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报告3篇

栏目:幼儿园案例分析

这是幼儿园案例与分析报告3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报告3篇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报告第1篇

  一、案例描述

  午睡起床时,孩子们正在穿衣服,从活动室中传来了浩浩惊喜的声音:“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

  “吃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孩子们欢快地叫着。

  “老师,今天的点心是肥皂。”航航和欣欣跑过来告诉我,语气中流露出一丝神秘。

  “哎呀!真的吃肥皂?”我走到活动室一看,今天的点心是橘黄色的年糕,乍一看还真像彩色肥皂呢。我拿起一块年糕自言自语:“真奇怪,今天居然请我们吃肥皂!”同时故意露出一脸惊喜和疑惑。

  “哈哈,老师真的以为是肥皂!”孩子们窃窃私语,那是他们在笑话我连年糕都认不出来呢。

  我提了个问题:“看,这肥皂还像什么?”

  “像电脑中的键盘。”“像个小枕头。”“像一张桌子。”“像一块毛巾。”……

  我说:“你们要是吃肥皂,可别边吃边吐泡泡哦!”

  “啊?吃肥皂,嘴里吐泡泡?”“我们的嘴里会吐肥皂泡?”孩子们被我的话逗乐了。

  动动说:“我听过一个故事,小蜗牛吃了一块草莓形香皂后,从嘴里吐出来许多肥皂泡,泡泡还带着小蜗牛飞上天了呢。”

  “对哦,吃了肥皂会吐出泡泡。要是你们边吃肥皂边吐泡泡飞上了天,我可怎么办?”我紧锁眉头说。

  “哈哈哈……我们要是飞上了天,老师就抓不住我们了。”孩子们大笑。

  我更愁了:“那可糟了,中五班25位小朋友都吐着肥皂泡在天上飞,可老师只有一个。我怎么才能抓住你们呢?”

  哲哲说:“老师别怕,你坐上直升飞机到天空去抓我们,把我们一个个抓回来!”

  我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

  文文说:“老师,你拿一张渔网撒向天空,把我们都网住,带回来。”

  我赶紧拍手:“这个办法不错,叫一网打尽。”

  航航说:“老师,你拿一根长绳子抛到天空中,让我们抓住绳子,然后把我们一个个拉下来。”

  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是个妙计,只是老师要花很大的力气。”

  添添说:“我的办法是让老师坐上热气球,飞到天空中把我们抓回来。”

  寅寅说:“让老师变成翼龙来抓我们。“

  浩浩说:“让老师变成奥特曼来抓我们。”

  孩子们积极、投入地想着各种办法。我把年糕分给孩子们,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似乎在期待着有肥皂泡把他们带到天空中去。

  吃完点心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到户外玩起了“飞飞抓抓”的游戏。孩子们乘着肥皂泡在天空中“飞舞”,我则想尽办法去抓他们……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则随机教育的案例,体现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师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

  案例中师幼互动积极、愉快,教师以孩子的视角看孩子所看,想孩子所想,达到了较好的互动效果,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同孩子的联想,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

  孩子把点心说成肥皂,这是一种联想。教师从中看到了孩子有关肥皂的已有经验。对此,教师既不否认,也不简单肯定,而是故作惊喜和疑惑。此时,教师的神情和语气传递给孩子的是对联想的认同和接纳。

  整个事件中,孩子出现了惊喜、兴奋等情绪,对此,教师予以接纳,从而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孩子敢想敢说。

  2.顺应孩子的思维特点,提供想象的空间。

  教师对于“肥皂”一说所表现出来的疑惑、好奇,让孩子们快乐无比,更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后面的想象提供了支持。

  教师提出的“这肥皂还像什么”的问题拓展了孩子的思维,促使孩子们运用已有经验进一步联想。而教师的“吃肥皂——吐肥皂泡”的联想更是调动了孩子的经验,引发了孩子无限的想象。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孩子们的已有经验被充分激活,于是,动动说出了小蜗牛吃香皂吐泡泡的故事情节。显然,这样的故事充满趣味。教师利用这一信息适时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要是你们边吃肥皂边吐泡泡飞上了天,我可怎么办?”孩子们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此时,孩子们已从联想转为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表述自己想象的情节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尊重孩子的想象,给予支持性的回应。

  孩子们积极地运用已有经验想象着各种教师抓小朋友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是一个有趣的情节。一幅生动的画面。孩子感受到的是想象的乐趣,此时的气氛是积极愉快的。

  面对每一位孩子的想象,教师都专心倾听、具体反馈,给予尊重和支持。如教师用点头、拍手、竖起大拇指等动作表示对孩子想法的赞赏,用“这个主意好”“这个办法不错”“这是个妙计”等短句表示对幼儿积极思考的鼓励和肯定。

  教师回应的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都给了孩子极大的鼓舞,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在提供支持性回应的同时,教师还善于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帮助孩子丰富词汇和表达经验。有了教师的支持性回应,孩子们表现得十分自主。

  4.调整角色定位,以孩子的视角体味童真。

  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引领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之间相互转化。在引导孩子的思维从“像什么”到“怎么办”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而当教师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的言行时,教师就是孩子的伙伴。于是,面对“肥皂”时教师会疑惑,面对“小朋友被泡泡带上天空”时教师会发愁,面对“抓泡泡”的方法时教师会鼓掌……教师用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享受。教师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都会使幼儿提升自信心,感受由联想带来的愉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三、随机教育中促进师幼互动有效性的建议

  1.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试行)》都提出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即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蕴含着很多随机教育的契机。教师只有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意识,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迅速做出价值判断,把握教育契机,并及时进行有效互动,促进孩子的发展。要提升随机教育的能力,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知识。

  2.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孩子。

  随着课改的深入,以幼儿发展为本,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应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因此,教师要依据幼儿发展目标,依据自己对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活动中敏感地捕捉蕴含的教育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而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时时有目标,眼中处处有孩子,使课程寓于过程之中,寓于生成之中,寓于师幼互动之中。

  3.形成平等、民主的互动氛围。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在一日生活中,多数教师比较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而忽视生活活动中的互动,往往在生活活动中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导致幼儿的生活活动环节沉闷、无趣。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幼互动氛围,依赖于师幼间积极良好的情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用智慧点亮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报告第2篇

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幼儿园应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

一、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1:早锻炼飞盘碰伤同伴的眼睛。

王萌和韩飞是一幼儿园的同班小朋友,在一次早锻炼活动中,王萌不小心把飞盘扔到韩飞身上,两人争吵发展成扭打,这时候,没有老师前来拉开他,吵架过程中,王萌再次把飞盘扔向韩飞,飞盘碰伤韩飞眼睛,经医院诊断,韩飞视力下降,需要上万元的治疗费,韩飞的家长要求王萌的家长和幼儿园共同赔偿,遭双方拒绝,便告到法庭。

案例2:某幼儿园教师随便带幼儿进入食堂,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幼儿不慎绊倒,掉入沸水的锅中,造成严重的烫伤后果。

二、案例分析及对策

分析:

案例1中所描述的,假如教师在的话,一定会发现两人的争吵,前去制止,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案例2中的幼儿掉入沸水中,也是缺少了老师的看护,因为教师的疏忽大意和不注意所造成的。

从案例中看,食堂本是一个充满安全隐患的地方,教师却随便地带领幼儿进出,造成了事故的发生,不安全的活动场地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而案例1中所阐述的事例,其实不安全的活动场地或多或少也是存在的。假如教师考虑到飞盘在游戏时的空间性,能够扩大活动场地,分散幼儿,降低飞盘之间碰撞的同时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安全事故的概率。

在玩飞盘时,孩子们应该有最基本的安全意识。飞盘应飞向高空或者往空旷的地方飞,应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地方。在生活中,也应该知道最平常的安全知识,远离河水、开水、电、煤气、风扇等不安全物品。

对策:

1.成人的看护很重要。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对安全工作时刻提高警惕,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觉得孩子长大些了,我们可以放手些。看护应该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最起码做到的,让孩子时刻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即使有时的我们想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应该在自己视线范围和能力控制内,不让事件向着坏的方向发展。

2.活动场地应合适,安全。

活动场地的选择事先应该考虑周到,不仅应事先清理活动场地,把活动场地上不安全的物品清理掉,还应该考虑到人数和活动的类型,做到适合活动的开展。

3.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教育的工作,让孩子们远离危险物品,懂得几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在活动前,更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对于一些特别注意事项更应着重性地重点教育。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报告第3篇

  让幼儿动起来

  案例背景:

  A是班级里的小男孩,来幼儿园一年都不到,长得很帅气,有时俨然一个大男孩,人也很聪明,但话不多,还有让老师苦恼的是:他很多时候比较懒,睡前不愿意自己脱裤子,醒了更多的时候等老师、阿姨帮他穿裤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饿他连喂自己吃饭都懒得动手,做操时只要老师不扶着他做,他也懒得动手动脚,活动时,只要是需要动手稍微有点麻烦的事情,他宁愿坐在一旁看看,仿佛他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一:“老师好!”门口A进来。“你好!今天真棒,来得早起来了。”老师一边摸着A的头,一边对他说,“想玩哪个区角,自己选一个进去玩吧。”他选了娃娃家,在里面玩得很开心,又是烧菜,又是做饭,还躺在靠垫上蹭来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时间,老师铃鼓响起,“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后来搭火车,我们要准备下楼做操了。”可他还在玩,老师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来了,我们要准备下楼了。”可他还在继续玩,老师走过去,对着他说,他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没有整理的意思,来到自己的鞋子旁边坐着,但是就是没有动手穿,然后看看老师。老师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师说:“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会穿的哦?”他没反应,然后老师又说:“A再不整理,等下我们就都下楼了,就不等你了。”他见老师这么说就象征性的拿了几个玩具放好,这时一位小女孩进去帮他整理,他就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没有穿“我不会!”A说。“不会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师说。A点点头,老师一步步告诉他,他今天穿的鞋子应该怎么穿,并一步步帮他穿上一只,另一只让他自己动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场上,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和着音乐做早操,虽然有些孩子的动作也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一个个都是一副认真的样子。这时,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开车开到他的面前:“A小司机当好了吗?”说着老师扶着他的手开着,他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任何感觉的让老师扶着他开,开了一小会,老师放开了他,继续开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后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懒得动手了。老师叫他:“A,小手举起来了,变成小猪了吗?”老师扶着他的手夸张的做起来,他就跟着老师的手动起来了,但是当老师离开后,他又停了,对此老师显得有些无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师讲了嘟嘟熊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完后,老师问孩子们:“老奶奶为什么喜欢嘟嘟熊?还夸奖他。”有孩子很快的说:“因为他会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带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劳动。”“对呀!所以老奶奶喜欢他,还夸奖他。那我们也要学嘟嘟熊,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懒,要不然没有人会喜欢你的。”“A是吗?”旁边的一位孩子马上说:“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点点头。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经穿好鞋子了,只有A还坐在他的鞋子旁边等阿姨出来帮他穿。一会,阿姨出来,老师对阿姨说:“阿姨,不要帮他,他会习惯的。”然后,阿姨没有帮他,他继续坐着,老师走过去,“我们今天来给你得小脚丫找家好吗!”老师把自己的鞋子脱去,“这个是它得家吗?”“不是!”“那它得家在什么地方?”“这里!”“那赶紧让它进家门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A的不良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从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对于小孙子是宠爱有加,每天吃饭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场地,他从来都不习惯自己整理玩具。就这样,什么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并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对于他的每个眼神总能很快的心领神会,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难怪A经常说自己不会但也懒得问。

  2、教育效果经常不明显的原因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比如有时教师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A把自己的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却没有交给他应该如何整理,这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对于一个在家一直有人帮他做事的A来说也许是有难度的,可能根本没有人告诉过他应该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时教师也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对于A来说也许只是对于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并非从内心有所触动,因而也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 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长辈们对于独生子女得溺爱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机会,正是这样才让A变得如此的依赖他人。要是他发生根本性得改变必定需要一个很长得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家长得配合,教室要及时得指导家长的工作,要让家园真正能达到很好得共育,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让5+2=7而不是小于7,为孩子创造良好得家庭环境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2、淡化说教,创设更加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去教育孩子,运用好游戏得方式

  在我们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语气去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要总习惯于把现成得东西告诉孩子,要倡导以人为本,更多得运用游戏为孩子创设有趣得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

  3、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室应为幼儿学习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室要观察幼儿、了解孩子、同时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世界。而教室仅仅作为他们参加获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找到孩子得兴趣点加以引导

  都说兴趣是最好得老师。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得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得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高孩子对于参与活动得兴趣。

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案例分析3篇》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幼儿园个案分析表20篇》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