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师教育笔记3篇
栏目:幼儿园教育笔记这是大班教师教育笔记3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教师教育笔记第1篇
小小餐巾纸
每次幼儿用餐前,我总是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重持续桌面、地面干净,告诉幼儿将骨头,残渣等放在桌子的边上。然后组织幼儿用餐。在幼儿用餐过程中,我等所有幼儿用完餐后,将桌子上的残渣弄掉,把桌子擦干净。虽然其间我多次提醒幼儿要注意持续桌面整洁,但是哪怕我喊破了嗓子都无济于事,总有几组桌面上有那么点饭粒、菜汤、吃完的骨头。
最使我头疼的还是第四组,每次午餐后总是弄得桌上、地上一片狼籍。我多次询问为啥这样,其他小朋友都说是豪豪小朋友把自己撒下来的饭粒、骨头扔到别的小朋友面前,以证明自己吃的干干净净,桌上什么也没有。尽管我不时提醒,可这种现象仍时有发生。
这天,午餐的主菜是炸鸡腿,小朋友挺喜欢吃的。我在巡视孩子们的就餐状况时意外发现有一张餐桌十分干净,所有的鸡骨头都吐在了桌子中间的那张餐巾纸上。围着这张桌子的六个小朋友吃得格外开心,连吐鸡骨头这一动作都因那张公共餐巾纸而变得颇有情趣。六个孩子此时此刻如同一家人,围坐一齐共进午餐,那亲乐的气氛,让我这个旁观者都感受到个性的温馨。
我问:“这个办法真好!是谁想出来的?”豪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是我想出来的,这办法好吗?”我说:“好,你们看桌子上干干净净,残渣都在餐巾纸上了。”这一说,豪豪小朋友的“专利”立即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兴趣,并很快得到了推广:其他小餐桌也纷纷仿效。
一张小小的餐巾纸,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又营造了一种温馨的就餐氛围。豪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餐巾纸供大家吐鸡骨头,这是个偶发性的行为,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使之得到巩固和延伸,从而变成了孩子们有意识的良好习惯。
大班教师教育笔记第2篇
晚饭的时间到了,晴天看到桌上的大虾特别高兴:“哦!姥姥做大虾啦!”
等到餐具摆好,大家都坐下后,我将剥好的大虾放到晴天的餐盘里。可是,晴天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吃我剥好的大虾,而是自己从盘子里拿起了一个大虾剥了起来。虽然我担心她把汁弄到桌子上,但并没有阻止她,而是将餐巾纸放在了她的身边。看着晴天认真专注地剥着大虾,我不失时机地鼓励说:“看看我们晴天,今天自己剥大虾了!”
晴天听到我的鼓励,看看我,又朝着一旁坐着的妈妈做了一个得意的鬼脸。剥好大虾后,晴天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这可是她人生第一个自己剥的大虾啊!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我和她妈妈会心地一笑,我知道从此这项剥大虾的“工作”不属于我了。
吃完一个大虾,晴天又拿起了第二个大虾。本来想提醒她吃点别的菜,但我欲言又止了。而妈妈却说话了:“先把餐盘里的虾吃了。”晴天一歪小脑袋说:“我自己剥!”妈妈没再坚持,看着她饶有兴趣地剥着大虾。晴天剥好第二个大虾之后,并没有放到自己的嘴里,而是将大虾举到了妈妈嘴边,说:“你吃吧!”妈妈愣了一下,说:“你吃吧!”我赶紧向女儿使了一个眼色,女儿一边张嘴,一边说:“好!妈妈吃。谢谢!”然后夸张地吃了下去,我看到了女儿的感动。
接下来,晴天从妈妈的身边挤到我的身边,将剥好的第三个大虾放到了我的嘴边,说:“姥姥吃!”我尽管很开心,但还是心安理得地接过晴天给的大虾,说:“谢谢晴天!大虾真好吃!”我接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说:“你会给姥姥剥大虾了,姥姥好幸福!”看到妈妈和姥姥都吃了自己剥的大虾,晴天很开心,自己剥了吃起来。
看着正在剥大虾的晴天,我想起了第一次我们俩分享牛油果的情景:我将牛油果从中间分开,用勺子喂她。她吃了几口后,从我的手里拿过勺子,用大把攥的方式,笨拙地舀出一勺牛油果,放到我的嘴里,我下意识地躲了一下。一是牛油果价格比较贵,我是买给她吃的,我怎么能吃呢?二是从卫生的角度来讲,我不能跟她共用一个勺子啊!晴天看到我的反应,说:“咱俩分享!”我当时很惭愧,成人的顾虑太多,辜负了孩子的童心。我马上又拿了一个勺子说:“晴天和姥姥一人一个勺,咱俩分享吃吧!”我看到了晴天由失望变得开心的笑容,由衷地感谢自己没有辜负孩子的一片好意。
我看过很多的祖辈们看孩子,宝宝给他们食物的时候,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吃一下,有时根本就不吃,说:“姥姥不吃,宝宝吃吧!”其实,孩子是从成人的反映上来认知这件事的,他们并不能体会成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会认为:我给姥姥吃,姥姥不吃,姥姥是不爱吃,我要听姥姥的话,下次不给她吃了。无论是假吃还是不吃,都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是“姥姥不喜欢吃”。慢慢的,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不再给我们,不再询问我们了,而是自顾自地吃起来了。于是我们又失落了: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其实,这是我们的行为,给孩子的错误认知。孩子的每一个不当行为的背后,都有我们看护者不当行为的影子。
晚餐继续进行着。晴天还在剥着盘子里的大虾,我和她妈妈继续享受着她的“服务”。今天我们不用动手了!
姥姥有话说:
我知道祖辈们看孩子都是尽心尽力的,在孩子饮食方面更是百般照顾,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给孩子。我曾看到过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个奶奶经常带着孙子去一家牛肉面店吃面,奶奶总是将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孩子碗里。有一天,奶奶端面时将自己碗里的牛肉都夹到另外一个碗里,才端着两碗面到孙子面前。但孙子盯着奶奶的碗,质疑奶奶今天没有给自己牛肉,还怀疑奶奶偷吃了,最后孙子竟将桌上两碗面都打翻,然后气呼呼地走了。
看了这样的报道很心寒,但那不正是我们错误的养育行为造成的后果吗?所以,我们祖辈看孩子,千万不要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好吃好喝的都留给孩子。殊不知,那样做表面上是爱孩子,实则是害了孩子,使孩子眼中只有自己,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和存在。
大班教师教育笔记第3篇
由孩子的“告状”而引发的反思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潜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也发现此刻的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潜力是越来越弱了,从早上上班到下班,一天之中会接到无数告状的声音。
每一天从早操结束,我的耳边就不停的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韦佳宝打我。”“老师,孙炎有卡片。”“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起初,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不断地询问,调解。“佳宝,你不能打人,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孙炎,你再拿卡片来老师就交下了······”但是,我们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每一天依然告状声不断。
于是我改变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我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不良习惯。也为他们解释了“告状”一词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告状都是好的。
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此刻班上告状的声音明显减少了,孩子们能主动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其实有时孩子的行为都是成人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成人也就应进行不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