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优秀教学设计
栏目:物理教案这是阿基米德原理优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教学设计第 1 篇
【教材和学情分析】
北师大段金梅老师利用“教材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学生成绩相比较”方法,对初中物理的内容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属于最难的一个知识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初中学生的思维大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来衡量, 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即这个阶段的思维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思维还要依靠物体、实物和能观察到的事物来进行, 不能仅仅依靠词语、假设等来进行。基于以上认识,如何通过恰当地处理教材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材要求相对应是进行阿基米德原理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建构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会灵活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运算
3.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定量地获得F浮、V排和G排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复习浮力的测量方法
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然后将石块缓慢地放入到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烧杯中水面的变化。
引入问题:在得到浮力大小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浮力变大时,水面在发生如何变化?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教学设计第 2 篇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浮力大小。
2.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更好的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选择了以下实验内
容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设计
1.通过有趣的体验活动引发猜想。
2.定性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自制教具创设情境,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
三、实验方法设计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
体地位。把核心部分的学习尽可能的还给学生做,引导学生在“做中
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2.定性探究,展示交流。
3.定量探究,深化统一。
4.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首先通过两个活动创设情境。
活动一:怎样让小西红柿浮上来?现在我把盐倒入水中。
活动二:学生分组完成向水中压空饮料瓶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浮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以及深度有关。这里还要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猜想还可能是物体的密度、底面积、形状等因素。
环节二:定性探究,展示交流
通过三个步骤来验证猜想。
一、设计实验。
我给各小组准备了弹簧测力计、水、酒精、铜块、石块等器材,让每个小组都能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V排以及h有关。对于个
别同学提出的其他猜想,我给他们准备了相应的器材: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可以验证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由两根绳子系着的铜块,可以验证与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也可以选择这样的锥体;橡皮泥可以验证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在橡皮泥的外面包上气球,解决了橡皮泥入水后变散的问题。
步骤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
步骤三:展示交流。
V排和深度哪一个因素影响浮力?学生辨析不清。这里要引导学
生分析物体浸没后,发现浮力并没有随着深度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浮力的本质因素是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深度。
最终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定量探究,深化统一
由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如何收集排开的液体?学生可以设计出多种方案,有的受到刚才这个实验的影响,把装满水的烧杯放在大水槽中收集排开的水,有的用量筒、水完成实验,有的设计出类似于溢杯的装置。我给学生展示用溢杯收集排开的液体,然后把溢杯放在这样的一个装置中,学生还会有新的发现。物体和小桶的上方连着弹性系数相同的弹簧,弹簧下面各有一根指针,现在指针指示同一位置,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右边的弹簧的指针的变化可以显示出浮力的大小,左边的弹簧的指针的变化可以显示出排
开的液体的重力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想到什么?学生会发现两边的弹簧的指针的变化大致相等,他们会想到F浮与G排可能相等,这样就把F浮与G排联系起来。
这里我并没有利用教材上的方式,提出F浮与G排的可能关系,因
为这种方式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采用的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F浮与G排之间的可能关系,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明确步骤。
根据所提供的物质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对多种物质进行实验得到的多组数据的`分析,得出F浮=G排这一普遍的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和V排有关,这与第一个实验的结论是一致的,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统一之美。
4.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在课堂小结时,注重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体验,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最后,要求学生整理实验桌上的器材,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疑点的处理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影响浮力大小的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的辨析,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影响浮力大小的本质因素。
2.难点的突破
通过自制的教具发现F浮与G排之间的可能关系并进行探究,突出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总之,本课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合适的土壤,不断的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终身有用的东西。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教学设计第 3 篇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为了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认识,教材分物体全部浸没和部分浸入水中两种情况从实验得出原理,并且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加深同学们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许多学生有过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可以让这些同学描述其感受,而后发动学生讨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使其明确他在走向深水区过程排开的水的'体积在增大,从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不同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浮力在这种情况下与深度无关,纠正学生由于亲身体验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配合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最终总结结论并归纳实验定律。之后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难点:对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
五、教具: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一套(溢水杯一个,小桶一个、物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幻灯片
教学策略:
一、设计思路:
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所以演示好教材12-6和12-7的两个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演示完毕得出结论之后,进一步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边归纳
教学流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
2.我们现在可以用那些方法求得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作答)
二、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两种方法来求物体受到的浮力,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另外一种方法来求浮力,以解决前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也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教学流程:
三、新课教学设计
(一)演示实验:
*演示教材12-6要求的实验
1.准备实验,通过幻灯片介绍实验的器材。
2.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内容讨论实验的方法以及步骤,教师做简要的小结。
3.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中的各种器材的使用及其和幻灯片中器材的对应关系。
4.按照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验,并在操作时提醒大家注意使用仪器时的注意事项。
5.边实验边记录结果,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演示12-7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条件的变化,并引导学生结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归纳出具有普遍实用价值的实验规律——阿基米德原理。
(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f浮=G排=ρ液gV排,并介绍其适用的范围(气体和液体都适用)。
(三)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浮力问题,通过分步计算培养学生物理思考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例题1.课本179页例题:(略)(请同学们解答,并引导大家对计算结果做一个讨论,看能得到什么结论?)
例题2.体积是100cm3的铁块,有3/4的体积浸在酒精里,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取g=10N/kg)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教学设计第 4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和方法
1.能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归纳出实验定律。
教学工具
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烧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1、 什么是浮力?
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学生猜想假设,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
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
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
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liuxue86.com
探究表明,无论物体是沉是浮、是轻是重、密度是大是小,在液体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托力。
结论:物理学中把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个实验结论:
①液体和气体都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②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即F=G-F’。
再置疑: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死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