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PPT课件
文件编号:1357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PPT课件这个PPT共49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涵义,范围和类型,选择的原则或标准,选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欢迎点击下载。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为什么要根据相应的学习经验来选择内容?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些目标是通过积累相应的经验而达到的。
比如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幼儿积累比较多的成功经验;让儿童获得较多的成功经验,那我们在选择任何课程内容的时候要考虑让儿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从而让他获得经验。
1、两个极端
2、幼儿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
(1)生命活动必须的知识。
(2)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
(3)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
(4)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
(5)为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的知识
1、饭后漱口
2、节约用水
2、礼貌用语
3、图形的形状
4、不玩火
5、动物的种类
分类:幼儿的基本活动从大类上看,也无非是生活、交往、学习等,具体又可以分为自我服务、身体锻炼、游戏、观察、探索、交流、表达等等。各种活动都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1、特性之一:问题性
2、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寻找线索
形成假设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1、含义:情感态度指的是对人、对事、对己的一种倾向性,它构成行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
2、途径:
环境的同化作用
——周围人对某事的评价会不知不觉影响儿童,使他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经验的情绪效应
——幼儿对使自己体验到愉快、满意的事物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对使自己感到痛苦的事物则形成相反的态度,
理智分析
——当幼儿认识到并真正理解了某种事物或特定行为的实际含义时,会根据这种认识对它们形成“好”或“恶”的态度。
让幼儿饭后漱口,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小朋友认为自己吃得东西很干净,所以不愿意漱口。
有一幼儿园老师做一小实验,用杯子接小朋友的漱口水,另外几个杯子盛清水,让儿童去观察这两种不同的水。
儿童观察发现开始两者区别不是很大,隔几天后发现有漱口水的杯子里很脏……
当孩子们发现了这一现象以后,该教师请幼儿园医生来解释这种现象。
慢慢地,老师发现孩子们能够自觉坚持饭后漱口了!
案例分析:
案例中教师的目的是改变孩子对饭后漱口的态度,愿意漱口,很明显其课程内容属于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这一方面。
案例中的教师主要通过幼儿认识到并真正理解了饭后漱口对自我身体健康的实际含义,来形成对饭后漱口的良好意愿。这实际上就是采用了让幼儿能理智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发展基本态度。
1、按学科结构分类
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
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或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式划分
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
3、按基本学习课题或问题领域划分
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
4、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或围绕关键经验的活动划分
游戏、工作、唱歌、律动、感觉、故事、实物观察、烹饪
5、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
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感与创造意识
(一) 合目的性原则
(二) 基础性原则
(三) 价值性原则
(四) 发展适宜性原则
(五) 兴趣性原则
(六) 直接经验性原则
(七) 兼顾“均衡”和“优先”的原则
含义:所谓合目的性,指的是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并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1.有目标意识
2.正确理解目标与内容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
3.考虑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关键学习经验”
可以通过选择哪些内容来达成“能进行简单的分类”这一目标?
含义: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该立足于幼儿基础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含义: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该具选择对儿童发展有价值的内容。
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有哪些特点?
含义: 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了解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一般发展和特殊需要,是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所必须的前提。
含义: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幼儿的兴趣。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1.关注幼儿的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教育价值丰富的内容。
2.将必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
老师甲: “假如我有朵七色花”的谈话活动。
活动开始老师问:“小朋友们还记得七色花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小朋友回答说:“七色花可以实现珍妮的愿望”
老师继续问:“如果你有一瓣七色花,你有什么愿望?”一个孩子说我想要玩具,这个愿望引起了孩子们广泛的讨论,他们开始谈论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玩具。
这时甲老师就着急了。因为她设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七色花里最有价值的一瓣是最后一瓣也就是要帮助他人,于是他就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愿望,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想给自己家里要一座大房子,“干吗要房子”孩子回答,这样就可以接自己的奶奶、姥姥还有其他的亲戚一起来住。老师一听这跟自己设定的主题也就是跟帮助他人没有什么关系。
于是老师甲就再次引导:“小朋友们还记得珍妮的七瓣花中哪一瓣最有意义吗?”一个孩子举手说:“最后一瓣。”
老师甲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最后一瓣最有意义?”孩子想了想说:“因为珍妮做了好事他帮助了别人。”
老师甲马上喜形于色地问其他的小朋友“他说得好不好啊?请大家跟老师说一遍:帮助别人,看他的这瓣花用的多有意义,那我们在想一想,我们小朋友如果你有一瓣花,你干什么?”
后面的谈话,你可以想象,因为孩子的受暗示性特别强。于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帮助盲人、帮助老奶奶等,虽然大家都在谈,但是你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孩子的投入程度就不一样了。
教师乙:同样是 “假如我有朵七色花”的谈话活动。
教师乙的活动组织开始也是是一样,当不少孩子表达了自己希望有这样的玩具,那样的玩具的愿望。教师乙感受到了孩子对玩具的这种兴趣,于是她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她说:“那么多小朋友都对玩具感兴趣,可是七色花的故事是个童话,我们也没有一瓣真的奇妙的七色花,那我们小朋友的愿望还能不能实现?”“我们能不能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的愿望实现?”于是大家开始讨论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玩具。
由此以“怎样实现大家的这个愿望”为“引子”,引出一个孩子极感兴趣的系列活动——“玩具博览会”。后来围绕这个玩具,又产生了很多问题,当有小朋友不愿意跟大家玩时讨论分享,玩的过程中出现“给玩具找家”分类、围绕玩具还可引出爱护、分享、合作等社会性话题。还可以延伸到家庭中的自我探究,小孩把问题带回家,如对玩具汽车赶兴趣,由此给孩子任务,让孩子回家探究。
含义: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该具有直观性、情境性和活动性,使幼儿能够通过直接感知、操作和体验,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幼儿的“活教材”,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选择内容
含义:
选择内容必须从课程的整体性出发,并不断对所选内容进行整体反思。“缺失优先”
1、表现:
选择内容时,偏重智育;偏重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比重,较少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
2、如何防止课程目标流失?
从课程目标出发,全面选择课程内容
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进行比照,看看课程内容是否兼顾了课程目标
1、表现:
容量过大,难度过高
2、如何防止内容超载?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发展适宜性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整合技巧,“纳新”必须“吐故”
“从娃娃抓起”
学习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教育者必须树立一种”效益观“
1、幼儿园简单重复甚至低于幼儿在幼儿园外(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自发经验
2、幼儿园成了小学课程“先修班”,抢先教授小学低年级的课程内容(主要是读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