  3、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用从下向上画线表现小草的形象特征。
  2、学习用手指点画表现大小不同的花朵。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草和花。
  2、物质准备:颜料、油画棒、范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美不美呀?美在哪里?(花开了,草绿了……)现在我们去看看草地上的小草和鲜花,然后说说你看到的小草和鲜花什么样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草地和鲜花
  小朋友围绕在老师周围仔细地观察教师:你看到的小草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小草长得什么样子?(细细长长的、)小草是从哪里长出来的?请小朋友用手画一画,(练习用手指从下往上画草,画到草尖时要轻轻提起)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的花?
  各种颜色的花我们用小手指蘸上颜料来点画,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师:现在请小朋友在山坡上用绿色的蜡笔来画小草,画的时候要从下往上画,画到草尖师轻轻提起。,画好小草后用手指蘸上一点红的或黄的颜料在草地上点画鲜花。用食指蘸上颜料在草地上轻轻一压,轻轻提起,要换颜色时先把手指擦一擦在蘸。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孩子掌握画小草和点画的方法,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用色,丰富画面。
四、评价小结
  请幼儿欣赏,表扬大胆作画、用色以及画面整洁的幼儿。
教学反思:
  因为没有在大张纸上集体作画,所以最后一部分变成美丽的花园无法进行,使得真个活动的情景性没有至始至总。使得整个活动不够完整。活动中的颜色因为受到场地和颜料盘的限制每个孩子都只能使用一种颜色进行绘画。如果集体绘画让幼儿自由的走动这些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20篇、大班音乐舞动的蛇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境,运用形体、语言等方式做出创造性的动作、创编情节。
2、增进模仿和合作能力,体验随音乐表演角色情景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初步感受欣赏乐曲、vcd“动物世界”、创设树林的环境、剪接蛇的动作影片、剪接的音乐带、摄像机、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小红帽
2、模仿律动――动物世界
师:小红帽来到了树林,遇到了好多动物朋友,你们将看到的小动物用动作演出来,让老师们来猜猜,你看到的是哪个小动物,记住要跟着音乐来编动作。
3、创编动作――蛇朋友
A.师:我们继续往外婆家走吧。(推出小蛇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来变成蛇朋友吧。
幼儿创编动作。
B.示范个别幼儿的动作,请幼儿讲解动作的潜台词。
C.观看vcd蛇的影片,感受蛇的动作变化。;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盘坐、扭曲身体、滚动、昂头、冬眠、觅食)(看看、说说、做做)
D.幼儿创编动作。难点:能依据乐曲的情境来创编动作情节。
E.个别幼儿示范,教师提供音乐的剪接带,帮助幼儿讲解动作的潜台词。
F.教师示范蛇的动作,加入潜台词。
G.幼儿创编动作,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来编动作。教师寻找幼儿合作的动作加以记录、介绍。
4、复习舞蹈――朋友跳跳跳
鼓励幼儿愉快地跳舞,根据节奏变换动作。
活动反思:
音乐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我还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我们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工作都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大班区角活动教案10篇》

《大班班体育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社会教案20篇团结》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