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案反思
栏目: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是玲玲的画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玲玲的画教案反思第1篇
三维目
标知识与技能: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分类归纳新、旧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品读重点词语,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个性化调整
专题教育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生字书写
四、朗读课文 教育学生要明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尊师长,爱集体祝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平时喜欢画什么?在画画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令你烦恼的事?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玲玲就在画画时遇到了一件让她急得要哭出来的烦心事。那是一件什么样的烦心事呢?玲玲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
(一)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学习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4.同桌互读 ,相互纠正读错的音。
(二)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熟悉课文。
2.学生分小组交流,总结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较记忆:玲—— 邻 —— 岭 —— 冷
想象记忆:“叭” —— “叭”的一声,铅笔尖断了。“叭”是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
3.学生分组抢答,进行识字比赛。
1.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
左右:副 评 候 报
上下:奖 另 拿 并
独体:及
半包围:画
2.教师重点指导。
另:倒数第二笔是横折钩。
拿:上半部分的字是“人”,但是要写的扁一点。
3.学生描红,摹写。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同桌比赛书写,互评。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注意听说话人的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开火车”读课文。
作业设计1、教师讲解并范写“画、幅”等10个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画 幅 评 奖 候 报 另 及 拿 并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二 班时 间主备人
学 科语文课 题5、玲玲的画第(2)课时
三维目
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句子的朗读技巧,积累语言 ,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并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对比几种称象的办法,说一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讨论交流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个性化调整
专题教育
一、复习生字
二、情境教学,解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作为小学生,要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处处为班级着想,积极参加每一项活动,有为班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
1.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3.教师指名上台听写生字。
1.学生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学生合作探究2~9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符合课文内容的三幅画玲-------玲刚画好的画、弄脏了的画、脏处变成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玲玲心情变化的语句,并说说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4)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爸爸和玲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谈话的?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分别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第一次谈话:爸爸的话要用关心、催促的语气来读,玲玲的话读出满意的语气;第二次谈话:玲玲的话要读出紧张、着急、伤心的语气,爸爸的话要沉稳、安慰的语气来读;第三次谈话:爸爸的话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6)学生齐读第9自然段,思考: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师: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坏事”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好事”泛指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把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变成令人满意的事情)
(7)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玲玲和自己说?
3.学生分角色朗读。
(1)教师请两名学生上台朗读,甲代表玲玲,乙代表爸爸,教师读旁白。(甲要读出玲玲的情感变化)
(2)男、女分角色朗读。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解决,那么你们生活中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作业设计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5.玲玲的画
哭 笑
画弄脏了 画了一只小花狗
坏事 → 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反思第2篇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案反思第3篇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两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1、识字教学结合实际理解,如“端详”一词挖掘出来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动作理解,学生接受快。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没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跟文中的玲玲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教师还是很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的。我觉得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具有生成性的,教师是很难预设的,它需要教师灵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这一教学环节,起初学生并没有很深的感悟,在引导学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在画上画上小狗这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玲玲在遇到困难后,认真思考,动脑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玲玲的画教案反思第4篇
《玲玲的画》是一篇内容比较浅显,而且篇幅较短的文章。作者想借由玲玲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如果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这让我想起了《塞翁失马》的故事。于是我就由《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出了本单元的单元导读(我一般在一单元开始或结束都会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因为单元导读常常很明确地告诉孩子们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为中高年级孩子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利用单元导读,引入本课的学习。虽然看起来饶了一个弯,但结果在实际的课堂上却为孩子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打下了基础。那么情感目标达成顺利,我就把接下来的重点放在了句式训练和分角色朗读上。这样一来夯实了语言的训练,使课堂就显得更有实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