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老鼠和钟教案反思
栏目:中班语言教案这是中班语言老鼠和钟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中班语言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老鼠偷油吃的不同姿态。
2、大胆想象、乐意讲述自己画面的情景,体验画编故事的乐趣。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课件、轻音乐、记号笔、铅画纸、黑板、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活动过程:
一、绘画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请一个朋友出来,请你们仔细看,老师请的是谁?
2、教师用记号笔在黑板的铅画纸上绘画老鼠。是谁呀?
3、小结:原来这是我们看过的皮影戏里的一只想偷油吃的小老鼠可可,你看,它踮起脚两只手搭在缸上头伸长着在看缸里的油呢!老师是怎么把它请出来的?谁来说一说,请个别幼儿说说。
4、出示PPT完整的1--6张老鼠绘画示意图。带领幼儿阅读完整的绘画示意图:第一步先画什么?先画老鼠的头,第二步--添上两只耳朵,然后--添上圆圆小小的眼睛和鼻子,加上几笔胡须,接着添上--细细长长的身体、之后--伸出两只手、身体下面伸出两条腿和脚,最后--加上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这样小老鼠可可就变出来了。
二、回忆故事《小老鼠偷油吃》,观察小老鼠的各种姿态。
1、观察三只老鼠叠加的姿态:
师:老鼠可可一开始想跳上油缸,有没有成功?(没有成功,)结果怎样?(摔了个四脚朝天)可可没有跳上去,它想了一个什么妙计爬上了油缸?(它叫来了老二老三用叠罗汉的方法爬上了缸)我们来看看,它们叠罗汉的动作又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老二搭好油缸、老三推着老二,可可从他们身上爬了上去)你们看老三的头,为什么它的头朝着后面呀?它在想什么呢?"可能它在看看有没有猫过来吧,或者是可能想叫其他伙伴来帮忙呢。"
2、倒挂着的姿态:
这下可可吃到油了吗?(吃到了)它们怎么配合着吃到油的呢?(老二站在缸上,拉着可可的尾巴放它下去,可可就吃到油啦),我来把它画下来,出示图片,老二站在缸上,那下面的可可的头和身体在什么位置,(头在下面,嘴巴是朝下的,)谁来画一画可可倒挂着的样子?请幼儿尝试画。
三、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讲述小老鼠偷油吃的情景。
1、师:它们两只老鼠终于吃到了油,还有很多其他的老鼠也想吃到缸里的油呢,它们会想到什么办法吃到油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互相讨论。
2、谁来说一说小老鼠还可能用了哪些方法吃到油的?请个别幼儿讲讲。
3、小朋友帮小老鼠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吃到了油,那请你把小老鼠偷油吃的不一样的动作画下来,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先画好的小朋友搬好椅子坐到前面先讲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讲给旁边的好朋友听一听。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绘画内容。
师:谁愿意来讲一讲你画的老鼠偷油吃的故事?(请两三个幼儿讲讲)讲得真好!刚才我们看到小老鼠都跳进了油缸吃到了油,可是小老鼠吃饱以后又会怎样想办法出来呢?我们下次再来编一遍、画一画这个有趣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
虽然说每一个人对每一个绘本的解读都有不同之处。但是,我们在带着孩子走进绘本时,一定要清楚,要从哪一个点带儿童去走?以怎样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或体会怎样一种情感?这就需要执教者对文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吧。
小老鼠和大老虎,从外表看看这两只动物,似乎不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在《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个故事中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但这对看上去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我们小朋友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的,比如:把人家的积木弄倒,和好朋友绝交后,会做一些好的`事情让之感动原谅。这些情节似乎和孩子日常生活很贴近。在第一环节中,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讲小老鼠和大老虎它们俩是怎样的两种动物,并让孩子们来猜想它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激起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环节是分段讲述,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怎样从一对好朋友,慢慢出现问题,小老鼠和大老虎绝交的事情,为之大老虎做了哪些事情来赢得小老鼠的原谅。
在我讲述完大老虎为小老鼠做的事情后,幼儿根据听到的来回忆事件,加上之前的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都基本能讲出大老虎所做的事情,所以在这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还是比较好的。在这个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让孩子来观察图片上的两个小动物。在让孩子理解故事发展情节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扮扮小老鼠或者大老虎,学学它们说的话,说话时的语气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经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经验背景、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并要从多个角度去设想应对策略,为活动中的有效回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要善于赏识和鼓励孩子。因为老师的认可能唤醒孩子们潜在的自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老鼠偷油吃的不同姿态。
2、大胆想象、乐意讲述自己画面的情景,体验画编故事的乐趣。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课件、轻音乐、记号笔、铅画纸、黑板、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活动过程:
一、绘画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请一个朋友出来,请你们仔细看,老师请的是谁?
2、教师用记号笔在黑板的铅画纸上绘画老鼠。是谁呀?
3、小结:原来这是我们看过的皮影戏里的一只想偷油吃的小老鼠可可,你看,它踮起脚两只手搭在缸上头伸长着在看缸里的油呢!老师是怎么把它请出来的?谁来说一说,请个别幼儿说说。
4、出示PPT完整的1--6张老鼠绘画示意图。带领幼儿阅读完整的绘画示意图:第一步先画什么?先画老鼠的头,第二步--添上两只耳朵,然后--添上圆圆小小的眼睛和鼻子,加上几笔胡须,接着添上--细细长长的身体、之后--伸出两只手、身体下面伸出两条腿和脚,最后--加上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这样小老鼠可可就变出来了。
二、回忆故事《小老鼠偷油吃》,观察小老鼠的各种姿态。
1、观察三只老鼠叠加的姿态:
师:老鼠可可一开始想跳上油缸,有没有成功?(没有成功,)结果怎样?(摔了个四脚朝天)可可没有跳上去,它想了一个什么妙计爬上了油缸?(它叫来了老二老三用叠罗汉的方法爬上了缸)我们来看看,它们叠罗汉的动作又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老二搭好油缸、老三推着老二,可可从他们身上爬了上去)你们看老三的头,为什么它的头朝着后面呀?它在想什么呢?"可能它在看看有没有猫过来吧,或者是可能想叫其他伙伴来帮忙呢。"
2、倒挂着的姿态:
这下可可吃到油了吗?(吃到了)它们怎么配合着吃到油的呢?(老二站在缸上,拉着可可的尾巴放它下去,可可就吃到油啦),我来把它画下来,出示图片,老二站在缸上,那下面的可可的头和身体在什么位置,(头在下面,嘴巴是朝下的,)谁来画一画可可倒挂着的样子?请幼儿尝试画。
三、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讲述小老鼠偷油吃的情景。
1、师:它们两只老鼠终于吃到了油,还有很多其他的老鼠也想吃到缸里的油呢,它们会想到什么办法吃到油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互相讨论。
2、谁来说一说小老鼠还可能用了哪些方法吃到油的?请个别幼儿讲讲。
3、小朋友帮小老鼠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吃到了油,那请你把小老鼠偷油吃的不一样的动作画下来,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先画好的小朋友搬好椅子坐到前面先讲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讲给旁边的好朋友听一听。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绘画内容。
师:谁愿意来讲一讲你画的老鼠偷油吃的故事?(请两三个幼儿讲讲)讲得真好!刚才我们看到小老鼠都跳进了油缸吃到了油,可是小老鼠吃饱以后又会怎样想办法出来呢?我们下次再来编一遍、画一画这个有趣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
虽然说每一个人对每一个绘本的解读都有不同之处。但是,我们在带着孩子走进绘本时,一定要清楚,要从哪一个点带儿童去走?以怎样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或体会怎样一种情感?这就需要执教者对文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吧。
小老鼠和大老虎,从外表看看这两只动物,似乎不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在《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个故事中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但这对看上去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我们小朋友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的,比如:把人家的积木弄倒,和好朋友绝交后,会做一些好的`事情让之感动原谅。这些情节似乎和孩子日常生活很贴近。在第一环节中,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讲小老鼠和大老虎它们俩是怎样的两种动物,并让孩子们来猜想它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激起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环节是分段讲述,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怎样从一对好朋友,慢慢出现问题,小老鼠和大老虎绝交的事情,为之大老虎做了哪些事情来赢得小老鼠的原谅。
在我讲述完大老虎为小老鼠做的事情后,幼儿根据听到的来回忆事件,加上之前的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都基本能讲出大老虎所做的事情,所以在这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还是比较好的。在这个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让孩子来观察图片上的两个小动物。在让孩子理解故事发展情节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扮扮小老鼠或者大老虎,学学它们说的话,说话时的语气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经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经验背景、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并要从多个角度去设想应对策略,为活动中的有效回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要善于赏识和鼓励孩子。因为老师的认可能唤醒孩子们潜在的自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