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教案反思
栏目: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文从字顺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文从字顺教案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描写景物,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 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语言表达要准确、连贯,推敲修改文章。
教学难点:
推敲修改文章。
教学准备:
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文片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课题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可是,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不断提高。
二、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1.准确。写作文时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下面句子表达准确吗?
她妈妈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他妈妈是裁缝,她妈妈是顾客。)
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他父亲是医生,他父亲是病人)
三个学校的领导来开会。
(三所学校的领导,学校的三个领导)
2.连贯。前后句子再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章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
如: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
这段理由陈述语序混乱,缺乏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妨碍理解。应该调整为:
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她学习成绩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三、交流作文片段,讨论修改。
课前我们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文片段。拿出来,小组交流,互评,修
改。推荐优秀片段作品展示。
四、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讲写景状物的片段扩写成为一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 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颜色等。
2. 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 》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佳作欣赏:
奶奶的芦荟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初二(三)班 尹明皓
奶奶是个很爱养花的人,她常常一边参考着花圃书,一边精心地修剪花朵。我相信她养过的花一定不下数十种。瞧,桌上那一小盘用来泡茶的茉莉花就是奶奶的劳动成果。可在阳台上,唯有那么一盆芦荟疯狂地生长着,不受约束,一丛一丛被奶奶养得胖乎乎、水灵灵的叶片从盆中跃出,铺满附近的一大片窗台,舒适地在阳光下享受。这盆芦荟是我送给奶奶的,当初只有那么一小枝,没想到现在如此茁壮。
记得我在四岁那年,从妈妈同事手中得到一小枝芦荟,它看上去那么脆弱、渺小,就像当时一个月要跑四五趟医院的我。为了芦荟能够茁壮成长,我将它送到奶奶那里。
奶奶养花的技艺再怎么高,那些花草终归都是要枯死的。可不知什么原因,那棵芦荟一直生长到今天,变得如此高大。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芦荟的不屈和坚强,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奶奶的悉心照料。可要说奶奶悉心照料芦荟也不太对,真正养得好的芦荟是矮胖健壮的,这需要主人及时修剪,但我从未看到芦荟被奶奶夺走一片枝叶。电视上常播放一些以芦荟为主料的菜肴,看得我眼馋了,就央求奶奶从那棵“疯狂”的芦荟上拔几片肥厚多汁的叶子做菜。望着小孙子圆乎乎的脸,奶奶每次都是满口答应,可菜里从未出现过一粒芦荟,哪怕只充当一下调味品。我曾问奶奶为什么不修剪芦荟的枝叶,奶奶的回答是“不忍心”。可为什么在整阳台的花草树木中,偏偏对这棵不算精贵的芦荟“不忍心”,我一直想不明白。
这天,我和妈妈去奶奶家看望爷爷奶奶,无意间看到那盆芦荟。它在阳台上的面积似乎又大了一圈。刚想向妈妈赞扬一下芦荟顽强的生命力,妈妈就说话了:“看那盆芦荟,自从你把它送给奶奶,她就一直不舍得修剪。奶奶是把这盆芦荟当成你来养了,总觉得芦荟长得好了你身体就好。”
真想不到,这盆表面“疯狂”的芦荟竟充满着奶奶对我的爱。它也像我一样,在奶奶的哺育下成长,尽管这种哺育有一点溺爱。想起奶奶耐心地教我识字,月月给我包最爱吃的饺子,还有如今看着长高的我笑个不停,我那被考试压得冷冰冰的心再次温暖起来,就好像奶奶又在我胸口放上了热呼呼的暖水袋。
文从字顺教案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2、 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学习。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 推进新课
1、 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包含的内容有: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训练:
爷爷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
此句有无毛病?
简朴不等于俭朴。简单和朴素更不能缩简为“简朴”。
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此句是否符合语言习惯?
此句有无毛病?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不符合,习惯上说“腰酸胳膊疼”。同时也有韵律。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发现:
(1)、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意思要连贯。
(3)、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4)、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老师小结: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
文从字顺,必须做到:
文章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1)、词句要 恰当
(2)、词句要 配好
(3)、词句要 整齐
(4)、词句要 简洁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3、出示例文,学生修改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的讲错在哪里,讲的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一丝不苟的学习。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小结:写作时主要是靠感觉来感受语言。因此,文章写完后,要通过小声的读来感受一下,思路是否清晰?意思说明白了没有?句子通顺不通顺?还可以请同学读一遍,提提意见。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身。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一点语法。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
4、病句诊疗门疹部,如何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中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3)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4)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友情提示: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该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能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5、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多就少改。
常考的病因及病例:
(1)滥用介词“通过”、“由于”、“经过”、“在……下”、“当……的时候”和动词“使”,导致句子主语残缺。
如: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2)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导致前后不呼应。
(3)滥用否定词,导致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如: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如: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4)修辞方法使用不当
例:她唱起歌来,就像刮大风一样。
(5)词语搭配不当。
如: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6)句式杂糅
例: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靠的是正确的政策。
改句:①我国经济能够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靠的是正确的政策。
②我国经济之所以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是因为我们有正确的政策。
当前,作文时反映出的词汇贫乏,语病百出,正是由于读得太少,背得太少,一篇好文章,读到滚瓜烂熟,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自己在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读得多了,自然会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就会找到语感,从而减少语病的出现。
在预习课文时,每篇文章至少读三遍。读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
日记写满一页半,文从字顺,字体漂亮。
名言:
(1)、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 迅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希望同学们课后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
三、总结学习
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板书设计: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文从字顺教案反思第3篇
2013年春季的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改版了,通过研读新版教科书,我发现其有三点
变化:第一,教学单元课文主题更集中,教学目标更突出。第二,必要汉语基础知识,穿插
于课后且及时到位。第三,增加了基本的写作知识教学,减少了繁多的综合性学习,让阅读、
对话、写作三位一体,紧密结合。在这三点中,我主要欣赏的是“增加了基本的写作知识教
学”。在使用教科书中,我获得了如下认识:一方面是学生受益。只有这样明确开辟写作知识
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所学课文写法有个反思,从而逐渐的获
得较系统的写作知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者,激发了学生或模仿或创新写作激情,有利于
主动实践。另一方面是教师受益。在指导学生反思单元写作知识时,无形中让教师对单元课
文从写作角度又进行了一次梳理,这对把握教材教材、吃透教材极其有利,孔子说“温故而
知新”不过就是此意。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更是获益匪浅。 在第三单元写景抒情课文教学完毕后,迎来了《文从字顺》的写作知识教学,我花了一
节课时间引导学生搞清了什么叫“文从字顺”、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以及所学《春》《济南
的冬天》是如何文从字顺。第二节课我布置习作《校园的秋天》。我为什么布置习作《校园的
秋天》呢?是有三点原因:首先是本单元主题就是写景抒情的,这 便于学生借鉴模仿。其次是第二单元写作课我已告诉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校园的秋
天就在身边就在,就在眼前,这便于学生观察,能有真景可写真情可抒。其三是有利于检验
学生“文从字顺”的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培养。为了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第二节课我还花了十
五分钟,引导学生游赏了校园,在游赏中,我还有意识讲到校园秋景美在哪里。 有心栽花花不发。到第二天阅作文时,我的肺都气炸了,又有抄作文六人,把写景抒情
的写成校园布局的说明文的有二十五人,十三个缺少表现手法,有主题但不鲜明不突出,另
外五人胆大包天不交作文。在生气之余,我反思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学生的进步:他们小
学时习作要求一般不超过四百字,现在大多数能写六百字。小学时习作多设计一人一事的叙
述性习作,表达方式单一,而如今能采用多种表达了,最大的进步多数人敢写作文了,作文
不在是个神秘事和淘神事。学生的不足是:第一,假大空现象依然严重,观察与写作形成两
张皮。那些抄作文和不写作文的学生都把作文和生活关系不理解,没认识到写作就是用自己
的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以及感悟到的,第一单元写作知识虽然强调了“生
活是写作源泉”,但小学时教师教学生习作时,却没有从根本出发,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第二,
照猫画虎可以,借鉴和出新做不到。我教的是普通班学生,普通班的学生之所以普通,主要
在于悟性差,模仿能力差,学东西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了朱自清的《春》,你让他写
个《秋》,他绝对会只把《春》一文中的有关“春”的词改为“秋”而已,他才不去 想“春”和“秋”在景色上有何不同。这类学生把照猫画虎等同于借鉴创新了。第三,
主题不鲜明不突出,没有写作线索,不知道写作的主次与详略,不能灵活使用对比、渲染、
比喻等基本写作手法。 今后,我如何解决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呢?我认为:一、继续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习作一定要求先观察后写作,做到观察的针对性和写作的针对性相统
一。二、写作一定养成良好习惯。此习惯包括写前拟写规范的提纲以及写后不怕麻烦反复修改。拟写提纲是为了解决突出中心思想的问题,反复修改是提升优秀习作率问题。三、倡导“自写无上光荣,抄写万般可耻”的写作风气。力求规定时间内完成,或当堂完成。四、习作讲评要规范且加强力度。不讲评,不知道好坏,不加强讲评力度,学生就有可能重蹈覆辙,有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本次习作指导上,我也有很多考虑不周。比如讲评时有一学生说“校园的秋天和春天、夏天没啥变化,你叫我有啥好写的”,课后我一想,是啊,校园绿化后,花坛花园里的草和树都已是四季常绿植物了,校园的秋天仿佛没啥特色呀?不过我走出校园后,和原野的荒凉一比较,才发现校园的秋天是美的,他美在绿意盎然,美在白绿相映成趣,美在操场上整天都有生机勃勃运动身影,美在学生回荡在高楼绿树间的读书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