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讲座PPT课件
文件编号:16999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讲座PPT课件这个PPT共67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五层次教学模式,四种活动形式,命题画的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意愿画的教学模式:四环节的教学模式,装饰画的教学模式:三环节教学模式,文学、绘画综合教学模式,教案叙写的组成等,欢迎点击下载。 美术教育活动的模式讲座
讲座安排
美术教学模式探讨:2小时
美术欣赏、绘画教学、手工教学及课例分析
儿童作品指导策略:0.5小时
互动讨论:0.5小时
一、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五层次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周围环境和注意各种美术作品中造型、色彩、构图等的情感表现性;培养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丰富其美感经验,培养初步的审美评价能力。
2. 策略和程序
第一层次:整体感知描述。
描述:陈述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
出示作品或以音乐激发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兴趣。
引导幼儿集中注意观察欣赏对象,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鼓励幼儿把初步感知获得的认识描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才用启发的方式、提问题的形式给予他们以线索启迪,引导他们观察、想像并进一步陈述清楚。
第二层次:形式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的关键环节
形式分析: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边体验边讨论:先感性体验,再理性分析。
注意四个问题:
一教师自己:理解与欣赏能力:必须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
二必须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是变化和统一的有机整体;
三要适当地教给幼儿一定的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四按照一定的顺序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分析,待幼儿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对于作品独特的描绘手法,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加深理解。
第三层次:领会、表达作品。
注意两点:
第一,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从部分 到整体,再从整体到部分。循环往复。 “对意义的预期”手段,由己及幼。
第二,鼓励“不拘泥”,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动作)
适当介绍创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个人的创作动机。
第四层次:评价小结。
评价: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
指导重点:对作品的审美判断、揭示作品意义。吸取审美经验,提高其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趣味。
如:评价《大碗岛的星期天》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你喜欢这幅画吗?”
“你看后感觉如何?”
“你是否想把这幅画挂在教室里?”等。先交流再总结。
第五层次:外化创新。
即情感深层体验,联系外物,尝试创新。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提供幼儿外化创作新客体的环境,引导幼儿运用新知、新感觉创作新作品,这能启发幼儿的智慧,对促进幼儿的审美创造有极其积极的作用。
四种活动形式:
一、临摹体验:
适用于大班的部分美术欣赏作品,如欣赏《向日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临摹梵高的《向日葵》,并将自己的作品与梵高的《向日葵》放在一起展示。临摹活动能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向日葵》色彩明快和线条简练、有力等特征。
二、游戏法:
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1)角色游戏法:如大班欣赏《茶具》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幼儿扮演‘导游’,介绍一两种本班展览的茶具。”这个游戏使幼儿欣赏到更多的茶具之美,丰富了审美经验。 (
2)建构游戏:通过让幼儿建构游戏,加深对欣赏对象美的特征的认识。如欣赏 《民居建筑》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拼搭各种民居建筑,促进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发展。
三、尝试制作:
适用于工艺作品的欣赏。能加深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如欣赏剪纸作品后让幼儿尝试制作剪纸。幼儿在制作中体验剪纸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剪纸作品的本质特征,领略剪纸作品所具有的审美韵味。
四、表演活动:
可让幼儿用动作表现作品描绘对象的动态。例如,大班欣赏舞蹈《奔马》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在“赛马”的录音伴随下做马奔跑的动作,加深了幼儿对水墨画的表现手法的感受。又如欣赏舞蹈《印染纱巾》,最后让幼儿用纱巾装扮自己并随音乐跳舞。
美术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
活动目标
1. 感受点彩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排列变化,感受画面构图的不对称的均衡美。
2. 体验作品中悠闲、恬静的情感与氛围。
3. 初步学习点彩派画法。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彩色视频仪、水粉颜料、铅画纸、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 出示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这是第几层次?目的是什么?)
提问:
(1)小朋友,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有什么样的姿态?
(3)除了这些人还有什么?
(4)你能看出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吗?
试说出四个问题所对应的目标。
2. 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重点感受点彩派作品的特点。
提问:
(1)画面上有什么样的线条,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2)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哪几种颜色?在画面上是怎么安排的?
(3)画面上的黄颜色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4)你觉得这幅画上色方法跟平时我们见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绘画中的上色方法及色彩效果:把无数的原色油彩细点交错排列在画面上,再通过欣赏者的眼睛调混起来,这样画面上的各种色点组成五彩缤纷的镶嵌画,这种方法称为点彩派。这幅画的作者修拉就是“点彩派”的代表人物。(这是第几层次?都分析了哪些美术形式?)
继续提问:
(5)画面上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6)画面前面和后面的人物看上去哪个更清楚,为什么?
(7)看完整幅图,你感觉怎样?
(老师继续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3. 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假想是画中人物,随着教师的描述语去想像:“我躺在一片嫩绿的草地上,看见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在休息,有的照管着孩子,有的在看风景……透过密密的树阴,远处的湖面上有白色的帆船,还有人在划赛艇,每个人都充分享受阳光和水的滋润,我感觉轻松极了,真想在这儿多留一会儿。”(配抒情的钢琴曲。)
4. 教师提问幼儿:“你觉得这幅画美吗?为什么?”
简单小结:这幅画上人物多样,色彩丰富,看上去五彩缤纷又有规律,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平衡。画家用点彩派的画法给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效果。今天,我们也来用点彩派的画法画一画。
---这是第几层次?目的是什么?
5. 教师提出要求,幼儿绘画。
(1)教师用基本色黄色、蓝色来画树叶,通过黄色和蓝色的色点混杂,产生黄、绿、浅绿、深绿的色彩效果。
(2)使用水彩色时,注意保持画面的清洁,洗笔后蘸颜料。
6. 展示、评价幼儿作品,主要评价画面的色彩效果。
---这是第几层次?
评析
问题提示--整体感知、描述---观察图中线条、形状、色彩、人物的动态、图画的背景----审美想像---理解作品。
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教师还给幼儿简单地介绍了画家修拉及“点彩派”作品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用“点彩”方法画画,通过幼儿亲身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独特表现手法的感受。
命题画的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多种绘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新的造型技巧,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及对绘画的兴趣,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观察能力。
2. 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
导入活动应注意精练、游戏化,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
常用方法:①用语言帮助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经验;②可以组织幼儿唱歌、猜谜语、看表演或出示教具等,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本次活动中来。
第二环节:讲解要领。
注意两点:
①在物体画教学中,重点引导详细完整地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把握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颜色和动态等,可以采用特征对比、形象比喻、几何图形概括等方法来帮助幼儿获得物体的视觉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逐步采用涂染法和线描法来描绘物体。通过系列课题来帮助幼儿掌握物体的造型。
②在情节画教学中,首先应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物体间的空间关系,教幼儿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把与之有关的物体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以便正确地表现出各个形象间的相互关系。其次要注意引导幼儿通过把主体物画大、画细致或通过画面色彩的设置来突出主题。
第三环节:提出要求。
一、交代绘画程序:让幼儿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例如,在大班“大海里的轮船”纸版画活动中,要求幼儿的作画顺序是:画底版→剪→叠贴→涂油墨→盖宣纸拓印。
二、提醒技能要求:色彩搭配、合理布置、均匀涂色等,要依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和实际水平提出,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三、提醒习惯要求:握笔、正确使用工具、专心作业、爱惜作品等,应依据班级幼儿近期出现的问题提出,使之具有针对性。
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并非每节课都必须提出,应依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所使用工具材料的特点以及幼儿实际水平等有所侧重。大量的、充足的时间应放在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上。
第四环节:幼儿作业。
巡回指导:
构思:内容丰富
造型:独特典型
色彩使用:大胆和谐
构图:均衡合理
第五环节:作品评价。
一看作品是否符合同龄幼儿的一般水平
二看是否有童趣
三是否有艺术性
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把评价作品的标准教给幼儿,帮助他们学习正确评价同伴的作品。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互赏互评,游戏中评价,还可评价+奖品。
课例分析:命题画:小鸡(中班)
活动目标
1. 学习水墨画的握笔和用笔方法,用毛笔的侧锋画椭圆,中锋钩线和画圆点,表现小鸡的外形特征和不同姿态。
2. 能大胆下笔,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带领幼儿欣赏内容简单的水墨画若干幅。
2. 教学挂图“群鸡”,带领幼儿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及动态。
3. 操作材料“小鸡”、活动贴绒小鸡、宣纸、墨汁、毛笔、洗笔瓶、抹布等。(如没有宣纸,可在操作材料上作画。)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小鸡,激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群鸡”,并讲述鸡妈妈孵出了一群可爱的小鸡,请小朋友帮鸡妈妈看看小鸡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长得怎么样。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小鸡长得很可爱,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还有尖尖的嘴,肚子底下长着两条细细的腿。他们有的抬头找妈妈,有的低头吃虫子,还有的在做游戏。出示活动贴绒小鸡,变化小鸡的各种不同姿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提醒幼儿可画出各种神态的小鸡。
教师:我们以前欣赏过水墨画,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这种方法来画小鸡。它是用毛笔和墨汁来画的。
(教师示范)先用毛笔蘸上水墨,让毛笔“躺”下来,稍稍用力画出小鸡的头和翅膀,翅膀比头画得大一点;再用笔尖像走路一样勾出小鸡的嘴巴、胸、肚子和爪子;最后用笔尖(像跳一样)点出鸡的眼睛。
3.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鸡妈妈现在要请小朋友给小鸡画像,它还想问问小朋友画的小鸡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幼儿先观察操作材料,然后在其空白处作画,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指导幼儿,掌握用笔方法。
4. 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感谢小朋友为它的小鸡画像。
活动建议
教师用的活动小鸡最好是磁性的,便于教师操作和幼儿观察。
活动延伸
1. 提供给幼儿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巩固小鸡的画法。
2. 用圆形、椭圆形拼搭各种不同姿态的小鸡。
评 析:
“小鸡”绘画活动重点是教幼儿学习水墨画的技能,因此教师作了有关的讲解与示范。同时教师也重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帮助幼儿画出不同动态的小鸡,活动一开始,教师从观察入手,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认识了小鸡各部分的特征,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以加深印象,这是作画的前提。
“小鸡的姿态”是作画的难点。教师通过启发幼儿将小鸡的各部分进行组合,拼成姿态不同的小鸡,使幼儿在拼拼摆摆中开阔了思路,理顺了步骤,克服了创作中的技能难点,为下一步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意愿画的教学模式:四环节的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经验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构思、作画水平。
2. 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引起兴趣。
活动开始时,可利用直观教具、播放音乐或提供线索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提取与本次绘画活动相关的经验。此环节应注意做到精练,并尽量游戏化。
第二环节:启发思考。
意愿画:有主题,以幼儿丰富的想像和鲜明的记忆为依据。
自由画≠自由活动。
一、确定绘画创作的主题,即画什么。(提问—发言—总结)
二、如何表现主题,即怎样画的问题。(造型、设色、构图等方面)。
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
①不能以思考代替思考,以描绘代替创作。
②提问题、谈话等启发和引导活动 于创作之前。困难时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提示。
③提供点、线、几何图形等线索来启发幼儿构思创作内容。
第三环节:指导操作。
创造宽松的创作环境。
允许小声交谈、提问。
鼓励他们大胆设想,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维。
能力差与能力强的指导
第四环节:评价作品。
可以展示全班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也可以选出有趣的作品,请作画的幼儿介绍内容。
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评价标准,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评价作品,让幼儿学会赞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
意愿画:暑假里最高兴的事(大班)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画出人物的发型和服装特征,画出简单的动作和脸部表情。
2. 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画面需要选用鲜明的色彩,表现高兴的事情。
3.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印象构思画面,表现一定的情景。
4. 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想像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 开学后,与幼儿进行暑假生活的谈话。
2. 图画纸、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暑假结束了。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一定过得很愉快。开学了,小朋友们又欢聚在一起,大家都叽叽喳喳地谈了不少高兴的事。今天每个小朋友都要用绘画将自己在暑假中最高兴的事画出来。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出示男、女孩有笑容、有动作的图片:“这张画上的男孩和女孩高兴吗?”“我们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很高兴呢?”(脸、动作)。“他们的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呢?”(手臂和腿)。
3.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启发式谈话: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不同的地点,每一个地点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将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什么事情画出来。遇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动作和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用什么颜色能将心里的喜悦表现出来,让别人看了就知道画的是你最高兴的事?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观察每个幼儿是否确定了内容:启发思维慢的幼儿构思画面;个别指导,帮助幼儿克服作画中的困难。
4. 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展示全部作品,组织幼儿欣赏。
我们看哪张画面内容最丰富?请你上来把最高兴的事讲给我们大家听。(选2-3张)
5. 小结。
今天小朋友都很会动脑筋,不仅把暑假中最高兴的事画出来了,还画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通过画上的灯光和太阳,我们还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小朋友都能认真动脑筋学本领,老师很高兴,现在我们为大家的进步拍拍手。
评 析:
语言引导幼儿回忆“暑假里最高兴的事”,确立创作的主题,构思绘画的内容;借助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注意这一表现技能。
启发幼儿表现暑假里最高兴的事,结合幼儿的发言,让幼儿懂得了可选择的事件很多,可以是到公园玩的事,或是学会了游泳,或是给奶奶祝贺生日……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提出要求,充分发挥了意愿画的教育作用。
装饰画的教学模式:三环节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掌握图案设计的基本法则,发展幼儿手的动作的准确性及对形式美的敏感性和创造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耐心、细致、整洁、有序的良好习惯。
2. 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欣赏、理解装饰原理。
装饰原理:①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连续与反复等图案装饰的法则;②图案花纹的变化、图案构成的组织形式和图案色彩的配置等图案装饰要素的变化规律。
在这些图案原理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三个问题:
①内容要有典型的装饰美;
②浅显易懂的语言
③要体现循序渐进性。
第二环节:幼儿作画。
作画前:明确要求,弄清纹样排列的规律及色彩搭配方面一些应注意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师生讨论形式让幼儿了解作画要求。
作画时:重点指导,一要指导幼儿按装饰规律进行作画,二要启发幼儿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出新颖的纹样以及将纹样、色彩进行新的搭配。
第三环节:评价总结。
可通过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表扬有创造性的幼儿,也可以组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相互评价作品或用自己的作品开展表演活动。
手工活动的教学模式:四步骤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手工的构成原理、造型规律和简单的装饰方法,培养幼儿手的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手眼协调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及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等个性品质。
2. 程序和策略
第一个步骤:感知欣赏。
展示欣赏,提问观察,了解手工作品的特征,激发创作愿望。
第二个步骤:讲解示范。
介绍手工材料的名称 、性质及使用方法。
讲解制作技法的原理和步骤(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以合适的速度进行示范。
第三个步骤:动手制作。
(1)技能技巧练习。先分步,再整体。以游戏形式进行,以增加幼儿对技能练习的兴趣。例如,通过“开商店”的形式,让幼儿练习制作各种“商品”。
(2)临摹、仿制与独创结合。仿制为主,兼及临摹和独创。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
第一,添加绘画。例如:纸盒修饰。
第二,手工与绘画结合。如:纸工浮雕“小狗看门”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程度的幼儿进行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掌握好手工的基本技法。
第四个步骤:评价作品。
作品优点,制作态度。
展览会展示。
手工活动:剪窗花(大班)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正方形纸三次对角折后,通过剪去三个角、三条边的适当部分,表现出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的不同窗花。
2. 激发对剪纸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对窗花的欣赏情趣。
3. 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 窗花范例。
2. 较薄的正方形彩纸、剪刀、稀浆糊、抹布、小箩子、大张报纸。
3. 操作材料“剪窗花”,引导幼儿欣赏民间剪纸艺术。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窗花范例,提问:
你们看这上面的花纹好看吗?它是用正方形纸折叠剪成的。剪纸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从前,中国人过年就用红纸剪出好看的图案,贴在窗户上,这就叫窗花。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过民间的剪纸,它是一种流传在民间的艺术,现在许多地方还有剪窗花的习俗。今天,我们来学剪窗花,看谁剪的窗花最好看。
2.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剪窗花的方法。
教师:这些窗花都是用折剪的方法剪出来的(边讲边示范):
把正方形的纸角对角折三次后再剪。
剪的时候要注意:剪最长的边和打不开的短边能使窗花的中间变得很漂亮;
剪能打开的短边会使窗花的边缘变得很漂亮;
剪中心点的角能使窗花的中心部分变得很漂亮;
剪另外两个角会使正方形窗花变成其他形状;
把能打开的短边剪成弧形,窗花就变成了圆形。
可以剪各种图形,但不能剪断,也不能从一条边剪到另一条边,剪好展开后就成了一张漂亮的窗花。
3. 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请观看操作材料‘剪窗花’,用彩色纸剪成窗花,剪好后把它贴在操作材料的空白处。
用白纸剪窗花,贴在彩纸上;
用彩纸剪窗花,贴在白纸上;
用深色纸剪窗花,贴在淡色纸上;
用淡色纸剪窗花,贴在深色纸上。
总之,要把颜色配得好看些。贴的时候,要把窗花翻过来,放在报纸上,在中间和四周的几个点上抹一点浆糊,把手在抹布上擦干净后,再把窗花反过来粘贴在操作材料上或选好的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剪的部位和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有创新地折剪,注意粘贴窗花的方法。
4. 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选出有创造性、层次分明的窗花,对认真操作的幼儿给予表扬,并展览窗花。
活动延伸
将剪出的窗花贴在窗上,布置环境。
评 析:
“剪窗花”活动通过激发兴趣、引导观察、讲解示范、幼儿操作等步骤,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折叠剪的技能。
教师重点提醒幼儿注意不能剪图案的接点,同时启发幼儿剪出不同纹样,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指导幼儿把剪好的窗花贴到底纸上,使作品更丰富、美观。当幼儿看到了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美化了环境,能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文学、绘画综合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激发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情感以及表现欲,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探究和发现艺术的奥秘。在大量的艺术参与活动中获得经验,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绘画能力。
------不做细致讲解
教案叙写的组成
一、生活管理
1.晨检:望(面色、情绪)、问(情绪)、检(手、口、面)、摸(体温)
2.餐前准备:入厕、洗手、餐具准备、餐前安静活动
3.进餐:报餐、分餐、进餐、送餐具、漱口擦嘴、清理桌面等
4.餐后活动:分组活动、区域活动、散步等
5.喝水+点心:个人卫生清洁、喝水、取点心、吃点心
6.午休+起床:个人服务(穿脱外套、拉被子、整理鞋子)
7.离园:离园前游戏、离园要求、家园沟通
二、教育教学
(活动名称、领域、类型、年龄班)
1.活动目标
认知、能力、情感
2.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知识能力准备
3.活动重点、难点
4.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环节一、二):完成目标一
基本部分(环节三、四、五):完成目标二
结束部分(环节一):完成目标一二三
5.活动反思
对活动本身的反思、对设计者的反思
三、游戏活动
1.室内游戏
游戏名称
游戏目标
游戏准备
游戏过程
2.室外游戏
集体游戏
分散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