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蝉的卵教案

栏目: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这是蝉的卵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蝉的卵教案

蝉的卵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蝉的教学设计

  1.了解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

  2.学着为自读课文做赏析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

  学着为自读课文做赏析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

  【教学难点】

  学着为自读课文做赏析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小时候有没有为了观察昆虫做过一些傻事啊?你现在还会做吗?请两位同学说说看。有一个人小时候也做过一些傻事,有一次他不顾形象地趴在地上,用放大镜看屎壳郎运粪球,毫不顾及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还把这样的“傻事”做了一辈子。同学们知道这个“怪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法布尔(板书)。

  今天,我们跟着他去观察一种昆虫,就是蝉(板书),俗称知了。说到蝉,同学们对它印象怎么样?我们方言里对它也有一个非常生动准确的称呼“加加里”。我们对蝉的印象似乎都不怎么好,那么法布尔笔下的蝉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二、了解说明内容

  我们大多数同学看到的只是蝉在树上高鸣的生命阶段,而课文则记录了蝉的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些同学对蝉的生命历程是这样概括的(出示照片)

  幼虫入土——幼虫出穴——蜕皮成长——成虫产卵——幼虫孵化——幼虫入土

  蝉的幼虫要从地穴里钻出来需要多长时间呢?4年,四年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为了最后的破土而出,为了最后的生命延续,它们不懈地努力着。那么它们艰苦的四年换来的又是什么呢?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齐读)

  三、赏析式批注

  1.这种四年就能出来的蝉还算幸运的,还有十三年蝉,十七年蝉,它们阳光下的享乐也就只有一个月。如果你是这只蝉,你会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做什么呢?我们大人有大量,还是原谅蝉的吵闹,原谅它在夏天喧闹的“统治”吧!文章第一段说:

  出示: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屋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课文上的批注是:“统治”的说法是不是很有趣?”你们觉得有趣吗?有趣在哪里? (学生说)

  2.这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比一般说明文更多了一份趣味性。像这样有趣的地方文章中还有很多,课前预习的时候,大家发现了不少有趣的句段,老师从同学们的预习单中挑了一处大家提到比较多的,说说有趣在哪儿。

  {C}–示例一: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部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C}–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细致的动作描写,将蝉的尾部从壳中脱出的整个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生动具体,妙趣横生。“竭力”“尽力”等词语表现出了蝉将尾部脱出的动作难度之大。表现出了作者观察的仔细耐心,表达了法布尔对蝉的喜爱。

  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句有趣的话进行了赏析品味,老师将大家的答案汇总起来,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赏析句子的一般规律,那么对精美句段的赏析一般包含哪些方面呢?

  1.写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精准用词……),2.内容、情感3.表达效果(板书)

  3.我们把赏析的内容批注在书上,就是批注方法中很常见的一种——赏析式批注(板书)孔老夫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你们能举一反三吗?课文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值得我们赏析,这是大家在预习单上提到的,小组合作,选取一个角度做赏析式批注。

  1.幼虫落地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2.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

  3.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同学们都很聪明,一点就通,但是老师还要指出一点: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入门级的批注,也可以有个性化的批注,加入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个我们以后再学习。

  4.通过做赏析式批注,我们发现法布尔写的虽然是说明文,但却有情节,有描写,读来妙趣横生,这样的说明文我们称之为“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

  三、质疑式批注

  1.融汇了法布尔毕生心血的《昆虫记》是一部描写昆虫世界的文学宝藏,值得我们一再探寻。但是如果我们把对昆虫记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有趣上,是不够的,还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究。

  法布尔观察得很细致,法布尔对蝉有一处描写,老师一直觉得很奇怪:

  {C}–出示: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蝉平时都栖息在哪里放声歌唱啊?大树上,那为什么它在蜕皮的时候要找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呢?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蝉的幼虫们为什么特意要挑这样的地方?请学生畅所欲言。

  2.感谢大家解答了老师的疑惑,不知你们读了课文之后是否也有疑惑呢?试着将你的疑惑批注在书本上,然后与同学分享一下,看是否有同学能回答你的问题? 自由提问,回答,两到三个问题。

  3.看来大家都是会提问爱探究的孩子,(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我们暂时找不到答案,但有时候提出疑问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刚刚做的就是另外一种批注方式——质疑式批注。(板书)其实批注还有很多种方法,我们今天先学习这两种。

  四、走进法布尔

  1.从刚刚同学们提的问题中,我们发现法布尔观察昆虫有与众不同的方式。法布尔就是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自己独特的方法观察着他心爱的昆虫,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鲜活的小生命,法布尔专门为昆虫建了一个家园,跟昆虫住在一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荒石园。法布尔远离城市喧嚣,带领家人,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为了研究昆虫,他几乎在忘却一切,不消遣,不出门,不知时间,不知疲倦,不知艰苦,不知享乐,甚至分不出自己的“荒石园”是人宅还是虫居。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2.正是因着他对昆虫的无比热爱,才会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这件外人看来很傻的事情,他将这种热爱也倾注在了《昆虫记》的字里行间,让我们通过这段文字来感受一下: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因为他掘土四年

  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

  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五、融汇了法布尔毕生心血的《昆虫记》整整有十大册,我们平时所读的也只是节选本,今天我们学习的更是冰山一角,里面还有很多秘密等待你们去发现,耐心地读读《昆虫记》吧,说不定你也会喜欢上这些努力生存的小生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完后,自己感触颇深。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上还需要潜心修炼,首先在上课时由于过分紧张,有些重要的话忘记说,导致听起来有点破碎,不够流畅;其次,在让学生赏析句子的时候,引导的不够好;还有在质疑式批注提问阶段不够让学生发挥,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蝉的卵教案第2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知了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3、初步了解知了的小常识。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教师自制关于知了的《是谁咬死了果树》童话PPT课件,知了标本(每组一个),知了的图片。

  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课前一起上网寻找与知了有关的图片,并帮助幼儿简单了解一些知了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等知识。

  活动过程:

  一、 师幼谈话,引出问题

  1、师: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知了?知了长什么样子?

  2、出示知了标本。“你们知道知了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它有什么特点呢”

  (给幼儿自我展示的平台,然后出示相关图片,告诉幼儿知了的身体是由头、胸和腹组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对透明的翅膀,尖尖的细管是它的嘴,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

  二、 观看《是谁咬死了果树》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知了

  1、请幼儿观看课件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个童话,你知道是谁最终害死了果树呢?为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因为知了吸取了树根的汁液)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知了在吸取汁液的时候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所以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呢?(害虫)

  师:那为什么有的知了会叫,有的不会叫呢?

  2、再次出示雌知了和雄知了的图片,进一步进行比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有的肚子上有两个半圆,有的没有。)

  师:这个半圆叫发声器。有发声器的才能叫,是雄知了;没有的是雄知了,不会叫。

  (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孩子的支持者与引导着,通过开放式的提问使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知了的特征及生活习惯有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延伸:

  可组织幼儿制作相关工具,去户外粘知了,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加对知了的了解。

蝉的卵教案第3篇

一、教学目的:

法布尔蝉教案

  1、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 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2、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2、难点: 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思考题:

  1、画出本文的结构示意图。

  2、找出本文的修辞手法。

  字词正音:

  蜣qiāng(屎壳郎) 窠kē(鸟兽做的窝) 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

  纤xiān(细小)

  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 曝pù(晒)

  词语补释: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 (qǐ)对等,相称。

  罅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 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作者简介:

  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多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par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属科学小品,是介绍动物生态的说明文。

  写作特点:

  一、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1、表现手法:

  拟人: 读了“蝉的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的艰辛,同样也会憎恨象蚋那样专门残害生灵的坏种。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对这个小生物的成长发出慨叹,多么不易啊! 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最后一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比喻: 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绉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不可能看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脱”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par 2、说明顺序倒叙 幼虫→成虫→产卵→幼虫

  (顺序 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

  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二、语言准确明晰。

  1、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态的各个方面)

  第一部分

  第七段“臃肿”,言其肥大而笨,写出它的形态,因其大故能贮满汁液。

  “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第八、十、十一自然段“把握”“钩住”“挂”这三个词语分别写出了“蝉的脱壳的过程”。

  “把握”: 紧紧抓住。“钩住”: 像钩子一样挂住。“挂”: 吊在上面。

  第二部分

  第十二段“寻觅”“寻找”“找到”分别写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况。

  这三个词语都有“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口语色彩更浓。

  2、语言准确、平实。

  第二段中说: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道路”前面的一个限定语“阳光曝晒” 正写出蝉的特性“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阳光曝晒”不能写为“阳光充足”,“曝晒”限制在炎热的夏天。

  拿蝉的脱壳过程和孵化过程来说,文章都写得很清楚,“开始”“不久”“最后”“以后”这些时间词语,正写出其过程的进展。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蝉的卵教案第4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品味、批注等方式,弄清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重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难点)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重点)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相关文章

《诺贝尔奖可以颁发给集体吗》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及反思》

《飞天凌空教案学情分析》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