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反思
栏目: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端午粽教学反思,是优秀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端午粽教学反思第1篇
《端午粽》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粽》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端午粽
青青的箬叶 白白的糯米
粽子
各式各样 花样多
热爱 思念
端午粽教学反思第2篇
教学内容:《端午粽》
教学目标:
l.认识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 个偏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7 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在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外婆粽子里所蕴含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l.认识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 个偏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7 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在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外婆粽子里所蕴含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构想: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的散文集《哪哪糖和小雪灯》。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粽子,盼我们回去。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了粽子的色、形、香、味。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外婆的粽子花样多。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吃粽子的由来。全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语言浅显,描述生动,字里行间蕴含了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端午的文化情怀。文中词语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韵昧十足。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词语搭配的准确形象,积累此类词语,可以丰富表达。
课文的插图是一幅粽子图,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子,与文中的描绘一致,配合课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形象记忆。本文长句子较多,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读好长句子的方法。积累富有特色的含叠词的偏正短语、数量短语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1.还记得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引读:粽子是用……
2.师小结:竹叶香,糯米黏,红枣甜,难怪说外婆包的粽子——出示词语“十分好吃”。
“十分好吃”还可以怎么说? (很好吃、特别好吃、非常好吃)
过渡: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别的?
板块二 深入文本,品味特点
l.出示第一句: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指名读,师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师评价:粽子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没有听出来,有人会读吗?
师评价:这回我听出来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你们听出来了吗? 看来他哪个词读得好?会像他那样读吗? 齐读句子。
师评价:我还听出了你们赞扬、自豪的语气,夸什么? (好吃、花样多)
2.谁来奇夸外婆包的粽子?
第一、二句一起出示: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借助红豆粽图:
你肯定很喜欢吃吧? 它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豆子。
还有谁也喜欢红豆粽? 也像这样说说:它是用 ,里面裹着 。
②出示“豆”字和有关图片:你们认识这些和豆有关的东西吗?
师边说边范写“豆”,学生书空。
3.外婆包了这么多的粽子,只给我们吃吗? 还会给谁吃呢?
出示句子: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1) 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读好长句子。
(2) 小组内合作检查朗读的停顿。
(3) 邻居吃了外婆包的粽子,他们会说些什么? 他们心里也会——(出示词,美滋滋)
引导学生体会外婆与邻居之间的乡情。
4. 让我们捧起书,美滋滋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板块三 再读课文,深入传统
1.自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
出示句子: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读读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预设:为什么要吃粽子来纪念屈原呢? 屈原到底是什么人?
师: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指名说,师点评和适当补充)
3.学习词语“纪念、据说”。
(1) 现在我们知道,屈原是——(指名说)是的,他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那么久那么久,但我们的心里还想着他,用一个词来说——出示词语“纪念”。
你看“念”的字形, 上面是个“今”,下面有个“心”,直到今天我们心里还想念着。
(2) 我们知道屈原的这些事情都是听别人说的,听大家说的,这就叫——出示词语“据说”。
板块四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学习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2.了解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你知道还有哪些习俗?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3.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
板块五 指导书写,连写生字
1.“豆”课堂上已经写过了,还记得书写诀窍吗?
师提示:上横短,口字扁,点撇藏,下横长。
2.“米”和“分”结构不同,共同的笔画撇捺,都要写舒展。
“分”的撇捺像把伞,遮住“刀”字别外伸。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再修改,练写。
课案设计与执行评价表
端午粽教学反思第3篇
:年级一科目语文第4单元第3课主备人备课人方振娣肖姚单位单位孙村小学孙村小学集体2,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教学设计过程语,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年 级 一 科 目 语文 第4单元 第3课 主备人 备课人 方振娣 肖姚 单 位 单 位 孙村小学 孙村小学 集体 2017.3.1备课日期 9 课题 个性化修改 2017.3.27 日期 《端午粽》 设计内容 个性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课时 《端午粽》 1、学习生字词.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1、学习生字词.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材,课件.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教 学 设 计 过 程 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 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 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 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板书 设计 反思 随笔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文档下载、考试资料、外语学习、教学研究、旅游景点、人文社科、资格考试、行业论文、党团工作、word文档、办公文档以及《端午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