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的反思3篇
栏目:幼儿园教学反思这是中班语言的反思3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学反思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语言的反思第1篇
本周我们进行了中班语言《大树和小鸟》一课三论研讨活动。我对本次活动做了如下反思。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氛围。整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幼儿的注意力也相对集中,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我是先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自己先说一说是什么。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儿都认识大和小这两个字。所以我想让这两个字作为我的导入环节,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但经过老师们的讨论觉得这个讨论环节不是特别好,应以情感投入来导入。在教具方面:我没有在黑板上画出一句一句线条,导致幼儿看图片很费劲,不知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在最后一个环节仿编活动,"高高的大树上除了住着小鸟,还住着谁呢?"这边语言应该再精炼一点可以说"还住着哪些小动物呢?"在整个活动中,在于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体现的不明确,我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甚至没有小朋友能体会其中的情感。所以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只记住了儿歌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而本次活动目标旨在让幼儿既有情感的表达又学会了儿歌。所以我并没有完全的达到预设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我要时常告诫自己以后心中一定要装着活动的重难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难点,怎么样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能有新的突破。
中班语言的反思第2篇
入园以来,我发现班内性格各异的孩子不乏人数,在生活中不愿开口不善交流,这样的孩子朋友少,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会主动地与他人诉说,寻找他人的帮助,使问题不能及时、很好地得到解决。儿歌《我想…》是主题活动《我对你说》中的一个语言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指偶操作中,在情景表演与角色游戏中自主地感悟说话的重要性,从而使幼儿的口语听说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了幼儿喜爱的情境表演,形象生动的图片和指偶,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看、听、做、说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中,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意义,产生了一种想说的欲望,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的最后,我设计了集体和分组情境表演的环节,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角色,与同伴同作,在愉快的情绪中大胆地表现自我,我发现平时不爱说话的小朋友也选择了小象的指偶和小伙伴一起沉浸在角色与情境中,一边表演一边大声地说,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活动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开始时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儿想和小象说话的愿望,小朋友看见可爱的小象纷纷和它说话,王博问:“小象,你吃了饭吗?”赵亿说:“我想和你握握手”刘莹说:“你是坐车来的,还是自己走来的?”等等。当发现小
猴指偶时幼儿又争着和小猴说话,抚摸猴子的长尾巴,要和它拉钩。还有小鹿等。这时我
创设让幼儿交流,讨论的机会,并通过创编诗歌,激发幼儿与人交往的积极性,幼儿把问题从小动物的身上迁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说话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中班语言的反思第3篇
今天早上,我结合本周主题“多彩的秋天”组织了一堂语言活动散文诗《落叶》。
《落叶》是一首充满了优美语言,富有可爱角色,蕴含有趣情节的散文诗。文中的树叶随风飘到了地上、沟里、河里和院子里,小动物们把落叶当作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小虫爬过来把它当作小屋”,“蚂蚁爬过来把它当做小船”,“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等等,给我一种迫不及待想讲给孩子们听,和孩子们分享的冲动。但是《落叶》这一活动是出自于老教材,所以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录音磁带和小朋友的用书都没有,这使我犯了愁。我班的孩子还是中班的年龄,只有老师的平白讲述根本不能使孩子们体会到散文诗那优美的意境和有趣的内涵。可是,我又不想放弃这么好的一个素材。经过再三思量,最后,我还是毅然决定在没有现成辅助教具的情况下,设计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中,我惊奇的发现孩子们对这次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也较好地完成了我预期的活动目标。不过,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一、活动的亮点:
1.借助实物——落叶,激发兴趣。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将实物——落叶向空中抛撒,让幼儿体验落叶纷飞的美感,营造一种秋的美的氛围,吸引幼儿注意。然后请幼儿来学一学落叶随风飘落的样子。孩子们非常踊跃,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摇晃身子,还有的扭摆小屁股,真是乐在其中啊!显然,孩子们已经开始对我的活动产生了兴趣。
2.引导模仿角色,达到高潮。
在第二环节“完整欣赏散文诗”时,我请孩子们来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当我一出示那片巨大的“落叶”时,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想来体验小动物的智慧和可爱。为照顾到所有的幼儿,我请一位幼儿上来模仿,其他的孩子一起学说句子。如:请一位小朋友来做小虫子,其他的小朋友就说:“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作小屋。”这样既让孩子们看到了同伴的表演,也巩固了幼儿对重点句式的掌握,为下面的续编奠定了基础。
二、活动的不足:
1.欣赏还不够。
由于活动的录音磁带没有,而时间又紧迫,所以在活动前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去录音,导致幼儿在欣赏方面比较少,只有开始教师朗诵的一遍和中间师幼共同朗诵的一遍。其实,这样的散文是欣赏还是不够的,而且也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能课前准备好配乐的《落叶》朗诵磁带,在活动中再给孩子们多欣赏几次,让他们去体会已经,可能会更好。
2.没有利用图谱教学。
整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学说句式“树叶落在什么地方,谁怎样的过来,把它当作什么”;难点在于续编重点句式。虽然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也能勉勉强强地说完整句式,续编也还可以,但是,总是需要在老师的帮助和提醒下,才能说完整,整体显得不够流利。如果在活动中我能结合图谱法进行教学,如:树叶落到了地上(出示一张树叶落在地上的图片),小虫爬过来(出示一张小虫的图片),躺在下面(出示一张小虫躺在树叶下面的图片),把它当作小屋(出示一张小房子的图片),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连起来说句子。在续编时,可以先给幼儿提供一些图片,让他们按照句式自选图片,说句式;然后,教师那掉图片,请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句子。这样可以简易散文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理解,促使幼儿在学说和续编上就会更出色。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领悟到了一种更简便,且更能出效果的教学方法——“做中学”。无论是幼儿的模仿,还是教师未能实施的图谱法,都是让孩子在操作中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