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第一课时
栏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是观潮教案第一课时,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第1篇
学习目标:
1、认记7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品读第一自然段,抓住“横卧”等词语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有感情朗读。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学生预习,读通课文,给生字组词。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了单元要求
师: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和震撼。走进第一单元我们(出示: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的魅力)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是,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了。我们拿起书本来读一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语涩)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很好。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出示下面的内容)
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那时,这一天是“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仪式非常隆重。每到这一天,官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
(生齐读后一句)
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北宋苏东坡)
[评析:“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在语境中猜测,培养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扎实有效。]
师:这样的景象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书中,请同学们把课文再读一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评价:虽然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美文,还是需要多读,在多读中熟悉课文,为内化文本语言奠基础)
师:听几位同学朗读课文,我们边听边思考,找到相关段落。
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二、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随机正音:
Dibómenlōngdianhao
海塘大堤、薄雾闷雷滚动隆隆的雷声踮着脚风号浪吼
师: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潮水壮观的景象。
生:三、四自然段。
师:那么文章的其他段落呢?
生:潮水带来前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潮水消失了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板书: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呢哦?
生:总的告诉我们潮水是天下奇观。
师:(板书天下奇观)全篇文章就是这样按照总体感受和时间顺序把观潮的情景描写下来的。
三、想象画面,感受魅力
师:让我们走进第一自然段的“潮来前”的描写。让我们自由出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哪些语句让你看到了画面。
生:(读文)
出示: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有一个词语用得太好了----横卧看看“卧”字,(观潮(第一课时)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
生:两只眼睛。
师:人闭上了眼睛。“卧”是什么意思?
生:人闭上了眼睛在躺着休息。
师: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
生:(一动不动,没有动静。)
师: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
生:平静。
师:带着想象读句子吧
学生朗读。
师:还有很多的词句让我们看到了不一般的画面。
生:“屹立”
师:(播放课件)“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它们高高耸立,稳稳地站着。继续交流。
生: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很模糊的样子
师:“若隐若现”什么意思?(出示:隐---消失现---显示)
生:好像显现了,好像消失了。
师:怎么会一会儿显现,一会儿消失呢?
生:因为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薄雾。雾消失了,就看得见了。
师:同过品读,我们想象到了,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如同仙境一般啊!大自然充满了魅力。读出美好的感觉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的文字。
师:虽然江潮还没有来,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出示:钱江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所以-----
生读文: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读的气势还不够。
学生再次朗读,表现进步。
师: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自由朗读。
四、书写生字,作业练习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踮(diăndian)闷雷滚动(menmen)薄雾(bobao)
隆隆的响声(longlong)风号浪吼(haohao)
2。读下面的文字,填写生字新词
潮来前,在海宁市的(盐)官镇,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潮来时,人声鼎(沸)。潮水横(贯)江面。
潮来后,江面依(旧)风号浪吼,好久,钱塘江才(恢复)平静。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第2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依靠朗读想象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教学重点:
能依靠朗读想象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教学难点:
能依靠朗读想象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搜集钱塘江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浙江有哪些旅游景点。(鲁迅故居、杭州西湖、十二峰、雁荡山)
师:孩子们知道的真多呀!这些景点里,有名人鲁迅的故居,有应时应景的杭州西湖,有奇峰罗列的十二峰,很多很多,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的是一年只有一次的奇景之地钱塘江,去看那天下奇观(板书)------钱塘江大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讲解“观潮”和“天下奇观”
4、自由读资料袋,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小结:它到底奇在哪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
钱塘江盐官镇(地名)
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描写声音)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描写人的)
闷雷薄雾横贯
1)指名读,相机正音“闷、薄”
(预设评价:a、声音真是洪亮,谁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b、如果能把昂首东望发的到位些就更好了。
c、真像一位播音员,读得多动听啊。)
2)男女互读
3)读着读着,有什么发现?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第3篇
教学目标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情感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知识目标: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辅助手段
课件、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吗?
(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四川有好几千里。如果说四川的峨嵋全国都很有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
天下奇观
3、课题中的“观潮”和“天下奇观”这词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如有不懂,鼓励学生后回答。)
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根据理解回答。)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吗?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
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想不想去看看呢?
2、别遗憾,老师有有关大潮的图象,想不想看?
3、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刚才录像里大潮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3、请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适时指导朗读:
⑴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抓“闪雷滚动”这词来体会:可让学生模拟雷响时“轰隆隆”的声音。)
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闭眼齐背。)
⑵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表演。)
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答:人声鼎沸。)
让我们一块儿来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好吗?
(生齐读。)
⑶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心情激动:指名读→齐读。)
⑷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十分壮观:分组比赛读。)
⑸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喜欢这句的举手。
(生举手。)
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老师试试吗?
(师读。)
该你们了,能让我再一次为你们喝彩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4、愿意把3、4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吗?
(生齐读。)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回答:从远到近。)
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让我们配着录像,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亲自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准备。)
⑴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⑵ 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
⑶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相接。)
⑷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⑸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⑹ 形容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一生领读,其余各生跟读。)
3、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老师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对于学生的发言师生共同评价,还可引导学生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
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七、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第4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基于此认识,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小组合作, 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观,展现钱江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朗读训练。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观。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朝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交流反馈。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超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