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青蛙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科学教案这是大班科学青蛙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失败的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不错,当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失败时,如何去正确面对呢?是放弃,还是继续尝试、改进,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求得发展呢?
新理念、新教材指导下得幼儿教育事业,要求教师“一切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幼儿得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尝试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的幼儿教师正是需要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一、设计意图:
我选择的是一个科学活动《青蛙》,现在正是春天,结合春季的特征,我们开展了春季的主题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种动物,青蛙妈妈生下了许多的宝宝——小蝌蚪。所以,幼儿们就会经常走到自然角去观察小蝌蚪,对小蝌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我问幼儿:“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幼儿说:“小青蛙”。我又说:“那小蝌蚪怎么长得和青蛙不一样呢?”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疑惑的样子。故我又根据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刘占兰教授也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为此,我就结合新《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要的教学描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 青蛙的生长过程图 小蝌蚪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 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三、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新理念、新教材指导下得幼儿教育事业,要求教师“一切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幼儿得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尝试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的幼儿教师正是需要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一、设计意图:
我选择的是一个科学活动《青蛙》,现在正是春天,结合春季的特征,我们开展了春季的主题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种动物,青蛙妈妈生下了许多的宝宝——小蝌蚪。所以,幼儿们就会经常走到自然角去观察小蝌蚪,对小蝌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我问幼儿:“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幼儿说:“小青蛙”。我又说:“那小蝌蚪怎么长得和青蛙不一样呢?”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疑惑的样子。故我又根据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刘占兰教授也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为此,我就结合新《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要的教学描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 青蛙的生长过程图 小蝌蚪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 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三、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