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第二课时

栏目: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这是铁杵成针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铁杵成针教案第二课时

铁杵成针教案第二课时第1篇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出示:17、铁杵磨针)

  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⑴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眉州弃去yù zhuō huán zú

  chǔǎo yù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铁杵老媪老妪

  ⑵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⑶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

  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四、细读感悟

  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⑵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白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

  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

  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⑴教师讲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五、变幻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

  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过小溪,

  逢老媪

  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学生讲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

  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六、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曰:“。”白。老妪曰:“。”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

  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七、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⒉指名朗读,

  ⒊齐声诵读。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

铁杵成针教案第二课时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课件出示2: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板书: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课件出示3】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课件出示4】

  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5】

  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6】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课件出示7】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件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课件出示13】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谪仙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课件出示14】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2)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15】

  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平舌音“卒”,后鼻音“逢”。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逢卒”。

  “逢”半包围结构,先写辶上面的部分。:辶书写顺序:点横折折撇捺。

  “卒”独体字结构,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住竖中线。

  2.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出示课件16】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出示课件17】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出示课件18】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出示课件19】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内容:

  囊萤夜读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铁杵成针

  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2.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3.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地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以后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

  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而不是采取填鸭式教学。

铁杵成针教案第二课时第3篇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一、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他是做什么的?(唐朝伟大的诗人)不错,他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有诗仙之称。你们都知道李白的哪些古诗?谁起来说给大家听听?(静夜思)

师:那你们知道李白小时候的事吗?(不知道)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李白上学时候的故事,想不想听?

二、学习新课

师: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故事《铁杵磨针》师板书。教师出示:铁棒和针并问:同学们请看,知道老师手中的是什么吗?生回答。 师:铁棒也就是铁杵,铁杵磨针也就是将铁棒磨成针,你们认为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这细细的针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答案正不正确?那就让我们赶快读一读这个故事吧。在读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看阅读提示。(学生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边度边思考: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

师:我看有些同学都迫不及待了,那同学们就赶快读吧。 师:读完课文,你认为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生:能)你从哪个地方知道铁棒可以磨成针的?(生:只要我??)你认为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坚定、有决心)师板书。让我们一起试着读一读。 师:那么李白小时候是什么样的?(生:不爱学习)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将第一自然段读一下?(指生朗读)由此可见,李白小时候和许多同学一样,也贪玩,不爱学习。那他后来改正了吗?(生:改正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将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指生读)你读的非常通顺。并将

最后一自然段用大屏幕

师:老婆婆的一番话,让李白改掉了以前的缺点,从此再也不逃学了,每天都用功的学习,那老婆婆究竟说了什么话?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划出李白与老婆婆说的话。(生读课文并划)

师:下面老师找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李白和老婆婆的谈话。你们认为这三位同学读的怎么样?(生评价)老师认为在读李白问话时语气应该是不一样的,像这一句“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这里应用奇怪的语气来读。同学们在下面试试看?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和老婆婆的对话。

师: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是怎么做的?那个同学能说一说?从老婆婆的话中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引导学生得出道理并板书)

三、总结课文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再将课文齐读一边,注意李白的第二次问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老婆婆的话要读的干脆、坚决。

师: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师:学了这个故事,你以后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

师:这个故事我们学完了,你们喜欢老师为你们带来的这个故事吗?(喜欢)这样的故事既通俗易懂,又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实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成语故事》,里面有许多像这样富含深意的小故事。)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相关文章

《部编四下语文园地三学情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研学单》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二课时》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