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这是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第1篇

【知识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培养朗读感悟、品味能力。

【能力目标】

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其内涵

【情感目标】

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对宋词已经有一定了解。进入高中阶段, 内容难度加大,对学生的要求越高。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我们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寻找恰当方法由浅及深步步深入应到学生进一步学习宋词。另外,且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将受益匪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月满西楼》

歌中之词来自李清照的《一剪梅》,是早年的李清照所写的一首词。词中所表达的是一种闲愁。说起李清照我们都已不陌生,古今第一女词人。她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眼泪。

李清照一生坎坷,一生愁。因此,她写愁出神入化,感人肺腑。有人说她的词是一个不甘的灵魂苦苦的挣扎。如果说是国破家亡的磨难毁灭了她,那么,也可以说是这个苦难成就了她。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那么美的词。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她的另一首词《声声慢》,感受她的另一种愁。

活动2【讲授】二. 人物简介

出示李清照像(幻灯片)

活动3【活动】三.朗读感知

学生 自读、齐读课文

四、听朗读录音

四、指名朗读

(1)读了这首词你能用一字来概括作者的的情感吗?(出示幻灯片)

(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走近万古愁心的李清照(出示幻灯片)

(李清照不仅仅在声声慢里抒写她的愁情,她的很多的作品都写到了愁,在南渡以后,李清照的词多写悲苦的境遇)

1、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活动4【活动】五.品读鉴赏

五、品读李清照的愁情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

(1)找出这首词里主要的意象

秋风、 淡酒、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2)品析意象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讨论探究)

(出示幻灯片)

(哀怨 凄婉)

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浓浓的愁情

(3)作者的愁情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孀居之悲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活动5【讲授】小结

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这也许正是李清照《声声慢》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词,再次感受李清照的愁情。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黄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里常见的意象.

请将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60个字左右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第2篇

教学目标: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课前2分钟打开“二泉映月”音乐

  《二泉映月》是我国一首著名的民乐,使瞎子阿炳通过如怨如诉的二胡声演绎的人世间的悲凉。我自己静而听之,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文学经典《声声慢》(板书)

  二、 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

  的代表之一。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专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再次打开“二泉映月”做背景音乐)

  1、 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 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女声在“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 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四、 请说出自己最有感触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求同学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过片“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直承上文。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五、 除了描写景物的词句外,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让人心不宁,景亦冷,情凄苦,种种情绪弥漫开来。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今天的我们抓住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蕭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滿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

  师:(打开“二泉映月”音乐)让我来随着音乐给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大家最好是半闭着眼去到李清照那个凄凉的感受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悲凉.

  六、 合作探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注意 “愁”的细腻勾画)

  七、 总结:

  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一个女词人,经历了战乱离散,终于因着诗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她作为女词人的代表,给森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以其特有的女性气息感染着无数后人。让我们记住这位个性鲜明、超越尘俗的女性,记信这位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作家----李清照。

  八、饱含感情的诵读《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第3篇

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词作风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等抒情方式。

学会抓住意象鉴赏诗词,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2教学方式

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3重点难点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以《如梦令》、《醉花阴》导入

(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以《如梦令》、《醉花阴》导入

出示幻灯片1:李清照自画像

(师)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出示幻灯片2:〈如梦令〉文字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出示幻灯片3:《醉花阴》文字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

什么样的“愁”——离愁

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

出示幻灯片4:李清照简介

[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我们来看她的一篇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活动2【讲授】二.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出示幻灯片5:〈声声慢〉文字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生齐读

师范读

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在感情上,与〈醉〉的共同点是什么?——“愁”

出示幻灯片6:“愁”字

问: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生个人自由朗读,给出自读提示

出示幻灯片7:品读词人别样愁情

(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略)

2.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活动3【活动】三. 鉴赏〈声声慢〉

1.提问一生: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出示幻灯片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出示幻灯片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赏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2.(分析起句)

出示幻灯片10:起句分析图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第4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历史和写作背景

2 、体会词人的愁情

技能目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

1、如何通过意象营造愁情

2、如何感知到词人的情愁

3、如何传达愁情。

情感目标:

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即感受词的意境

2学情分析

1、在必修一到必修四中学生对古诗词都有一定的学习,同时在必修四第二单元中也已接触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代表及作品的鉴赏,学习了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代表作品。所以对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均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淀,所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讨,比较分析,老师再从旁引导就可以理解。

2、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最主要的难点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家国之愁”的区别.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声声慢》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第二单元

教学流程示意

新课导入

通过比较阅读《一剪梅》与《声声慢》学生体会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情感。

三、通过需找“诗眼”(愁),分析作者如何传达“愁”?分析意象

叠词表现

意象表现

四、总结巩固

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1、播放歌曲《一剪梅》,让学生体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小儿女相思之愁

2、示范朗读《声声慢》初步感知沉重的家国之愁。

自主朗读《声声慢》

在老师“读出情“要求下再次齐声朗读。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

通过朗读教学,熟悉诗词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二、介绍李清照生平

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生平及前后期代表作品《一剪梅》《声声慢》

结合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奠定理解本词的基础。

1、学生思考全词的关键词(诗眼)是什么——愁

2、学生思考《声声慢》这首词中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愁)

知人论世是诗词理解的基本方法。

三、分析词人如何书写愁情。

1、“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分析

(1)直接抒情的语句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人选取了那些意象来表达愁

2、联系以往所学相关意象的诗句,体会传统意象中蕴含的相对固定的情感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叠词的作用

(2)直抒胸臆

(3)每一小组选取自己觉得最有表现力的意象,分析这个意向为何能,又怎样寄托了词人的愁?

学生可能会找到: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

2、再次诵读感悟

通过联系所学知识体会意象中蕴含的情感。

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个性化阅读。

四、总结巩固

1、对比《一剪梅》与《声声慢》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孤独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闲愁”与“家国之愁”的区别。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课堂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白词人早晚期词作风格的差异,理解了“愁”的丰富内涵。

五、拓展延伸

布置探究性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

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课后完成作业,学以致用,作业设计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板书:

一切景语皆情语

“淡酒”——借酒浇愁

“晚风”——秋风萧瑟 国愁 家愁 情愁

“过雁”——北雁南飞,思乡 亡国之恨 丧夫之哀 孀居之苦

“黄花”——年华易逝

“梧桐”——丧偶意象

“细雨”——与相思愁丝有关

教学反思

本教案基本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先构想,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意识,从这次教学中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诗歌鉴赏既要关注文本本身,也要有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积淀,对比阅读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拓展了教学内容,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诗歌鉴赏同样要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在鉴赏文本时,结合考纲要求,突出方法性,比如这个教学设计中通过抓意象分析来体会丰富的意蕴,知人论世感受不同愁情。

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不足:1、导入部分播放歌曲显得突兀,可以直接从古人书写愁的诗句着手,更自然。

2 、课后作业设计范围太快,学生不容易切入,以后可以改为指定李煜、柳永、李清照的几首代表性的词进行比较阅读作业。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学设计教资》

《静女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设计》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