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随笔粘土50篇
栏目:小班教育随笔这是幼儿园随笔粘土50篇,是优秀的小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随笔粘土第1篇
幼儿教师随笔:泥巴乐
幼儿园的美工区里,孩子们都沉浸在玩泥的快乐之中,玉玉却在操作台前转来转去,一会儿用工具戳戳泥巴,一会儿跑到小伙伴那儿凑热闹,就是不肯动手玩泥。问她为什么不玩,她说“脏”。老师有些不解,玩泥、玩水不是孩子乐此不疲的游戏吗,为何玉玉不喜欢呢?一天,妈妈来接玉玉,老师忍不住同她交流了此事。妈妈的一番话道破了天机:“老师,我觉得泥巴没啥好玩的,咱们小时候是没条件,现在有条件了就要给孩子最好的。我家玉玉的玩具可多了,高档又漂亮,还开发智力,哪能再委屈孩子玩那些脏泥巴呢!万一里面有细菌,孩子生病了可麻烦了。” 这样的观点在家长中不算少数。给孩子最好的是所有家长的愿望,但我们给孩子的是不是他需要的呢?高档玩具虽好,却不能完全取代天然材料赋予孩子的发展价值。泥巴的可变、可塑、可还原性能充分满足孩子玩的天性,那种在指掌间挤压的感觉会不断刺激孩子大脑神经的发育。孩子在尽情地拍打、抓握、堆砌、踩踏泥巴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出创作的欲望。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长不以为然的泥巴,是如何在孩子手中玩出花样、玩出智慧的吧。 在玩泥中乐趣无穷 孩子们光着脚丫,一脚踏进泥池,泥巴瞬间包裹了小脚丫,那冰凉、滑腻的感觉让他们尖叫不已。“噗嗤噗嗤”,泥浆从脚趾缝间滋滋往外冒,怪怪的、痒痒的,像怪兽巨大的手拉住了孩子的脚踝……沾满泥巴的小手,在泥池中攥来攥去,像是要抓住什么。可泥巴仿佛狡猾的泥鳅,不停地在指缝间溜走,怎么也抓不住,引得孩子们边抓边咯咯笑个不停…… 触觉是人类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是婴幼儿最初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丰富的触觉刺激对孩子的智力与情绪发展有重要影响。泥巴冰凉、黏稠、滑腻的特性能带给孩子多元的触觉神经刺激,使孩子在挤压、揉搓的过程中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在玩泥中充分感知 孩子们在美工区玩泥。小唐边往黄土中倒水,边伸手在泥盆中搅拌,嘴里不停嘟囔着:“太干了,好费劲啊……好了好了,转起来了……”黄土在小唐手里慢慢变成泥巴、泥浆了,小手的搅拌越来越快,盆里渐渐出现了漩涡。小唐边搅边笑着说:“快看,蜗牛壳、蜗牛壳!” 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孩子不断感知黄土变成泥巴、泥浆的过程,发现了泥巴在不同状态下表现出来的特性。孩子在与泥巴互动的过程中探索着不同动作下泥巴形态的变化。 在玩泥中艺术表达 经典故事《西游记》是孩子们的最爱,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被孩子们塑造出来,或腾云驾雾,或牵马前行,或打退妖怪。超然用几块泥球摞在一起做出了尤其突出的千里眼;于浩将两堆泥巴合体变成了花果山;奥然精心地塑造了一个惟妙惟肖的“玉皇大帝”。泥巴激发了孩子表达与表现的愿望,玩泥巴让孩子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征自己的认识,分享创作体验,语言表达、艺术表现力自然得到发展。爸爸妈妈快行动起来吧!让孩子在这个最渴望亲近自然的年龄,尽情玩起来! 何处寻“泥” 田间地头闲暇之日带着孩子提着小水桶,拿着小铁锹,骑着脚踏车来到河边、湿地、树林甚至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各种乡间的泥土。在轻松惬意中和孩子堆个高山、挖个洞穴,甚至扬一场“土面雨”,一起享受玩泥巴的乐趣。用各种“泥”替代现代城市里要想找到乡间的泥土已比较困难。除了从大自然中获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材料呢?在幼儿园,孩子们可以玩彩泥、橡皮泥、黏土、陶土、瓷土等,这些材料爸爸妈妈可以在市面上买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专门学“陶艺”的培训机构,只要孩子感兴趣,可以试着去体验。在玩泥的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可供爸妈参考。 ●准备工作不可少虽然泥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好伙伴,但太乱太脏也常让爸妈头疼。不妨用闲置的衬衫、T恤当孩子的工作服,玩泥前和他一起铺一张地垫或桌布,玩够了再和他一起收拾好。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快乐,又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兴趣萌发需等待为孩子创设玩泥的环境,激发他的兴趣是首要的。孩子刚发现泥巴时,可能会肆无忌惮地扑上去,也可能会小心翼翼地戳一戳、抠一抠,并不急于动手。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不打扰他,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了解、体验泥巴。父母这时可以亲自动手,抓一块泥巴和他一起揉、搓、拍、切……这样孩子会更容易进入角色。 ●“像与不像”不重要孩子往往喜欢用泥捏出造型,然后用它们来讲故事,玩过家家、打怪兽等游戏,但他们往往没有捏出我们期待的作品,甚至还会很快随着游戏的变化把它们破坏掉。其实泥巴在孩子眼里就是玩具,他需要城堡,泥就变成了城堡;需要机枪,它又变成了机枪。 ●成人管住“嘴和手” 孩子正在玩泥时,爸妈请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别刚开始就给孩子提塑形要求:“给妈妈捏个小兔吧。”“看我捏的楼房多好,你也捏一个吧。”“我教你捏一棵大树吧。” 孩子正聚精会神地“创作”,不要在旁边不时地指点,“注意这边,怎么歪了?”如果孩子没及时“修正”,甚至会伸手“帮忙”。孩子本来玩得正高兴,被我们这一“添乱”,很可能完全没了兴致,成人过多的干涉会干扰孩子的想法。一旦泥巴不能表达孩子本真的想法,而只是爸爸妈妈的意愿,也就成了没有生命的摆设,再无乐趣可言。总之,玩泥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去感受泥土的奇妙,体验玩泥带来的快乐吧!■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橡皮泥宝宝哭了
在刚刚开学的几个星期,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橡皮泥,刚开始的时候幼儿还不知道应该怎么玩橡皮泥,但是他们对玩橡皮泥的兴趣却很高。这一天周帅含来到了美工区,他拿起了橡皮泥只是胡乱的拿起来在手里摆弄,又过了一会他开始没有兴趣了,看看人家玩的,又捏捏自己的橡皮泥,他捏了一点点的橡皮泥就往人家那里一扔,又捏了一点点的橡皮泥往地上一扔,而他好像也从中找到了乐趣一般,很有劲的乱扔着。见到这般情景,我马上走了过去,对着他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说:“韩心怡,我听到好像有人在哭哎,你听到了吗?好多的橡皮泥宝宝都在哭呢,我们听听他们在哭什么呀?”听了我的话,周帅含好像也被我吸引了,也在听着我们俩的对话。于是我继续说“橡皮泥宝宝说他们找不到家了,所以伤心的哭了!”“那橡皮泥宝宝的家在哪里呀?”“盒子里”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说到。听了我们的话,周帅含一个人默默的把刚才乱扔的橡皮泥放进了盒子里。看到这样,我说:“听,现在橡皮泥宝宝都找到了家了,他们开心的笑了呢!”周帅含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案例分析:
1.根据游戏的进展过程,选择适宜的介入时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游戏的开始阶段,周帅含是第一次接触到橡皮泥,所以他并不会玩,只是自己在那里胡乱的摆弄。而此时,我采用的方法是继续观察,因为在游戏开始阶段幼儿需要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和空间。而后,当他出现乱扔的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时,我则选择了介入游戏的方式,因为这从游戏的发展水平,及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来说,当幼儿出现了不良的习惯的时候,老师都有必要进行介入,而根据周帅含的个人特点,我采用了平行游戏的方法进行游戏的介入。
2.根据幼儿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游戏指导方式,促使幼儿自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周帅含是我们班比较调皮的一个孩子,平时他的注意力比一般的孩子就要短很多,在游戏中他持续的时间不是很久。有的时候对老师的直接教育,他也只会笑笑,成效不是不大。所以在游戏中当周帅含出现将玩具乱扔的情况时,我没有采用直接介入的方式进行指导,而采用的方法是共同游戏的方法,通过在他旁边与其他同伴的游戏和对话引起她的兴趣,用拟人化的语言暗示他,将橡皮泥乱扔出来是不好的,它会找不到家的,这样的处理方式便于小班孩子的体验和接受,所以从游戏的结果可以看出,这样的指导方式是有效、可行的。
幼儿园随笔粘土第2篇
教学随笔——玩彩泥
幼儿园泥塑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幼儿的美感已成为班级教育的一个目标。
第一:在幼儿泥塑的过程中,幼儿从揉、捏、搓、压等粘合彩泥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捏泥的快感和游戏感。彩泥本身也蕴藏着色彩美,线条美,造型美,彩泥的趣味性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尽情的玩彩泥,从生活中最熟悉又让幼儿感兴趣的物体开始制作。例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是把相同或者相似类型的物体安排在同一个主题单元里进行练习。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分析比较练习后,不但让孩子比较方便的掌握了同一类型或相似类型物体的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从平面到立体。由于幼儿的苏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数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粘土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粘土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圆宵”等形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的教学都是从立体到平面。例如:从立体的草莓、苹果、西瓜、桃子等等,到平面的各种动物的塑造。
第三:泥工与绘画结合。在进行幼儿泥工教学的同时,我们根据泥塑作品内容的不同,将泥工和绘画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对泥塑的基本特征掌握较好。同时在已经有了捏泥的基础上,幼儿能将泥工的作品一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通过绘画的基本步骤,幼儿能自己制作出平面的泥塑作品。例如:熊猫,恐龙等多种动物。通过这样的交替练习,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与泥塑制作技能,更大程度上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这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促进的作用。幼儿在泥塑的创造过程中,能真正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愉悦,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总之,班级在开展泥塑活动以来,我们欣喜的发现,幼儿的双手变灵巧了,思维更活跃了。幼儿将心中美好的事物通过泥塑的制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让思维产生兴趣,对于生活中的美,幼儿的关注逐步从无意到有意,对美的探究更主动。如果说,童年是一幅画,幼儿的泥塑特色就是画中色彩墨线勾勒的最美风景。
幼儿园随笔粘土第3篇
幼儿园教育随笔:不要剥夺孩子玩泥的天性
泥土滋养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化,孩子爱玩泥巴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却远离了乡土气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孩子很少沾上一点土珠,就连幼儿园开展的泥工活动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厌烦。
这次泥工活动,我破例为大班孩子们准备了粘土,当我课前在准备和泥时,不知不觉的孩子们围在了我身边。一个、两个、三个……泥团摆在了地上。甜甜发话了:“老师,您要干什么?”我说:“你们猜猜看。”大多数孩子说不知道,行行小朋友说:“是为我们准备的吗?”我夸奖:“你真聪明,愿意玩吗?”孩子们在一旁拍着手说:“愿意——!”当把一个个泥团分给孩子们,他们入获得宝拿着心爱的泥团,学着老师的样子揉啊、团啊……,不用做任何的讲解。我做起了小时候——东道上,西道上,都来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一个接着一个响起来,“耶——”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这时你给我补,我给你补……。之后,启发孩子做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一会儿功夫,飞机、汽车、房子、各种动物、餐具等等展显在面前。带领孩子们进行了泥塑展示,当让孩子们把作品摆在泥工区时,浩浩小朋友说:“老师,什么时候再玩?”婷婷恳求说:“老师,再玩会儿吧?”……。我无奈的告诉他们:“以后泥工活动,我们继续玩泥巴,好吗?”看到孩子们那欢呼雀跃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通过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资源和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不但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