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教学设计一等奖

农业区位教学设计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农业区位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农业区位教学设计一等奖

农业区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

3.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目标

1.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注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那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5.2 农业的区位选择”

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

[读图]读教材第6页图5。4,分析我国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农业景观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板书]

学生讨论: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小麦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

教师归纳: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7页图5。5,思考以下问题:

(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板书]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9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A处种小麦B处养乳牛C处种花卉。

教师归纳:对。以上我们既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地价、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等。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下面看几个实例:

例1:江西丘陵地区经人工修筑后,一层层梯田种上了水稻、果树等农产品。

例2:长江以北农作物楞一年三熟:据2000年3月20日《科技日报》报道,在长江以北地区,人们一直习惯于春种秋收,一年两熟。位于长江以北的河南省商水县的40万亩良田,却已连续5年实现“一年三熟”。这在常人眼里简直是个梦,但是河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却把它变成了现实。

[提问]根据以上两个事例,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自然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不是无限制的?为什么?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人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是,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当然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不是无限制的,因为还要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如果产出低于投入就不适宜改造了。

[教师归纳]分析得很对,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但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下面我们学习本节最后一个问题。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板书]

[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的文字和图5。8,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以及哪些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较为突出?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板书]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板书]

教师归纳:以上同学说的很对。市场区位的变化是影响农业区位最突出的因素。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也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一切农业生产都以市场为导向,这样才有生命力,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增加收入。

[举例]浙江省首先在全国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这是2001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种粮大户与企业订合同,即称为订单粮食。农民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心里就踏实了,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举例]1998年某省某县大葱获得丰收,丰收后的该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为此政府出资在电视上播出了该县大葱的广告,该县成了全国大葱的集散地,价格也一路上涨。后来,该县的大葱信息还上了互联网。1999年该县大葱种植面积增加了10万亩,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试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不仅要分析区位因素,更要分析其发展变化。另外国家政策、政府干预对农业生产都有是有重大影响的。例如中国农村的三次革命:第一次土地改革,第二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三次税费改革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教学反馈]分析影响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古巴的甘蔗、我国的河西走廊粮棉、黑龙江省的大豆、珠江三角洲的鱼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

学生讨论回答;

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黑龙江大豆――夏季高温,肥沃黑土。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使农业生产得到良好的发展。

[布置作业]

1、 调查分析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一些食品主要是哪些地区生产的,以说明市场、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某山区乡镇发展粟子生产,如果你是乡长,为提高粟子产量,你会采取哪些决策?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市场 5、交通运输 6、政策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

2、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区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展示学习目标:

  1.联系行政区划的知识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类型和气候类型。

  3.说说黑土地、黄土地的分布,及黄土地上的农业生产的条件及现状。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P8—P10的图文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2.说说黑土地、黄土地的分布。

  3.思考P10活动题。并小组合作完成。

  自学成果展示,教师总结补充

  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东北平原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P11—P12的内容,完成下列内容任务

  1.观察图6.6分析:北方地区的三大地形区各自主要的农作物都有哪些?

  2.完成P12“活动”。

  成果展示:北方地区耕地类型粮食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其他主要经济作物课堂总结:结合学习目标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达标测试:

  1.关于北方地区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黄土高原以南

  B.东临渤海和东海

  C.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西

  D.秦岭—淮河以北

  2.北方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盆地和山地B.高原和平原

  C.丘陵和平原D.高原和盆地

  3.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

  4.下列地形区不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由学生介绍自己旅游行程、感受导入,老师注意提前课下与学生沟通好,介绍时间不要太长。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教学反思

  得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事先了解学生并事先让其准备好,以免影响上课效果。如果学生有旅游时的照片,更能吸引人。

  如果没有这样的学生,图片导入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关学习资源(导学、效能作业、教学录像等)多媒体课件

农业区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 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及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条件

教学难点:

1.游览价值

2.市场距离

3.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教学方法:

案例法、讨论比较法

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略

[讲授新课]

[板书]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旅游交通工具,旅客随便丢废弃物

提问:这幅图片反映出旅游活动会产生什么问题?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1、环境污染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1、材料2

提问:上述两材料,反映旅游活动中存在什么问题?后果如何?

回答,总结:略

[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提问:这段材料反映出旅游活动中的什么问题?有何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

提问:上述几幅图片反映旅游活动中的什么现象?会有何负面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承接]除了以上问题,旅游活动还会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板书]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提问]谁能说一下,旅游活动会怎样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回答,总结:略

[过渡承转]略

[板书]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1、游览价值

[提问]从游览价值角度考虑,旅游资源开发要考虑哪些条件?

回答,总结:(1)资源的质量。举例①万里长城,秦兵马俑

②杭州西湖,苏州园林

(2)集群状况。 举例①北京景区

②杨村小世界

(3)地域组合状况。举例①天津水上公园

②北京雍和宫

[承转]旅游地的资源价值越高,其经济价值也就越高吗?(不是)

讲解: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也必须考虑市场因素。

[板书]2、市场距离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讨论:为什么到杭州的游客以上海、江苏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

师总结:略。提出经济距离的概念。

[点击课件]展示“经济距离”动画

[承转]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点击课件] 展示“吸引半径”动画

举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阳

[板书]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讨论:两地中哪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快一些?为什么?

[板书]4、地区接待能力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自学

[板书]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提问]请同学读一下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概念,且说出它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

师讲解: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着景区资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对游人数量的适应能力,有的景区大,有的景区小。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讨论:两地在旅游的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方面有什么差异?

回答,总结:略

[板书]“旅游环境的保护”

(让同学课下自学)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课下作业]

农业区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三章 第一节

  三.学时

  2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2.难点

  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图片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荷兰的花卉园、季风区的水稻田、呼伦贝尔草原的牧场、东南丘陵梯田

  【基本概念】

  1.农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副业

  2.农业生产活动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3.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动物和植物

  4.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地域性和季节性、周期性

  5.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投入: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产出:农产品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1)气候

  光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热量:决定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法

  水分:决定作物品种、耕作方式(水田和旱田)

  (2)地形

  思考:山区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林业)平原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种植业)

  (3)水源

  思考:为什么古文明起源于河流的流域?(近水有充沛的水源、土壤肥沃)

  (4)土壤

  2.科技条件

  (1)劳动力

  (2)科学技术(节水技术)

  (3)装备

  3.社会经济

  (1)市场

  (2)交通

  ◆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

  主导因素的改变: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梯田等。

  【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3. 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4.农业地域类型分析

  以亚洲水稻种植业为例:

  1) 季风气候,降水充沛;

  2) 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

  4) 历史悠久,市场广阔。

  【练习】

相关文章

《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丁香结教学设计一等奖百度》

相关教案