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教学设计思路
栏目: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式微教学设计思路,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式微教学设计思路第1篇
教学目标预设:
1. 通过认识歌词、猜作词者、想象诗歌画面、听旋律这几个环节了解《诗经》的写作形式和内容,体会其中的悲苦之情。
2. 初步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和反复这两种章法特点,明确它们的作用。
3. 使学生的朗读在层次和情感上能够循序渐进,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 《诗经》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通过哪些内容与形式展现的?
2. 体会重章叠句的意义和作用。
3. 朗读的层次性如何体现?方法技巧的指导如何落实?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很爱唱流行歌曲,其实古代也有流行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来自《诗经》的古代流行歌曲,给你们,也给我自己减减压,好吗?
二、读歌词
(一)认识歌词
1.孩子们,认识歌曲。先从认识歌词开始,是吧。自由朗读两遍。两个要求:读准字音和不增不减。(指导一下停顿,读音)
2.推荐一个学生读读看。——齐读
3.一分钟后有没有同学能够把它背下来的,你有秘诀吗?(PPT空白)
你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首歌词比较简短,而且上下行之间惊人的相似:“故”“中露”“躬”“泥中”。并且还有重复,背起来省力。
(二)理解歌词
尽管背的容易,可要想铭记于心,最好我们还能理解歌词的内容,对吗?这歌词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难度系数的确有点大,第一行的意思老师带着你们一起来解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情,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微1:天黑,微2:不是,非,表否定。)
试着自己写一下第二句。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自身的事情,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三.制作名片
(一)猜作词者
每一首歌曲都有作词者,我很好奇,两千多年前,创作这首歌词的人会是什么性别?什么身份?什么目的?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看。
式微教学设计思路第2篇
这是一首课外古诗,重点要求理解背诵
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成《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称为诗歌的六艺。
《诗经》的 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
式 微 《诗 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一注释:
1式微:意思是天黑了! 式:发语词,无实义。
2 微:昏暗,幽暗。这里指天将黑。
3 胡:何,为什么。
4 微:非,(如果)不是。
5 故:事。6 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
7 君:君主 8 躬:身体
二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三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产生不言怨而怨自深的艺术效果。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八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抵抗暴政的决心。
全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直抒胸臆,抒发了服劳役者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拓展: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全诗只有三十二字,二十八个是重复使用,但没有呆板之感,而是在一唱三叹中将劳动者的怨恨直白地表达出来。《毛诗序》认为此诗写的是黎侯为狄人所逐,流亡于卫,臣子劝他归国的事。还有人认为这是情人幽会相互戏谑的歌,可备一说。(对初中生来说只是拓宽,不需要掌握)
四.20分钟知识点小测 (这些知识如果掌握了,考又何惧?)
理解记忆:1.诗中运用设问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是:——————————————————————
2.诗中写出劳役者天黑了还在泥水中劳作,表达了对统治者不满的句子是:——————————————————————
3.诗共二章八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找出诗中押韵的韵脚,并分析有什么表达作用?
式微教学设计思路第3篇
教学目标预设:
1. 通过认识歌词、猜作词者、想象诗歌画面、听旋律这几个环节了解《诗经》的写作形式和内容,体会其中的悲苦之情。
2. 初步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和反复这两种章法特点,明确它们的作用。
3. 使学生的朗读在层次和情感上能够循序渐进,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 《诗经》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通过哪些内容与形式展现的?
2. 体会重章叠句的意义和作用。
3. 朗读的层次性如何体现?方法技巧的指导如何落实?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很爱唱流行歌曲,其实古代也有流行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来自《诗经》的古代流行歌曲,给你们,也给我自己减减压,好吗?
二、读歌词
(一)认识歌词
1.孩子们,认识歌曲。先从认识歌词开始,是吧。自由朗读两遍。两个要求:读准字音和不增不减。(指导一下停顿,读音)
2.推荐一个学生读读看。——齐读
3.一分钟后有没有同学能够把它背下来的,你有秘诀吗?(PPT空白)
你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首歌词比较简短,而且上下行之间惊人的相似:“故”“中露”“躬”“泥中”。并且还有重复,背起来省力。
(二)理解歌词
尽管背的容易,可要想铭记于心,最好我们还能理解歌词的内容,对吗?这歌词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难度系数的确有点大,第一行的意思老师带着你们一起来解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情,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微1:天黑,微2:不是,非,表否定。)
试着自己写一下第二句。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自身的事情,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三.制作名片
(一)猜作词者
每一首歌曲都有作词者,我很好奇,两千多年前,创作这首歌词的人会是什么性别?什么身份?什么目的?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