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火箭》

栏目: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这是幼儿园说课稿《火箭》,是优秀的幼儿园优秀说课稿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说课稿《火箭》

1、幼儿园说课稿《火箭》

  导读: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简单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以及怎样飞上天。

  2、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3、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幼儿自我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软件、吹好的气球(用小夹子夹住气球口)若干、火箭模型、笑脸娃娃若干、收音机。

  2、布置火箭模型展室,火箭模型发射准备。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尝试一:观察火箭

  教师带幼儿在音乐声中走进展室自由地观察火箭模型。

  基本部分:

  教师取一火箭模型和孩子共同讨论其外形特征。

  (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的)

  尝试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刚才在玩火箭时,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刚才的观察提出有关火箭的多种问题,并以赠笑脸娃娃作为奖励。

  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火箭头为什么是尖的?

  提问:小朋友折的纸飞机为什么是尖的?(飞得快)得出答案。

  火箭的用途

  火箭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把地球上的东西运送到太空、宇宙和月球上去。

  发射人造卫星。

  发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运载炸弹。

  火箭的种类、特点:

  通过看课件a(不同类型的火箭图片)了解火箭的种类和特点。

  尝试三:讨论火箭怎样上天:l

  a、人驾驶?b、装发动机?c、燃料?

  尝试四:实验“气球上天”

  幼儿把气球里的空气放掉,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上天)。

  讨论:气球为什么上天?(空气从气球喷出,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推着气球上天)

  小结:科学家利用这种原理,让火箭飞上天。

  看课件b(火箭上天一节节脱落的动画)

  通过老师科学的讲解和生动的动画,让孩子明白问题

  火箭为什么是一节节的(减轻火箭飞行时的重量)

  火箭不是人驾驶的。

  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

  观看课件c(中国人火箭发射实况)知道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讨论:你长大了想制造什么样的火箭。

延伸:

  尝试五:到室外,请幼儿操作火箭模型发动机,并喊倒计时,一起发射火箭模型。

附说课:

  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了设计。

  一、开始部分:我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意识为主,把活动室布置成火箭模型室,近了火箭和孩子的距离,创设了轻松的氛围,为孩子的大胆尝试作了铺垫。

  二、基本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访就是幼儿控索、尝试、表现自我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观看课件等一系列尝试活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控索欲望。在重能难点的处理上,我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幼儿不可触及的高科技产物和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具体、生动、简单易懂。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全等优点,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个个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结尾部分:我特意选取了中国火箭发射实况让幼儿观看,通过宏伟壮阔的发射场面,使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撼,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延伸部分:我运用真实的火箭模型、发射场面,进一步感染幼儿,使孩子们在欢呼声中,更加激发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尝试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对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能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幼儿园大班合作画说课稿《希望幼儿园》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合作画《希望幼儿园》

  一、设计意图

  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从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着手,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能让幼儿对下面乃至今后的艺术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幼儿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会有影响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活动中要求幼儿手脑眼并用的活动起来,《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画的关键是要作画的人之间默契的配合。这中配合说简单也不简单,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说难也不难只要幼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难完成。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集体作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手脑眼结合协调并用的,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其潜移默化性,是比较适合幼儿。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保护好他们对艺术表现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

  第一点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表现艺术美的兴趣。萌发幼儿乐意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情感。第二点是: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协调好与同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协调能力。第三点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造型各异的建筑并尝试协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纲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所以我把第一点作为我活动的重点。这条目标将会体现在我整个活动当中。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会抓住这一特点让活动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现。比如:我会在课前带孩子们玩“我设计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让他们对幼儿园建筑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种不同造型的幼儿园建筑进一步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绘画时不是单一的想象而是手脑眼多种感官结合来进行。这样,让他们在新奇之余会跟着不自觉的丰富、积累经验。第二点是认知方面,虽然大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够完善。况且,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不够所以要通过协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就把他当作一个具体目标来执行。并且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美。第三点是我活动的难点。由于整个绘画是靠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与合作伙伴间配合好与否密切相关的。活动中难免发现问题。这时必须让幼儿学会解决这问题,其中的道理是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时会用到的也就是说可以被幼儿持续所用的。因此我把它当作难点来执行。具体绘画中我不会强调幼儿所设计造型的规范性及准确性,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观看教师的演示指导后,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同伴适当的商量交流来尝试完成一件合作设计画。将他们现有的理解、想象引导到更深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希望幼儿园》这一美术活动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观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思维较为成熟,而抽象逻辑性思维则处于萌芽状态。简单地说他们的好奇心已不再仅仅是看别人表演而是想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来得以满足。幼儿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技能,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把它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他们一样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帮助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动中激起幼儿为他们设计一个漂亮的幼儿园的愿望,进而让幼儿在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温暖,获得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求知欲。同时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说说、画画使他们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需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这时绘画的人手眼要协调而与其配合的人动作也应是协调好的。活动中选择了“合作画”这种集体创作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可以用许多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虽然,这样的绘画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由于教材难易度恰倒好处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所以使整个活动成为他们满足自己求知欲,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也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达到掌握某种技能的游戏过程。这也正是响应了《纲要》在艺术领域内容选择中提出的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首先,要求幼儿在课前已有“我喜欢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活动经验;其次,通过家园共育活动方式,邀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幼儿简单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有关帮助他们的爱心活动资料搜集。 这样,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激起幼儿合作创作画《希望幼儿园》美术活动做铺垫。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相关建筑,为幼儿参与本次活动课前知识技能的做铺垫。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图片和创设一个为贫困地区小朋友设计一间《希望幼儿园》的主题情景来贯穿活动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张全开的图画纸,油画棒等学习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就可以了的,而是与其前延后续密不可分的,所以课前知识的渗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艺术氛围浓否对艺术活动的进行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创设一个理想的作画空间让幼儿能轻快愉悦的进行作画。首先应有一个足够大的幼儿合作画的场地空间,然后还要准备适合进行本次活动的辅助材料和用具。当然,好听的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绘画时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帮助幼儿再现一些生动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儿想象的。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照片、图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同时采用展示法,通过幼儿展示自己及欣赏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理念。整个活动的前部分是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活动中老师为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和热情,积极创设了一个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领的情境,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但有师幼的互动,主要还是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思路,大胆去探索、尝试、合作创作。我认为整个活动的指导难点是如何在创作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言语进行交流,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并体验这种合作的乐趣,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八个环节:经验准备-欣赏引题―激发兴趣―幼儿操作―展示交流等五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式提问,直奔主题。( 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说说我们们幼儿园有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地方,还想在幼儿园里添加一些什么建筑?” 这样一边演示一边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二)通过欣赏和观察,积累知识经验,并激发幼儿进行融合再现的意愿。

  1、经验准备:有了之前的观察幼儿园的经验准备后,孩子对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把握幼儿园建筑物的结构、形态等特点,有了一些了解,为合作设计活动做铺垫。

  2、欣赏重现,以谈论的方式,激发兴趣。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3、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幼儿进行分工组合。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三)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分组合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幼儿分组操作:在幼儿确定构思和意图之后,启发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由操作探索,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次活动的知识点(难点)。

  (四)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请每一组派一位幼儿(讲解员),大胆的向大家分别介绍自己那一组设计的幼儿园有哪些特点?新奇在哪里?从而体验审美愉悦,达到自我评价。这一环节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3、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幼儿园音乐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二、目标定位

  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活动的难点是: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教法学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4、幼儿园说课稿《认识圆柱体》说课设计及教案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5、幼儿园说课稿《火箭》

  导读: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简单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以及怎样飞上天。

  2、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3、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幼儿自我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软件、吹好的气球(用小夹子夹住气球口)若干、火箭模型、笑脸娃娃若干、收音机。

  2、布置火箭模型展室,火箭模型发射准备。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尝试一:观察火箭

  教师带幼儿在音乐声中走进展室自由地观察火箭模型。

  基本部分:

  教师取一火箭模型和孩子共同讨论其外形特征。

  (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的)

  尝试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刚才在玩火箭时,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刚才的观察提出有关火箭的多种问题,并以赠笑脸娃娃作为奖励。

  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火箭头为什么是尖的?

  提问:小朋友折的纸飞机为什么是尖的?(飞得快)得出答案。

  火箭的用途

  火箭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把地球上的东西运送到太空、宇宙和月球上去。

  发射人造卫星。

  发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运载炸弹。

  火箭的种类、特点:

  通过看课件a(不同类型的火箭图片)了解火箭的种类和特点。

  尝试三:讨论火箭怎样上天:l

  a、人驾驶?b、装发动机?c、燃料?

  尝试四:实验“气球上天”

  幼儿把气球里的空气放掉,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上天)。

  讨论:气球为什么上天?(空气从气球喷出,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推着气球上天)

  小结:科学家利用这种原理,让火箭飞上天。

  看课件b(火箭上天一节节脱落的动画)

  通过老师科学的讲解和生动的动画,让孩子明白问题

  火箭为什么是一节节的(减轻火箭飞行时的重量)

  火箭不是人驾驶的。

  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

  观看课件c(中国人火箭发射实况)知道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讨论:你长大了想制造什么样的火箭。

延伸:

  尝试五:到室外,请幼儿操作火箭模型发动机,并喊倒计时,一起发射火箭模型。

附说课:

  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了设计。

  一、开始部分:我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意识为主,把活动室布置成火箭模型室,近了火箭和孩子的距离,创设了轻松的氛围,为孩子的大胆尝试作了铺垫。

  二、基本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访就是幼儿控索、尝试、表现自我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观看课件等一系列尝试活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控索欲望。在重能难点的处理上,我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幼儿不可触及的高科技产物和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具体、生动、简单易懂。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全等优点,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个个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结尾部分:我特意选取了中国火箭发射实况让幼儿观看,通过宏伟壮阔的发射场面,使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撼,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延伸部分:我运用真实的火箭模型、发射场面,进一步感染幼儿,使孩子们在欢呼声中,更加激发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尝试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对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能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优秀幼儿园说课稿《说课的故事》

  说课这个词在农村幼儿园普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记得第一次接触是在2004年初吧,记得是镇教办组织全镇青年幼师进行一次说课比赛,幼儿园就我和另一位较年轻的老师参加。当时并不明白到底何为说课,因为在农村幼儿园信息比较闭塞,再加之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近乎为零,就经验主义认为,幼儿园的活动不外乎设计教案或上课展示吧,作为工作了十多年的我应该没啥问题。

  比赛前一天在小吃店吃早饭遇到了小学老师。一贯好学的我就问了她关于说课的事。不问则已,一问倒吓了一跳。“说课不是简单的写教案或上课,说课要求你贯穿理论知识,你的教学方法……”那老师说了许多我都没听进去,唯一的感觉就是“快找一篇说课稿借鉴一下,拜托了。”我这个人的心理素质较差,那时的手忙脚乱就别提了。上完一天的课,我和另一老师去小学找说课稿,仔细研究说课稿的格式,自己揣摩幼儿园的说课稿该怎样写,决定晚上依葫芦画瓢学写一篇先练练手。

  阴雨蒙蒙的天气使我的心情明朗不了。坐在比赛的教室里听其他老师的嘀咕使我的紧张缓解了不少,大家都对说课感到陌生,这个新鲜事物在幼儿园还没有发芽。当肖校长写下说课题目《发现》时,我没慌,我想到了前天给孩子们讲故事《三只蝴蝶》时孩子们的发现:课题来源于生活,我按照说课稿的格式设计了语言活动《三只蝴蝶》,写完我长长舒了口气。接下来还要表达自己的说课稿。这下我完全清楚了,说课说课就是先写后说。也许是自己发现的感触,我连说带比划,终于很有感情地结束了说课。猜猜比赛结果?哇!两名选手参加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我是其中一个。

  高兴之余更多的是不轻松。说课到底说什么,我才感知了一个框架,她的灵魂到底如何把握?我不清楚。作为幼儿园的骨干,我只有领悟透了才能带动大家。谁来帮帮我?我常常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在幼儿园工作足够了,只要把我的爱给孩子,没什么难得倒的。每天尽心尽职地做好一切就够了。好象“学习”这个词在我的生活中已疏远了。在农村基层幼儿园没有专家引领,没有名家讲学,再不自我加压,勤奋学习人就会赶不上这个课程改革的趟了。没人能帮,只有自己帮自己!

  因为小学里说课比较多,于是我请教了小学的业务校长。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他说:“说课并不是什么难事。怎样说好课,关键在于为什么。你为什么设计这节课?你为什么设计这个目标?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准备?你为什么要尝试这种教学方法?……解决了为什么,你的说课就成功了。”要解决这么多的为什么谈何容易!平时设计一节活动只是自己觉得这个环节好像孩子接受有困难就再改一下,没细想为什么开始孩子不能接受是因为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还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当?说课是用科学知识来诠释活动的环节,引领活动的成功。我恍然大悟。解决为什么的切入口就是理论知识充电。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义。”

  “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我首先阅读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但从没细细研读。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习的潮流中我能舍她而弃之吗?纲要中五大领域的内容、目标我烂熟于心,纲要中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能力,教师的教育策略、角色转换等我倒背如流。那时在课堂上为孩子们上课,不管是知识讲授还是指导操作,纲要中的经典都会在脑中闪现“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民主的氛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我重拾了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等等,我做了大量的理论卡片。专家的理念真的很好,能拓展我们的思路。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结合国情,结合本地、本校、本园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来了解每个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运用我们的所知所学来制定适合孩子的发展计划。这是我读书后的反思。我要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来思考课程问题。那段时间我激情澎湃,我每天翻阅幼教杂志,做笔记,写心得。我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一有什么所思所想就记下来。我并不光是为说课准备了,我觉得我是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了。这时的说课已经跟我毫无芥蒂,心中的理论知识的支撑,眼中孩子世界的缤纷足以让我游刃有余了。

  县里的比赛有些威严,全县六十多名选手坐在一个很大的会议室里,包、手机都交上去,每隔十分钟进去一个选手。我记不请我的序号了,只记得上午没轮到我,下午比的。抽签拿题目,是《能干的小手》,很普遍的题目但要设计出新意还要动动脑筋噢。限时写完还要限时表达完。走进说课室时我发现前面坐了一长排的评委。我有些紧张,说课时话语有些颤,但一会就镇定了。我想自己的感觉还好,不能进入前列,也能在中游数数。比赛完我逛了商场,给自己轻松轻松。回到家就接到园长电话说课成绩进入前十名,准备一天去县里现场上课。……

  忘不了这个故事,因为它锤炼了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功,记录着我——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之路上的足迹!老师是什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如果土壤营养丰富,你的庄稼就会长得茂盛;如果土壤贫瘠,庄稼就会颗粒无收。为了幼教田野的硕果累累,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敢于创新的自信,迎接新的挑战!坚信明天会更好!

7、幼儿园大班绘画说课稿《希望幼儿园》

一、设计意图

  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从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着手,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能让幼儿对下面乃至今后的艺术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幼儿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会有影响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活动中要求幼儿手脑眼并用的活动起来,《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画的关键是要作画的人之间默契的配合。这中配合说简单也不简单,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说难也不难只要幼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难完成。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集体作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手脑眼结合协调并用的,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其潜移默化性,是比较适合幼儿。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保护好他们对艺术表现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

  第一点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表现艺术美的兴趣。萌发幼儿乐意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情感。第二点是: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协调好与同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协调能力。第三点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造型各异的建筑并尝试协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纲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所以我把第一点作为我活动的重点。这条目标将会体现在我整个活动当中。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会抓住这一特点让活动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现。比如:我会在课前带孩子们玩“我设计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让他们对幼儿园建筑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种不同造型的幼儿园建筑进一步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绘画时不是单一的想象而是手脑眼多种感官结合来进行。这样,让他们在新奇之余会跟着不自觉的丰富、积累经验。第二点是认知方面,虽然大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够完善。况且,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不够所以要通过协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就把他当作一个具体目标来执行。并且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美。第三点是我活动的难点。由于整个绘画是靠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与合作伙伴间配合好与否密切相关的。活动中难免发现问题。这时必须让幼儿学会解决这问题,其中的道理是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时会用到的也就是说可以被幼儿持续所用的。因此我把它当作难点来执行。具体绘画中我不会强调幼儿所设计造型的规范性及准确性,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观看教师的演示指导后,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同伴适当的商量交流来尝试完成一件合作设计画。将他们现有的理解、想象引导到更深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希望幼儿园》这一美术活动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观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思维较为成熟,而抽象逻辑性思维则处于萌芽状态。简单地说他们的好奇心已不再仅仅是看别人表演而是想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来得以满足。幼儿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技能,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把它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他们一样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帮助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动中激起幼儿为他们设计一个漂亮的幼儿园的愿望,进而让幼儿在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温暖,获得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求知欲。同时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说说、画画使他们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需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这时绘画的人手眼要协调而与其配合的人动作也应是协调好的。活动中选择了“合作画”这种集体创作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可以用许多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虽然,这样的绘画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由于教材难易度恰倒好处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所以使整个活动成为他们满足自己求知欲,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也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达到掌握某种技能的游戏过程。这也正是响应了《纲要》在艺术领域内容选择中提出的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首先,要求幼儿在课前已有“我喜欢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活动经验;其次,通过家园共育活动方式,邀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幼儿简单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有关帮助他们的爱心活动资料搜集。

  这样,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激起幼儿合作创作画《希望幼儿园》美术活动做铺垫。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相关建筑,为幼儿参与本次活动课前知识技能的做铺垫。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图片和创设一个为贫困地区小朋友设计一间《希望幼儿园》的主题情景来贯穿活动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张全开的图画纸,油画棒等学习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就可以了的,而是与其前延后续密不可分的,所以课前知识的渗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艺术氛围浓否对艺术活动的进行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创设一个理想的作画空间让幼儿能轻快愉悦的进行作画。首先应有一个足够大的幼儿合作画的场地空间,然后还要准备适合进行本次活动的辅助材料和用具。当然,好听的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绘画时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帮助幼儿再现一些生动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儿想象的。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照片、图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同时采用展示法,通过幼儿展示自己及欣赏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整个活动的前部分是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活动中老师为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和热情,积极创设了一个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领的情境,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但有师幼的互动,主要还是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思路,大胆去探索、尝试、合作创作。我认为整个活动的指导难点是如何在创作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言语进行交流,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并体验这种合作的乐趣,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八个环节:经验准备-欣赏引题—激发兴趣—幼儿操作—展示交流等五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式提问,直奔主题。(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说说我们们幼儿园有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地方,还想在幼儿园里添加一些什么建筑?”

  这样一边演示一边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二)通过欣赏和观察,积累知识经验,并激发幼儿进行融合再现的意愿。

  1、经验准备:有了之前的观察幼儿园的经验准备后,孩子对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把握幼儿园建筑物的结构、形态等特点,有了一些了解,为合作设计活动做铺垫。

  2、欣赏重现,以谈论的方式,激发兴趣。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3、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幼儿进行分工组合。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三)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分组合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幼儿分组操作:在幼儿确定构思和意图之后,启发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由操作探索,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次活动的知识点(难点)。

  (四)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请每一组派一位幼儿(讲解员),大胆的向大家分别介绍自己那一组设计的幼儿园有哪些特点?新奇在哪里?从而体验审美愉悦,达到自我评价。这一环节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8、幼儿园说课稿范文《火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简单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以及怎样飞上天。

  2、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3、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幼儿自我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软件、吹好的气球(用小夹子夹住气球口)若干、火箭模型、笑脸娃娃若干、收音机。

  2、布置火箭模型展室,火箭模型发射准备。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尝试一:观察火箭

  教师带幼儿在音乐声中走进展室自由地观察火箭模型。

  基本部分:

  教师取一火箭模型和孩子共同讨论其外形特征。

  (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的)

  尝试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刚才在玩火箭时,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刚才的观察提出有关火箭的多种问题,并以赠笑脸娃娃作为奖励。

  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火箭头为什么是尖的?

  提问:小朋友折的纸飞机为什么是尖的?(飞得快)得出答案。

  火箭的用途

  火箭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把地球上的东西运送到太空、宇宙和月球上去。

  发射人造卫星。

  发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运载炸弹。

  火箭的种类、特点:

  通过看课件A(不同类型的火箭图片)了解火箭的种类和特点。

  尝试三:讨论火箭怎样上天:L

  A、人驾驶?B、装发动机?C、燃料?

  尝试四:实验“气球上天”

  幼儿把气球里的空气放掉,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上天)。

  讨论:气球为什么上天?(空气从气球喷出,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推着气球上天)

  小结:科学家利用这种原理,让火箭飞上天。

  看课件B(火箭上天一节节脱落的动画)

  通过老师科学的讲解和生动的动画,让孩子明白问题

  火箭为什么是一节节的(减轻火箭飞行时的重量)

  火箭不是人驾驶的。

  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

  观看课件C(中国人火箭发射实况)知道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讨论:你长大了想制造什么样的火箭。

  延伸:

  尝试五:到室外,请幼儿操作火箭模型发动机,并喊倒计时,一起发射火箭模型。

  附说课:

  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了设计。

  一、开始部分:我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意识为主,把活动室布置成火箭模型室,近了火箭和孩子的距离,创设了轻松的氛围,为孩子的大胆尝试作了铺垫。

  二、基本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访就是幼儿控索、尝试、表现自我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观看课件等一系列尝试活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控索欲望。在重能难点的处理上,我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幼儿不可触及的高科技产物和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具体、生动、简单易懂。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全等优点,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个个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结尾部分:我特意选取了中国火箭发射实况让幼儿观看,通过宏伟壮阔的发射场面,使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撼,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延伸部分:我运用真实的火箭模型、发射场面,进一步感染幼儿,使孩子们在欢呼声中,更加激发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尝试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对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能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

《精品幼儿园说课稿《垃圾回家》》

《幼儿园说课稿:有趣的马夹袋》

《幼儿园说课稿《佤族木鼓舞—敲木鼓》》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