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课文教学设计
栏目: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棉花姑娘课文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棉花姑娘课文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多次复现,能正确认读姑、娘等7个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可恶、盼望、斑点等词语的意思,并能感受棉花姑娘生病时难受的心情和急需医生给它治病的愿望。
⒊认识一些对人类帮助的益鸟和益虫,而且了解它们各自帮助的对象。
出示图片:孩子们,看大屏幕,这是棉花(棉花是个轻声词,怎么读?)(板书:棉花)
棉花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它的作用可大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你看,这些雪白雪白的棉花,多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姑娘呀! 看清楚拼音,谁来亲亲热热地招呼她们一声?(指名三位)我们一起来甜甜地招呼她们一声吧!(齐读)
(两个轻声读准了! 你把棉花姑娘读得多美啊!)
2、姑娘这两个字可是一对好朋友!看周老师写,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是女字旁?
我们的汉字真有意思,很多字的偏旁就表示了这个字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板书:30)(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孩子们,课前你们已经读过这个故事了,打开书,赶紧找到这篇课文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过渡:这篇课文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朋友一共有7个,其中有5个生字朋友都一块儿跑到哪一段去了?(第一自然段)能把这段话读通顺吗?自己试一试。
②调皮的词语从句子中跑出来了,你能把它读正确吗?试一试吧!(指名读,开火车读,相机点拨)
可恶 蚜虫(瞧瞧,蚜字什么偏旁?虫字旁,蚜虫是一种小昆虫) 治病(读准后鼻音,病是后鼻音,跟我读) 盼望(怎么记住盼?每一分钟都睁大眼睛想着、等着,就是盼望!)
③齐读(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
3、词语读好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能把句子读好。谁愿意来试试?
指名一个读,师生评议。
第二句话比较长,老师建议大家在这里休息一下再读。(师范读)谁行?(好样的,一学就会。来,一起读读。)
她多么盼望 / 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4、到底是谁让棉花姑娘得病的?(课件出示蚜虫的图片及信息)这就是蚜虫。蚜虫是植物最大的敌人,专门吸取植物身上的营养。你觉得这些蚜虫怎么样?(学习新词:可恶)是呀!这些都是(可恶的蚜虫)
5、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爬满了可恶的蚜虫,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三、整体感知内容
1、过渡:棉花姑娘有没有盼到医生来治她的病呢?请小朋友赶快读读接下去的课文,一边读一边用波浪线划出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
2、这篇课文虽然很长,但是却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清故事的意思;你能行吗?看着大屏幕,.3自己试试,自由练习指名说
棉花姑娘请( )、( )和( )帮她治病,最后( )治好了她的病。
交流:(真能干,能把这么长的一个故事说成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这也是一种本领。)
出示答案:(齐读)这句话里有两个今天要学的新词。(出示词卡)谁来读? 啄木鸟:孩子们,想想啄的这一点像什么?
(看图)七星瓢虫:这是什么?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吗?(这七个点就叫 学词:斑点(跟我读) 我们一起来数数是不是有7个斑点。师补充:一只七星瓢虫一天能吃130多只蚜虫,它可是植物的好朋友。
3、同桌互说。看着屏幕,赶紧把这句话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开始吧!
四、分组指导对话
(一)、指导第一组对话
情境创设:孩子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看,这就是生病的棉花姑娘,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她盼望着,盼望着,燕子飞来了。他可是大自然中有名的医生啊!棉花姑娘,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就赶快请求他治病吧!
2、指导朗读: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指名读齐读
(瞧你,多着急啊! 多有礼貌的棉花姑娘啊,还用上了请! 声音轻轻的,看来是病得不轻。 还有动作呢,更形象了!)
3、燕子是怎么回答的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读。指名读孩子们,自己再读读燕子的话,想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赶紧告诉老师,好吗?(当你不能帮助别人时,应该真诚地送上一句对不起! 小燕子不是不想帮,而是他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不会捉,想帮也帮不上,无能为力呀。)
5、短短的一句话能读出这么多东西,那你能把它读好吗?我来做棉花姑娘,请个小朋友做小燕子。
指名2组齐读(老师请所有的孩子来当当小燕子,好吗?)分组读
(二)、指导第二组对话
过渡:小燕子拍拍翅膀飞走了。过了一会儿,啄木鸟飞来了。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
1、同桌一个做棉花姑娘,一个做啄木鸟,来练一练它们之间的对话吧!
2、指名2桌(哪一桌愿意来试试?),学习树干(你把树干这个词读得很正确,干是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就是ɡān。什么干?在这里,这个干读成了ɡàn,你瞧,啄木鸟停在树干上,正在给大树治病呢!)
(还有哪一桌也想读?)从啄木鸟的.话里你又知道了什么?
3、男女分角色读。(老师请女孩子来当当棉花姑娘,男孩子来当当啄木鸟,好不好?)
(三)、学习第三组对话
引读:啄木鸟拍拍翅膀,也飞走了。棉花姑娘眼看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难受极了。这时,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请求(生接读)小青蛙摇摇头,不好意思地说(生接读)
4、学到这里,课文中三位动物医生的本领你都了解了吗?谁来说说?是呀,小燕子会捉,
啄木鸟;小青蛙。
六、师生合作讲故事
1、课文已经学了一大半,你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听吗?不用怕,老师和你们共同合作,来讲讲这个故事吧!为了把故事讲好,我有一个建议:同桌小伙伴再连起来把这三组对话练一练,一个做棉花姑娘,一个做三位动物医生,好吗?
2、师生合作讲述前半个故事。一二大组的孩子,你们来当棉花姑娘,(注意:棉花姑娘的每次话是一样的,但心情可不一样)三四两组,你们扮演动物医生。
师读第一段,
盼望着盼望着,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请求
小燕子飞走了。过了一会儿,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着急地说
又一天过去了,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越来越多。这时候,小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非常高兴地说
3、结合动画,教师讲述课文最后两段内容。
七、生字巩固
1、(课件出示)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很多生字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来玩个猜字谜游戏吧。
2、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六幅连环画。可这幅画还没完工,老师需要请每个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帮我吗?
1、第一幅图:完成练习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请你们读读句子,把图下的生字宝宝送到相应的括号里,注意只填序号就行了。开始吧!)
(我把×××小朋友完成的第一幅连环画给大家看看,他填得对吗?跟她一样的举手!哇,个个都那么能干!)
2、第二四幅:指导书写请(左右结构)帮(上下结构)
( 孩子们,请你们仔细看看第二、第三、第四幅图,并读读图画里的句子,找找这三幅图画有什么需要你们帮忙的?)
3、接下去的两幅图请小朋友可以课后去填一填,下节课来交流。
课后反思
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现将反思如下: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集中出现了本课要认的5个生字,其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生词有:可恶、蚜虫、盼望、斑点。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孩子们观察字形、读准字音、直观图片、资料补充等多种手段,巩固理解了生字词。
在学习课文的2~4自然段时,我将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三位动物医生的对话上,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铺垫、学生的反复朗读,不仅理解棉花姑娘的盼望之情,还得认识课文中出现的三位动物医生的治病本领。
在复习巩固环节中,我通过师生合作讲故事的形式来复述课文内容,并通过猜字谜、出示词卡认读、连环画等形式,复现生字,巩固课文理解。
本堂课我尽量抓住课文的每一个语言训练点,抓住文本,以识字、朗读、语言训练为主题展开教学。但在具体操作时,总觉得过于依赖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上未生成有创造性的、有突破性的过程,造成学生放不开,每个环节下来有点按部就班。
棉花姑娘课文教学设计第2篇
本设计是配合统编教科书语文学科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向孩子们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知识。课文采用童话故事形式叙述,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读好文中的对话”是朗读学习的重头戏。课文中的对话有两种:1.请求帮助与帮不上忙表示歉意;2.是一般的询问和应答。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是读好对话的关键。
3.课后的“连一连,说一说”,既是学习阅读和学习表达的一个练习,又是检测学生感悟主题——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的一个练习,应该安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处理。
4.课后“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除了扩大学生词汇量,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外,还是继续学习偏正短语的一个练习。但是例子中的修饰限定部分是ABAB结构的词语,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应先让学生了解这种结构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情分析:
1.虽然是进入第8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只有学习的刺激对注意力集中持久和学习兴趣的维持还是不够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的。
2.到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由于会认的字以及生活中认识的字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这会给学生会写字的记认造成干扰,因此,在写字教学环节中,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记认字形细部尤为重要。
3. 课文中的两种对话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运用到的,而且第1种在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过练习,这些是“读好文中的对话”的基础,要给予充分的利用。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课后“连一连,说一说”的练习,知道蚜虫是害虫,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各自的作用,激发了解益鸟和益虫的兴趣。
3. 认识偏旁大字头,能正确认读“棉”等13个生字新词。
4. 能正确读写“病”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认识ABAB结构的词语,能仿照例子说说由ABAB结构组成的偏正短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棉”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病”等7个字。
教学难点:
1. 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课后“连一连,说一说”的练习,知道蚜虫是害虫,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各自的作用,激发了解益鸟和益虫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棉”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病”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纸质课文图画,课后练习PPT。
学生:每人一套“棉”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我们通过学习《文具的家》知道了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一分钟》感悟到时间宝贵,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通过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明白了把话说清楚明白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懂得了做事情要认准目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得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单元的课文,它们又会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感受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这个单元的第1篇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9 棉花姑娘(“棉”“姑娘”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个关于谁的故事呢?(预设:课文讲的是关于棉花姑娘的故事。)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棉花姑娘什么样的故事,想让我们通过故事明白些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图文结合了解了课文意思,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的读音。
导语:我们新交了一些生字宝宝朋友,可不要忘记了一些原来的生字宝宝朋友哦。
PPT出示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生病 星星 医院 七上八下
(1)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读法:病,生病的病。)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就是以前已经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能读准课文
1.导语: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里面已经会认读的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里,你能读准吗?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在课文中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的同学要注意把会认读的字读准,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
提问: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归类指导,如,提出并读准“治”后,全找出翘舌音的一起学习。)
预设:翘舌音:治、然;后鼻韵母的:娘;边音:啦。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棉、棉、棉,棉花的棉”。齐读,自由读。
3.“棉、娘、治、别、干、然、奇、碧、吐”口头组词。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4.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反馈指导: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相机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啄木鸟说:“对不起,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青蛙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子飞来了,很快就把蚜虫吃光了。
小虫说:“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5.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逗号、句号、感叹号、冒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四)认识偏旁大字头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新偏旁?
2.反馈指导:
奇(“大”“可”)大字头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奇”字的大字头。“大字头”取义的字,大多与人、张开、大小等有关。如“奇”字,是个会意字,表示大加肯定的东西一定很奇,本义指奇特;又如“太”字,本义是大的意思,如词语“太空”。
4.PPT示,齐读一遍:
“奇”字——“大”,大字头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一个偏旁新朋友:大字头。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棉花姑娘的故事,我们能明白些什么。让我们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是讲棉花姑娘的故事,课文先告诉我们棉花姑娘怎么样了?(预设:棉花姑娘生病了。)后来,谁把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预设: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哦,课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棉花姑娘生病了,七星瓢虫治好了她的病。那么,这个故事具体是怎样讲述的呢,我们继续学习。
(一)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1.(按照图3、图5、图1、图4、图2的顺序贴出纸质课文插图)
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每一幅图画上,棉花姑娘怎么样了或者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互补互纠,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图3:棉花姑娘在和啄木鸟说话。
图5:棉花姑娘病好了,叶子绿了,吐出雪白的棉花。
图1:棉花姑娘生病了。
图4:棉花姑娘在和青蛙说话。
图2:棉花姑娘在和燕子说话。
3.过渡语:那么,这些图画又是对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的呢?请同学们读读PPT上的课文,想一想。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PPT上的课文,想一想,这几幅图对应的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你是根据哪些词句判断的,在心中用横线画出来。
个体读书思考,同桌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4.反馈指导。
预设:(指出判断依据后,朗读该自然段,老师小结自然段意思。)
图3:第3自然段;句子:“啄木鸟飞来了。”以及棉花姑娘和啄木鸟对话请求治病。
图5:第6自然段;句子:“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
图1:第1自然段;句子:“棉花姑娘生病了。”
图4:第4自然段;句子:“青蛙跳来了。” 以及棉花姑娘和青蛙对话请求治病。
图2:第2自然段;句子:“燕子飞来了。” 以及棉花姑娘和燕子对话请求治病。
(二)想象图画,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1.过渡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了解了课文第1、2、3、4、6自然段的意思,但是还有一个自然段没有图画,你们能不能给第5自然段也画一幅画呢?
出示任务:朗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你会给第5自然段画一幅什么样的画呢?用句子“我会给第5自然段画一幅这样的画:……”说一说
个体读书思考,同桌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PPT示想象的图画,大家认同图画后,朗读该自然段,老师小结自然段意思。)
预设:我会给第5自然段画一幅这样的画:一群七星瓢虫在吃蚜虫,给棉花姑娘治病。
(三)结合完成课后“连一连,说一说”继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
1.导语:同学们通过图文结合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了解了课文内容。请翻开课本第105页。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连一连,说一说”)根据课文内容,用直线把小动物与捉虫本领连在一起,然后用句子“ 捉 。”说说这种小动物捉虫子的本领。
个体连线说话,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订正连线结果然后才说话汇报)
预设:
燕子捉空中的害虫。
啄木鸟捉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捉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捉棉花叶子上的害虫。
3.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和说话。那么,刚才你们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完成这个练习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出你的依据。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完成练习的?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
个体读书思考,班级交流汇报。
4.反馈指导。(在交流汇报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提示注意感叹号和问好,指导读好两种对话的语气。)
预设:
燕子: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啄木鸟:对不起,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青蛙: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七星瓢虫: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子飞来了,很快就把蚜虫吃光了。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
5.感悟主题。
(1)导语:通过棉花姑娘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哪些科学知识呢?
出示任务:通过棉花姑娘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哪些科学知识呢?你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个(些)句子知道的?用句子“通过棉花姑娘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说说知道的科学知识,然后说说你通过哪些句子知道的。
个体读书思考,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学生先说知道的科学知识,然后说句子。说的句子能与其说的科学知识对上号,就要肯定会读书思考。)
预设:
通过棉花姑娘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
蚜虫是害虫。
不同的小动物会捉不同的害虫。
……
(四)总结: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不但了解了词句的意思和课文的意思,读懂了故事,还知道了不少科学知识。同学们,真会读书!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导语:同学们,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让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完成课后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的练习。在进行练习之前,我们先进行复习和学习一个新知识,
1.复习偏正短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PPT示两组词语:叶子 碧绿的叶子;棉花 雪白的棉花)
出示任务:读读这两组词语,想一想:每一组词语中的两个词语在表达意思上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个体读读思考,同桌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
相同:都是表示同样的事物。
不同:第一个不知道事物的颜色,第二个知道事物的颜色。
(3)小结:在表示事物的词语前面用“的”加上一些修饰限定的词语,就能够把事物表达得具体形象。例如,“碧绿的叶子”让我们知道了叶子的颜色,“长长的叶子”让我们知道叶子的形状是长长的。
2.了解“ABAB”结构的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渡语:让我们再看两组词语,看看通过它们,我们有学习到什么知识。
(1)(PPT示两组词语: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棉花)
出示任务:读读这两组词语,想一想:每一组词语中的两个词语在表达意思上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个体读读思考,同桌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
相同:都表示事物有相同的颜色。
不同:第一组第2个词语表示更加碧绿;第一组第2个词语表示更加雪白。
(3)小结:原来这些词语重叠了,就有了表示更加的意味,就有了强调的作用了。以后有机会,同学们也可以学着试一试哦。
3.完成练习。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105页,按照题目“读一读,照着说一说”的要求,先读后说。(PPT出示该练习)
个体读说,同桌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交流。
预设:
碧绿碧绿的禾苗 碧绿碧绿的湖水 碧绿碧绿的玉石
雪白雪白的兔子 雪白雪白的馒头 雪白雪白的雪花
4.扩展练习。
指名说说:ABAB的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说记字方法中说到的字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方便对照记认会写字的细部。)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别;独体字:干、七;半包围结构:病、医;上下结构:奇、星。
(二)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干”“七”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干”“七”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文”“干”“七”,分别提示各笔画位置、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别”。
(1)观察并说说“别”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别”。提示:左宽右窄。立刀旁的竖钩起笔高于“另”,收笔要低于“另”。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 指导“病”“医”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病”“医”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笔顺。
(2)范写“病”“医”。分别提示:“病”字病字旁的横稍短,提挨撇;第8比横折钩的折要往里收。“医”字三框儿的第一横要稍短,“矢”要包在三框儿里面。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奇”“星”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奇”“星”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奇”“星”。分别提示:“奇”字大字头撇变点,上收下放,上短下长;“星”字上收下放,上短扁下长宽,注意四横的长短,最后一横长而舒展。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课文教学设计第3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内容浅显,各段句式相似,语言符合儿童特点,以对话为主,生动有趣,很适合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读好请求的语气。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分为二个板块:
一、认字、写字
1、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少,教师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会。
2、全班交流识字经验,并赛一赛。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对这一课生字印象,如音难、形难的,交流巧妙的认字方法,然后全班赛读。
3、本课要求写的字有6个,其中4个上下结构,2个左右结构,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组字,找一找特点“星、只”上小下大,“需、常”上大下小,“请”左窄右宽,“就”左右大致相等。其次,注意“雪”中“”的书写变化。
二、朗读感悟
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喜欢故事中的'小动物,往往能与这些小动物的情感产生共鸣,与他们同喜同忧,读好课文是件易事。
1、转换角色,细读课文。
⑴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教师在评价时,不应局限于课文中的答案,只要学生的想象合理,符合逻辑,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⑵ 找到喜欢的角色,划出他们的对话,转换角色有感情读一读——让学生转换角色,融入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当学生朗读这些对话时,教师要利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你真一只有礼貌的燕子;青蛙,你会捉田里的害虫,真了不起……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一做头饰,在课堂上戴起来读课文。
⑶ 讨论什么是益虫、什么是益鸟,以及他们是什么样的,是怎样捉虫的。讨论时,教师可适时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共同表演,走进童话世界。
⑴ 你想表演谁,怎样表演,交流交流,演一演。
⑵ 选拔小组在全班面前表演,并适度地评一评。
3、复述或创编故事。
本课情节简单,语言表达以对话为主,很适合学生复述,如果知道了更多的益鸟和益虫,有能力的学生完全可以创编故事。
【教学理念】
1、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课标》积极倡导人文性,强调语文课不能过分地进行理性分析,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学生的情感投入,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即重视让学生在自主的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形式“以读为主,读读议议”,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则是一名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让读书活动在有序、有质中推进。
3、推进综合性学习。《课标》倡导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鼓励学生带着资料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去收集整理资料,去大自然中观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