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登岳阳楼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登岳阳楼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及节奏
三、初知意象
1.明确大意。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
3.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四、缘景明情
1.首联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诗人身临其境,胸襟自非平常可比。表现了今日得上岳阳楼一偿夙愿的喜悦。)
2.颔联具体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具体描写临楼纵目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表现出诗人壮阔的情怀和气吞山河的气魄。)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不是。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关心人民、关心国家的思想感情。)
5.学完这首诗后,你最喜欢哪一联?为什么?
五、拓展提升
1.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
2.杜甫、范仲淹的借景抒情,哪一个对你触动更大?为什么?
登岳阳楼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读准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2、请一个学生朗读。【读准字音:旌,徙】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意节奏。尤其是律诗。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显示诗歌节奏划分)
5、学生根据PPT的节奏划分自由朗读。
6、学生齐读,要求读出停顿。
三、读懂诗歌
1、解释关键词:帘旌、徙倚、凭危、吊古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
3、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
四、读透诗歌
1、找诗眼。
【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悲
2、“悲”在何处?
【即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
【品析诗句,朗读相辅,明确重读字】
概括:景悲——己悲——国悲
3、圈点出品析得出的重读字,结合停顿,明确诗歌感情基调,配乐朗读诗歌。
【只要我们将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准确地读出来,那么诗歌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五、挑战自我
当堂背诵诗歌《登岳阳楼》
六、诗歌总结
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希望正处于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诗般年华的同学们,能通过诗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趣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板书: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景悲
悲 己悲
国悲
登岳阳楼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4、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重点:
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器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上一课时导入
二、初步感知
1、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关于律诗和绝句
(见课后练习五)
3、背景
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4、熟读、背诵、了解大意
5、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
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
二、分析理解
首联:
1、分析对仗。
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
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
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今昔对比
3、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
明确: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颔联:
1、分析对仗。
2、此联主要写什么?
明确: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
3、大意?
明确: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
4、上下联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明确: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5、“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颈联:
1、分析对仗。
2、大意?
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
3、主要内容?
明确:写登楼沉景而生在感慨。
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尾联:
1、大意
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
2、内容
明确: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
3、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
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山河依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结
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写作特点:
1、对比强烈。
2、对仗工整。
3、用字精当。
4、感情深沉。
三、巩固练习
1、熟读、背诵这首诗,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
登岳阳楼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学习目标
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地鉴赏诗歌。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重点难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一、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
意境:
情感: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三、朗读背诵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四、初步感知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坼( )乾坤( )凭轩( ) 戎马( ) 涕泗流( )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吴楚东南坼 (2)、戎马关山北
(3)、凭轩涕泗流 (4)、乾坤日夜浮
3、《登岳阳楼》选自 ,作者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人们誉为“ ”,他被人们称为“ ”
4、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意象: —— 感受:( )
意象: —— 感受:( )
意象: —— 感受:( )
合作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怎样的景和怎样的情?“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4.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鉴赏品析
1.讨论探究《登岳阳楼》的主旨意境:
2.讨论探究《登岳阳楼》的艺术技巧:
达标检测案
1、按原文填写
⑴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⑵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 )
⑵戎马关山北(戎马: )
⑶凭轩涕泗流(凭轩: )
4.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
5.杜甫、范仲淹都是借景抒情,但所抒的情有所不同,请简单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