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层叠美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美术教案这是大班美术活动层叠美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设计意图进入大班,孩子的绘画作品内容逐渐丰富,也更多的带有情节性。在仔细分析孩子的绘画作品时,我发现,孩子往往喜欢选择用分离策略来表现各事物间的关系,如在绘画遮挡的房子时,有的将其并列排序,有的则将其前后排序,尽量靠近但不交叉。究其原因,我想幼儿没有习得“省略遮挡线”的绘画技巧是关键,这让他们不知道如何表现一物对另一物的遮挡,而正是为了避免重叠遮挡,才给予每一景物以各自的空间,也只有当分离各个图形不可能时,孩子们才不得不透明地画出被遮挡的部分,出现用“透明策略”来表示物体的空间关系或遮挡关系。为此,我抓住这一现象,以虞山风景为素材,将遮挡绘画这一知识点蕴含其中,设计了本活动,让孩子们在赏景、画景中掌握遮挡省略的绘画技巧,从而提高孩子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活动实录(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画面中发现遮挡关系,感受遮挡效果,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2.学习遮挡的绘画技巧,并用之表现虞山树景层叠、若隐若现的美景。
3.激发热爱家乡、亲近自然的情感。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5.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添画来表达自己的联想。
(二)活动准备:
1.《十里青山》PPT课件2.投影仪、视频转换仪3.大小不同的树纸样若干、拼贴纸若干4.黑色水笔人手一支、绿色绘画纸人手一张、展示板、胶布等(三)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感受虞山之美。
师:常熟有一座山叫什么?虞山上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剪辑制作一段介绍虞山的视频,让孩子在如诗如画的动态画面中欣赏虞山之美,唤起孩子对虞山美景的回忆。)2.观察操作,感受物体间的遮挡效果。
(1)定格画面,感受树与树之间的遮挡。
师:虞山上最多的是什么?老师拍了一张照片,请小朋友数数图片上有几棵树?
师:有人说八棵、有人说九棵,那到底有几棵?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在这里还藏着一棵树,咦!它的树冠、树枝呢?
(教师利用PPT课件演示,以一张树林的实景图导入,设疑数树,由答案不一,引发探究,再将实景图“一片树林”过渡成线条勾勒画“一片树林”,点出树木间存在着前后遮挡现象,让孩子在观察分析中感受物体间的遮挡关系。)师小结:层层叠叠的树木,相互遮挡,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的美感。
(2)小树拼贴,表现遮挡关系。
★幼儿操作师:我们也来给创造一片树林吧!请小朋友从筐中选几棵小树摆一摆,贴一贴,看看哪些树被遮挡起来了。
★幼儿介绍作品:
师:你的树林中,哪些树被遮挡了?这棵树在前面还是后面?
★师幼合作,画出树林的轮廓线。
师:我们一起把这片树林画下来吧。先画哪一棵?再画哪一棵?
师小结:在表现遮挡关系的景物时,我们可以先画出前面的景物,然后画后面的,在交接的地方可以省略遮挡的线条。
★纠错——感知遮挡部分的画法。
师:用这种方法可以画出一大片树林,看老师画的对吗?错在哪里?
(抽象的概念只有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理解。实物教具小树的提供,让孩子在拼贴树林的游戏情境下,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到挡住的部分是看不见的,而师幼共同勾画和比较纠错,则自然地将贴过渡到画上,进一步巩固了孩子对上面环节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对下一环节寻找更多层次的遮挡作了铺垫,清晰地说明了遮挡部分在绘画时是不画出来的。)(3)进一步探索层层遮挡的表现方法。
师:在这片密密的树林中还藏着许多景物呢?(定格实景画面,树、房、山层叠),我们一起来找找。
师:在这幅美丽的虞山风景画中,你看见了什么?哪些景物在前?那些景物发生了遮挡呢?
师:如果要画树丛中的房子,房子后面的远山,应该怎么画呢?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PPT课件,以线描画的方式在范例风景画上逐步演示作画步骤:前后层叠的树木,被遮挡的房子,远处的群山,重点暗示孩子关注遮挡的部分,明确绘画要点:从画纸中下方开始画前面的景物,依次往上推进画被遮挡的景物。)3.幼儿操作,大胆构画孩子眼中的虞山风光。
师:美丽的虞山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画一画,夸一夸虞山美景吧。
(播放悠扬的民乐《高山流水》,孩子在绿色的操作纸上构思画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孩子大胆表现遮挡的景物,PPT视频循环滚动播放虞山美景。水笔沙沙,琴音悠扬,活动室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情趣,良好的氛围激荡着孩子的心灵,营造出一种此出无声胜有声教育效果。)4.作品欣赏,再次探讨表现遮挡的要点。
(1)展示幼儿作品,布置成长卷画形式,幼儿自由欣赏。
(2)选取一幅作品进行点评:请幼儿介绍一下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同伴找一找哪些景物发生了遮挡;纠错。
(长卷画的展示方式,将孩子的单一行为提升到集体层面,使作品又多了一层新的视觉效果,站在画前,仿佛徜徉在绵延的山脉中,人、景、画合二为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三、活动评价欣赏、绘画都是一项较为安静的活动,但由于媒体教具的运用、艺术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师递进的启发式提问,使得孩子在活动中兴趣浓厚,表现积极,气氛活跃。在一篇硕士答辩论文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优秀的儿童美术教育并不是回避绘画技巧的传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学前美术教育应该坚持发展适宜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支架儿童的发展。”我想,这也是我设计本活动的主要依据。
活动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二、活动实录(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画面中发现遮挡关系,感受遮挡效果,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2.学习遮挡的绘画技巧,并用之表现虞山树景层叠、若隐若现的美景。
3.激发热爱家乡、亲近自然的情感。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5.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添画来表达自己的联想。
(二)活动准备:
1.《十里青山》PPT课件2.投影仪、视频转换仪3.大小不同的树纸样若干、拼贴纸若干4.黑色水笔人手一支、绿色绘画纸人手一张、展示板、胶布等(三)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感受虞山之美。
师:常熟有一座山叫什么?虞山上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剪辑制作一段介绍虞山的视频,让孩子在如诗如画的动态画面中欣赏虞山之美,唤起孩子对虞山美景的回忆。)2.观察操作,感受物体间的遮挡效果。
(1)定格画面,感受树与树之间的遮挡。
师:虞山上最多的是什么?老师拍了一张照片,请小朋友数数图片上有几棵树?
师:有人说八棵、有人说九棵,那到底有几棵?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在这里还藏着一棵树,咦!它的树冠、树枝呢?
(教师利用PPT课件演示,以一张树林的实景图导入,设疑数树,由答案不一,引发探究,再将实景图“一片树林”过渡成线条勾勒画“一片树林”,点出树木间存在着前后遮挡现象,让孩子在观察分析中感受物体间的遮挡关系。)师小结:层层叠叠的树木,相互遮挡,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的美感。
(2)小树拼贴,表现遮挡关系。
★幼儿操作师:我们也来给创造一片树林吧!请小朋友从筐中选几棵小树摆一摆,贴一贴,看看哪些树被遮挡起来了。
★幼儿介绍作品:
师:你的树林中,哪些树被遮挡了?这棵树在前面还是后面?
★师幼合作,画出树林的轮廓线。
师:我们一起把这片树林画下来吧。先画哪一棵?再画哪一棵?
师小结:在表现遮挡关系的景物时,我们可以先画出前面的景物,然后画后面的,在交接的地方可以省略遮挡的线条。
★纠错——感知遮挡部分的画法。
师:用这种方法可以画出一大片树林,看老师画的对吗?错在哪里?
(抽象的概念只有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理解。实物教具小树的提供,让孩子在拼贴树林的游戏情境下,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到挡住的部分是看不见的,而师幼共同勾画和比较纠错,则自然地将贴过渡到画上,进一步巩固了孩子对上面环节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对下一环节寻找更多层次的遮挡作了铺垫,清晰地说明了遮挡部分在绘画时是不画出来的。)(3)进一步探索层层遮挡的表现方法。
师:在这片密密的树林中还藏着许多景物呢?(定格实景画面,树、房、山层叠),我们一起来找找。
师:在这幅美丽的虞山风景画中,你看见了什么?哪些景物在前?那些景物发生了遮挡呢?
师:如果要画树丛中的房子,房子后面的远山,应该怎么画呢?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PPT课件,以线描画的方式在范例风景画上逐步演示作画步骤:前后层叠的树木,被遮挡的房子,远处的群山,重点暗示孩子关注遮挡的部分,明确绘画要点:从画纸中下方开始画前面的景物,依次往上推进画被遮挡的景物。)3.幼儿操作,大胆构画孩子眼中的虞山风光。
师:美丽的虞山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画一画,夸一夸虞山美景吧。
(播放悠扬的民乐《高山流水》,孩子在绿色的操作纸上构思画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孩子大胆表现遮挡的景物,PPT视频循环滚动播放虞山美景。水笔沙沙,琴音悠扬,活动室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情趣,良好的氛围激荡着孩子的心灵,营造出一种此出无声胜有声教育效果。)4.作品欣赏,再次探讨表现遮挡的要点。
(1)展示幼儿作品,布置成长卷画形式,幼儿自由欣赏。
(2)选取一幅作品进行点评:请幼儿介绍一下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同伴找一找哪些景物发生了遮挡;纠错。
(长卷画的展示方式,将孩子的单一行为提升到集体层面,使作品又多了一层新的视觉效果,站在画前,仿佛徜徉在绵延的山脉中,人、景、画合二为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三、活动评价欣赏、绘画都是一项较为安静的活动,但由于媒体教具的运用、艺术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师递进的启发式提问,使得孩子在活动中兴趣浓厚,表现积极,气氛活跃。在一篇硕士答辩论文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优秀的儿童美术教育并不是回避绘画技巧的传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学前美术教育应该坚持发展适宜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支架儿童的发展。”我想,这也是我设计本活动的主要依据。
活动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