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中秋家家乐教案反思
栏目:中班社会教案这是中班社会中秋家家乐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中班社会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设计意图: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作为传统节日的中秋有其浑厚的人文底蕴,中秋蕴含着"阖家欢乐共赏月"的欢聚景象。在祖辈眼里,中秋节就是"共享天伦"的代名词,而对于新世纪的孩童,也许他们的认识要比成人简单的多。那个节日无非是香香甜甜的月饼而已,而对其深刻的内涵则知之甚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情商、智商并重,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人,一个有激情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无愧于一个完整的人。"幼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6-7岁之间,这期间孩子的思维由形象趋于抽象,能学会思考,体会情感。中秋佳节这个涵盖着极其强烈教育价值的节日,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契机。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有关习俗。
2.积极参与表达与交流怎样过中秋节。
3.体验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
4.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人物、花灯、月饼、桌子、红菱、藕、糖水芋头等图片,教师自制ppt,实物:芋头、苏式月饼。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2.经验准备: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完成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师:明天是什么节日呀?中秋节有个美丽的传说叫什么?里面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师小结:嫦娥为了保护后羿才吃了仙丹,结果呀他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只能远远地互相对望,互相思念。人们呀非常敬重嫦娥,为了纪念她,人们就把月亮又圆又大的那一天订位中秋节。
2.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师: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对!是农历八月十五(出示字卡)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
(二)知道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1.幼儿自由参观调查表展板,与同伴交流分享。
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也都调查了中秋节想和谁过,怎么过,现在请你去和好朋友看一看、说一说吧!
2.集中交流。
师:现在请你说一说,中秋节你和谁一起过?
师:哦···中秋节你会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过(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排成圆形)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将桌子图片摆在中间)感觉怎么样呀?
师小结:哦!原来中秋节呀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全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三)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
1.了解本地中秋节的风俗。
(1)了解吃月饼的风俗。
师:那你们想怎样过中秋节呢?你吃过什么月饼呢?你还知道月饼的馅是什么做的,还有什么馅的月饼呢?谁吃过和他们不一样的月饼?……师小结:原来月饼的馅不同,那月饼的味道也(不一样)。
师:你吃过什么味道的月饼呢?甜甜的月饼表示什么呀?还吃过什么味道的月饼?
师小结:恩!现在呀!还有各种各样口味的月饼呢!那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月饼做成圆圆的呢?
师幼: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的在一起)。
(2)了解苏式月饼的特点。
师:我们看,这两个月饼有什么不一样?(出示广式月饼与苏式月饼的图片)还有呀它们的名字也不一样,这个呀叫广式月饼,这个叫(苏式月饼)。
师小结:很早以前呀就在我们这里有了苏式月饼,后来慢慢流传到了全国各地。
(3)做月饼、送月饼。
师:那月饼哪里来的呢?发的月饼和买的月饼是哪里来的呢?那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做月饼好吗?(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边做边用语言提示)月饼出炉喽,好吃的月饼送给谁呀?
师:想对爷爷奶奶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呢?
师:哦···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们小朋友都是孝敬老人、懂礼貌的好孩子。
(4)了解吃糖水芋头、红菱、藕的习俗。
师:那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会吃什么呢?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吃糖水芋头吗?糖水芋头是什么味道的呀?(出示实物芋头)我也带来了一个芋头,看看,我们平时吃的芋头和这个芋头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我们平时吃芋头时要把外面一层黑黑的皮去掉,是希望我们今后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师:除了吃糖水芋头,还会吃什么呢?为什么要吃红菱呢?藕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吃藕呢?
师小结:中秋节真是个喜庆的节日,有那么多美味的食物。
(5)了解赏月、猜灯谜活动。
师:中秋节还会干什么呢?中秋的月亮看上去怎么样呀?还有什么活动呢?
师小结:中秋的月亮呀特别圆,特别亮,全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欣赏月亮,真幸福呀!中秋节还有有趣的猜灯谜活动呢!
师小结:原来中秋节会这样过,(会吃月饼、吃红菱、吃糖水芋头、吃藕),晚上还会(赏月),还有有趣的(猜灯谜活动),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它。
反思
中班孩子已经有了许多关于节日的经验,例如孩子们说“喜欢过年,因为过年能放烟火,很开心”“喜欢过儿童节,因为儿童节可以吃冰激凌,可以收到礼物”“喜欢过解放军的节日,因为解放军很神气的”“喜欢过中秋节,因为可以吃月饼,还可以和月亮姐姐做游戏”“喜欢过母亲节,因为妈妈那天会很开心”“喜欢过老师的节日,可以给老师送卡片”。虽然几乎没有孩子听说过“老人节”,但是,孩子们真的很聪明,从老人节的名字中,他们猜测到这是一个给老人过的节日。
在为老人挑选礼物的过程中,孩子的主动性相当高。拐杖、老花眼镜、棒棒糖、靠垫、鲜花、山核桃、洋娃娃、绒线帽,那么多物品,孩子们一一分析判断,哪个合适,为什么,哪个不合适,又为什么。在分析的过程中,孩子们说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的特点,如走路摇摇摆摆,牙齿掉了,头发脱落了,怕冷等。每个孩子说的可能是自己身边老人的情况,也可能是大家一起交流之后形成的对老人的整体认识。而最有趣的是在判断“洋娃娃”适不适合送给老人时,孩子们出现了分歧。我随机让孩子们问问听课的奶奶老师喜不喜欢洋娃娃,奶奶老师给予肯定的回答后,孩子这样解释道:“哦,奶奶大概抱着洋娃娃睡觉的。”我及时把答案提升:“原来老人也会喜欢洋娃娃,因为洋娃娃软绵绵的,抱着很舒服。有了娃娃陪伴,也不觉得孤单寂寞了。”
当讨论为自己身边的老人准备礼物时,很多孩子能够跳出超市海报内容的限制,真实贴切地考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需要,这是让我吃惊和满意的地方。例如,有的孩子“想送一支笔给爷爷,因为爷爷喜欢写字”;有的孩子“打算送围巾给外婆,因为冬天来了,外婆怕冷”。 写(画)信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信中,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对身边老人的祝福和关爱。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作为传统节日的中秋有其浑厚的人文底蕴,中秋蕴含着"阖家欢乐共赏月"的欢聚景象。在祖辈眼里,中秋节就是"共享天伦"的代名词,而对于新世纪的孩童,也许他们的认识要比成人简单的多。那个节日无非是香香甜甜的月饼而已,而对其深刻的内涵则知之甚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情商、智商并重,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人,一个有激情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无愧于一个完整的人。"幼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6-7岁之间,这期间孩子的思维由形象趋于抽象,能学会思考,体会情感。中秋佳节这个涵盖着极其强烈教育价值的节日,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契机。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有关习俗。
2.积极参与表达与交流怎样过中秋节。
3.体验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
4.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人物、花灯、月饼、桌子、红菱、藕、糖水芋头等图片,教师自制ppt,实物:芋头、苏式月饼。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2.经验准备: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完成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师:明天是什么节日呀?中秋节有个美丽的传说叫什么?里面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师小结:嫦娥为了保护后羿才吃了仙丹,结果呀他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只能远远地互相对望,互相思念。人们呀非常敬重嫦娥,为了纪念她,人们就把月亮又圆又大的那一天订位中秋节。
2.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师: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对!是农历八月十五(出示字卡)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
(二)知道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1.幼儿自由参观调查表展板,与同伴交流分享。
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也都调查了中秋节想和谁过,怎么过,现在请你去和好朋友看一看、说一说吧!
2.集中交流。
师:现在请你说一说,中秋节你和谁一起过?
师:哦···中秋节你会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过(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排成圆形)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将桌子图片摆在中间)感觉怎么样呀?
师小结:哦!原来中秋节呀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全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三)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
1.了解本地中秋节的风俗。
(1)了解吃月饼的风俗。
师:那你们想怎样过中秋节呢?你吃过什么月饼呢?你还知道月饼的馅是什么做的,还有什么馅的月饼呢?谁吃过和他们不一样的月饼?……师小结:原来月饼的馅不同,那月饼的味道也(不一样)。
师:你吃过什么味道的月饼呢?甜甜的月饼表示什么呀?还吃过什么味道的月饼?
师小结:恩!现在呀!还有各种各样口味的月饼呢!那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月饼做成圆圆的呢?
师幼: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的在一起)。
(2)了解苏式月饼的特点。
师:我们看,这两个月饼有什么不一样?(出示广式月饼与苏式月饼的图片)还有呀它们的名字也不一样,这个呀叫广式月饼,这个叫(苏式月饼)。
师小结:很早以前呀就在我们这里有了苏式月饼,后来慢慢流传到了全国各地。
(3)做月饼、送月饼。
师:那月饼哪里来的呢?发的月饼和买的月饼是哪里来的呢?那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做月饼好吗?(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边做边用语言提示)月饼出炉喽,好吃的月饼送给谁呀?
师:想对爷爷奶奶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呢?
师:哦···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们小朋友都是孝敬老人、懂礼貌的好孩子。
(4)了解吃糖水芋头、红菱、藕的习俗。
师:那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会吃什么呢?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吃糖水芋头吗?糖水芋头是什么味道的呀?(出示实物芋头)我也带来了一个芋头,看看,我们平时吃的芋头和这个芋头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我们平时吃芋头时要把外面一层黑黑的皮去掉,是希望我们今后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师:除了吃糖水芋头,还会吃什么呢?为什么要吃红菱呢?藕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吃藕呢?
师小结:中秋节真是个喜庆的节日,有那么多美味的食物。
(5)了解赏月、猜灯谜活动。
师:中秋节还会干什么呢?中秋的月亮看上去怎么样呀?还有什么活动呢?
师小结:中秋的月亮呀特别圆,特别亮,全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欣赏月亮,真幸福呀!中秋节还有有趣的猜灯谜活动呢!
师小结:原来中秋节会这样过,(会吃月饼、吃红菱、吃糖水芋头、吃藕),晚上还会(赏月),还有有趣的(猜灯谜活动),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它。
反思
中班孩子已经有了许多关于节日的经验,例如孩子们说“喜欢过年,因为过年能放烟火,很开心”“喜欢过儿童节,因为儿童节可以吃冰激凌,可以收到礼物”“喜欢过解放军的节日,因为解放军很神气的”“喜欢过中秋节,因为可以吃月饼,还可以和月亮姐姐做游戏”“喜欢过母亲节,因为妈妈那天会很开心”“喜欢过老师的节日,可以给老师送卡片”。虽然几乎没有孩子听说过“老人节”,但是,孩子们真的很聪明,从老人节的名字中,他们猜测到这是一个给老人过的节日。
在为老人挑选礼物的过程中,孩子的主动性相当高。拐杖、老花眼镜、棒棒糖、靠垫、鲜花、山核桃、洋娃娃、绒线帽,那么多物品,孩子们一一分析判断,哪个合适,为什么,哪个不合适,又为什么。在分析的过程中,孩子们说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的特点,如走路摇摇摆摆,牙齿掉了,头发脱落了,怕冷等。每个孩子说的可能是自己身边老人的情况,也可能是大家一起交流之后形成的对老人的整体认识。而最有趣的是在判断“洋娃娃”适不适合送给老人时,孩子们出现了分歧。我随机让孩子们问问听课的奶奶老师喜不喜欢洋娃娃,奶奶老师给予肯定的回答后,孩子这样解释道:“哦,奶奶大概抱着洋娃娃睡觉的。”我及时把答案提升:“原来老人也会喜欢洋娃娃,因为洋娃娃软绵绵的,抱着很舒服。有了娃娃陪伴,也不觉得孤单寂寞了。”
当讨论为自己身边的老人准备礼物时,很多孩子能够跳出超市海报内容的限制,真实贴切地考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需要,这是让我吃惊和满意的地方。例如,有的孩子“想送一支笔给爷爷,因为爷爷喜欢写字”;有的孩子“打算送围巾给外婆,因为冬天来了,外婆怕冷”。 写(画)信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信中,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对身边老人的祝福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