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4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数学教案这是大班数学4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 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 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 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活动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亮点:
1、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摆一摆、看一看、分一分等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形式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以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活动也才生动有味。从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情景紧紧“拴住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动手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分瓶盖、分萝卜,通过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敢于放手让幼儿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幼儿太乱而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幼儿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能力强的幼儿,而大多数的幼儿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幼儿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幼儿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幼儿摆瓶盖、分萝卜,我虽然有一定的提示,但幼儿自己摆弄、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对幼儿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幼儿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幼儿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再指名幼儿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能力强的幼儿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1、 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 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 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活动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亮点:
1、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摆一摆、看一看、分一分等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形式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以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活动也才生动有味。从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情景紧紧“拴住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动手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分瓶盖、分萝卜,通过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敢于放手让幼儿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幼儿太乱而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幼儿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能力强的幼儿,而大多数的幼儿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幼儿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幼儿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幼儿摆瓶盖、分萝卜,我虽然有一定的提示,但幼儿自己摆弄、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对幼儿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幼儿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幼儿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再指名幼儿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能力强的幼儿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