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卫生保健PPT课件
文件编号:6403托幼机构卫生保健PPT课件这个PPT共109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职责,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等,欢迎点击下载。 托幼机构 卫生保健
主要内容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
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为什么?)
贯彻预防为主、保教结合的工作方针,为集体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职责 ( 怎么样?)
按要求配备软硬件(房屋设施、保健人员、制度 )
制订制度、计划,定期检查
提供合理膳食
体格锻炼计划,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健康检查及管理
传染病及卫生消毒
入托入园查验预防接种情况
生长发育监测及五官保健
卫生安全管理及防护,工作人员培训
健康教育计划
参加例会、接受指导,完成工作记录及数据上报
托幼机构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谁?)
托幼机构应当根据规模、接收儿童数量等设立相应的卫生室或者保健室,具体负责卫生保健工作。
保健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其配置应当符合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
房屋设施保健室房屋面积至少12m2以上,有观察床、桌椅、药品柜、资料柜、流动水或代用流动水等设施。
托幼机构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
体检设备:儿童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供2岁以上儿童使用)
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
体围测量软尺等设备;消毒压舌板、体温计、手电筒等晨检用品
常用消毒用品
消毒液 紫外线消毒灯
或其他空气消毒装置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要求
人数: ≥1:200(卫生保健人员:儿童)
收托200名以下儿童的可配备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管理办法》中要求 人数: ≥ 1:150
资质: 医 师: 《医师执业证书》
护 士: 《护士执业证书》
保健员: 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具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卫生消毒、传染病管理和营养膳食管理等技能。
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
体检反馈存档
健康检查
春季开学不久,小敏上幼儿园了。有一天上幼儿园晨检时,老师发现她腹部上有几个红丘疹,于是,带她到保健室测量体温,体温正常。
老师通知家长带小敏到医院去看看。
看过医生后,医生告诉家长,小敏患了幼儿急疹。
老师有强烈传染病防控意识。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人--人 流感、病毒性肝炎
人--动物 禽流感、狂犬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1、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
2、有传染性。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免疫性。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消化道。
3、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
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程序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要点
1、完善园长和教师传染病防控职责。
2、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制 度,并有专人负责。
3、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
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患儿可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二、手足口病的三个流行环节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二、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三、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洗手法
正确洗手法
正确洗手法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三、预防控制措施
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家长不要成为传染源
想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千万不要忽视切断成人的感染源。建议家长回到家里后能换上干净的家居服,并用消毒液清洗双手,然后再和幼儿接触。切记,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抵抗力比较强,或因曾经感染过而获得了免疫力,因此不会发病。但在接触孩子的过程中,却能把病毒传播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在给孩子喂食的过程中,更容易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三、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病人:
隔离治疗,隔离期小孩最好留在家里,不要在外面跟邻居的小朋友玩。
手足口病的症状消失后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并经过当地的卫生服务机构的防疫医生核实,开具健康证明才能复课。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 流行性感冒
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极高。
病因
本病系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nm,球形或丝状。流感 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症状
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
流行性感冒
感冒传播的途径
一般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经空气中的飞沬传播的,但亦可由直接接触病者而传染。
潜伏期
潜伏期短,一般是一至三日。
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冬春季节)。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的老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和职业暴露人群。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治疗方法
一般症状治疗虽不能清灭感冒病毒,但却可纾缓不适的病征。常用的药物包括退烧镇痛药止咳药化痰剂伤风药等。病者亦应多饮开水,如每天饮八杯开水,和作适量休息,以增个人抵抗力。针对感冒病毒的口服药有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流行性感冒
预防方法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
3.打噴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4.增强抵抗力有助預防感染流感。均衡飲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
免过度 紧张和避免吸烟,都是增强抵抗力的方法。
5.在流感高峰期,最好避免前往人员聚集、空气流通欠佳的公众场所。
6.流感疫苗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按照每年社上流行的流感类型
而制备的。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接种疫苗。可以减少感染流感和感染
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
流行性感冒 儿童预防篇
病例分析
4岁小儿,发热,体温38℃,并有结膜炎,1天后出疹,由面部开始,1天后遍及全身。3天后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疹
B.麻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E.过敏性皮炎
麻 疹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
概 述 1.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它的特点是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全身斑丘疹。 3.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
流行病学 1.传染源:麻疹患儿和亚临床型带病毒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 3.传染期: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4.传染性:极强
病因学 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副黏液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出疹期: ①发热3-4天出皮疹,体温升至40-40.5℃ ②皮疹形态: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 肤正常,严重时皮疹融合皮肤水肿, 面部浮肿。皮疹压之褪色。不伴痒感。 ③出疹顺序:耳后、颈部、面部、躯干、 上肢、下肢及足部。
恢复期:
①出疹3-4天,皮疹开始消退。
②消退顺序与出疹相同。
③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
10天痊愈。
预防
关键措施: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 1.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易感者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被动免疫:接触5天内予免疫血清球蛋白,只维持8周。
(2)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
流行性腮腺炎
(一)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单股RNA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性
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热,一般室温下,经2-3天其传染性消失。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但耐寒。
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7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仅有其它器官受累者,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
2. 传播途径 本病毒在唾液、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亦可接触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 流行特征 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30天,平均18天。
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 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重,幼儿轻。
不典型病人无腮腺肿胀,而以脑膜炎、睾丸炎等为主要表现。也有仅见颌下腺及舌下腺肿胀。
(四)并发症
1. 神经系统并发症:脑膜炎:1w
2.睾丸炎或卵巢炎
3. 胰腺炎
(七)预 防
管理传染源 隔离和消毒
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换气、食醋蒸熏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
被动免疫 肌注丙种球蛋白
主动免疫 减毒活疫苗
药物预防 板兰根等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
水 痘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特征 :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
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人群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水痘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
10一23天,多为14一16天。
前驱期:
幼儿有低热,全身不适的同时,即有皮疹出现;年长儿开始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和上呼吸道症状,1--2天后才出现皮疹。此期偶见前驱皮疹。
水痘的临床表现
出疹期:
皮疹:首先见于患儿躯干和头部,为3--5mm的斑疹,12--24小时左右,经丘疹发展成为水疱疹,脓疱疹。
搔痒:水疱疹和脓疱疹阶段有明显搔痒。
结痂:水痘表浅而壁薄易破,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1--2天后中心干枯,红晕消失并结痂,痂可持续一周,继发感染时可持续数周,痂皮脱落后皮肤完全恢复,一般不留瘢痕。
水痘放大图片
手部的水痘
水痘的并发症
1. 肺炎
2. 水痘脑炎
3. 水痘肝炎
4. 其它:有心肌炎,肾炎. 睾丸炎、关节炎和子宫内膜感染,眼部可并发角膜炎. 葡萄膜炎. 视网膜炎. 白内障、视神经炎等。
水痘的治疗和处理
患者不能上学(在家隔离)。
大量喝水,休息。
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
不要压挤水痘,否則结痂后会留下小点,持续2~3年。水痘可完全痊癒,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水痘的三个流行环节
一、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强,出疹前1~2日至最后一批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1.经呼吸道飞沫
2.人与人直接接触(直接接触疱疹液污染的物品)
3.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10岁以下儿童发病为多。患水痘后终身免疫,但可患带状疱疹 。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病人:
预防感染,出疹24小时内口服无环鸟苷对减轻症状有效,并应隔离至疹后6天,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至接触后3周。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
开窗通风。集体机构采用紫外线照射对空气进行消毒。无此条件可用一些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
物体表面:含氯消毒剂(康灵消毒液)。
衣服、被单等:可煮沸消毒,84消毒液等。
保护易感人群
高效价人抗VZV血清:在接触96小时内注射能减轻或阻断水痘和并发症的发生,主要用于免疫抑制的个体。
接触者接触第2周时给服无环鸟苷(acyclovir)可预防部分水痘的发生或减少症状。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
一般性預防方法
1.维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3. 双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噴嚏后)应立即洗手。 4. 打噴嚏或咳嗽時应掩口鼻,并妥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5. 如老师发现学生身上有皮疹或水泡,应通知家长帶其就医,同時通知其他家长,让他们能及早知道,預防疾病。
基本概念
儿童意外伤害(事故伤害)是指在预料之外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儿童身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意外事故的预防
(二)预防误服药或中毒
(四)预防异物进入耳、鼻及气管
几种常见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处理
气管异物吸入(气道堵塞)
异物吸入是指各种异物不慎被孩子吸入呼吸道,异物可能停留呼吸道任何部位,重者可造成窒息立即死亡。
气道异物急救手法: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使小儿咯出异物。
2.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3.迫挤胃部法---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
4.鼓励孩子咳嗽。
上述方法未奏效时,应分秒必争尽快送医院耳鼻喉科,呼吸停止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