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等奖

栏目: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这是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等奖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

   4.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十三、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

   4.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十三、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3篇

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整体上同学们能按我设计的程序进行合作探究与质疑,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踊跃,气氛热烈;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同学们理解了诗的内容,深入感受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增强了爱国情感;同事们对本节课也能认可,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本节课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是,收获有:1、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课件展示,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2、课堂设计过程流畅,共设计了4个环节:作家作品 、诗歌诵读、诗意理解、诗外天地 ;3、合作是教学快乐的钥匙,这个合作既有师生的合作,又有生生的合作探究,为此我除了设计让学生合作理解诗意的环节,还设计了4个探究题:(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设计使枯燥的学习因合作而充满欢乐,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现;4、巩固落实很重要,之所以个别同学语言不严谨,主要原因是个别同学课前预习不够深入,对预习问题没有认真完成,落实不好。存在的问题是:准备充分了要流畅地把教学流程完成还需要长期的锻炼,教师的语言表达还不够流利,启发诱导性还不强,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也出现一些没有预料的情况,合作探究的评比标准和细节还不完美,课堂也有些因听课的人多而拘谨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把良好的教学模式、方法坚持运用到课堂中,使教师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学习的快乐。

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第一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笔记整理》

《风雨吟教学设计优秀》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