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透镜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科学教案这是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透镜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1.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块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耻,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透镜(幼儿学说)(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夺取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休养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厅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凸不平的)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透镜、凸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四、总结活动
【活动反思】
《奇妙的透镜》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这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极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时,我考虑到老师和学生合作,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关键,所以我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见过的镜子说出来并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心情,问题简单了,方便学生回答。可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现出来了,学生随便分组,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学生引导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类。耽误了很长时间。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识别出老花镜和近视镜,老花镜是临时借来的,时间匆忙,也没准备出太多,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可没想到:学生拿到镜子就摸起没完。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光学这部分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它的现象不便观察,实验不好操作,很多实验都被老师用嘴代替了,而我考虑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画透镜光路图更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还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设计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实验,而光学实验应该在暗室中进行,对于农村中学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实验,最后我发现:用烧杯装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没有平行光源怎么办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后,透镜怎么放又成了难题,我实施了很多方案,后来发现用一个烧杯,两个同学配合,现象非常明显。由于有了感性认识,透镜光路图也就好理解一些。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对学生以后画光路图有帮助。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课堂上要想学生实验到位,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就想到时间的安排,由于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学生在生活中有体验,所以我决定把它拿到课后进行,但我要求学生会叙述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
我认为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它不应该主导教学,所以我只是做了几个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片。在一天的准备过程中难免出错,加上微机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这样设计的宗旨就是:重视学生过程体验、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2、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考虑得再全面一些。
3、微机水平亟待加强。
4、工作还要再仔细一些,再忙也不能出问题。
5、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等。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1.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块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耻,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透镜(幼儿学说)(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夺取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休养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厅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凸不平的)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透镜、凸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四、总结活动
【活动反思】
《奇妙的透镜》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这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极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时,我考虑到老师和学生合作,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关键,所以我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见过的镜子说出来并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心情,问题简单了,方便学生回答。可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现出来了,学生随便分组,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学生引导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类。耽误了很长时间。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识别出老花镜和近视镜,老花镜是临时借来的,时间匆忙,也没准备出太多,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可没想到:学生拿到镜子就摸起没完。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光学这部分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它的现象不便观察,实验不好操作,很多实验都被老师用嘴代替了,而我考虑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画透镜光路图更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还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设计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实验,而光学实验应该在暗室中进行,对于农村中学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实验,最后我发现:用烧杯装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没有平行光源怎么办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后,透镜怎么放又成了难题,我实施了很多方案,后来发现用一个烧杯,两个同学配合,现象非常明显。由于有了感性认识,透镜光路图也就好理解一些。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对学生以后画光路图有帮助。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课堂上要想学生实验到位,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就想到时间的安排,由于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学生在生活中有体验,所以我决定把它拿到课后进行,但我要求学生会叙述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
我认为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它不应该主导教学,所以我只是做了几个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片。在一天的准备过程中难免出错,加上微机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这样设计的宗旨就是:重视学生过程体验、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2、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考虑得再全面一些。
3、微机水平亟待加强。
4、工作还要再仔细一些,再忙也不能出问题。
5、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