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小班语言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爱唱歌的小麻雀》教案反思

栏目:小班语言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爱唱歌的小麻雀》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爱唱歌的小麻雀》教案吧。

小班语言活动《爱唱歌的小麻雀》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美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作品中角色较多,我将有关角色认知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为理解故事埋下伏笔;故事后半部分层层递进,既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像的线索,又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及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书的内页制作如图,前一页都比后一页短一些,每一页上都有一棵树的造型。  
  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  
  3.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听故事,突出认知――别人睡觉时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别人。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图画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  
  (3)提问: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听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经验,为小麻雀想想办法  
  1.展示图书。  
  教师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本书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粘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  
  2.合作讲述。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述。  
  3.分析讨论。  
  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宝宝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听故事,行为练习――和小麻雀一起为小鹿唱最好听的歌  
  1.播放录音故事。  
  2.引导幼儿静静地等待小鹿醒来,在最后时刻,教师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原来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心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附:爱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树林里,有只麻雀爱唱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小麻雀往下飞,看见猫头鹰,问:“猫头鹰,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飞,看见啄木鸟,问:“啄木鸟,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啄木鸟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继续往下飞,看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飞,看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奇怪地问:“为什么呢?”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飞到树底下,呀!草丛中的鹿宝宝正在睡觉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安静地等着、等着……她想,等鹿宝宝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

  活动反思:
  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