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七只小猴去旅行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语言教案这是大班语言七只小猴去旅行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活动反思:
又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已经在内外多次听过这个故事,因此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在做《小猴子下》教学设计时,我将重难点放在字词的学习和对小猴子形象的分析上。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我将读故事、理解故事放在生字学习前面。本班学生拼音基础较好,有自学生字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阅读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这样的安排也是可行的,学生在阅读中不会有太多的障碍。
在堂教学中,我将读故事的任务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朗读,然后告诉我小猴子下的路线。小朋友很快帮我完成了路线图"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孩子们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思路是清晰的,孩子们对这些事发生的逻辑关系是理解的,这些事情的发展顺序,明白不能颠倒顺序。这些事正是说明小猴子见一物,爱一物,喜新厌旧,做事不专一的证据。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我灵机一动,给孩子们做了个小小的心理测试。
假如黑板是一片很大很大的花海,有四个小朋友正在参加摘花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在这片花海里你可以边看边比较,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那一朵花,但是每位小朋友只能摘一朵花,不能走回头路,你会选择在哪里摘?
我在黑板上标记了五个位置,让孩子们选,他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说:"我要在1号摘,我要在2号摘……"最多的还是号。我告诉孩子们,每个地方所表示的意思:"选择1号的小朋友特别容易满足,他一开始就选好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花,做决定非常果断,但是呢,有时候会比较冲动,片面;选择2、、号的小朋友呢做决定比较谨慎,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以后再下决定,选择号的小朋友呢有些强迫,因为那是正中间的位置;选择4号的小朋友呢,做决定非常的犹豫,有些追求完美,总是要到最后才能下定决心,但是这样的话你可能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但是呢也有可能得到最好的,要懂得满足。当然,答案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活动反思:
又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已经在内外多次听过这个故事,因此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在做《小猴子下》教学设计时,我将重难点放在字词的学习和对小猴子形象的分析上。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我将读故事、理解故事放在生字学习前面。本班学生拼音基础较好,有自学生字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阅读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这样的安排也是可行的,学生在阅读中不会有太多的障碍。
在堂教学中,我将读故事的任务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朗读,然后告诉我小猴子下的路线。小朋友很快帮我完成了路线图"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孩子们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思路是清晰的,孩子们对这些事发生的逻辑关系是理解的,这些事情的发展顺序,明白不能颠倒顺序。这些事正是说明小猴子见一物,爱一物,喜新厌旧,做事不专一的证据。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我灵机一动,给孩子们做了个小小的心理测试。
假如黑板是一片很大很大的花海,有四个小朋友正在参加摘花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在这片花海里你可以边看边比较,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那一朵花,但是每位小朋友只能摘一朵花,不能走回头路,你会选择在哪里摘?
我在黑板上标记了五个位置,让孩子们选,他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说:"我要在1号摘,我要在2号摘……"最多的还是号。我告诉孩子们,每个地方所表示的意思:"选择1号的小朋友特别容易满足,他一开始就选好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花,做决定非常果断,但是呢,有时候会比较冲动,片面;选择2、、号的小朋友呢做决定比较谨慎,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以后再下决定,选择号的小朋友呢有些强迫,因为那是正中间的位置;选择4号的小朋友呢,做决定非常的犹豫,有些追求完美,总是要到最后才能下定决心,但是这样的话你可能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但是呢也有可能得到最好的,要懂得满足。当然,答案没有好坏,没有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