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鹊桥仙教案公开课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这是鹊桥仙教案公开课,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鹊桥仙教案公开课

鹊桥仙教案公开课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

  《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朱光潜《诗论》)。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在古诗词中,早已是写滥了的套子。多少名家咏七夕,每每感叹双星聚少离多。秦观词《鹊桥仙》,能于俗套中翻反传统,出新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观的何种情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秦观,走进鹊桥仙,徜徉在七夕诗词中,揭开谜底。

  (二)知人论世(课前预习):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秦观十分推崇苏轼,也颇得苏轼的赏识,他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当时人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词长于写景抒情。音律谐美,语言雅淡,委婉含蓄,饶有余味。秦观词的内容,局限于歌唱男女间的爱情和抒写个人的愁怨。他的词风,远袭温庭筠,近效柳永。“将身世之感,打并入恋情”,是秦词的又一显著特色。

  (三)赏析秦观词《鹊桥仙》——旧题材新情趣

  (1)读一读(整体感知):集体读;分组读;个人读;听读;诵读。

  板书: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

  (2)议一议(问题赏析):

  问题一:意象(云、星、银汉、风、露等)的修饰语有何作用?

  问题二:数字“一”和“无”有何妙用?

  问题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有何修辞手法?

  问题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3)比一比:比较意象比较情感。

  ①《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②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③晏几道《鹧鸪天·七夕》: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鹊桥仙教案公开课第2篇

 教学目的:

  了解宋词的基础知识及作家经历。

  领悟词中深远而优美的意境,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的意境的领悟和词的背诵。

  教学方法:

  讲读与背诵结合

  所需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鹊桥仙

  秦观

  一、关于宋词:

  词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词是一种配乐的诗歌。唐代传入了大量的西域音乐,称为胡乐。胡乐和民间音乐结合,称“胡夷里巷之曲”。这种音乐在宴会上演奏,称“燕(宴)乐”。词是配合燕乐的歌。这种配合燕乐的歌,字句有长短,故又叫长短句。晚唐时期,中国文学史上词独立成为一体,与诗并行发展。

  词从产生直到北宋初期,都是风格柔婉,表现细致缠绵的感情,称为婉约派。到了苏轼,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创造了一种豪迈的风格,称为豪放派。到了辛弃疾,这种豪迈的词风进一步宏扬。

  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柳永、苏轼、李清照

  南宋:陆游、辛弃疾、陈亮、岳飞等

  二、作者简介: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元丰进士,曾受学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后被苏轼荐于朝,历任太学博士等官职,后被贬,又徙郴州、雷州。以词著称于世,其作多写男女恋情,或感叹身世,风格轻柔,词情俱佳,尤能创造性的刻画人物形象,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踏沙行》(雾失楼台)等。

  三、词欣赏

  (一)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二)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三)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知识拓展]

《鹊桥仙》赏析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鹊桥仙教案公开课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秦观的有关文学常识。对秦观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词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情绪,知人论世,感受词人的“不圆” 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1.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2.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课前让学生感知诗歌,并背诵。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鹊桥仙》

  一、导入新课

  十多年前,和你们一样,坐在这样端正的课堂,却痴迷着抽屉里满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因为里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恨,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欢离合,我为她而喜,为她而悲。浪漫的爱情和经典的诗词一结合,便仿佛有了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深陷其中,魂牵梦萦。这种感觉或许能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同学们产生共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

  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

  示范诵读

  学生读先读顺(扫字词障碍),再读懂意思(扫词句障碍),把握词的内容

  学生自由诵读了1-2遍后,然后请一个同学们起来示范读

  齐读(参照老师的节奏、快慢、情感的起伏)

  设问: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写事情的词语:暗度;归)

  (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情:柔情似水)

  (板书:纤云飞星金风玉露;柔情)

  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具体鉴赏

  (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

  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读一遍,然后思考问题: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提示学生上一步的板书中切入,即抓住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分析)

  预设生成:

  “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幻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

  衬托了人物:衬托了织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为爱人的到来作着精心的准备,她沉浸在爱的甜蜜中,欢愉的心情了然可见。

  “飞星传恨”:飞星可以解为流星,流星划过夜空,不时闪过长长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纤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

  衬托了情感:“传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体现象,词人赋之以情感,写出了相会的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银汉迢迢暗度”:银河之宽阔,相隔之遥远,暗衬相思之苦,相见之难

  “金风玉露”:即秋风生起,白露为霜时节,以“金”、“玉”相饰

  赋寒凉季节以吉祥的喜庆(举例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吉庆,祥和)

  写出了情感的珍贵真挚纯洁

  “柔情似水”:情深意重,缱绻美好

  “忍顾鹊桥归路”:这真像柳永雨铃霖中“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

  结语:鹊桥上的相逢,我们看到的是温馨浪漫,流光溢彩,相爱的人情深意长,景美,人美、情美,成

  就着这个古老爱情故事的唯美,难怪秦观感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板书:唯美)

  (感受这样的唯美,我们一起在上一次鹊桥,感受他们的爱情吧,诵读。)

  (二)鹊桥里的人生——豁达

  这首词作写于北宋年间,到现在已千年,为什么会流传这么久,仅仅是它里面有美丽的爱情吗?

  (描绘美丽的爱情故事的确是《鹊桥仙》这首词流传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明人沈际飞评“(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化腐朽为神奇!”

  (将这句话打在屏幕上)

  然后比较历代三首咏叹七夕爱情故事的诗作

  (屏幕出示或老师口述)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乞桥楼空,影蛾池冷,佳节只供愁叹。(清纳兰容若鹊桥仙(七夕)

  设问:同学们是否赞同这句话?是否能从词中找到依据?”腐朽“是什么?”神奇“又在何处?

  明确:学生会找到两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比较后得出结论:历代诗歌咏叹七夕是悲吟寻恨(腐朽),而秦观多了豁达之气(神奇)。

  秦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豁达理性?他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的人生,什么样爱情?

鹊桥仙教案公开课第4篇

④比较下列爱情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现代歌词)

  与其在自行车上欢笑,不如在宝马车上哭泣。(网络语)

  (4)重难点分析: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师点拨: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意。这一反常人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四)熟读成诵。

  (五)小结:不管是何种爱情观,只要利己又不损人,我看都行。秦观的《鹊桥仙》是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歌颂坚贞爱情的优秀词作。秦观此作能于俗套中翻出新意,可谓匠心独运。秦观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这就是《鹊桥仙》的新情趣: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高远的格调,也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1、背诵默写《鹊桥仙》;

  2、选读一首言情词,准备参加朗诵会。

  四、板书

  鹊桥仙

  一样别离另样情

  秦观

  内容上片:相逢;下片:离别

  旧题材欢娱嫌短,聚少离多哀婉凄楚

  新情趣仙侣之爱心灵契合的地久天长(赞)

  凡俗之爱貌合神离的朝朝暮暮(否)

  笔调轻松感情缠绵格调高远

  五、教学反思:

  一首简单的词,一个貌似复杂的教法,一切为了学生有所收获。从教学设计和学生收获角度进行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1、系列教学的安排和目标的确立。本节课是选修教材第三单元“漫步宋词”的“第二步”,承接着“第一步:境界”而言的,由“境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步:情趣”。这是宋词选修教学的系列课中的一课。还有第三步,第四步等等。这是我个人对选修教材的大胆处理和尝试教学改革。上完课后,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尽管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方向是对的.,方法是可以被借鉴的。

  2、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本节课的赏析的依据是王国维的境界说和朱光潜的情趣说。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罗列的几首要比较的诗词和几个爱情诗句都是经过本人精挑细选的,在难度上的把握上做到了适中,在重点的把握上做到了突出,整体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下了功夫。

  3、还有一个突出点就是学生有关爱情观的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不时发生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碰撞。

  (二)对此课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从学生的表现可感受到本节课学生乐学,爱学,有自信,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把《鹊桥仙》熟练地背诵并默写出来;教师易于施教,使教与学双方更轻松、更愉快。从这一点上来说,这节课是有效的。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朗读教学环节中,如何进一步强化朗读效果,还值得探索;

  2、诗词教学的整体性和导学案、高考对诗词赏析的局部性的矛盾如何解决,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相关文章

《鹊桥仙的意思》

《虞美人教学反思简短》

《读书目的和前提表达方式》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