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打击乐活动五只小青蛙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主题教案这是大班打击乐活动五只小青蛙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础上,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使用3种乐器为歌曲《五只小青蛙》配伴奏,并能较连贯地演奏。
2.能借助对"数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讨论,了解为歌曲配器与记录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乐时,能进行协商、共同尝试,体验合作演奏带来的挑战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谱:《五只小青蛙》第一段歌词图谱(见文后)、压好膜的空白底版1个(见图1)。
2.3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1支黑水笔、1张幼儿用的小图谱(与教师图谱相同)。
3.乐器:木鱼(6个)、沙球(6个)、小铃(6个)。
4.幼儿事先学过《五只小青蛙》的歌表演。
活动过程:
环节一:回顾、重温阶段出示大图谱,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顾歌曲中"递减式数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节奏。
环节二:集体讨论配器方案阶段结合所提供的乐器(木鱼、沙球和小铃),集体讨论、交流适合的配器方案,学习记录配器的方法,为幼儿分组创编提供工作模型。最后,教师在大图谱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画出相关乐曲的标记,目的是为幼儿后续记录配器方法提供示范(见图2)。幼儿尝试使用协商好的乐器(如木鱼)演奏"数青蛙"处的节奏,验证配器方案。
环节三:小组合作阶段1.教师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导幼儿分组进行配器活动。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共同合作,用这3种乐器来为歌曲配伴奏!
师:用几种乐器?
幼:3种。
师:老师给每组都提供了一只笔和一张小图谱底版,小底版和老师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来记录你们大家共同讨论的配乐方法。
师:今天合作配乐记录时有3个要求。第一,每组必须有这3种不同的乐器,每人手里只能拿一种乐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谁先去拿乐器;第二,选好乐器后,还要商量怎样用这3种乐器来伴奏,并且要确定由谁记录配乐方法;第三,最后要能将你们设计好的配器方案跟随歌曲演奏出来。
(教师提出上述3条要求后,还要通过反问,引导幼儿复述这3条要求,帮助幼儿强化小组合作配乐的任务意识。)师:第一个任务是什么?
幼:商量好谁先拿乐器。
师:第二个任务是什么?
幼:推选一个人来记录。
师:第三个任务是什么?
幼:听着音乐自己演奏出来。
师:你们画的时候,我会用倒计时的方式提醒,倒数10下时,你们的方案就要设计好。哪组快,哪组的方案就会先被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6人一组,分成3组,分别围在相应的桌子旁进行协商与配乐活动。)2.教师围绕上述3条合作要求,督促每组幼儿明确分工,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
师:想一想,先商量什么?谁来拿乐曲?
幼:我拿!
师:检查一下,你们组是不是3种乐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乐器了?
师:赶快商量一下哪里可以配乐?由谁记录?
(教师通过语言督促,引导幼儿学习快速合作,并记录配器方案。)师:我要倒计时了110、9、8……1。
3.教师连续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边观察各组配乐情况,一边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小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环节四:反思与评价阶段教师将每组幼儿的配器方案图贴在黑板上,分别邀请3组幼儿轮流尝试跟随音乐合作表演本组设计的配乐方案,并反思小组合作演奏中的困难。
表演组1师:刚才第三组最快完成!先请他们组表演,看他们能不能听着音乐,按照他们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师邀请第三组的6位幼儿各自拿着相应的乐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横排,并提示他们持相同乐器的幼儿站在一起。)师:"你们准备好了吗?需要看图谱吗?"幼:需要!
师:看清该怎样演奏了吗?检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乐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师引导此组幼儿再次对照图谱,重温配器方案"木鱼、木鱼、小铃、沙锤、沙锤、小铃",为即将的合乐演奏做好心理准备。)师:看他们能不能把每个配乐的地方都演奏出来!
(教师刚一放音乐,此组幼儿就没有衔接上,于是教师中断音乐,引导大家反思。)师:他们在前奏就遇到困难了?怎么回事? 幼:没准备好!
师:前奏该谁演奏? 幼:我!(手持木鱼者)师:木鱼是吗?需要再试一次吗? 幼:要!
师:能准备好吗? 幼:能!
(第三组幼儿演奏结束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引导大家反思小组合作的情况。)师:这次,他们组演奏的怎么样? 幼:不太好!
师:还有什么问题?每个地方都演奏出来了吗? 幼:他们老是停顿,不连贯。
师:你们发现是哪个乐器在演奏时出现了停顿、不连贯? 幼:小铃。
师:小铃怎么回事? 幼:没有敲!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青蛙贯穿始终。孩子感觉既熟悉又新鲜,无论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还是在歌曲中游戏,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每次有效的提问都能激起幼儿新的思考与想象。
在导入活动中,我利用手势和敲击双响筒帮助幼儿感受数量的递减,为后面学唱歌曲作铺垫;新授歌曲时,我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再次为幼儿学习歌曲建构桥梁。有趣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幼儿直观地从活动式的图片中感知青蛙跳进池塘中数量的递减,因此幼儿对歌词部分把握得较好。
《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幼儿自由组合,五个一组进行游戏,并商量好青蛙跳进池塘的顺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很快意见得到统一。进行游戏时,“小青蛙”们按照自己商量的顺序随着音乐跳进“池塘”。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使活动得到升华。
整个活动中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础上,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使用3种乐器为歌曲《五只小青蛙》配伴奏,并能较连贯地演奏。
2.能借助对"数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讨论,了解为歌曲配器与记录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乐时,能进行协商、共同尝试,体验合作演奏带来的挑战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谱:《五只小青蛙》第一段歌词图谱(见文后)、压好膜的空白底版1个(见图1)。
2.3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1支黑水笔、1张幼儿用的小图谱(与教师图谱相同)。
3.乐器:木鱼(6个)、沙球(6个)、小铃(6个)。
4.幼儿事先学过《五只小青蛙》的歌表演。
活动过程:
环节一:回顾、重温阶段出示大图谱,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顾歌曲中"递减式数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节奏。
环节二:集体讨论配器方案阶段结合所提供的乐器(木鱼、沙球和小铃),集体讨论、交流适合的配器方案,学习记录配器的方法,为幼儿分组创编提供工作模型。最后,教师在大图谱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画出相关乐曲的标记,目的是为幼儿后续记录配器方法提供示范(见图2)。幼儿尝试使用协商好的乐器(如木鱼)演奏"数青蛙"处的节奏,验证配器方案。
环节三:小组合作阶段1.教师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导幼儿分组进行配器活动。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共同合作,用这3种乐器来为歌曲配伴奏!
师:用几种乐器?
幼:3种。
师:老师给每组都提供了一只笔和一张小图谱底版,小底版和老师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来记录你们大家共同讨论的配乐方法。
师:今天合作配乐记录时有3个要求。第一,每组必须有这3种不同的乐器,每人手里只能拿一种乐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谁先去拿乐器;第二,选好乐器后,还要商量怎样用这3种乐器来伴奏,并且要确定由谁记录配乐方法;第三,最后要能将你们设计好的配器方案跟随歌曲演奏出来。
(教师提出上述3条要求后,还要通过反问,引导幼儿复述这3条要求,帮助幼儿强化小组合作配乐的任务意识。)师:第一个任务是什么?
幼:商量好谁先拿乐器。
师:第二个任务是什么?
幼:推选一个人来记录。
师:第三个任务是什么?
幼:听着音乐自己演奏出来。
师:你们画的时候,我会用倒计时的方式提醒,倒数10下时,你们的方案就要设计好。哪组快,哪组的方案就会先被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6人一组,分成3组,分别围在相应的桌子旁进行协商与配乐活动。)2.教师围绕上述3条合作要求,督促每组幼儿明确分工,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
师:想一想,先商量什么?谁来拿乐曲?
幼:我拿!
师:检查一下,你们组是不是3种乐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乐器了?
师:赶快商量一下哪里可以配乐?由谁记录?
(教师通过语言督促,引导幼儿学习快速合作,并记录配器方案。)师:我要倒计时了110、9、8……1。
3.教师连续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边观察各组配乐情况,一边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小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环节四:反思与评价阶段教师将每组幼儿的配器方案图贴在黑板上,分别邀请3组幼儿轮流尝试跟随音乐合作表演本组设计的配乐方案,并反思小组合作演奏中的困难。
表演组1师:刚才第三组最快完成!先请他们组表演,看他们能不能听着音乐,按照他们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师邀请第三组的6位幼儿各自拿着相应的乐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横排,并提示他们持相同乐器的幼儿站在一起。)师:"你们准备好了吗?需要看图谱吗?"幼:需要!
师:看清该怎样演奏了吗?检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乐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师引导此组幼儿再次对照图谱,重温配器方案"木鱼、木鱼、小铃、沙锤、沙锤、小铃",为即将的合乐演奏做好心理准备。)师:看他们能不能把每个配乐的地方都演奏出来!
(教师刚一放音乐,此组幼儿就没有衔接上,于是教师中断音乐,引导大家反思。)师:他们在前奏就遇到困难了?怎么回事? 幼:没准备好!
师:前奏该谁演奏? 幼:我!(手持木鱼者)师:木鱼是吗?需要再试一次吗? 幼:要!
师:能准备好吗? 幼:能!
(第三组幼儿演奏结束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引导大家反思小组合作的情况。)师:这次,他们组演奏的怎么样? 幼:不太好!
师:还有什么问题?每个地方都演奏出来了吗? 幼:他们老是停顿,不连贯。
师:你们发现是哪个乐器在演奏时出现了停顿、不连贯? 幼:小铃。
师:小铃怎么回事? 幼:没有敲!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青蛙贯穿始终。孩子感觉既熟悉又新鲜,无论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还是在歌曲中游戏,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每次有效的提问都能激起幼儿新的思考与想象。
在导入活动中,我利用手势和敲击双响筒帮助幼儿感受数量的递减,为后面学唱歌曲作铺垫;新授歌曲时,我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再次为幼儿学习歌曲建构桥梁。有趣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幼儿直观地从活动式的图片中感知青蛙跳进池塘中数量的递减,因此幼儿对歌词部分把握得较好。
《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幼儿自由组合,五个一组进行游戏,并商量好青蛙跳进池塘的顺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很快意见得到统一。进行游戏时,“小青蛙”们按照自己商量的顺序随着音乐跳进“池塘”。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使活动得到升华。
整个活动中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