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公开课种子排队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数学教案这是大班数学公开课种子排队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初步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增强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
2.种子排队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种子。(2分钟)(一)出示状元豆、黄豆、红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熊博士带来了一些豆子,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豆子叫什么名字?它们的大小,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二)鼓励幼儿自由观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结:状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黄豆是黄色的,比较大;红豆是红色的,最小。
二、种子排队。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不同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8分钟)1.出示操作图一,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10颗不同的豆子。请小朋友在每条线上摆上10颗相应的豆子(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排队的时候要从红星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排完后放在桌上。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为什么都是10颗种子,排出的长度不一样呢?
4.小结:三种豆子中,红豆最小,排的队伍最短;状元豆最大,排的队伍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不同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15分钟)1.出示操作图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绍操作图。
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不同的种子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小朋友们在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的每条线上摆出相应的豆子,从红线的地方开始,一个接着一个摆,使三种豆子排成的队伍一样长。数一数: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多?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少?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时要动脑筋、保持安静,把双面胶纸撕下时放在篮子里。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红豆、黄豆、蚕豆排成的队伍一样长吗?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4.小结:排成一样长的队伍,豆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多。豆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3分钟)(一)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设疑:
(1)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2)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验证。
四、游戏《走钢丝》。(2分钟)(一)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熊博士要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名称叫走钢丝。钢丝很细,大家要从线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
(二)师幼示范游戏一遍。
(三)幼儿两两进行走钢丝的游戏,来判断脚的大小。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提供各种种子、胶水、画纸等,引导幼儿进行种子装饰画。
活动反思:
《种子排队》是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大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思媛说:“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东东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会更好。
整个活动中在操作材料准备上也有待更加具体,由于种子非常的容易滚动,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纸上黏贴双面胶或是利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幼儿的操作及老师的点评都会更方便。
1.学习将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初步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增强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
2.种子排队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种子。(2分钟)(一)出示状元豆、黄豆、红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熊博士带来了一些豆子,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豆子叫什么名字?它们的大小,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二)鼓励幼儿自由观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结:状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黄豆是黄色的,比较大;红豆是红色的,最小。
二、种子排队。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不同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8分钟)1.出示操作图一,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10颗不同的豆子。请小朋友在每条线上摆上10颗相应的豆子(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排队的时候要从红星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排完后放在桌上。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为什么都是10颗种子,排出的长度不一样呢?
4.小结:三种豆子中,红豆最小,排的队伍最短;状元豆最大,排的队伍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不同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15分钟)1.出示操作图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绍操作图。
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不同的种子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小朋友们在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的每条线上摆出相应的豆子,从红线的地方开始,一个接着一个摆,使三种豆子排成的队伍一样长。数一数: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多?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少?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时要动脑筋、保持安静,把双面胶纸撕下时放在篮子里。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红豆、黄豆、蚕豆排成的队伍一样长吗?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4.小结:排成一样长的队伍,豆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多。豆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3分钟)(一)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设疑:
(1)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2)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验证。
四、游戏《走钢丝》。(2分钟)(一)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熊博士要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名称叫走钢丝。钢丝很细,大家要从线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
(二)师幼示范游戏一遍。
(三)幼儿两两进行走钢丝的游戏,来判断脚的大小。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提供各种种子、胶水、画纸等,引导幼儿进行种子装饰画。
活动反思:
《种子排队》是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大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思媛说:“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东东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会更好。
整个活动中在操作材料准备上也有待更加具体,由于种子非常的容易滚动,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纸上黏贴双面胶或是利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幼儿的操作及老师的点评都会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