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基本常规教案大全30篇
栏目:幼儿园教案这是小班基本常规教案大全3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钻泥巴"这首歌曲,内容有趣,旋律是孩子们熟悉的"两只老虎"的音乐,节奏比较明快,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孩子们朗朗上口。对于我们小班幼儿来说,日常生活中只认识了几样简单乐器名称外形和使用方法,对于乐器音色的辨认和正确的演奏方法今天还是初次接触。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对打击乐的兴趣。我选择了碰铃和串铃两种乐器让幼儿演奏乐曲"钻泥巴",从中感受到节奏乐的快乐,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感受歌曲中简单的节奏类型。
2.根据图谱有节奏地表现乐曲,并用简单乐器的配合表演打击乐。
3.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节奏图谱。
2.乐器人手一个。如:碰铃、串铃。
3.豆芽图片。
活动内容:
(一)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豆芽图片,让幼儿猜测。
教师:看,这是什么?
教师:春天到了,小豆芽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环节解析:活动一开始,出示豆芽图片,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教师:豆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幼儿说,教师出示相应的节奏图)
教师:原来,故事讲了小豆芽钻泥巴的故事。它是怎样钻泥巴的呢?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豆芽怎样钻泥巴的。(师幼共同念歌词)
(环节解析:孩子们对豆子发芽的过程不是很了解,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使用了形象的故事,并出示相应的节奏图,也便于幼儿更好的理解歌词的内容。为下一个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尝试用各种声势动作拍出乐曲的固定节奏型
1.为不同的节奏型配上相应的动作。
教师:豆芽是怎么钻的呢?请你来学学。(引导幼儿认识"钻呀钻呀钻呀"的节奏型)
教师:我们一起来为小豆芽芽加油吧。(引导幼儿认识"小豆芽芽,钻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的节奏型)
教师:用什么动作为它加油呢?(教师引导幼儿边拍手边唱歌曲)
教师:开出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个别幼儿做得动作集体学)
教师:结出的瓜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个别幼儿做得动作集体学)
2.完整地拍出乐曲的节奏。
教师:我们一起用来用身体动作来讲讲小豆芽钻泥巴的故事。。
3.通过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体验节奏。
教师:我们在加油时,除了可以拍手,还可以拍哪里呢?
幼儿:还可以拍脸、拍头、拍肩、拍腿、拍腰、跺脚……
带领幼儿练习数遍,加强记忆。
(环节解析:本环节通过为小豆芽加油,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节奏型,让幼儿徒手打节拍,让幼儿学学小豆芽"钻呀钻呀钻呀"的节奏型,幼儿的兴趣很浓,通过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体验不同的节奏。)
(三)师幼共同讨论,为乐曲选择合适的乐器。
1.出示乐器,辨别两种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师: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两样乐器宝宝,看看他们是谁呀?(碰铃、串铃)
教师:今天请小乐器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为小豆芽加油我们选择哪种乐器呢?为什么?(碰铃)
教师:小豆芽钻呀钻呀用哪种乐器呢?为什么?(串铃)
2.请幼儿拿出碰铃和串铃,分别拍出节奏型。
(教师参与,引导幼儿注意碰铃的节奏,和摇串铃的方法。)
(环节解析:在引导幼儿分辨碰铃、琴鼓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四)游戏体验 乐器演奏
教师:我们一起用乐器宝宝来讲讲小豆芽钻泥巴的故事吧。
1.第一遍:边清唱乐曲边用乐器演奏。(一半幼儿拿碰铃,一半幼儿拿串铃。)
2.第二遍,看图谱,单纯使用乐器伴奏。(提醒幼儿,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游戏。 )
3.听音乐 演奏乐器。(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演奏乐器,在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并表现音乐性质。)
4.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环节解析:这一环节小班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乐器碰铃和串铃,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达到活动的高潮。)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扮演区继续投放更多的乐器宝宝,让幼儿继续探索还可以用哪些乐器为小豆芽钻泥巴加油,继续听音乐用乐器进行演奏。
资料附录:
歌曲:钻泥巴
小豆芽芽,
钻钻泥巴,
钻一下,
动一下,
钻呀钻呀钻呀,
钻呀钻呀钻呀,
开花花,
结瓜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我始终注意遵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受节奏到徒手练习节奏,再转换到配器乐演奏小豆芽钻泥巴的过程;难度也是由浅到深,从看老师演奏到看图谱演奏再到听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看我的指挥迅速做出准确的演奏。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摇摇中,幼儿享受到了演奏过程的许多乐趣,在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学习到了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从中发现和理解节奏,感受节奏美。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看图谱演奏乐器这一环节,如能请配班老师用钢琴为幼儿伴奏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在听音乐演奏播放音乐时,在第一乐句有一部分幼儿有点跟不上节奏,有的幼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手中的乐器,我想,这也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在以后这方面还是值得我继续探究。
第2篇、小班教育主题活动我会自己吃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初入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吃饭都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哄着,骗着,刚到幼儿园有很多不会自己吃饭,还有的孩子挑食、厌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吃饭,同时促进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名称:我会自己吃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会知道坐端正、手扶碗、专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饭。
2.学习念《宝宝自己吃》的儿歌。
活动准备:木偶兔子、鸭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并引导讨论
1.观看情景表演(一)提问:你们看,我的两位小客人吃饭时坐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吃饭时坐得很端正)
2.观看情景表演(二)提问:谁把碗打翻了?为什么会翻?小兔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会打翻了)
3.观看情景表演(三)提问:我们来看看,小兔、小鸭他们桌上怎么样?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净净,小鸭面前的桌上很脏?
4.观看情景表演(四)提问:小兔和小鸭谁吃得最好?谁的碗里最干净?
二、小结:刚才你们看到小兔、小鸭是怎么样吃饭的,你们要学习谁呢?
三、学习儿歌《吃饭》
1.小兔吃饭吃得好是因为他照儿歌上的话去做的,你们想听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吗?老师朗诵儿歌2.老师带幼儿一起念儿歌2-3遍。
附儿歌:《吃饭》
吃饭时,坐端正 。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小碗盛米饭,青菜放小盘。细细嚼,慢慢咽。宝宝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情境表演(一):
木偶小兔小鸭:到老师家来做客(敲门),老师好老师:今天你们来做客,我准备了你们爱吃的饭菜请你们吃。(兔、鸭面前放一只碗、一把勺。)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认真小鸭坐不好,东张西望
情境表演(二):
兔、鸭继续吃饭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认真地吃。
小鸭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情境表演(三):
兔、鸭继续吃饭兔吃得很干净。
鸭说:"这个我不爱吃。"还用手抓出来放在桌上。
情景表演(四):
兔、鸭继续吃饭兔把菜和米饭都吃的干干净净。
鸭说:"我不喜欢吃青菜。"还用调羹将菜挑出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认真观察,都能分辨出好与坏。并有很多幼儿表示要自己吃饭、不挑食。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
第3篇、小班歌唱活动数豆豆教案反思
◆游戏玩法建议:1、游戏:"点豆豆"。在初步熟悉歌曲内容之后,带幼儿完整跟唱歌曲时,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再以此请个别小朋友"点豆豆"。
2、游戏:"豆豆钻兜兜"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歌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演唱部分
动作建议:
1--2小节,伸出右手食指,随音乐节奏做"数"的动作。
3-4小节,两手相对做"圆"的动作。
5-6小节,第五小节做"数"的动作,第六小节双手摊开。
7-8小节,两手随音乐节奏做"装进裤兜"的动作。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掌握乐曲节拍,能够边用手打节拍边学习演唱歌曲。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变游戏边学唱和巩固歌曲,通过观察玩游戏的方法,分辨游戏所蕴含的规则。
3、在游戏过程中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合怍游戏,初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数豆豆
(l)教师出示一个浅浅的盘子,里面有若干颜色鲜亮,大小适中的豆豆,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豆豆,描述豆豆的样子(教师可提示:"圆溜溜"的),教师事先告诉幼儿,这些豆豆是和小朋友玩游戏的,不是吃的,做完游戏了老师再给小朋友一些干净的豆豆吃。
(2)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和豆豆玩游戏的,教师伸出食指,-下-下"点豆豆",同时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一、二、三、四,数豆豆,豆儿豆儿圆溜溜,五、六、七、八,哎呦呦,装进我的小裤兜。"唱完歌曲,教师将几个豆豆放进裤兜,问小朋友:"豆豆装到哪里了?…'装了几个豆豆?"小朋友猜一猜。教师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和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学唱歌曲
(1)教师提问:"老师刚才是怎么数豆豆的?"和幼儿一起回忆、熟悉歌词。教师用动作带幼儿 说一遍歌词,然后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边唱歌曲边"点豆豆","猜豆豆"
(2)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和豆豆玩游戏",大家一起唱歌,唱完歌曲这名小朋友装几个豆豆放进自己的裤兜,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他装了几个豆豆。再请他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小朋友一起数数他装了几个豆豆。
3、跟钢琴伴奏唱歌、玩一占、豆豆"游戏
(1)小朋友们变变变,变成各种各样的豆豆,做出不同的豆豆造型,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豆豆,老师变成一个大兜兜,大家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教师走到幼儿面前,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接下来请一名幼儿在圈内一下一下"点豆豆"(点小朋友),"装豆豆"(双臂张开抱小朋友),"数豆豆"(数一数"装"了几个小朋友),接下来再由这名小朋友请下一个小朋友继续游戏,依次进行3-4名幼儿。
4、游戏:"豆豆钻兜兜"
(1)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歇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2)请客人老师当"大兜兜",所有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唱歌玩游戏5、结束活动:跳个"豆豆舞"播放歌曲音乐,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歌边跳"豆豆舞",结束活动。
播放歌曲原唱,小朋友在跟唱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加入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在间奏部份教师可通过"豆豆拉拉手""豆豆转个圈"等提示,让幼儿互相配合拉拉手、转个圈等,最后一句可互相抱一抱,进一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表现歌曲。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来看,在活动中是不需要使用图谱的,在活动中我加入了图谱反倒是让孩子们觉得是无所适从了。在第一部分熟悉歌词时,只要和孩子们一起边指着豆豆,边数一数就好了,这样孩子们就清楚易懂。
整首歌曲的调子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天的活动由于熟悉歌词上掌握的不太好,所以在后面的歌唱部分也就打了折扣,孩子们不敢唱出来,由于我自身的原因,比较紧张,所以在学唱歌曲部分一带而过,孩子们没有透彻理解歌词的内容,比如:哎哟哟,是很开心的,应该让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开心的动作,还可以请孩子们伸出一只小手,另外一只手当做盆子,来数豆豆,这样趣味性就更浓厚了。
所以这个活动还需要进一步的作调整。
第4篇、小班打击乐活动蜜蜂做工教案反思
教材简介:《蜜蜂做工》是小班的一首音乐歌曲,在小班的教材里这并不是一首打击乐,但我觉得作为打击乐来讲也可用于我们小班。这首歌曲调欢快,用词简洁,幼儿们都很喜欢。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初步会唱,会跟着图谱用打击乐器打节奏,还能培养他们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目标预设:
1、初步学会看图谱并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练习。
2、认识打击乐器,并练习用打击乐器进行打击乐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进行打击乐活动。
4、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从XX X|XX X|节奏变换到X X|X X。
设计理念:
春天到了,百花开了,万物复苏,吸引了很多的蝴蝶、蜜蜂等,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就认识了春天,对这些东西都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带幼儿外出散步、参观,我们小朋友对外面春天的景物、春天的现象及变化都很感兴趣,像蝴蝶啊,蜜蜂采蜜啊等兴趣都很浓厚,结合这些我就联想到了这首歌曲,于是就有了这次的活动。
设计思路:
在本次活动中我用开火车去旅行,吸引幼儿看公园里的花(flash)作为导入,引导幼儿思考把谁吸引过来了呢?在看到flash里是蜜蜂被吸引过来后幼儿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接着我就导入正题,先让幼儿练习拍节奏。为了让幼儿不感觉到枯燥,并能把节奏从XX X|XX X|变换到X X|X X,我特地设计了幼儿喜欢的花朵节奏图谱,并用过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掌握这首歌的节奏。最后在使用打击乐器时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这个活动我主要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看图谱进行节奏练习,乐意与同伴进行打击乐活动,并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花和蝴蝶的FLASH2、花朵节奏图谱一张3、蜜蜂指挥棒一根4、下载音乐《蜜蜂做工》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们,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坐着火车去旅行吧!”“公园到了,现在是春天,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打开flash)看,这些花多漂亮啊,你们猜猜看,这么多花,把谁吸引过来了呀?”
教师:(继续放蜜蜂飞来的flash片段)“哦,是小蜜蜂来了,它来干什么呀?”(采蜜)
二、完整练习拍节奏
1、教师:“你们看这些花多美啊,我们快坐坐好来欣赏一下。”(出示节奏图谱)
2、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看到了很多的花朵,有的是一朵一朵的,有的是两朵连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教棒)“看到公园里这么多好看的鲜花,小蜜蜂要来教我们采蜜啦!看好。(教师进行节奏示范,边唱“嗡嗡嗡”边用教棒指花)提问:“刚才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呢?”(引导幼儿说一朵就采一下,两朵就采两下)“谁愿意用你的小手来学一学?”(老师用儿歌帮助幼儿打节奏)
4.教师:“小朋友学的真好!小蜜蜂告诉我们每一朵花都要采到,两朵连在一起时要采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时可以采慢些(模仿嗡)“我们一起来试试”试两遍左右。
5、玩游戏
(1)全部幼儿当花朵,教师当蜜蜂,教师边跟着音乐唱边跟着节奏在每朵花上采蜜。注意提醒小花朵们在蜜蜂采蜜时也要跟着音乐节奏晃动身体。第二遍时教师当蜜蜂,选一名刚刚表演好的幼儿当花朵。
(2)一半幼儿当蜜蜂,一半幼儿当花朵,跟着节奏蜜蜂在花朵上采蜜。第二遍时交换。(花朵注意要跟着节奏晃动身体)
三、使用打击乐器演奏
1、 教师:“小朋友们玩的开不开心?”“有一个好朋友看到我们玩的这么开心,它也想来和我们一起玩的,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师先从板凳底下拿出响板,进行介绍。然后让幼儿们伸出手,先空手和教师一起边听音乐边看图谱边打节奏。
2、让幼儿拿出各自板凳下的乐器,一起演奏3遍。
教师:这只响板请来了许多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他们就藏在你们的椅子下面,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把响板拿出来,放在小手上,响板的大嘴巴朝外面,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一遍。
3、分组演奏。
四、结束部分教师:现在小蜜蜂要到别的地方去采蜜了,我们和它一起去吧!
活动反思:
每当音乐响起,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虽然小班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显得格外稚嫩,但通过系统的训练,相信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会不断增强。《蜜蜂做工》的乐曲节奏明快,并富有一定的情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节奏图谱的引领以及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能够比较快的理解《蜜蜂做工》的乐曲所蕴含的情节,并在音乐的渲染下有节奏的做出动作,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意识。
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节奏意识”后,再以《蜜蜂做工》的乐曲为背景,尝试用打击乐器进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节奏,从而实现了从“节奏意识”到“节奏感知”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
整个活动,从选材到活动目标的界定,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充分展示出本班幼儿较强的综合的素质。在活动的实施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应进一步突出重难点,指导幼儿怎样从:XX X|XX X|节奏变换到X X|X X等。
第5篇、小班童谣吃饼干教案
活动目标:1、乐意欣赏童谣并理解童谣内容,感受饼干掰开后的有趣造型变化。
2、根据饼干掰开后的造型特征展开充分的想象,并将其替换原童谣中的内容。
活动准备:
1、FLASH课件《吃饼干》
2、每人准备一块饼干。
3、事物展示台、电脑、电视机。
4、与童谣内容相匹配的符号图。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有关饼干味道、形状的话题。
1、(出示饼干)看,这是什么?
2、饼干可以干什么?
3、你吃过饼干吗?是什么味道的?
4、这块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哦,饼干圆圆。请幼儿说说。
(出示1、2句的符号图)请幼儿说说"饼干圆圆,圆圆饼干"
5、看,老师现在把饼干(做掰开的动作)怎么样?学说词语"掰开"。咦!它变成了什么?(把半块饼干放在实物展示台上)
二、欣赏童谣"吃饼干"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吃饼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儿歌中的饼干变成了什么?(欣赏FLASH课件《吃饼干》)
(1)请幼儿说说儿歌中的饼干变成了什么?
(2)(出示3、4句的符号图)"用手掰开,变成小船"变成了几艘小船啦?(两艘)
2、好,我们来把着两艘饼干船吃掉,师:你吃一块,幼:我吃一块。(出示5、6句的符号图)
3、怎么吃的?(啊呜一口,饼干真甜)(出示7、8句的符号图)
4、好,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完整地听一遍。
5、让我们看着图片来念念儿歌。
6、可以让幼儿试着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幼儿掰一掰饼干,想象饼干掰开后的造型,尝试仿编童谣。
饼干掰开后除了会变成小船,还会变成什么?我们后面有饼干小朋友去分一分,想一想,然后把它编到儿歌里面去。
附童谣:
吃饼干
饼干圆圆,圆圆饼干,
用手掰开,变成小船。
你吃一块,我吃一块,
啊呜一口,小船真甜。
第6篇、小班歌唱活动快乐小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欢快、幽默的歌曲性质、特点。
2、通过情景、手指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现歌曲。
3、尝试学习左、右手互动的手指游戏,并注意其和谐的手指韵律。
活动准备:歌曲《快乐小鸭》、小鸭手偶两个、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1、通过做律动,吸引幼儿注意力,为后面的表现歌曲做动作铺垫。
-教师自编律动,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跟随教师做简单的律动动作。
-注意律动的动作都是由小到大,逐渐递增。
2、通过故事《快乐的小鸭子》导入主题。教师讲述故事A段。引导幼儿倾听旋律。
-师:两只小动物约好了到山坡上去玩。来到山坡上,他们听到了好听的声音。
-提问:这是谁的声音?
到底是谁的声音?
-钢琴右手旋律较轻进入,幼儿聆听2次。
3、通过故事B段,教师演唱旋律,幼儿再次感受、熟悉旋律。
-教师讲述故事B段
-钢琴旋律进入,教师以"啦"为音,演唱歌曲。
-提问:这是谁的声音?
4、通过教师完整演唱,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
-提问:猜猜是谁的声音?
5、通过教师的表演唱,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歌曲,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提问:这一次,你听到的是谁的声音?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简单的图案。
6、通过教师再次的演唱,引导幼儿得出是小鸭子的声音。
-教师伴随琴声表演唱。
-幼儿讨论到底是谁的声音。
-教师结合故事做眺望动作,待大部分幼儿得出是小鸭子的声音时教师总结、肯定幼儿的讨论结果。
7、通过教师的表演唱和描画小鸭轮廓,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熟悉和把小鸭子的形象视觉化。
-提问:小鸭子在做什么?
8、通过游戏,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伴随歌曲带领幼儿做手上律动。
-师:小朋友们,把小手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上律动2遍。
-第3、4、5遍教师伴随歌曲跟幼儿做说悄悄话上的互动。
-第6遍教师和助教配合共同找幼儿玩说悄悄话的游戏。
(2)通过出示手偶,引导幼儿伴随音乐用肢体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
-师:小鸭子要去找它的好朋友去玩,小鸭子走路是怎样的?
-师幼共同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
9、通过《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安静离场。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7篇、小班律动拍手点头教案
活动目标:1、边玩边感受,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知道名称,了解内容,初步掌握节拍喜欢跳舞。
2、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重难点分析:了解内容,初步掌握节拍喜欢跳舞。
活动准备:歌曲图片、舞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音乐进教室:
1、拍手点头的音乐伴奏下,老师边念歌词 (幼儿边敲舞板进活动室。
2、小宝宝,快快快,找椅子,坐下来。
舞板宝宝快回家,小门关紧,顶呱呱。
二、展开: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节拍
1、看谁做得对:
老师说:请你拍手,幼儿说:我就拍手(拍肩、拍肚、拍腿等)
2、看样学样:
老师按歌词顺序做动作,幼儿模仿。
3、感受音乐:
①老师边唱边表演后问老师先做什么动作?出示相应图片,又做了什么?(拍拍手、点点头)拍手点头以后老师又做了什么动作?(边做动作边暗示:转一个圆圈)小脚走走转几圈呀?(转一圈)介绍转一圈(我先看着小朋友,我走呀走又看到你了老师边说边示范)出示相应图片。转弯一圈后,老师又做了什么动作?(拍拍手)
②教师边指图片,边做动作。 教师指着图片唱一句,做动作重复一句,边指边唱跳二遍。
③教师手持指偶,边表演边唱。
第二遍可以让幼儿跟着指偶随意表演
三、结束:
教师小结,请幼儿集体表演一遍,让幼儿回家后把这个律动交给爸爸和妈妈。
第8篇、小班动画片讲述大家一起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感受动画片的情节,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
2.、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为角色动态创编语言。
3、大胆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1、制作后的《大家一起看》动画碟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角色道具。
活动过程:
一、认识动画片中的角色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呢?引入活动主题。
出示角色图:红袋鼠、火帽子、跳跳蛙。
让幼儿和这三个角色打招呼。它们三个是好朋友。
二、讲述动画片的内容。
1、师:今天红袋鼠拿着什么要到谁家去呢?(看动画片一)(幼儿讲述)师:请小朋友再看一遍,这次要看仔细了,听清楚了,红袋鼠准备去谁家玩,红袋鼠想去和朋友们一起做什么的?
(幼儿第二次看有声音的动画片一)师:谁会来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请幼儿讲述)请幼儿自由讲一讲这段动画片的内容。
2、师:红袋鼠到了朋友家会说什么呢?我们接着看动画片。(看第二段无声音动画片。)
(1)刚才火帽子、跳跳蛙它们怎样做的?
(2)它会对红袋鼠说些什么?
(3)火帽子听了红袋鼠的话怎么样了?它会说些什么?
(4)跳跳蛙听了以后是怎么做的,它会怎么说?
幼儿讲述。
师:请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幼儿看第三段动画)请幼儿分角色说一说。请幼儿上来表演。
3、师:小朋友,它们这样做对吗?
师:小朋友帮它们想个好办法来?(请幼儿来讲述)
4、它们听了小朋友的话,是怎样做的呢?(看第四段动画片。)
三、师: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谁?为什么?
四、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一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新颖,动画片一直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而给无声的动画配音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充分利用了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手段,它形象生动的特点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在组织活动时,对孩子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考虑不周的现象。活动中,关注孩子需要少,在教育机智方面还需加强、提高。教学语言还要再精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新颖,动画片一直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而给无声的动画配音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充分利用了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手段,它形象生动的特点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在组织活动时,对孩子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考虑不周的现象。活动中,关注孩子需要少,在教育机智方面还需加强、提高。教学语言还要再精确。
第9篇、小班学习活动长长的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在过生日的情境中,看看、猜猜、说说长长的动物和食物。
2、感受迎接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生日快乐歌
活动过程:
一、长长的朋友(在说说、猜猜、学学的过程中,感知四位动物朋友身上的秘密。)
1、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的好朋友都来为它庆祝生日了,看一看谁来了?
(1)这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2)第二位朋友说:"我来啦,我来啦,快点请我出来吧。"
(3)蒋老师听到了一位走路声音很响的朋友来了,咚咚咚咚,是谁呀?把它请出来。
(4)看一看这个黑嘿的影子是谁?
2、小熊一共请了几位好朋友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
3、这四位朋友因为要为小熊过生日,心里可高兴了,所以,一路上做了很多好看的动作,选一个你喜欢的动物做个好看的动作。
小结:小熊的四位朋友都到齐了,它们的身上都有着长长的秘密,小白兔有着长长的耳朵,长颈鹿有着长长的脖子,大象有着长长的鼻子,小猫有着长长的尾巴。更好玩的是它们还喜欢吃长长的好吃的东西,走了一路,肚子咕噜咕噜的叫了,该吃好吃的东西啦,宝宝说说哪些东西是长长的还很好吃的?
二、长长的食物(幼儿能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有关长长的食物,并为动物朋友找到它们喜欢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1、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各种长长的食物。
2、小熊为它的朋友们准备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它真是一个好客的人,可是,这些朋友说我只喜欢吃其中的一种,请你为它找出来,然后喂这些朋友吃饱。
3、为四位朋友找吃的
①小白兔、长颈鹿、大象和小猫喜欢吃的东西?
②用一句好听的话送给它们吃(小白兔,请你吃长长的胡萝卜。。。。。。。。。)小结:这些好朋友们说,:"现在我吃的饱饱的,有力气为小熊庆祝生日了,期待已久的生日宴会马上就要开始啦,小熊的生日宴会上会有什么呢?
三、生日快乐(体验和朋友在一起过生日的快乐。)
1、幼儿讨论过生日的方法。
2、那我们用一首好听的歌和做一个好看的动作为小熊庆祝生日吧。(师幼共同表演)小结:,和好朋友们在一起过生日的可真开心,谢谢你们为小熊庆祝生日。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兔子,长颈鹿,大象,猴子为角色,以今天是朵拉的生日来导入活动,让幼儿感知这些动物的局部特征,尝试通过比较区分的方法来寻找长长的礼物,这个活动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还设计了朗朗上口的短句,既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身体特征又让幼儿喜欢上说短句,很好的达到了活动目标。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我缺乏一定的激情,没能完全激发出幼儿的兴趣,若是我能够调动出幼儿的积极性,可能活动会更好。还有一点就是,我缺少了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应该充分给他们表达的时间和机会,活动还会更加丰富多彩。
第10篇、小班律动主题洗手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录音机、磁带,事先欣赏过《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手帕)
二、老师出示手帕,幼儿观察老师洗手帕的方法。
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
3、幼儿观察老师洗手帕。提问:老师是怎样洗手帕的,用了哪些动作?
三、幼儿自己动手洗手帕
(1)、小朋友们也都很能干,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今天我就让小朋友自己试着洗一洗小手帕。(四人一组)
(2)、提出要求:为了不让我们的袖子弄湿,我们要把我们的袖子卷一卷,尽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
(3)、幼儿分组洗手绢。引导幼儿感知洗手帕的动作。师:"让我们看一看哪个小朋友洗的最干净?他又是怎么洗的?"教师请幼儿表演洗手帕的动作,如搓一搓、拧一拧、晾一晾等。
四、完整听音乐,做洗手帕动作。
1、小朋友做的动作真漂亮,象跳舞一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做起来吧。(播放音乐)
2、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应怎样洗手帕?
3、教师和幼儿一同跟着音乐洗手帕,感受劳动的愉快心情。
五、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洗手绢的本领,而且还把它变成了漂亮的舞蹈,你们真是太棒了,刚才小手帕告诉老师,它想到外边晒太阳,这样它会更干净更卫生,让我们带着小手帕到外边晒太阳吧。
附动作:
第1-8小节:双手同时做在搓衣板上用劲搓的动作,眼睛看手(两拍搓一下)。
第9-16小节:两手相对,握空拳做轻轻搓的动作,眼睛看手(一拍搓两下)。
第17-20小节:同1-8小节。
第21-22小节:两手做用力拧手帕的动作。
第23-24小节:做抖开手帕向上晾的动作,口呼"晾起来"。
活动反思:
小班的音乐律动《洗手帕》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一个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活动很枯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做着自己喜爱的动作,感受律动的乐趣,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从而激发了孩子们表现音乐的欲望,这样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就得以体现在有节奏的语言提示,助于幼儿分辨音乐。
整首旋律中由于音乐存在快和慢,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倾听的上面,那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动作。为了让孩子们在不枯燥的反复倾听中听清音乐的快和慢。我顺着音乐洗手帕中的慢节奏,引导幼儿一拍一下的做在搓衣板上洗手帕的动作,然后快的音乐节奏时我却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忽略了幼儿现在对八分音符有点快,让幼儿很快的做动作。而且幼儿在活动的同时拧手帕的动作没有做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求让每个幼儿的动作做的完美,在音乐活动中如何更好的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有关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兼得的教育上,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去探索。
第11篇、小班看图讲述长尾巴教案
活动目标:1、认真观察图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图意。
2、通过理解图片内容,幼儿知道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能积极参加讲述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认真观察图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图意。
活动难点:通过理解图片内容,幼儿知道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
PPT课件 、尾巴一条、幼儿用餐时的照片两张、笑脸哭脸每人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尾巴,谈话引入课题:
1、这是什么呀?(尾巴)你们知道谁会长尾巴吗?
2、你们小朋友会长尾巴吗?
有一位叫红红的小朋友呀她长了一条长尾巴,你们想看吗?
二、逐一出示图片,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出示图4(红红)这就是红红,她有一条很长的尾巴,你们看!!长尾巴追来拉!!(尾巴)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红红的长尾巴是什么样的?这些小动物跟在红红后面看上去像什么呀?(老师可以自己引导性回答)小结;红红后面有很多小动物在追她,一个跟着一个,好象一条长尾巴。
过度语:为什么红红后面跟着这么多小动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朋友都说得很好,那我们一起接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些小动物跟着红红呢?
2、出示图1 提问:红红在哪里?她在干什么?(看电视,吃饭)有的小朋友说在吃饭,有的小朋友说在看电视,说的都很对,但是我们把看电视和吃饭连起来说怎么说呢?老师想到了,我们可以说: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幼儿学说一遍:一边...,一边...)红红是怎么吃饭的?(学说语句"一边...,一边...)红红桌子上有哪些好吃的菜呢?地上有什么?(表扬:小眼睛真亮)地上为什么会有米饭呢?谁来了?
小结: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米饭撒到了桌子上和地上,小鸡走过来,吃起了地上的米。
3、出示图2 提问: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掉地上了?谁来了?
小结: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小心把鱼掉在地上,小猫走过来,吃了地上的鱼。
4、出示图3 提问: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什么掉地上去了?谁来了??
小结: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小心把肉掉在地上,小狗走了过来,吃起了地上的肉。
5、出示图4:红红吃好了饭,可是小鸡、小猫、小狗还想吃,于是就追着红红要东西吃,红红身后好像一条"长尾巴"。
6、提问:你们觉得红红这样吃饭对吗?那应该怎么吃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要认真吃饭,不讲话,不看电视,不做与吃饭无关的事情,这样就不会掉饭菜到地上,做一个养成好习惯的乖孩子。
三、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图片)红红在家里吃饭,可是她不认真,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所以把饭掉在了地上和桌子上,叽叽叽,小鸡走过来,吃起来了地上的米饭。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小心把鱼掉地上去了,喵喵喵,小猫走过来了,吃起了地上的鱼。红红还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不小心把肉掉地上去了,汪汪汪小狗走过来,吃起了地上的肉。等红红饭吃好后,小鸡小猫小狗还想吃,于是就追着红红,红红吓得赶紧跑,小鸡小猫小狗追在红红后面,就像一条长尾巴。
听了老师讲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呢?
四、幼儿个别讲述根据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大概讲述图片内容。(给予表扬)
五、做游戏:送哭脸、小脸。
1、老师示范 出示笑脸、哭脸,师:老师这有两张漂亮的表情,一张是笑脸,一张是哭脸。我要把这里其中一张送给红红, 提问:红红这样吃饭,吃到地上到处都是,我们要给他送一个笑脸呢还是哭脸呢?
2、出示照片:老师这里有很多小朋友,他们是怎么吃饭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请你为他们送上笑脸,或者哭脸。(请个别幼儿先示范,并说说为什么?)
3、集体送笑脸、哭脸(送笑脸前,讲好规则,让幼儿快速回到位置上)
六、延伸:
学了今天的故事,我们以后要怎么吃饭呢?那我们一起去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他们以后吃饭的时候也不要撒饭好吗?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看图讲述的时候应该侧重知道孩子看,再慢慢的引导孩子讲。教师应该以启发和提示的方法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抛给幼儿答案,这样孩子才有思考的空间,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语速过快,这些都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多多钻研、多多实践。
第12篇、小班绕口令数数歌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 绕口令--数数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清楚的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2、学说绕口令,能正确发出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数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谈话:请你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谁?它喜欢在哪里玩?
二、观看幻灯,学习绕口令
1、"今天有几只动物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咱们一起找一找他们藏在哪?"
2、点击幻灯片2,请幼儿说说这是哪?(山)
2、"看看是谁藏在了山上?"(同时点击鼠标,出现"虎"),在幼儿的回答中反复并纠正"虎"的发音
3、带领幼儿学说短句"山上一只虎"
4、同样方法分别播放幻灯3、4、5、6,帮助幼儿更快的理解、记忆绕口令的内容,在幼儿的跟读中纠正字的发音
5、"小动物都被我们找到了,咱们再来回忆一下是从那找到的",播放幻灯7,并介绍绕口令的名称"数数歌"6、和小动物一起复述绕口令
三、巩固复习游戏:
1、看谁说得快(全体)
2、做动作说绕口令(全体)
3、绕口令接龙(分组)
教学反思:
1. 课后我发现,幼儿虽能根据图片记住绕口令的内容,但在句子的顺序上容易颠倒,常常是念了这句不知道该念哪句,也因为背景图片的制作时,忽略了这一问题,使幼儿在这一点学习上产生了困扰。第二次上课,我将图片上的背景和动物另外分解出来按顺序排列,让幼儿看这个模板学习,果然这一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也克服了这一难题。
2. 我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不是很好,所以以幼儿将绕口令念熟为目标。活动开始的模仿幼儿都兴致盎然,但接下来的学念环节明显少了之前的兴趣和积极性,反复的学念让课程显得有些枯燥。之后我总结到:这主要是学念方式的过于单一,其实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小竞赛;也可以请幼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奖励小红花。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或许会更妙趣横生一些。
第13篇、小班歌唱手拉手教案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初步学习用轻快活泼和优美连贯的两种方式歌唱。
2、尝试运用图片自由组合"找朋友",创编歌词。
3、体验与教师及同伴歌声交流与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四幅背景图:天空、树林、草地、池塘。
2、各种动、植物,太阳、白云图片等。
【活动过程】
1、随乐入场,创设交朋友的游戏情境学唱歌曲。
(1)随乐入场。(音乐从欢快、活泼到优美、舒缓)
(2)教师原地示范歌唱。
(3)教师歌唱并逐个与幼儿交朋友。
(4)全体幼儿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边唱边玩游戏。
2、创设找朋友的图片情境,幼儿学习创编歌词。
(1)分别介绍四幅背景图。
我的朋友们坐到我的身边,看看这都是什么地方?
(2)出示图片太阳,请幼儿为太阳找朋友并歌唱。
这是我的新朋友太阳,它也要找好朋友,它会找谁呢?(教师边贴边唱)。
(3)幼儿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继续创编出另外三组好朋友。教师将幼儿所选择的图片贴在底图上,并请幼儿歌唱出来。
(4)根据创编的歌词完整歌唱。
3、教师创设天黑了的语言情境,共同探索用优美的声音歌唱。
(1)教师用语言创设天黑的情境。
(2)幼儿尝试完整歌唱一遍。
(3)幼儿与教师共同探索怎样可以让声音变得优美连贯。
(4)幼儿再次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歌唱。
4、幼儿与老师们一起玩交朋友的游戏。
教师创设天黑了的语言情境,共同探索用优美的声音歌唱。
第14篇、小班主题学舞蹈一休哥教案
㈠ 目标① 通过《一休哥》的舞蹈,锻炼幼儿的手足灵活性,协调性!
②培养活波开朗的性格,在舞蹈中体验快乐,初步表演的欲望。
㈡ 准备
①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动画片《一休哥》
②物质准备:音乐,小贴花
㈢ 过程
①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喜欢不喜欢看动画片?看过《一休哥》吗?
②教师放音乐,为幼儿跳一次完整的舞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手足动作。
③分步教幼儿学动作
Ⅰ:两手放到耳朵旁边,头向右倾斜,向前慢慢地画圈圈。然后,反向做同样的动作。反复练习。
Ⅱ:两手击掌,左手上举,手臂伸直,换右手做同样的动作。两手击掌,左手向下,手臂伸直,同样做反向的动作。两手击掌,左手向前,再做同样的动作。
④ 用语言(真棒,表现的很不错等),肢体(拥抱)鼓励或表扬孩子们,激发兴趣。
⑤ 指导幼儿,和幼儿一起做连接的动作。
⑥ 整理小队伍,结束活动。
第15篇、小班唱歌活动丑小鸭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㈠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鸭子笨拙可爱的形态。
㈡感知附点节奏的音型,体验乐句中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图谱,小鸭子头饰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⒈练声环节:(学小动物叫 12 3 34 5 ︱ 5 4 32 1-)
要求:用好听自然的声音练唱。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听好玩的歌曲,在学歌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学学小动物唱歌的声音。唱的时候小朋友们要用好听的声音唱,不要大声喊叫。
师:小花 猫 怎样叫︱幼: 喵喵 喵喵 喵-
师:小黄 狗 怎样 叫︱幼:汪汪 汪汪 汪-
师:小鸭 子 怎样 叫︱幼:嘎嘎 嘎嘎 嘎-
师:小山 羊 怎样 叫︱幼:咩咩 咩咩 咩
师:小青 蛙 怎样 叫︱幼:呱呱 呱呱 呱
师:大公 鸡 怎样 叫︱幼:喔喔 喔喔 喔
师:现在男生先来学学小黄 狗 怎样 叫︱幼:汪汪 汪汪 汪-
小鸭 子 怎样 叫︱幼:嘎嘎 嘎嘎 嘎-。
师:女生起立,我们来学学小动物叫小花 猫 怎样叫︱幼: 喵喵 喵喵 喵-小山 羊 怎样 叫︱幼:咩咩 咩咩 咩
⒉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师:它的名字叫丑小鸭,丑小鸭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就叫《丑小鸭》,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第一遍播放歌曲录音)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呢?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刚刚没听清楚的现在可要仔细听了,等等老师还要问几个问题,我们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第二遍播放录音)
师:丑小鸭叫声是怎么样子的?丑小鸭长什么样子的?(它的腿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 走起路来是不是一摇一摆的?
⒊初步学唱歌曲。
⑴教师带领幼儿看着图谱有节奏地念一遍歌词 。
师: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遍歌词:呷 呷 呷呷呷,丑小鸭呀丑小鸭,腿儿短短脚掌大,长长脖子扁嘴巴,走起路来瑶瑶摇,爱到河边去玩耍。喉咙虽小声音大,可是只会“呷呷呷”
⑵重点指导带附点节奏的乐句;
师:这首歌里有一句好好玩的地方大家发现了吗,我想请小朋友上来说说,觉得哪个地方你觉得很好玩(引导幼儿发现附点节奏与其他节奏的区别)
师:长•长 脖•子 扁嘴巴,走起路•来 爱到河•边 去玩耍,这三个地方很特别,我们叫它附点节奏,现在大家跟老师边拍手边唱一唱这几句有附点节奏歌。(师带领幼儿分句子唱两遍)
⑶幼儿结合图谱边拍手小声跟着钢琴唱歌;
师:现在小朋友也一起跟着老师小声唱,唱的时候可以看着丑小鸭的照片唱。
⑷请幼儿创造几种身体动作,用来表现鸭子走路,唱歌的样子。
师:谁想学一学丑小鸭走路的样子?你的动作真好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⑸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双臂向前伸直,双手一上一下作小鸭子的扁嘴巴,双腿略弯曲;双腿弯曲同时双手自上而下摆放在身体的两侧;双手在身体的两侧做小鸭的翅膀,身体左右摆动走。
师: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可以跟着老师做,也可以用你们自己喜欢的动作。
⒋戴上头饰,边表演边唱歌;
第一次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表演;
师:看老师手上有几个好看的头饰,一会儿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好看的动作来表演,谁表演好又不捣乱我就让他戴着头饰。
第二次,幼儿表演;
师:我们请几个小朋友上来给我们表演表演好吗?(2组,每组三人)
⒌活动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回家把它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在这节课之前已经对故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们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想象故事以外的事件发生。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充分联想。孩子的表现欲望很强烈,喜欢模仿故事中的人、事物的形象。对于故事情节中的喜怒哀乐很容易被同化。乐意与同伴或者老师分享自己的意见想法。课程结束之后孩子们都能理解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思想并善良的想尽办法帮助丑小鸭。
第16篇、小班主题公开课小熊请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动物的食性,喜欢听故事。
2.初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引导幼儿感受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了解几种动物的食性,喜欢听故事。
了解几句常用的礼貌用语并学会运用。
活动方式:
集体和个别结合进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熊、小猫、小狗、小兔头饰;小鱼、肉骨头、萝卜图片;课件。
知识准备:了解有关动物习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2分)
教师出示课件,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展开:(11分)
1.引导幼儿看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小熊图片及各种食物图片。
“今天小熊请客,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他要请谁呢?”
(2)教师利用课件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谁?
(3)用毛绒玩具设置情境,边讲故事边根据故事情节提问。
小猫来了,小猫怎样说?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小狗来了,小狗怎样说?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小兔来了,小熊怎样说?
三个小动物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最后对小熊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3)教师扮演熊,分别让幼儿当小猫、小狗、小兔表演故事,引导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你好”“谢谢”。
2.请幼儿分角色表演,学说礼貌用语。
(1)教师请几名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讲故事,鼓励扮演小动物的幼儿模仿小动物进行对话。
三、结束:(2分)
讲评幼儿的表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选自主题五:我的动物朋友中的次主题三能干的小动物。
小班语言故事《小熊请客》是优质课评比时选的内容,通过第一轮教学,发现孩子兴趣还是挺高的虽然这个教材很老了,在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讨论会请谁?通过食物大部分幼儿都能猜出。然后让幼儿学习故事,知道有礼貌的重要性。表演游戏时大家很兴奋。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支撑下,我对这一课的教学也做了一些尝试,发现效果还可以。
第17篇、小班主题亲密的拥抱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散文诗,了解妈妈和孩子爱的表达方式。
2.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散文的理解。
3.尝试创编散文,体验妈妈和孩子之间爱的情感。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PPT、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抱一抱(经验再现,导入课题)师:小朋友真有礼貌,宋老师忍不住想要抱抱有礼貌的宝宝,谁愿意和我抱抱?
师:恩,和小朋友拥抱的感觉真好!
师:今天,我们这里还来了一群小动物(PPT1),谁来啦?
二、听一听说一说
(一)第一遍欣赏散文提问:小动物会拥抱吗?它们会怎么抱呢?(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第二遍欣赏散文:
1.象妈妈和象宝宝是怎样拥抱的?
鼻子勾住鼻子。
它们说了什么?
教师提炼总结:阳光照在森林里,象妈妈和象宝宝亲密的拥抱,它们把鼻子勾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吗?
2.狗妈妈和狗宝宝是怎样拥抱的?
师:哎呀,它们还把脸贴在了一起。还说了?幼:我爱你!
师:散文里的话也很好听哦!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老师扮演狗妈妈,请一位幼儿扮演狗宝宝表演,其他幼儿一起用好听的话说一说总结:阳光照在草地上,狗妈妈和狗抱抱亲密的拥抱,它们把脸贴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3、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的拥抱有点特别哦,它们是怎么拥抱的?
屁股靠屁股:请幼儿两两合作表演。
幼儿一起用好听的话说一说。。
(三)它们拥抱在一起心情怎么样?(开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的?
(第三边欣赏散文,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说)幼儿表演散文三、说一说学一学提问:它们拥抱的动作多有趣、多温暖呀,它们在抱抱的时候还说了什么?
小朋友,它们在抱抱的时候除了说:“我爱你”还会说什么呢?(发散,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四、说一说编一编小动物们和妈妈拥抱了,你们想和妈妈拥抱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谁来啦?
师:阳光照进窗户里,妈妈和开心亲密的拥抱,他们把手拉在一起,微笑地说:我爱你!
(幼儿仿编)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听到的这篇散文名字就叫《亲密的拥抱》,听了散文以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幼儿:开心,温暖,可爱,等等。
师:(听音乐,)原来拥抱时这么一件快乐的事情,妈妈和宝宝为什么要拥抱在一起呢?
点题总结:因为彼此相爱,所以它们要拥抱在一起。
师:刚才还有许多小朋友没来得及把好听的话说出来,今天回家后送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对她说一句好听的话,好吗散文:亲密的拥抱清晨,太阳公公出来了。
阳光照在森林里,象妈妈和象宝宝亲密的拥抱,它们把鼻子勾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阳光照在草地上,狗妈妈和狗抱抱亲密的拥抱,它们把头靠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阳光照在大树旁,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亲密的拥抱,它们把屁股靠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第18篇、小班主题公开课树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树叶》。
2.尝试按歌曲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和情感,富有表现力地演唱。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叶子从树上飘落的情景。
2.红、黄、绿三种树叶和相应的筐子,树叶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模仿树叶飘动
1.幼儿戴上树叶头饰,在《树叶》的乐曲声中,模仿随风飘散的叶子“飘”进教室。
2.教师引导幼儿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表现出树叶飘来飘去的感觉。
重点: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做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动作。
二、学习歌词,体会歌词中树叶飘落的优美情景
1.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欣赏散文诗《我是一片树叶》,熟悉歌词。
2.请幼儿与教师一起朗诵歌词。
三、学习歌曲《树叶》
1.教师带领幼儿分段学习歌曲。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在句与句之间提气、换气。
2.教师请幼儿分组进行歌表演,"来;自.屈;老师;教.案; 巩固所学歌曲。提问:“你唱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
重点:启发幼儿思考用怎样的声音演唱“秋风吹落我呀,飘呀飘呀飘”。
四、游戏:送小树叶回家
请幼儿一人选一片树叶,边唱边模仿树叶飘落的姿态飞来飞去,当歌曲结束时,将手中的树叶按颜色送到对应的筐中。
活动建议
利用学习的歌曲在表演区进行歌表演或玩律动游戏。
附歌曲:《树叶》
1=C 2/4
1 2 3 4 ︱3 2 1 ︱5 6 5 6 ︱ 5 — ︱5 6 5 4 ︱
我 是 一 片 树 叶,一 片 树 叶。 秋风 吹 落
3 1 ︱2 3 2 3 ︱ 2 — ︱1 23 4︱3 2 1 ︱
我 呀, 飘呀 飘呀 飘。 一 片 一片 树 叶,
5 6 6 ︱6 —︱5 6 5 4 ︱3 1 ︱2 4 3 2 ︱ 1 — ‖
吹在 一 起, 变成 许多 树 叶,许 多 树 叶。
活动反思
树叶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孩子对于飘落的树叶也比较的感兴趣,有时会捡上几片玩弄一番。《树叶》从内容的选择、导入的手段、展示的方式等方面来看,还是比较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至始至终都能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
第19篇、小班主题小星星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小星星》这个音乐活动简单又富有趣味,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小星星这首歌曲已经耳熟能唱,通过猜想、讨论,倾听,使幼儿更好地熟悉歌曲节奏。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巧妙提问,运用幼儿熟悉的奥尔夫音乐教具,让幼儿在游戏中从听觉感知节奏型,乐于用好听的声音和节奏去进行伴奏,感受声音的奇特。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表演尝试制造简单的声音效果在增加幼儿乐趣的同时,使其对节奏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
2、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难点: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歌曲《小星星》
物质准备:
1、串铃若干,三角铁若干
2、,黑色夜空,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星星舞会
1、 教师出示黑色的夜空,讲述夜空孤单的故事
2、 出示一颗星星在黑色的夜空和夜空对话,决定请出星星家族举办星星舞会,让夜空不再孤单
二、 星星舞会筹备可是缺少音乐伴奏,介绍今天使用的奥尔夫乐器:三角铁和串铃,请他们来为我们的音乐进行伴奏
三、 练习舞会节奏
1、 那么怎么练?看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舞会的节奏画下来了,小朋友请看
× × ︳ × × ︳ × × ︳ × - ‖
2、 集体拍手一起练习节奏;
3、 师敲三角铁,幼儿拍手,结束部分加上串铃动作;
4、 出示图谱,师敲三角铁,请个别幼儿摇铃配合;
三、合作表演
小星星说小朋友敲出的节奏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吧
1、教师和幼儿集体合作用音乐加伴奏(师用三角铁,幼儿用串铃)
2、老师觉得串铃的声音很好听,也想试一试,和小朋友交换下伴奏
3、舞会正式开始,请所有幼儿随音乐合作伴奏表演
4、舞会真热闹,星星们可开心了,还想在跳一会,你们还可以再给它们伴奏吗?幼儿交换乐器随音乐伴奏。
四、课堂延伸:
星星舞会已经有了乐队的伴奏,还需要什么?下次我们准备好了再一起来参加。
课后反思:
小星星这个活动一开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孩子们很喜欢,接下来节奏练习,以及加上奥尔夫乐器合作表演孩子们都表现的很好,唯一觉得整堂课缺乏的是孩子们自主的东西比较少,好像都是老师想了很多方法让孩子学,孩子也很认真的学会,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就少了,所以,觉得以后音乐课中要更加注重孩子自主性。
第20篇、小班主题手套演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能够对范画进行观察,并且大胆的表述,发展幼儿的观察及语言表达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的想像创造,发展丰富的想象力,体验无拘无束创造的快乐。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ppt各种手套变形后的图片,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我的小手变变变
1.带幼儿玩手指游戏我的小手变变变,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小手是很能干的,要好好的保护。
2.引导幼儿说说天气冷了,有哪些保护手的方法,从而引出手套。
二、小手套的旅行
1.出示ppt第一页(手套小鱼)
讲述故事第一段,小手套很喜欢旅行,今天它就来到了河边,它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小鱼在河里游。幼儿观察图片,说说手套变成了小鱼的哪个部分,那它还有哪些部分?
2.出示ppt第二页(手套苹果树)
讲述故事第二段,小手套变成小鱼游啊游,又来到了一片果园,它就马上又变成了一棵苹果树 。幼儿观察图片,说说手套变成了苹果树的哪个部分,那它还有哪些部分?
3.出示ppt第二页(手套小鸡)
讲述故事第三段,离开果园,小手套又来到了一片草地,它就马上又变成了一只小鸡。幼儿观察图片,说说手套变成了小鸡的哪个部分,那它还有哪些部分?
4.出示ppt第四页(手套原型)
小手套有点累了,停下来休息休息,所以它变回了自己。
三、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造作画
1.引导幼儿想象:小朋友,手套去了这么多的地方旅行,变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请你想想看,如果你带它去旅行,会去哪里?会变成什么?采用现场作画的方式将幼儿所说的进行变形。
2.小手套休息够了,又开始旅行了,这次它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现在请你们在美秒的音乐中带小手套去旅行吧。
四、讲述、评价
1.音乐停,旅行结束,请幼儿自我讲述画面内容,引导幼儿说说带小手套去了哪里旅行,在旅行的时候变成了什么?
2.教师评价。
课后反思:
这一节小班的创想画“小手套旅行记”是我在幼儿园内上的第一堂公开课,因为是第一次而有些紧张,却因为可以学到很多,进步很多而更加期待。
这节美术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幼儿观察图片,找到手套的原型,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创造作画。整个活动我是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的,一:小手变变变;二、小手套的旅行过程;三、大胆想象,创造作画;四、讲述、点评。第二个环节,我将三幅范画编成“小手套旅行记”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范画,他们很感兴趣,观察和表达有都更积极了。但是在引导他们想像 的时候,却让孩子们的想象因为我的示范而受到了局限,一部分幼儿就停留在了我示范的“小汽车”上,如果当时我是将幼儿的回答加以提示,可能效果就会不一样了吧。
这次活动让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在研讨的时候。其实在试教的时候,老师们就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议,但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还是没有很好的吸收,所以还是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跑出来,在研讨时又有更多的老师给了我意见,我都一笔笔记下了,我希望自己经过总结和慢慢吸收,一次一次的进步。
第21篇、小班主题河马先生的魔术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能用普通话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积极动脑,合理想象故事以外的情节。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魔术道具 3动物卡片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魔术。(导入)
讨论:老师变出了什么?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提问: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变出了什么?(出示卡片)
3. 幼儿再次倾听故事(播放幻灯片)。
讨论:1. 河马先生是怎么变得魔术?请谁来摸的?
2.大礼帽和马手绢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 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
5.请幼儿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小声的和教师讲述故事。
6.请幼儿展开想象:河马先生还会变出了什么?还会请谁来摸?狐狸逃走后会怎么样呢?
7.请幼儿有感情的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幼儿能够用普通话大胆的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积极性较好。肢体语言较为缺乏,重难点不明确,活动过程中药注意个体差异,引导幼儿应该开展分组活动,不仅可以调动气氛还能让幼儿加深印象。
第22篇、小班主题你会说吗教案反思
小班教案《彩色牛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句式:给奶牛吃X色的XX就挤出X色的牛奶,能听懂故事大意,并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动目标:
1、能听懂故事大意,并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习句式:给奶牛吃X色的XX就挤出X色的牛奶。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蔬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出示装有牛奶的神秘透明杯子(外面用布遮住),让幼儿猜猜、看看、闻闻
“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数1、2、3,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师:“ 原来是我们每天都要喝的牛奶,牛奶白白的,香香的,好有营养啊,小朋友喝了身体就会长得壮。那你知道牛奶是从哪来的吗?”
幼:“老师给打回来的。”/“奶牛身上挤下来的。”/“超市买回来的。”
师:“今天,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头奶牛(出示PPT图片),这可不是普通的奶牛,它是头神奇的奶牛。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一定要仔细听哦。”
二、结合PPT,分段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
1、播放PPT,讲述故事第一段。
2、播放PPT,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
师:“小狗喂它吃了什么?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3、播放部分PPT,幼儿观察表述猜想后,继续放PPT。
“小兔会喂奶牛吃什么?”“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4、播放部分PPT,幼儿观察表述猜想后,继续放PPT。
“小猪会喂奶牛吃什么?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5、播放部分PPT,幼儿观察表述猜想后,继续放PPT。
“小猫喂奶牛吃什么就会挤出红色的牛奶呢?”
幼:西红柿、辣椒、青椒、南瓜、苹果、樱桃……
随机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6、给故事起名字。(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引导。)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有能力的孩子可以跟着讲。
重点是让幼儿听清句式的表述,便于下面句式练习环节的进行。
四、句式练习
1、出示PPT,分析食物与牛奶颜色之间的关系。
“刚才在故事里面小动物给奶牛吃了哪些东西?””(回忆讲述)
胡萝卜→ 橙色牛奶 青菜→绿色牛奶
茄子→紫色牛奶 西红柿→红色牛奶
2、根据图示练习句式“给奶牛吃X色的XX就挤出X色的牛奶”。
3、幼儿自选一种图片(参考教师周围的图片)练习说话。
“你还想给奶牛吃什么?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延伸活动:问答游戏,拓展经验(语言区)
师:奶牛奶牛真神奇,喂点食物挤点奶,加什么,挤黄奶?
幼儿选择相应的图片并回答:加玉米,挤黄奶。
【活动反思】
本节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想象,并且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到的提高
第23篇、小班主题长尾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认真观察图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图意。
2、通过理解图片内容,幼儿知道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能积极参加讲述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重点:认真观察图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图意。
活动难点:通过理解图片内容,幼儿知道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尾巴一条、幼儿用餐时的照片两张、笑脸哭脸每人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尾巴,谈话引入课题:
1、这是什么呀?(尾巴)你们知道谁会长尾巴吗?
2、你们小朋友会长尾巴吗?
有一位叫红红的小朋友呀她长了一条长尾巴,你们想看吗?
二、逐一出示图片,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出示图4(红红)这就是红红,她有一条很长的尾巴,你们看!!长尾巴追来拉!!(尾巴)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红红的长尾巴是什么样的?这些小动物跟在红红后面看上去像什么呀?(老师可以自己引导性回答)小结;红红后面有很多小动物在追她,一个跟着一个,好象一条长尾巴。
过度语:为什么红红后面跟着这么多小动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朋友都说得很好,那我们一起接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些小动物跟着红红呢?
2、出示图1提问:红红在哪里?她在干什么?(看电视,吃饭)有的小朋友说在吃饭,有的小朋友说在看电视,说的都很对,但是我们把看电视和吃饭连起来说怎么说呢?老师想到了,我们可以说: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幼儿学说一遍:一边……,一边……)红红是怎么吃饭的?(学说语句"一边……,一边……)红红桌子上有哪些好吃的菜呢?地上有什么?(表扬:小眼睛真亮)地上为什么会有米饭呢?谁来了?
小结: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米饭撒到了桌子上和地上,小鸡走过来,吃起了地上的米。
3、出示图2提问: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掉地上了?谁来了?
小结: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小心把鱼掉在地上,小猫走过来,吃了地上的鱼。
4、出示图3提问: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什么掉地上去了?谁来了??
小结: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小心把肉掉在地上,小狗走了过来,吃起了地上的肉。
5、出示图4:红红吃好了饭,可是小鸡、小猫、小狗还想吃,于是就追着红红要东西吃,红红身后好像一条"长尾巴"。
6、提问:你们觉得红红这样吃饭对吗?那应该怎么吃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要认真吃饭,不讲话,不看电视,不做与吃饭无关的事情,这样就不会掉饭菜到地上,做一个养成好习惯的乖孩子。
三、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图片)红红在家里吃饭,可是她不认真,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所以把饭掉在了地上和桌子上,叽叽叽,小鸡走过来,吃起来了地上的米饭。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小心把鱼掉地上去了,喵喵喵,小猫走过来了,吃起了地上的鱼。红红还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不小心把肉掉地上去了,汪汪汪小狗走过来,吃起了地上的肉。等红红饭吃好后,小鸡小猫小狗还想吃,于是就追着红红,红红吓得赶紧跑,小鸡小猫小狗追在红红后面,就像一条长尾巴。
听了老师讲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呢?
四、幼儿个别讲述根据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大概讲述图片内容。(给予表扬)
五、做游戏:送哭脸、小脸。
1、老师示范出示笑脸、哭脸,师:老师这有两张漂亮的表情,一张是笑脸,一张是哭脸。我要把这里其中一张送给红红,提问:红红这样吃饭,吃到地上到处都是,我们要给他送一个笑脸呢还是哭脸呢?
2、出示照片:老师这里有很多小朋友,他们是怎么吃饭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请你为他们送上笑脸,或者哭脸。(请个别幼儿先示范,并说说为什么?)
3、集体送笑脸、哭脸(送笑脸前,讲好规则,让幼儿快速回到位置上)
六、延伸:
学了今天的故事,我们以后要怎么吃饭呢?那我们一起去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他们以后吃饭的时候也不要撒饭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看图讲述的时候应该侧重知道孩子看再慢慢的引导孩子讲教师应该以启发和提示的方法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抛给幼儿答案这样孩子才有思考的空间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语速过快这些都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多多钻研多多实践。
第24篇、小班主题熊先生生病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学习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
知道生病要去医院看病,并懂得关心问候病人的情感。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看情境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难点:学习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
活动准备
有关故事多媒体图片。
熊先生头饰、小兔子头饰、护士帽、白大褂、针筒、药瓶、药、号码牌、医生用具(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
活动过程
1. 出示熊先生图片,激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它是谁?今天熊先生不能够帮助别人寻找失物了,小朋友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扮演熊先生,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提问一:熊先生怎么了?(熊先生,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提问二: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呢?(熊先生感到身体不舒服,与幼儿讨论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
2. 教师完整的情境讲述表演。
(一个教师扮演熊先生、一个教师扮演医生、一个教师扮演护士。)
3. 出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并且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一:熊先生到医院第一件先干什么事情?(熊先生先去挂号)
提问二:熊先生看到医生兔妈妈,医生是怎么问他?(熊先生,您哪里不舒服?)
提问三:熊先生是怎么回答医生的?(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
提问四:医生给熊先生看好了病,又对他说了什么?(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
提问五:最后,熊先生看好了病对医生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医生。)
提问六:熊先生拿到了药,对护士又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护士。)
4. 幼儿再次欣赏故事,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5. 邀请幼儿角色表演。
教师指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
教师小结:
我们生病了,就要到医院找医生看病。如果小朋友家里头有人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去关心他们呢?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活动进行也比较流畅,孩子们都能够投入到活动中一起观看,一起思考。教师扮演熊先生的角色非常生动可人,所以激起孩子观看情境表演的兴趣与欲望。在情境表演讲述中,教师考虑到孩子细节方面比较周全。例如:教师通过语气语调的强和弱,神情神色的肢体表演突显整节活动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引导孩子观看多媒体图片,回忆讲述故事环节中,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小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回答问题是比较琳琳散散的,但是教师回应孩子和小结幼儿的语言也都非常地精练。教师在提升孩子语言元素也非常留意。例如:全身无力,用一个词来代替是全身乏力。不足之处是教师没有加强幼儿学习进行对话环节的巩固,以致于幼儿角色表演部分孩子没能够很好地呈现。但幼儿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还是很狂野的,孩子们各个都很兴奋、很愿意地参与游戏环节。整节活动,教师都是以幼儿为主体,并且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引导孩子的语言也都比较恰当。如果教师能够在最后环节部分来个情感的培养和提升,目的性和效果性会更加强烈。总的来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与老师的互动也都很融洽。教师言语自然、孩子兴趣盎然!
第25篇、小班主题优质课好吃的水果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说明水果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当我们专注于它时,会看到水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是观察外形特征的对象,手口一致点数和建构大小概念的材料,,装扮水果一家的媒介,歌舞表演和语言表达的情景化资源……在以水果为情境脉络的各种活动中,幼儿不是去学习关于水果的标准答案,而是获得与真实情境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吃水果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如何剥水果,如何文明进食:在动手操作中,幼儿,匿得了榨汁、做沙拉等多种加工方法:在游戏中,幼儿学习了瓜果与虫害的关系:在诵念儿歌中?幼儿区别了哪些是水果类的瓜,哪些是蔬菜类的瓜。在有趣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是具有生命力的。未来社会是多元的、开放的、迅速变化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不会只是一种方式,因而,需要的不是熟记现成知识的人,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条件去应用知识的人。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幼儿需要学习有生命力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情景化的、生活化的和多元互动的共同体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阵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更好地生存、学习和发展《好吃的水果》教学过程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知道水果的名称。
2、通过观察水果皮、摸水果猜名称、听指令摸水果的游戏活动,感知水果的特征。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并品尝过各种水果,知道多吃水果身体好。
2、物质准备:用水果刀削下苹果、梨子的皮,剥下桔子和香蕉的皮,分别放在盘子里,将果肉分别放在盘子里,水果箱一只(纸盒一个,里面装有各种常见的、幼儿比较熟悉的水果,在纸盒的一个侧面有一个洞,方便幼儿将手伸进去取苹果);水果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1、观察果皮,猜测水果名称,给水果娃娃配衣服。
(1) 教师(出示四个果皮的盘子):这里有几件水果娃娃的衣服?它们是哪些水果娃娃的衣服?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出示盘子里的果肉,感知水果肉外形特征,启发幼儿给水果娃娃送果皮外衣。
2、神奇的水果箱。
(1) 教师(出示水果箱):小朋友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水果箱,箱子里面有许多的水果娃娃,谁来摸一摸。猜一猜,箱子里面有哪些水果娃娃。
(2) 请个别幼儿上来摸,猜测水果名称,在摸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进行验证。
(3) 教师说出水果名称,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水果箱里摸出相应的水果。
3、观察各种各样的水果图片。
教师(出示各种水果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让幼儿观察认识,并讲述水果的特征。
4、引导幼儿讨论:果皮放在哪里。
(1) 教师:你吃过什么水果?你是怎么吃水果的?你把果皮扔在哪里了?
(2) 师幼共同小结:水果有营养,吃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让小朋友长高、长结实,但是水果皮不能乱丢,要放在垃圾桶里。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第26篇、小班主题大床和小床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大床和小床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儿歌《大床和小床》、故事《熊大大和熊小小》。
2、区分物体的大小、颜色,尝试根据大小和颜色进行配对。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重点:
区分物体的大小、颜色。
活动难点:
根据大小和颜色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配一配》《熊大大和熊小小》。
2、若干有明显区别的大、小物品或玩具,如大碗和小碗、大鞋和小鞋、大球和小球等
活动过程:
一、学念儿歌《大床和小床》
1、教师:小朋友,你自己睡的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谁能来说一说?家里有几张床?你房间里的床和爸爸妈妈房间的床一样吗?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宝宝家里的床有几张,是不是都一样的?师朗诵儿歌《大床和小床》,幼儿学念儿歌。
3、教师:你们都很能干,学会念儿歌了,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不一样又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玩吗?
4、师出示有明显区别的大、小物品或玩具,请幼儿辨别大小。(在玩游戏之前老师把游戏的规则跟小朋友说清楚)
二、欣赏故事《熊大大和熊小小》
1、师:我们的游戏时间到了,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
2、教师朗诵故事《熊大大和熊小小》
3、教师:故事里说的是谁和谁?(熊大大和熊小小)熊大大和熊小小长的有什么不一样?熊大大喜欢做什么?熊小小喜欢做什么?熊大大喜欢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熊小小喜欢的帽子又是什么颜色的?睡觉的时候,熊大大是怎么睡的?熊小小又是怎么睡的?
三、玩一玩
1、教师:小朋友听完这个故事,我们都应该知道每个人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喜欢的这些东西也是各式各样,有大的也有小的,颜色也是不相同的,现在我们来玩一个"配一配"的游戏:为这些小动物找合适他们自己的的东西。
2、师先示范,再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配一配》,进行大小配对。如大兔子用大的碗,小兔子用小的碗,大猫吃大鱼,小猫吃小鱼。并进行颜色匹配,如红碗给红衣服的宝宝。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第27篇、小班主题虎兔鼠鱼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学说绕口令,能正确发出绕口令中得每个字的读音。
2、能用打击乐器简单地配到绕口令中,激发孩子对用节奏伴奏的兴趣。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打击乐、课件三、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好!(老师好!)2、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它生活在哪里?
(小朋友自由地说一说)(恩,你说得真完整!)(谁来帮助他!)3、今天有几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小(1)班,大家欢迎!一起来看一看第一个来到我们班的小动物是谁?(老虎!)4、老虎生活在哪里啊?(小朋友通过观察图片说出老虎生活在山上)5、一边说一边出示图片,那我们用一句好听的话说一说:山上一只虎6、第二个小动物让孩子猜个谜语,如果你们猜出来,它就会和我们小朋友见面啦!听好了谜语:长耳朵,短尾巴,只吃萝卜和青菜。
7、小朋友们真聪明,兔子来了,大家一起和它问个好!兔子在哪里玩啊?出示图片。
8、谁也会用一句老师刚才那样的话来说一说兔子!
9、小朋友真能干,再说一次。
10,、“吱吱吱,吱吱吱”又是谁来了呢?
11、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生活在什么地方?出示图片谁会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12、小朋友看,谁来了啊?小鱼生活在哪里啊/13、出示图标;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水里一条鱼。
14、你们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你就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15、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表扬表扬自己。
16、小朋友听最后一句是怎么念的:出示图片,虎、兔、鼠、鱼,大家别说错。现在我把黑板上的图片连起来说一说,你们想听吗?
17、教师念绕口令,小朋友也来看着图片试一试念一遍,好吗?
18、小朋友念得真棒,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念一念,老师问一句,小朋友答一句,好吗?听好,山上几只虎?山上一只虎。草里几只兔?洞里几只鼠?洞里一只鼠。水里几条鱼?水里一条鱼。最后我们一起念,虎、兔、鼠、鱼,大家别说错。
19、小朋友刚才你们表现很不错!现在又要用另一种方式来说了,我念到虎这个字时,会用一个动作来表示老虎,你们知道了吗?试一试吧,山上一只虎(小朋友做老虎的动作)20、看到你们做动作,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做呢,开始吧。
21、刚才我们念的儿歌好听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绕口令,数数歌,小朋友一起来说一说!
22、绕口令还能加上拍手的动作来念一念呢,听,教师示范用拍手的节奏加到绕口令中去。
23、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24、刚才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把小乐器都引来了,看,是谁啊?(圆舞板)圆舞板说,我也要加到绕口令中去说一说,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2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6、谁来说一说把圆舞板加在每一句话的哪里呢?(小朋友说,教师加图片!)27、我们来加进去试一试!
28、谁还有加得不同的吗?(小朋友说一说!)29、刚才小朋友加得都不错,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试一试,想想还能不能加出更好听的!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第28篇、小班主题数蛤蟆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数蛤蟆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童谣,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衬词的运用也很有特色,不仅增添了民歌风味,而且使儿歌结构更加完整。通过学习《数蛤蟆》让幼儿体会民间童谣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童谣,理解童谣内容并学习创编童谣。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从小爱护青蛙。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视频玩具蛤蟆蛤蟆的叫声歌曲《数蛤蟆》
活动过程:
一、放录音,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幼儿:听一听是谁在叫?
二、放视频,请幼儿欣赏。
1、提问幼儿:图上有什么?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本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2、教师小结:青蛙还有一个名字叫蛤蟆,蛤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会捉害虫帮助我们保护庄稼,我们要爱护它,别伤害它。
三、引导幼儿学习童谣。
1、出示一只蛤蟆,请幼儿说说蛤蟆的特征。
(1)提问幼儿: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一段童谣。
2、出示第二只蛤蟆。
(1)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二段童谣。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诵读整首童谣。
四、引导幼儿创编童谣。
1、出示第三只蛤蟆,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把创编好的童谣连起来朗诵一遍。
3、引导幼儿给童谣取名字。
五、复习童谣。
1、引导幼儿复习童谣一遍,教幼儿用方言说一遍童谣。
2、小结: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蛤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还学会了朗诵童谣,又有了新的本领,你们真棒。
六、结束部分:放音乐《数蛤蟆》,师幼一起边朗诵童谣边表演。
附童谣:
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教学反思:
活动中为了达到第一个目标:唱准6 1 6 1 2之处。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与幼儿一起玩青蛙跳水的游戏。请每个幼儿用手指来做蛤蟆跳水的动作,我的手做湖面,与幼儿互动,幼儿一个个的跳的同时,我在唱着“蛤蟆跳下水”的乐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保持倾听的兴趣。因此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基本上都能唱准这一乐句。由于幼儿在平时习惯了用一些简单的语句回答问题,因此幼儿在回答第一句时“一只蛤蟆几张嘴”时总是会忘记“一只蛤蟆一张嘴”中的“一只蛤蟆”而用“一张嘴”来代替,在歌曲中间部分的3、4两句乐句后面和前面部分都是“蛤蟆跳下水”,幼儿又只唱一句,这是我预先没有猜测到的。如果在这里我的提示性动作能够明确些,能够帮助幼儿比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了。
第29篇、小班主题帽子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理解动画片内容,会用较完整的话讲述动画片主要内容。
2、尝试根据动画片情节续编故事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红蓝帽子
2、图谱
3、剪接好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游戏:变魔术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两顶神奇的帽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出示帽子)师:这两顶神奇的帽子还会变魔术呢!红帽子能把东西变大,蓝帽子能把东西变小。不信,你看:刘老师戴上了红帽子,我变得很大很大;当我戴上了蓝帽子,我变得很小很小。
师:你们想不想变变魔术啊?刘老师拿出红帽子“变变变”你们要怎么样?(变大)蓝帽子呢?“变变变”(变小)(教师出示帽子,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变大变小)
二、分段观看动画片,理解动画片内容。
1、观看第一段动画片师:你们知道这两顶神奇的帽子是哪儿来的吗?这是刘老师从帽子树上摘下来的。(出示图片帽子树)师:你们瞧,小兔也来到了帽子树,它会选择哪顶帽子呢?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带着问题观看第一段)问:
1)小兔选择了哪顶帽子,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为什么变大后的小兔吃了一根胡萝卜还饿呢?
出示图谱问:小兔还选择了什么帽子,发生了什么事?
师:小兔喜欢这棵帽子树吗?为什么说这是一棵糟糕的树?
“糟糕”是什么意思?(大概了解“糟糕”的意思)
小结:小兔戴了红帽子把自己变大,使得一根胡萝卜不够填饱肚子,然后它又戴了蓝帽子,把自己变得很小很小。它觉得这是一棵糟糕的树!那它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不高兴)师:老师这有两个表情图,你觉得小兔现在的心情应该用哪张表情图表示。
(请一名幼儿上台贴表情图)师:谁能把刚才这段动画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第二段动画片师:狐狸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你们猜狐狸会选择哪顶帽子,会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谱)问:狐狸为什么要把肉片变大,狐狸变小呢?
狐狸觉得这是一棵很棒的树,它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谁来送个表情图给狐狸。
师:你会用自己的话把这段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吗?
(狐狸先戴上……把……放大,然后戴上……把……变小……)
小结:狐狸妈妈非常聪明,它会动脑筋,巧妙地利用帽子,让自己的宝宝吃个饱。
3、完整观看动画片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看一遍这个动画片。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动画片里的故事?
(引导幼儿结合图谱讲述动画片内容)
三、延伸活动
师:你喜欢动画片里谁?为什么喜欢它?你想对小兔说些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话,小兔变聪明了,第二天早上,小兔有蹦蹦跳跳的来到了帽子树前,你觉得这次它会选择什么帽子?它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来说一说(请个别幼儿上台说)师:如果是你,你想戴哪顶帽子,你想变什么?请你选择一顶帽子,找你的好朋友告诉他(她),你用帽子变什么了?
教学反思: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这个故事配上图片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都非常活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衔接不是特别好。有待加强。
第30篇、小班主题漱口歌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该活动是根据我园小班子课题“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预设生成的。小班幼儿在家中已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但在幼儿园吃饭及吃点后,很多孩子没有及时漱口的习惯。本次活动通过老师和幼儿一起实验,让幼儿知道漱口可以让小嘴巴变干净,保持口腔卫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让口腔变干净。
2.初步养成幼儿吃完东西会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3.幼儿会说《漱口歌》,并用肢体表演。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大头娃娃(请一名老师带头饰扮演),苹果、包子、黄瓜、鱼食品的实物模型并粘在牙上、大水杯、手绢、一次性纸杯、水桶、大床单、小红花。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做游戏,引出爱吃东西的大头娃娃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老师和幼儿一起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边跳: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那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大家做游戏开心吗?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他看见你们玩得这么开心,也想加入,和我们一起做朋友。现在他就藏在这个教室里,请大家把他找出来吧。(老师揭开大头娃娃身上的床单,大头娃娃和幼儿互相问好。)
师:大头娃娃长着一张大大的嘴,他特别喜欢吃东西。今天他在幼儿园又吃了很多好东西。让我来问问他:大头娃娃你今天在幼儿园又吃了很多好东西吧?
大头娃娃(一名老师扮演):是呀,朱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师:哈哈,不仅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也知道。
大头娃娃:我不信。
师:小朋友们,谁来猜猜,大头娃娃今天吃了什么东西?
幼儿:苹果、包子、黄瓜、鱼。
大头娃娃: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
师引导幼儿观察大头娃娃牙齿上的食物。
二、引出活动主题,共同探讨如何让口腔变干净
大头娃娃:小朋友们,我要回家睡觉了,下次再来找你们玩。
(师引导幼儿跟大头娃娃说再见。)
师:等一下!大头娃娃,你要去睡觉了吗?可是你的嘴巴里还有这么多食物的残渣,不把它们清除干净,你睡觉的时候会舒服吗?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大头娃娃这样睡觉,好不好呀?
大头娃娃:那怎么办呀?
师:谁有好主意可以帮大头娃娃把嘴里的东西清除干净?
(幼儿举手回答)
师:可是咱们现在没有牙刷和牙膏,谁还有其他主意?
幼儿:漱口
师:小朋友们会漱口吗?
三、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学习正确漱口方式
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学学这些宝宝是怎么做的。
第一幅:拿起小水杯 第二幅:喝口清清水
第三幅:抬起头,闭着嘴 第四幅:咕噜咕噜漱漱口
第五幅:扑的一下吐出来 第六幅:小嘴擦干净
师:现在我们根据图片内容,一边念儿歌一边来做动作。
师:小朋友们,你学会了吗?现在老师来帮助大头娃娃漱口,你们念儿歌来告诉老师怎么做,好吗?
师:小朋友们看看,大头娃娃嘴里的食物有什么变化?(幼儿举手回答)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帮大头娃娃再漱一遍?
(通过共同努力,一起把大头娃娃嘴巴漱干净。)
大头娃娃:谢谢小朋友们,我的嘴巴里面现在没有脏东西了,很舒服。小朋友们,你们的小嘴巴里有没有食物的渣渣呀?让我来帮你们检查一下,好吗?
四、通过大头娃娃检查,让幼儿亲身漱口实践,掌握漱口方法
师:大头娃娃已经告诉我,很多小朋友的嘴里有食物的渣渣,那咱们该怎么办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漱漱口,让嘴巴里面变的更干净,好吗?漱口完毕后,请小朋友们回座位,让大头娃娃当检察官,帮我们检查一下。好,现在行动!
师示范后,领着幼儿一起漱,漱口完毕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回位置。
五、检查幼儿口腔是否漱干净,拍照留念
师:现在小朋友们张开小嘴吧,让大头娃娃来看看谁的小嘴巴里最干净,奖励他一朵小红花。
个别漱口不干净的幼儿,师指导在漱一次口
师:现在大头娃娃和小朋友的嘴巴里都很干净了,笑起来真好看,让咱们一起来照张相吧?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小朋友学会了漱口,以后在幼儿园吃饭或吃点后,我们小朋友就可以通过漱口让我们的口腔变得更卫生,牙齿更健康。
活动反思:
这堂活动课的设计,从最初自己的构想,到从网上搜集借鉴,到最后成型、拍板,真的很不容易。我们采用拟人化的方式,让大头娃娃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园孩子们吃点或午饭后,很少有幼儿拿着水杯主动漱口,来保护自己的口腔卫生。本次活动后,幼儿们开始有了这种意识,也了解了正确的漱口方式,老师们也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