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纸的发明教案第一课时

栏目: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这是纸的发明教案第一课时,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纸的发明教案第一课时

纸的发明教案第一课时第1篇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文章介绍了从古到今记录事件的方法的演变及造纸术的发展。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通过查找资料、网络搜寻、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获得和纸有关的知识。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纸的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纸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纸的家族吗?来说一说吧!(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纸)

2.出示“资料袋”——纸的家族。读一读,认一认。

3.揭示课题。

师: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得越来越少了。你知道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吗?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是谁发明的纸?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纸的发明》,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纸。在新课开始,通过交流熟悉的纸,从而激起学生对纸的起源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认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一册 保存 大约 经验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创造 携带 制造 蔡伦

积累 朝鲜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读音。

“术”读“shù”;“洲”“社”“创”是翘舌音;“册”“蔡”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累”“鲜”,用不同读音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录: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不是“水”,而是“氺”,最后一笔是捺。

洲: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意思是水中的陆地。

社:部首是“礻”,不是“衤”。

(4)学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3.指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与同伴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任务。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从中年级开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本环节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提示,意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识字,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里具体讲到了纸的发明?其他段落讲了什么?

2.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汇报。

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2自然段:讲造纸术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文字的。

第3自然段:讲了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但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第4自然段:讲了东汉时期蔡伦造纸,并且传承到了现在。

第5自然段:讲了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词组,想一想:在每一个时间段里,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1,照样子抓住关键字词填一填。

4.交流:

早在几千年前:还没有发明纸,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木块、竹片上,后来又写在丝帛上。

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东汉时代:蔡伦造纸。

后来:传到全世界。

设计意图: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变化,了解纸的发明过程,为深入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伟大贡献”体会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作用。

2.师:同学们,请你关注这句话中的词语“之一”,你想到了什么?对,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出示资料,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3.小结:是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各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词语“之一”,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产生了探究造纸历程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读一读。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纸的发明教案第一课时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纸的发明教案第一课时第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会认“携、制、洲、册”,随文识字认识“麻、蔡、伦、欧”,认识多音字“累、切、鲜”。

  2.利用时间轴,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造纸术的发明;读中促悟,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3.借助时间轴,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时还可以

  “整体利用时间轴,焦点抓住关键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一用时间轴,渗透传统文化

  同学们,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科技成就,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纸的发明》。

  【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笔者利用时间轴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科技文化,唤醒学生认知。因为本单元属于“综合性学习单元”,还需要学生“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因此,时间轴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后续利用时间轴这一支架,从整体上了解全文,从而学会在前期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

  学习活动二:二用时间轴,理解造纸进程

  一、梳理全文,感受方法

  1.打开课本37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利用作业本,检查反馈。

  (1)校对词语:读了课文,你一定能找出书写或读音有误的词语。我们来校对一下。

  (2)巩固词语:选择对了吗?错的请改正,我们再读读这些词语吧。

  3.梳理文章脉络。

  读过课文我们都知道,纸的发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圈画出下面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1)认清“几千年前”。

  你们认为几千年前是没有造纸术的,所以老师用“造纸术发明以前”来表示更为准确。(如图1)

  (2)依据情境,梳理内容。

  正是因为几千年的智慧积累,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那之前几个阶段都是如何发展的呢?

  (3)生反馈,师评价。

  【设计意图:借助作业本上的习题,进行字词反馈,利用时间轴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再次巧妙利用作业本上出现的判断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文本。笔者还抓住“几千年前”与“造纸术发明以前”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通过梳理文本,将学生对文本认知的学习展开,为理解薄弱的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范本。】

  二、关注“改进”,体悟方法

  1.依据认知矛盾,关注改进。

  到底蔡伦对造纸术是改进还是发明,我们聚焦到这一段历史,找找依据。

  2.学生反馈交流。

  相机随文认识多音字“切”,并巩固读音把这个多音字放到句子里,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3.示范圈画,了解过程。

  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呢?读着读着,老师发现改进造纸术的过程还可以这么表示。“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可以圈出“捣烂成浆”,请你也试着学老师的样子,圈一圈改进造纸术的过程。

  4.学生反馈圈画情况。

  5.对照流程图,阐述过程。

  把这些词语放到改进造纸术的流程图中,看着这张图,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

  6.比较原文,体会过程。

  我们看着流程图,一起读这个句子,一起了解造纸术的改进过程。

  7.引读体会,改进优点。

  所以,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引读)“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这么多的好处,难怪改进的造纸方法能够流传下来。作者把焦点放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了把这个意思写清楚,写了改进的过程和改进之后的优点,你们看,都是围绕“改进”这个词展开的。看来,抓住表示一段話意思的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出发,就能写清楚一段话的意思。这可真是个好方法啊。

  8.合作朗读,体会段落结构。

  现在我们合作读,老师读第1句,你们读第2、3两句。

  9.回归时间轴,总结整合资料的方法。

  同学们,请再看这条时间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图2)

  预设:整篇文章利用时间顺序写;在写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时候,抓住“改进”,从不同的角度写,就把这个关键内容写清楚了。

  这篇文章就是利用时间顺序整合资料,在特别重要的地方,需要它成为焦点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就能把一个意思写清楚。

  【设计意图:围绕“改进”,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借助流程图、引读等方法,了解这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最后回归文本,感受段落结构。学生从文本的朗读到方法的感悟,再带着方法回归文本,在语文学习时,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走了个来回,落实本单元的语文教学要素的同时,感知语段奥秘。最后利用时间轴,总结全文脉络以及焦点段落写清楚的方法,明确后续练习使用的方法。】

  学习活动三:三用时间轴,整合小组资料

  现在,我们也用上这个法宝,去看看同学们最近收集的资料吧。

  1.利用材料,运用方法。

  预设:这位同学收集的材料,按时间顺序来整理,给他一颗星。他还结合今年的疫情,记录了春节放鞭炮的情况。特别棒。

  预设: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资料。她记录了奶奶以前做月饼的情况。

  这位同学和我们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一样,通过写做月饼的过程和这样做的好处,把焦点放到做月饼这个习俗。从不同角度把它写清楚。这样也可以给他一颗星。

  2.小组整理,交流反馈。

  同学们,看来,我们在整合资料的时候,可以整体利用时间轴,焦点抓住关键词。其实,这样的方法,在我们写过节的过程时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单元”,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利用学会的方法进行实践,便于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进一步将学到的方法巩固。这样的设计,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落实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学得既有兴趣又扎实。】

相关文章

《我的植物朋友教学反思不足》

《我的植物朋友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荷花教学反思 三年级》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