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这是赤壁怀古教学反思,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赤壁怀古教学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 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气势 “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 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明确:气势磅礴
(乱石) 穿空险峻雄伟
(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
卷 起 千堆雪声势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就被周瑜给消灭了)
周瑜当时可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4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 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音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七、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外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江城子·记梦》和《赤壁怀古》的异同 ,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作短评
附: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奇景 穿 山势险峻 气势雄伟 拟人
上阕 写景 歌咏赤壁 拍 巨浪惊险 声音洪大 对偶 夸张
大江气势 卷 江水汹涌 色彩 鲜明 比喻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英雄风采
下阕 咏史 怀周瑜 儒将风度 非凡胆略
抒情 抒己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未酬
赤壁怀古教学反思第2篇
一、自学阶段的基础文言现象很多同学没有整理全,只有三分之一的好学生能掌握。这要靠检测巩固,还得是反复训练。
二、诵读遍数不够,学生只满足会读课文。韩博士要求读六遍课文,学生达不到。即使读也只是为默写,只读不思。
三、苏轼思想本来就是难点,学生对三、四段内容理解不到位。主客问答,苏子思想矛盾的变化,天地万物的辨证关系,苏轼是如何解脱的这些问题学生不好把握。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所以在学完之后 ,从大师身上没学到多少精神。
从我自身谈起也有不足之处,我还是放不开手对学生估计高,所以有些失望;引导不到位,学生讨论不出来,有时直接自己讲,学生被动接受。
这节课的收获:写作素材的积累,参看高考优秀作文,引用苏轼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述,一事多用,灵活多变。
赤壁怀古教学反思第3篇
一、以朗诵贯穿课堂
记得以前在一次《离骚》公开课的时候,前辈老师就给我建议,建议诗词教学要多注意朗诵,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到作者的或温婉或豪放的风格。之前的很多诗词教学中,我常常忽略朗诵,忽略带他们领略诗词的韵律美,只关注诗词的分析。因此,此次《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决定将以朗诵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课堂,辅以点评、讨论。
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仔细听,说说谁读得最好。在朗读、点评的过程中,最让我意外与难忘的是这样一个胖胖的面带腼腆笑容的小丫头。
当时我请她来说一说:你认为谁读的最好?
她慢吞吞地站起来笑着问我:谁都可以吗?
师:当然!
学生慢吞吞地笑着说:我觉得我读的最好
她小小的温柔的声音像是在教室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也让我无比的意外也感到无比的惊喜,难得有同学能够自告奋勇的为大家展示。但是,眼前站在我面前的明显是个柔柔弱弱腼腆的小姑娘,她能读出东坡词的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的豪情壮语吗?我与同学们都拭目以待。几秒钟的酝酿之后,小姑娘开口一句“大江东去”,洪亮清脆,铿锵有力,绵延舒展,仿佛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画卷缓缓的铺展在眼前。小姑娘的表现果然不同凡响,惊艳了在场的所有同学。朗读结束,同学们禁不住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姑娘的那份自信与从容让我深深的难忘。
在对小姑娘的点评中,一位男同学的点评同样不俗。
这位男同学这样评价:她读出了那种磅礴气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样的文字和她浑厚有穿透力的声音相结合,相得益彰,听了之后,不仅有画面感,还有听觉上的惊心动魄的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她又读的深沉缓慢,我感到这不是一般的气壮山河,还有一种悲凉、惋惜,惋惜古往今来众多豪杰都被历史湮没,就像那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这个同学的精彩点评同样博得大家的热烈掌声。他的细腻的情思,优雅的表达同样令我难忘。
其实这位同学的所体会到的“悲壮”正与下阙中苏轼的情感相暗合。在下阙,苏轼由眼前之景坠入封尘已久的历史之中,想起了年轻有为的周瑜。自己的衰老、官场失意、命途多舛都与当年的周瑜形成鲜明对比。但是那又如何呢?联系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因此,纵然苏轼心中多有不平,但是念及此也就都释然了,以浊酒一杯浇胸中之块垒,也是以酒酬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还有那古往今来的众多豪杰。因此在点评的过程中,同学们就已经讨论分析出最后一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蕴含的情感:有不平之意,但是不消沉,更多的是使然、洒脱、旷达。
这件小插曲也让我深深的明白:
(1)只要敢于放手让同学们尝试,为学生提供一个勇于展示的舞台,他们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2)点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分析、讨论,甚至是辩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本会越辩越清晰明了,文本中的众多问题也会随着讨论的深入迎刃而解,也就不必单独辟出一块时间抛出问题、解决问题。相比于我平常教学中直接主动告知学生答案,这种交给学生点评的方法大概更能够让他们信服,更能够获得他们的情感共鸣吧。
二、将方言引入课堂
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朗诵能够贯穿课堂,但是单纯的个别朗读、齐读可能还不能激起同学们的兴趣。于是我想在这节课中引入方言,鼓励同学们用方言朗诵这首词,如果能有同学会四川话就更好了,因为苏轼是眉州眉山人,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可惜的是班级中并没有同学会四川话,因而这一次决定让同学用南京方言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这无论对于我还是对于同学们都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我想,用方言背诵古诗词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印象深刻,而且可以更有利于体会诗歌的平仄吧。因为很多古音保留在方言中。
在尝试的过程中,大家热情高涨,严肃的课堂一下子活泼热闹起来,但是朗诵起来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当一个男同学率先站起来用南京话朗诵时,刚一开口,便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引导同学们仔细听,去关注在南京话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同学们发现最后一个字都是入声,这比普通话读起来更押韵。
我觉得课堂应以普通话为主,但是适当的方言教学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强化他们的记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一次讲座中回忆道,因为母亲是常州人,自己至今还记得年少时用常州的乡音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节课有收获,有感触,也有遗憾。遗憾首先在于因为在前半部分个别朗读、点评耗费太多时间,导致后半部分时间不足,最后没能听网上的配乐朗诵,一些有助于理解东坡情感的课外资料也没来得及补充。第二,也许是沉浸在学生的精彩表现中,而忘记板书。
赤壁怀古教学反思第4篇
赤壁赋这篇文章我一共上了五个课时,“战线”会拖这么长我也没想到。第一节课我主要对苏轼这个人进行的介绍,分别通过“三苏”、“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宋四家”等来介绍苏轼。我将苏轼的生平遭遇到的坎坷说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问我后来怎么样。可惜我课前查阅的资料不够丰富,无法继续解答学生的问题。
由于是上《赤壁赋》,我又补充了他写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整理在本子上,齐读了一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慷慨激昂而且富有感情,我心里想:要是早读的时候他们也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时间过得飞快,到了正式想上《赤壁赋》的时候,却已经下课了。
因为文体是赋的关系,所以此篇文言文更注重的是诵读和背诵,体会赋的美感,而不太过强调翻译与字字对应。况且如此优美的赋,一经过现代文翻译,美感就丧失了。但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我以为字字落实总没有错,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却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昏昏欲睡。
这篇文言的思辨性很强,所以我几乎是上完一段给学生总结一下本段的思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记忆和理解。许多同学在刚接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读完一遍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结果在我讲完全篇之后,许多同学都说在学过的《劝学》、《师说》、《赤壁赋》中最喜欢这一篇,这倒让我很是惊讶,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下面我想做如下反思:
(1)课前要做到备课充分,多查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2)在介绍作者的时候要注意节奏,把握时间,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让学生对于作者有一定了解,能够知人论世。
(3)文言文的教学,需要联系文体,正确选择侧重点,而不是通篇一律地着眼在字、词、句的翻译上,只需点出重点字词就好,上课注重学生的听课感受。
(4)文言文教学要重诵读,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