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游戏案例分析3篇
栏目:幼儿园案例分析这是大班幼儿游戏案例分析3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幼儿游戏案例分析第1篇
观察内容:
生活馆里由美容院和理发厅组合而成,渠霖协商后选择当一位美容师。刚开始她拿了头大毛巾、化装品、蒸汽机等材料布置成美容院,当客人一来,渠霖美容院提供的材料仍然不够,她拿大毛巾为客人包住头发后,就没有毛巾可以帮客人洗脸了。于是她掏出自己的小手帕,假装用它为客人清洗;当小手帕使用完后,她还拿了个篮子充当水槽,洗干净后再继续使用,看到美容院由她来管理,我满意的走向其他主题中。一会儿,渠霖跑过来对我说:"我把喷嚏打在客人脸上,他们都跑光了!""你感冒了?怎么忘了转过脸或是捂着嘴巴呢?"我问道,"但来不急了!而且捂着嘴巴等下还要帮客人按摩也是很脏的!""那你找个东西帮你捂着好了,想想,什么东西比较适合的?" 渠霖想了一会突然喊道:"阿姨在分点心不是有口罩吗?好象大一班开的医院也有,我去借一个用用。"于是,渠霖向大一班的"医生"借了一个口罩,继续当起美容师。
分析与反思:
游戏中幼儿比较喜欢使用已提供好的道具或材料,替代物的使用现象较少,几乎都以教师提供的材料为主,有的幼儿则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解决的办法。该幼儿在游戏时的自主性较强,当没有毛巾时,能想出用手帕代替,使幼儿游戏进行下去,并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在打喷嚏事件中,幼儿虽在开始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但通过教师是适当引导与提示,她能够联想到其他主题中可相互使用的游戏材料,因此,幼儿对各主题中的知识、材料经验与角色职责也是需要一定的认识。
游戏中我发现除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外,可提供些半成品或是在游戏中可用来替代的材料、道具等,放在百宝箱中供幼儿自由选择,同时对本班的多种玩具,也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充当游戏中你所需要的物品,从而取而代之。
大班幼儿游戏案例分析第2篇
一、案例描述
结构区里大部分都是男孩子,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开元寺,除了建构已学过的东西塔、大雄宝殿外,幼儿还联想到在开元寺里看过古船,于是一伙人都兴致勃勃的参与古船建构中,毛毛与航航都选择了小星星积塑,相互配合拼起了船底,而较晚入区的佳佳看到小星星玩具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就和毛毛商量:“能不能和我一起玩?”航航忙说:“我们人数已经够了,快没玩具了,你到其他地方去吧!”佳佳不愿意去其他区。伟伟在一旁拿出小花片约佳佳:“那我们拼一些小船好了。”但佳佳还是不愿意,我介入启发幼儿想想:“船上可以有些什么样的摆设装饰一下?”他们回答了好多种:“亭子、椅子、船浆、大炮、旗子等。”“那这些小装饰就可以用花片模拟建构,再与大船组合起来。这时,许斌像是获得某种灵感,兴奋的拉着江海一起用花片装饰古船。最后,这群小伙伴还一起用各种围墙装饰性划分开元寺的古船展、东西塔、假山等不同景物。
二、案列分析
这次结构活动,虽然有小部分幼儿在合作建构,但有时局限在好朋友中,对其他幼儿的介入拒而远之。因此,教师在评价他们作品时,要多多表演多人合作后的不同成果,让幼儿愿意接受合作后的集体喜悦和荣耀,相互模仿学习到同伴游戏时的玩法与经验,体验分工合作,分享结果的喜悦。通过本次观察,对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的合作关系有以下看法:有个别幼儿较不愿与他人合作、分享,独占欲也强。这使在集体活动的多数幼儿缺乏交流,语言的沟通,及游戏经验的交往,在某些程度上约束幼儿相互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教师在引导幼儿模拟建构的同时,可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又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
三、对策与思考
1.握幼儿喜好,完善区域环境。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区域环境中设施越多幼儿可以参与的项目就越多,对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非常有利,但是设施的增加要限定在一定程度内,因为如果设施过多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所以,为了引导幼儿参与到区域环境活动之中,更好的提升幼儿的能力,教师必须不断完善区域活动环境,把握好区域环境建设的程度,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幼儿的喜好,比避免幼儿对创设的区域活动环境产生反感,或者因为活动设施过多而很难选择,引发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活动质量。同时,还要不断调整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喜好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并且长时间参与同一项目,幼儿自己也会产生厌恶感,所以,教师必须及时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环境,有效激发出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热情。
2.引导幼儿参与,积极实现互动。
虽然区域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提供机会,但是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师幼互动。教师应为幼儿创建一个宽松的区域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与同伴,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与学习。所以,教师应该设置一个互动性环境,然而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存在教师少幼儿多的情况,教师很难与每个幼儿直接接触、互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忽视对幼儿的回应。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从情感上、语言上回应幼儿,对幼儿提出的想法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大班幼儿游戏案例分析第3篇
阶段一:案例表现:
Ø 观察背景:娃娃家是创造性自主游戏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我们从小班开始到大班一直在开展着这个游戏。幼儿进入大班,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游戏经验,为了了解娃娃家游戏的开展情况,对其进行了两周的观察。
Ø 观察实录:
娃娃家的妈妈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勺子,给娃娃喂水。爸爸则在一边摆弄着桌子上的锅、碗。这时,妈妈说:“哎呀,家里没有菜了,我要去买点菜。”爸爸在一旁听到了,丢下手上的东西就往外跑,边跑边说:“我去买菜,我去吧。”过了一会儿,爸爸买好菜回来了,但他菜全是散着拿在手上。买得太多了,手上的菜掉了一地,于是又去捡,就这样边捡边掉,等菜拿到家时,地上还是掉了一些。妈妈看见了,说:“你是怎么回事呀!”
Ø 分析与思考:
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娃娃家中的游戏情节也在不断丰富。他们能够迁移生活中买菜的经验。但幼儿去买菜时都是空手去的,菜场也没有装菜的东西,有时多买两种菜手就不够拿了,于是就发生了上述的情况。
Ø 实施措施:
A:与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B:拓展谈论,游戏中还会预见什么问题?并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自己解决问题。
阶段二:
案例表现:
Ø 观察背景:
通过上次活动的讨论,孩子们觉得应该找个东西来装这些买来的菜。于是,在娃娃家投放了两个小篮子,在菜场中投放了一些塑料袋,在百宝箱中也放了一些塑料袋。
Ø 观察实录:
娃娃家的宝宝睡在床上,妈妈拿了一个小被子盖到娃娃的身上。坐下来拿了一个锅,放到煤气灶上,用小铲子铲了几下,爸爸看了说:“你在烧什么?”妈妈说:“烧饭。噢,要去买点菜了,说完就往外走。”这时,爸爸喊:“哎,你不拿篮子呀?”妈妈说:“哦!说着拿起了篮子,走了。”妈妈拿着篮子到银行,对银行的人说:“我要取钱。”“拿多少”“十块”。银行的人给了十元钱妈妈。妈妈拿着钱到菜场,指着菜说:“我要这个,嗯,还有这个这个”菜场的人把菜放到秤上秤了一下,把所有的菜放到一个塑料袋里,给了妈妈。妈妈把袋子接过来,放到自己的篮子里。
Ø 分析与思考:
显然,娃娃家的篮子和菜场的塑料袋都起了一定的作用。让幼儿不会发生以前东西买了,却拿不起来的事情。幼儿都能使用工具,也让幼儿更乐意外出去购物,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游戏中的交往。但往往也正因为幼儿更乐意去购物了,造成了大家一起往外跑的现象,家中往往只剩下娃娃一个人在。
Ø 实施措施:
A: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按需购物”,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将需要买的东西先想好并记录在纸上,再去买,培养做事情的条理性。
B:组织讨论:娃娃家里可以留娃娃一人在家吗?并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
阶段三:
案例表现:
Ø 观察背景:
在娃娃家中提供了购物纸和笔,使幼儿能在出门买东西前记录下所要买的东西,观察幼儿如何进行记录。
Ø 观察实录:
娃娃家的妈妈坐在桌子边,拿了纸和笔,在购物纸上的青菜、矿泉水上打了一个勾。对爸爸说:“我先去买点东西,你在家里。”爸爸说:“你买什么?”妈妈拿着购物卡说:“我去买点青菜,还有矿泉水。”说着,妈妈拿着包包,走了。妈妈到了菜场,拿着购物卡说:“我买点青菜。”说着拿了一个青菜放到秤上,服务员说:“3块钱。”妈妈拿了5块钱给服务员,服务员看了,说:“5块呀,嗯,我找你2块吧?”说着,服务员拿了2块钱给妈妈,妈妈接过钱,走了。娃娃家的妈妈直接回到了家,到了家里,妈妈把菜放到桌子上,这时,她看到自己的购物卡上还有一个矿泉水没有买,又站起来说:“我还有矿泉水没有买呢!”说着,又往外跑。
Ø 分析与思考:
幼儿能通过记录卡清晰地记录自己所要买的东西。这对幼儿来说,也是游戏情节的丰富,所以孩子们还是愿意进行记录。同时,这种做法还有助于培养幼儿做事的条理性。但目前来讲,记录的方法太过于单一,可以拓展其他的记录方法,甚至可以在买过东西后进行记帐,同时练习计算能力。
Ø 实施措施:
A:鼓励娃娃家中每个幼儿轮流去买东西,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记录。
B:引导幼儿用其他方法进行纪录。
Ø 特别提示:
这里提供的三个案例主要展现了娃娃家游戏与超市游戏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教师通过材料的提供不断深化游戏情节的经过。大班幼儿游戏交往的频率不断提高,幼儿在游戏中会涌现出各种新的游戏愿望。游戏材料的提供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实现游戏愿望,而且能够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案例二、三中提到的培养幼儿做事情条理性、练习计算能力。)值得教师重视的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游戏必须具有可创造性,并鼓励幼儿积极动脑,逐步学会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