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幼儿园讲座PPT课件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PPT课件

文件编号:2086
󰅣立即下载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PPT课件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PPT课件这个PPT共34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重症病例表现,手足口病的临床特,手足口病皮疹的“三个四”等,欢迎点击下载。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让您的孩子远离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
发病早期有点像感冒,急性起病,发热,一般为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同时或1~2日后手掌或脚掌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或膝盖处。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壁厚,疱内液体较少。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手足口病皮疹的“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手足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流行期间——患者
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
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粪口传播、日常接触传播。
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医源性传播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可怕吗?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传染源隔离
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
建议隔离时间
通常,待皮疹结痂后1周
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
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防控工作重点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重点对象为幼儿家长
养成正确洗手习惯
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预防“手足口”十五字口诀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洗手步骤)
正确洗手方法(二、搓)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用84消毒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手足口病幼托机构措施
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 1、幼儿玩具用品定期清洗,可在阳光下暴晒至少2h或用有效含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也可将玩具、书本散开暴露于紫外线灯下60min以上; 2、幼儿的食具和饮水杯每天用开水煮30min或消毒柜消毒;托幼机构的厨房人员还要注意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3、被服勤晾晒,可采用阳光曝晒2h以上; 4、托幼机构的厕所每天应清洁消毒,用有效含氯5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擦拭; 5、对幼托机构的物体表面如地面、桌面等每天进行擦拭消毒,可用有效含氯500mg/L的消毒液,作用时间30min;
6、幼托机构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可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每天最少一次,每次60min. 7、地面要湿式拖扫,禁止干拖干扫。可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拖地,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mn,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后使用,最好放在阳光下暴晒后备用。

相关课件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