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简短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

这是阿房宫赋教学反思简短,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简短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简短第1篇

  本课教学,我很注重对文言知识的积累,也要求学生务必把课文中的文言知识记牢,只有把文意弄懂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一开始,我对学生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他们能根据教辅书的内容自主梳理。

  然而,我错了。当我口干舌燥地解释了一大通之后,学生还是用茫然无措的眼神看着我时,我才意识到,这些学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他们对语法知识一头雾水,有听没有懂,连带的,根本没有多少学生弄得懂我所说的文言知识。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学生要学习好文言文,必须把语法知识补上。于是,我专门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为他们讲本应在初中时该学却又没学的语法知识。内容包括词性、句子成分和关联词语。

  讲完之后,收获还是挺大的。虽然学生对语法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这对他们学习文言文已经有很大的帮助,基本上达到我预设的目标。梳理好知识点之后,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就简单多了。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简短第2篇

  这次汇报课我所选择的篇目是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锁定在三四段的议论抒情部分,在解决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分析秦亡原因,并对比贾谊《过秦论》总结出秦灭亡的本质。

  这节课以元稹的《行宫》导入,承接上节课第二段宫人生活。在导入时,我对这首诗进行了简单的解读,时间把握在一分钟左右。接下来则引入第三段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是比较有层次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学生预习质量的忽视。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不积极,课后我才了解到,原来很多同学对“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这一句还不明白,特别是“念”字,理解成了“思念”,于是对课文的理解从此处截然断开,导致第三段后半部分也听得一头雾水。这是我的问题:一方面,我没有及时了解他们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无法针对问题来教学,就像盲人过河,瞎琢磨,从自己的角度单方面认为难点应该在哪里,对课文讲解的取舍忽略了最重要的学习主体,我忽略了预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即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在预习的时候我完全可以收集学生不懂的地方,并将其设计到我的教学中去,如此才更有针对性,否则便如隔靴搔痒,学生不懂的没讲到,学生已懂的反复讲;另一方面,这也看出我在教学中的解读还存在问题,文脉并没有清晰展现给学生,至少在这一点上明显出现了解读、衔接不到位的问题,此外教学语言太过贫乏,表述不够简炼,以致课文解读从表面滑过,没有进入深层分析。

  如何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加入进来,我想,老师最基本的职责也就是答疑解惑,那么在字词句的解读上也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这个工作同样可以放在预习时安排,每个小组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在组内交流,这样也算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预习任务,而不是仅仅毫无目的地背书,回想预习时的情景,虽然我慷慨地给了一节课的预习时间,然而很多同学并不专注,也是有我的预习任务并不明确的原因。学生在预习后给我问题清单,既能方便我了解学情,也能帮助我提前为学生的问题做准备,不至于上课时措手不及,出现难以驾驭的尴尬。在课堂上,这个环节可以先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尝试解决,最后由我解决。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点拨重点字词,应该对学生来讲会更容易接受。

  最后在对比贾谊《过秦论》时,可以把第四段集中教学结束后引出,可以提前给学生看这个片段,否则课堂上时间不够,第一次看这个选段会有点吃力。提前给学生这个选段预习,解决字词问题,课堂上再拿出来仔细对比,有针对性地解决秦亡原因的对比,可能会更好。

  课堂结束时,我没有做到课堂预设,结果多出了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背诵了,这个环节是预设不足,没有考虑到时间充足和不够时该如何弹性调整的问题。现在回想,如果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齐读一遍课文差不多也要这么两三分钟,或者在此之外再设计一个独立的小环节,如《红楼梦》里有“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引导学生去读一读《红楼梦》钟鸣鼎食之家的奢侈生活等等。为防时间不够,则要在学生互动时注意把控好时间。

  在自己的仪态等方面,亲和力还不够,很少走到学生中间去,这其实是自己备课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对课文和课堂设计的熟识度还不够。另外笑容少了,表情过于严肃,这是个人性格所致,还需一点点去改进。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简短第3篇

  《阿房宫赋》有两个变化:一是不像以往一样先疏通字词,再分析内容,而是第一课时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中心和写作目的;第二课时再疏通词句并鉴赏每段内容。二是第二课时由四位学生分别“主讲”,教师只起串联、补充作用。

  事先并没有对学情、课文作细致分析,只是感觉这篇文章内容较浅,注释较多,学生是可以自行解读的,便尝试了一下。从课堂情况看,这样做是可行的,但教师的准备和临场应变还要进一步提高。

  第一课时教师朗读、自由朗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共读了5遍。对于这样一篇生字较多、要求背诵、朗朗上口的赋,多读几遍相较于读了一遍就开始分析字词,学生兴致要高些。读的形式、任务(从准确诵读到初步理解)也有变化,但每一遍朗读的目的还要更加明确方好。内容的理解主要采用问答形式,较为顺利;但问答还是要和朗读更紧密得结合。

  第二课时第一个班总体情况良好。四位学生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准备也较充分,从词到句到文言现象到手法到内容一一讲到。也有“小老师”能运用朗读、问答等方式,而不是一味讲解。即使讲解,学生也能认真听。也出现了学生提出疑问,“小老师”不能回答的情况,不过马上有其他同学帮助回答了。在教师上课时,学生不愿提出问题,不愿举手回答。而此时,由于教师的暂时退出,学生没有了心理上的障碍,想要表现一下自己,甚至想要难一难“小老师”。(我要是也能达到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境界,那就厉害了,不过难度很大。)

  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有很多弊端,如班级人数过多而不能照顾个性;教学任务和课时的硬性规定使得时间仓促,妨碍深入学习;不能进行大量、充分的阅读,而只捧着教科书和习题集;而精神的不自由状态对于学生成长来说,可能是最致命的。改变需要我们的努力。

  当然有的“小老师”可能参考参考资料了,但我觉得在文言的学习方面,不必完全禁绝参考资料。想想自己读文言作品时,也希望看有注释的版本,遇到不理解的就直接看文后注释,再有问题且是非解决不可的才翻字典。动辄翻字典的“精读”大大破坏阅读趣味。文章看完后,也并不刻意去记那些字词解释。文章看得多了,掌握的文言词语自然也就多了。现在非得让学生精雕细磨,字字落实查字典,把解释都背下来,而不是节约时间多读,总想解决一批字词于一篇文章。这种急功近利的积累法科学吗?当然偷懒总是不好的,但文言学习效果差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学生懒于查字典思考,而是有兴趣的阅读太少,文言文阅读量太少。要把思考、查字典和看参考书结合起来,至少文言字词是可以看参考书的。

  第二个班准备更扎实,但四位采用的方式全是讲解,这与事先对学生的要求、指导不够有关。坐着旁听,颇能体会听人一味“滔滔”之苦。由此可以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

相关文章

《谏逐客书教案答案》

《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