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小班健康PPT课件

育婴师讲座PPT课件

文件编号:4600
󰅣立即下载
育婴师讲座PPT课件

育婴师讲座PPT课件这个PPT共108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安排婴幼儿的生活作息,动作与运动,语言感知与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欢迎点击下载。
内容概要
一.日常生活作息的安排
  日常生活作息是婴幼儿每日生活及具体时间的安排。编制婴幼儿日常生活作息是为了根据婴幼儿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好生活活动、运动锻炼和各种游戏活动,在每天的生活中规定具体的时间,便于婴幼儿建立良好的习惯,也便于育婴师的工作。
1.编制生活作息的依据
1)形成良好的生理规律。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他们自身的规律,以饮食为例,到了吃饭的时间,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就会发出信号。这时,胃肠的消化液开始分泌,消化系统做好了接受食物消化的准备。保证婴幼儿每天在同一时间进食,就能使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合理的使用。
2)满足婴幼儿多种活动的需要。婴幼儿的日常生活有些是生理性的需要,如睡眠、进食等;有些是智力发展的需要,如说话;还有些是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如与人交往。婴幼儿必须在所有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得到发展。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需要花费的精力要求各有差异。
3)便于育婴师进行全日工作的安排。育婴师的工作责任重大,事无巨细,一份日常作息的时间表可以保证育婴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果没有一份全面周到的日常作息的时间表,可能会造成忙乱无章法的局面。
2编制生活作息的原则
1)必须以婴幼儿的生理性需求为基础
2)根据年(月)龄进行调整
3)活动安排动静结合
4)为了保证必须的生理需要,育婴师还要有灵活变通的经验
5)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家庭环境的实际进行调节
二.一日作息程序编制
(1)一日作息程序编制要合理分配时间
(2)一般婴幼儿的作息包括常规活动和游戏活动两大类
A--常规活动:进食、睡眠、盥洗、大小便等;
B--游戏活动:运动和动作的游戏、语言游戏、发展智能的游戏、与人交往相处的游戏
3岁前婴幼儿全身动作发展顺序
1粗大动作的范围
不利于宝宝学走路的因素
粗大动作练习的意义
粗大动作练习的原则
2.精细动作范围
主要指手,眼睛,脸及嘴部肌肉的运动能力。
精细运动能力
  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精细运动能力是日常活动的重要基础,评价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基本依据。
婴幼儿精细动作练习的意义
促进大脑的发育
促进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发展
提高婴幼儿识别物体的能力
培养自理生活能力
生活自理动作发育时间顺序
精细动作练习原则
1)刺激性原则
2)操作性原则
3)递进性原则
一语言能力开发
语言能力开发的目标
一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概念
     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应,反应比较短暂的状态。
情绪的构成:生理的唤醒
                         主观体验
                         认知评价
                         外显的行为(表情动作)
情感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状态。
最基本的积极情绪:快乐、兴趣
最基本的消极情绪:痛苦、惧怕
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易变性
                                        易感性
                                        冲动性
2.婴儿情绪发展的生理基础
(1)先天气质类型
容易型气质:约40%,随和,脾气平和,情绪较为积极,对新事物较为开放和适应,生活有规律、可以预测
困难型气质:约10%,活跃、易怒、生活没有规律,对改变常规会有过度反应,对新事物和人适应较慢——在入园适应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与同伴交往过程中更容易被激怒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迟缓型气质:约15%,不怎么活跃,有点抑郁,对新异刺激的反应一般较温和,不会过激和消极,对新的人和环境适应较慢——对新的挑战和活动反应迟钝,往往会被同伴忽视
(2)情绪中枢
杏仁核状神经核及额叶调节部位
婴儿7-8个月起,额叶的情绪管理中枢逐渐成熟,才能慢慢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婴儿情绪反应特点
反应快而且缺乏控制力
4.不同情绪出现的时间表
5.某些基本情绪的发展
(1)快乐:
快乐表现为微笑和大声的发笑。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笑——他人的积极反应)
婴儿的微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2)焦虑
焦虑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处于失助状态下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时产生的情绪。
婴幼儿在6-7个月后就开始害怕陌生人,当其与妈妈或主要养护者分开时,还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这种反应就是婴幼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6-8个月(此时,婴幼儿正形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在14-18个月时达到顶峰,在整个婴幼儿期和学前期,其强度逐渐减弱。
依恋形成的阶段
四种类型的依恋关系
二、婴幼儿社会性发展
1.婴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主要表现
(1)自我意识:居于社会性发展的中心地位,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第一反抗期”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阶段:
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
第一年末:自我意识萌芽,认识了自己与客体的关系
第二年: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能对着镜子观看自己的身体器官,尤其是脸部
2-3岁:由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称呼"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社会交往
①母婴交往
母婴交往在婴幼儿认知、情感、语言、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
母婴关系是婴幼儿诸多良好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父婴交往
              性格培养
              性别角色认同
爸爸带宝宝的艺术
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口向,在婴幼儿的抚养和亲子沟通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母婴关系,却往往忽视了父亲在婴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父亲自己往往也认为,母亲是婴幼儿教育的主力,自己的强大教育作用要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
  其实,父亲的作用同等重要,甚至有时其价值超过母亲的教导。父亲与母亲在教养风格上有明显不同。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独特的抱孩子方式,并且10次有9次都会以相同的方式抱起孩子,而父亲则10次有9次以不同的方式抱孩子,甚至会将婴儿头朝下抱起来,母亲在与孩子玩耍时较喜欢使用玩具,而父亲则喜爱用自己的身体当作孩子的爬杆或摇马,父亲的教导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母亲相比,他们可以让孩子爬得更远,然后再把他们抱回来;当孩子面对新事物,如一只狗,一个陌生人或一个新玩具时,母亲会本能地靠近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可以得到保护,父亲则倾向于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两种抚养方法——保护和挑战,都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
③同伴交往
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④婴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过程
出生-6个月
早期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哭、笑
7-24个月
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阶段,在各种不同场合区分母亲与其他人,产生依恋行为
24-36个月
伙伴关系发展阶段,能忍受与依恋对象短暂分离,逐渐习惯与伙伴交往
⑤生活自理
          体现个体驾驭生活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完善自我的能力。
行走
吃饭
穿衣
入厕
梳洗
三、良好情绪情感与社会性行为的培养
1.培养总原则
满足情感需要,给予母亲般的关爱
细心体察婴幼儿的认知倾向,启发兴趣
妥善处理婴幼儿的消极情绪
积极创设机会,鼓励婴幼儿与人交往
提出明确要求,并进行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
2.良好情绪情感培养原则
(1)要针对婴幼儿的情绪特点进行教育;
(2)要特别注意让婴幼儿的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
(3)鼓励而不是限制婴幼儿的活动;
(4)细心体察婴幼儿的认知倾向,启发兴趣。
3.良好社会性行为培养原则
(1)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以生理成熟为前提;
(2)耐心对待婴幼儿的尝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
(3)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婴幼儿掌握生活技能;
(4)选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发展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3.良好社会性行为培养原则
(1)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以生理成熟为前提;
(2)耐心对待婴幼儿的尝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
(3)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婴幼儿掌握生活技能;
(4)选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发展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相关课件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