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试讲教案
栏目: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是竹节人试讲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竹节人试讲教案第1篇
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竹节人》。这篇课文给我启发,让我明白了怎样让自己的童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前的人都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全班同学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竹节人是用毛笔做的。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在上面钻一对小眼,装手臂用,再锯8截短的做双手和双足,用一根线把它们穿在一起,一个竹节人就诞生了。在竹节人手上系一根冰棍儿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号称齐天小圣,打打杀杀,不知疲倦,上课的时候也玩,可被老师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便给没收了。下课了,同学们跑到老师办公室,希望老师能把竹节人扔出来,可老师没有,仔细一看,老师正在办公室里玩儿呢,作者跟同桌相视一笑,两手空空的回去啦。
学完这篇课文,给我的启发是我们不一定非要玩买的玩具自己做的也同样有趣,以前的小孩子哪有钱买玩具不都是自己做的吗?老师教过我们做弹弓,纸船,飞机,现在下课我总和同桌玩吸血鬼的游戏呢,在一直纸上画上格子再找个小东西扮演自己,简单又好玩,但是可千万不能学作者一样上课玩哦。
写完这篇课文我更加坚信学校生活,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很多快乐,只是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寻找。
竹节人试讲教案第2篇
五彩缤纷的童年总是充满着惊喜和快乐,物质的贫乏,学习的压力,挡不住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天性。《竹节人》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作竹节人,完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当我看到教室里的课桌破旧的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口,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我忽然想起了自己小学时代的课桌来,我们那个时候的课桌也是这种长长的桌子,坐两个人,桌面上也裂出了宽宽的缝,我们那个时候是没有竹节人的,我们都是找一个瓶子,灌一瓶瓶凉水,在凉水里放两块儿糖精,把糖精水放到桌斗里,瓶子里放一根细细的、透气的管子,我们那个时候叫气绳,用来做吸管,一端插进瓶子里,另一端从桌子的裂缝上伸出来。老师一边讲课,我们在下边一边不时地喝一口甜甜的糖精水,顿时觉得人生如此的圆满,如此的美好。简直是给个神仙都不换。
当我看到两个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突然其中其中的一个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我不住哈哈哈大笑起来,太有意思。
当我看到孩子们上课了,依然意兴不减,将课本竖在前面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斗起来,而后面的同学偏偏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了脖子,恨不能从我们的肩膀上探过来时,我就替他们着急。这哪能不被老师发现呢?果然,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战功,鏖战两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老师一把抓去。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少年时代在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没收的事儿。那时候哥哥从外地带回了几本杂志,觉得特别好看,就偷偷地拿一本带到学校里。下课看了一会,觉得太引人了,上课了,忍不住又拿出来偷看,结果被老师没收了,然后那本杂志我就再也没见过了。
童年那些经历,已经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我觉得童心就像水晶一样纯真美好,只愿我们能永保童心的纯洁与美丽,做一个纯洁善良的人。
竹节人试讲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
1.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
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谁来说一说?
二、关注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发现课文前导语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
2.理解任务
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
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
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
3.从课前的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是的,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
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
4.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5.汇报交流
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
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篇文章,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三、完成任务单,体验阅读方法的选择过程
在正式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你看,三个任务是不同的,等会咱们汇报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呢?汇报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不同呢?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三个任务,这有三个任务单,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开始吧!你在完成阅读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
2.小组汇报交流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分享一下刚才的学习成果。哪个小组先来。
(1)成果展示
任务一:请两个小组上前展示。
(2)评价提升,从选择内容到细读提炼
有没有补充,其他同学呢?
听了他们的介绍,现在你们会不会做竹节人了?他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成功,那么我来采访一下,你们在写这个指南的时候,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二: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想不想瞧一瞧竹节人是怎么玩的?
这么有意思的竹节人给大家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任务二,哪个小组来汇报
组内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还有哪些乐趣。
刚才老师听到了他们用的最多的一个方法,是什么阅读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关注了《竹节人》这篇课文里面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尝试了有目的的阅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用上这样的策略进行阅读,下节课我们再来讲讲老师的故事。
【板书设计】
9竹节人
做 、玩 说 浏览全文 提取关键信息
乐趣 品、读 选择内容
故事 讲 细读分析 圈画关键词句
竹节人试讲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学词,梳理文章脉络,能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课前导语和课后提示,初步掌握“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
3.在践行阅读任务过程中,提升“检索”与“整理”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任务
今天我们开启第三单元的学之旅,先来看看单元导读页:
1.读一读,猜一猜:这个单元的内容与什么有关呢?
提示:猜测是要有依据的,比如文字、图片等信息。
2.想一想,问一问:这个单元的学你有什么要问的?
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3.小结:刚才同学们就是在自觉运用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即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导读页,让学生综合运用三、四、五年级所学的相关阅读策略,既启动了先备知识,又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任务,很有必要。)
二、自主识字学词,扫清阅读障碍
1.分组认读词串,探测本班学情。
跺脚 疲倦 沮丧 颓然
偃月刀 纸盔甲 悻悻然 窦尔敦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暴露无遗
忘乎所以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大步流星 轻手轻脚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虎视眈眈
2.根据词串特点,引导自主学。
(1)小组内认读,互相纠正错读的词语。
(2)呈现难理解的词语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别出心裁”“技高一筹”等。
(3)试着表演表示心情、动作的词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第一组和最后一组词串。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学词,重点是要有学的兴趣与方法。用词串的形式呈现字词,用适宜的方式学字词,既读得津津有味,又学得扎扎实实。)
三、梳理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
1.阅读课前导读: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2.逐条出示閱读任务,完成学单:
3.根据表格内容,结合课前导读、课后练,讨论并谈谈体会:
预设一: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
预设二:阅读的方法基本为“浏览+细读”;
预设三:带着目的阅读,能加快阅读的速度……
小结:这便是“有目的地阅读”:根据你的阅读目的,先浏览“检索”你要关注的内容,然后将“筛选”出来的文本进行细读。
4.以表格为支架,小组内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课前导读、课后练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色。设计任务表格,让学生自觉发现策略的秘密。这不仅是“学阅读”,也是“用阅读学”的有力体现。)
第二课时
一、验证阅读任务,提升语文素养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如何有目的地阅读。这节课,我们将运用这项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
任务一:
范锡林爷爷想为现在的小朋友介绍如何制作传统玩具——竹节人,读了这篇文章,你能帮帮他吗?(出示表格)
1.形成策略意识:根据任务,选择重点关注内容,采取适当阅读方法。
2.指导非连续性文本写作。比如“制作步骤”:
预设一:用上“第一步”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预设二:去掉“就成了”等叙述性的语言……
3.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任务二:
回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玩竹节人,范锡林爷爷嘴里还念念有词:“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讲一讲小伙伴们玩竹节人的乐趣,要求至少出现三次“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出示)
1.形成策略意识:根据任务,选择重点关注的内容,采取适当的阅读方法。
2.指导片段的写作,写出“乐趣”:
预设一:不写“我”,而要多写“我们”;
预设二:不写“很”“非常”等,而要写出具体多好玩……
3.小组内讲一讲,推荐优秀同学在全班展示。
任务三:
教师节到了,范锡林爷爷想起玩竹节人,也想起了他的老师——那个“玩”竹节人的老师。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讲一个有关这位老师的故事,要求用上“虎视眈眈”“怒气冲冲”“忘乎所以”这三个词语。(出示)
1.形成策略意识:根据任务,选择重点关注内容,采取适当阅读方法。
2.指导故事的梳理:起因、经过、结果。
3.小组内讲一讲,推荐优秀同学在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设置拟真的情境,将任务生活化,为学生搭建学支架,从而在任务实践中运用阅读策略,同时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二、分享学经验,形成策略意识
1.这篇文章比较长,内容也很丰富,但是你们读得很轻松。请你谈谈学收获吧。
小结:有策略地阅读,会让你收获最大,从而逐渐成为真正的、独立的阅读者。
2.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阅读”。如果是读一本书,你觉得可以运用这一策略吗?
小结:有目的地读一本书,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跳读,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篇章,短时间翻阅多本书籍……
同学们,《竹节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孩子,什么也挡不住一颗爱玩的心;他们创意十足,在大人没注意的角落,慢慢长成少年英雄的模样;童年那么短,有乐趣伴着你们,也有好书伴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