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栏目: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是优秀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总”等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2.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3.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初读提示。(出示课件)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出示课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出示课件)
(1)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得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出示课件)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画出长句的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
(2)学生书空、练写。
(3)老师相机指导。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米”和“真”字。
2.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4.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难点:学习读好长句子,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环节
老师提问我发言小小手儿举过肩
紧急情况不能耽紧握拳头把信传
如有补充想表白小小食指伸出来
心有疑问解不开食指一弯头一歪
发言精彩我同意大拇指头赞起来
要是有了新主张中指食指齐上扬
争取发言机会多牢记咱的举手歌
师:希望这节课,孩子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一、儿歌导入
1.小诗互动环节,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幸福的一家人,他们在这一天特别忙,你们看。老师和学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
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
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
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
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
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师:这一天,爸爸、妈妈、奶奶分别要去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准备的卡纸“划龙舟,包粽子,讲屈原”一一贴在黑板上。
划龙舟:你看过划龙舟吗?在哪里看的?最后谁得了第一名?
包粽子:你看过家人包粽子吗?他们怎么包的?
讲屈原:你知道屈原是谁吗?
学生畅所欲言,师:你们知道这一家人在过什么节吗?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有吃粽子的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书空课题),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端午粽)
同学们,端是立字旁,能给端组个词?同学们坐的真端正,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午字,观察一下“午”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呢?午的第三笔的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在竖中线上,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午”字,现在把书翻到第47面,写午字,先描红再在空白的田字格里写两个。粽是米字旁,给粽组个词,粽子,跟老师来读一遍粽子,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单元学的其他词语,粽子、儿子、李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吗?粽子、儿子、李子的子都是轻声。
在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
二、品粽子的色、味以及花样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到外婆家去尝一尝外婆包的端午粽。
(一)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找出表示粽子样子的句子。
(二)品味端午粽
1.观端午粽之“色”
谁找到了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你来说(出示句子),你的发言非常完整,指名来读读这个句子。我们一起合作读这个句子,老师读黑体字部分,你们读红体字部分
师生合作读:师:粽子是用......
生: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师:里面裹着.....
生:白白的糯米。
师:中间有.....
生:一颗红红的枣。
师提问: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着,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枣(出示箬竹叶、糯米、枣的图片)
生: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师: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就叫叠词,这些叠词写出了粽子的颜色(板书色)。我们来完成一道连线题。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叠词吗?指名说,尽量给孩子们发言的机会。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的小草,绿绿的小草,()的房子,高高的房子,谁还能照样子说一说,什么的什么粽子的外面是用(),里面(),中间()。师小结:介绍事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外表、里面、中间”有条理的介绍。
练习说话,出示图片:西瓜。师: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各种各样的事物。
师:你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橘子吗?
2.闻端午粽之“香”
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粽子的颜色,那它的味道如何呢?(板书味)同学们再看到第二自然段。
指名来读一读。
出示文段: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学们,在这句话里发现了什么?掀、飘、剥、咬,这四个词都是动词。
谁来加上动作来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现在我们站起来,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
3.你做的动作真形象,你刚刚吃的是什么粽子?看来粽子的花样真多。
我们再来看到这个真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真”字,在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
这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形容这个味道呢?(美滋滋)你们还吃过什么美滋滋的东西?同学们就带着这种美滋滋的感觉读第二自然段。师:哇,刚刚听你们一说,老师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4.过渡:是啊,同学们,每次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而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出示:(1)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2)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3)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分组读这三句话,第一组同学读第一句话,第二组同学读第二句话,第三句话读第三句话。
这么美味的`粽子是外婆亲手包的,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起了自己的外婆。我的外婆在元宵节那一天,煮过甜甜的汤圆给我吃。同学们除了吃过外婆做的粽子,你们还吃过家人给你做过的什么好吃的?(汤圆、艾米果、鸡汤、红烧肉……)同学们从这红色的词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啊,我们感受到了又好看又美味的粽子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爱,原来有这么多人爱着我们,原来爱无处不在,爱也要懂得分享。今天是母亲节,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吗?
其实,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包的粽子,这里面也都包含着他们的爱。
(三)吃粽子的由来
过渡: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老师说吃粽子的由来)
(四)拓展延伸
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你可以说一说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的习俗吗?
2.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粽子的色、味、花样,知道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粽子,还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爱。一直以来的中华民族就有爱家乡,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希望孩子们学完这一课,也能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先爱家人、家乡,才能爱自己的祖国。
总结: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希望你们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去吃粽子,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也包含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