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

栏目: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吧。

中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动物图片4套,字卡:重→轻、高→矮、大→小,
  3、数字1-10的贴纸4套、记录卡4张。
  4、幼儿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图片,认识动物。
  2、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各自的特征。
  3、出示桃子
  师:咦,这是什么?这个桃子看上去怎么样?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
  师:你们想吃吗?动物们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大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可是,该让谁先吃呢?

  二、按动物的特征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说:“我们按个子的高矮来排列,谁最高谁先吃。”
  师:小朋友,你知道应该怎样比高矮吗?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比的。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
  (观察图片、通过比较,引导幼儿说出量高矮的方法,“要站在一样高的地方,量的时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脚来量也不行”等。)
  师:动物们整整齐齐地站好了,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让我们从高到矮排序,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师:原来,比高矮是长颈鹿的个子最高。
  2、按嘴巴大小排序。
  师:长颈鹿正想吃桃子时,鳄鱼长大嘴巴喊不行。他会提出比什么?
  师:嘴巴的大小怎么比?看看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
  课件演示动物比嘴巴的大小。
  请幼儿看图根据动物嘴巴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动物排队。
  3、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师:鳄鱼正想吃桃子时,犀牛不服气了,犀牛要求比什么?
  师:那体重怎么称啊?有什么好办法呢?
  师: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称体重的。
  引导幼儿理解跷跷板的原理。
  师:于是,犀牛搬来许多石头,有几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集体点数10)
  师:看,其他动物也在用翘翘板称体重呢,它们又有多重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记录表,请四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数一数、记一记,最后根据石头的数量,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给这些动物朋友排序。
  (2)幼儿数石头记录,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排序的结果
  (4)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出示轻重排序图)
  集体看排序图讲述。

  三、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播放毛毛虫的话。
  师(出示排序图):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
  2、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

  四、品尝桃子
  师:看来,毛毛虫说得很有道理。听了毛毛虫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大家一起分享这个美味的桃子。“啊呜,啊呜,桃子真好吃呀!”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教学反思:
  在“数学绘本”教学中,教师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旨在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除了“数学绘本”本身的趣味性让幼儿身临其境外,教师的语言、教态也应和“数学绘本”的故事情节相匹配。在此,有一个小技巧,即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将问题抛给幼儿,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例如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的教学中,当长颈鹿说比身高时,我就抛出问题:怎样才能量出身高呢?藉此,让学生想出各种测量身高的方法。当猴子不同意比嘴巴大小时,教师抛出问题:你们猜,猴子会要求比什么?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思考猴子有哪些特征,又让幼儿感受猴子的心理。
  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不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而且还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数学活动因绘本更精彩。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